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试论生活化作文教学三个走向

发布时间:2020-03-03 03:32: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试论生活化作文教学三个走向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09-7-30 14:47:46

随着课改的深入,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接受和应用。然而,并非具有了回归生活的强烈意识,就能指导学生写出多彩生活之灵气的习作来。在实践操作的层面上,一些作文课堂仍然无奈地停留在与生活的背离状态之中。如何克服长期以来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病,使作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的本真呢?

一、从“立意本源”走向“生活本源”

圣人撰文,立意务求高远;学生的习作则立意崇高纯真。学生作文追求立意的“高远”,并非是教师的过错,问题的关键是孩子写的是习作,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想强加于未成年人的学生身上,逼他们虚假地、甚至违心的去说一些崇高、神圣的话。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学的束缚,作文命题都是教材或教师预先设定的,作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围绕确定的中心去寻找或编造生活素材,这也就是所谓的“立意本源”。正是深受“立意本源”的影响,所以导致学生的习作被异化为精神的侏儒。学生只是揣摩命题者的心思,任意编造故事、虚构情节或套用《优秀作文大全》之类的现成的素材,去渲染自己内心一点儿也没有的“高尚情操”。如:高考作文,为了表现战胜脆弱,每100份考卷中,不惜编造父母双亡,自己却能坚持顽强学习的竟有30多篇,便是有力的佐证。下面不妨来看看我们的作文课堂。

[案例]教师节前夕,一位语文教师上了一堂《我的小学老师》的习

作指导课。为了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他是这样启发指导的:由“带病上课”想起老师的红烛精神;由“冬夜灯光”想起老师繁忙的工作情景;从“雨中赠伞”想起老师关爱的美德;从给自己补课想起老师的工作责任心„„

这样的作文教学,表面上关注了生活,实质上抹杀了学生的生活个性。给学生生活画定框框,设立中心,规定类型,学生习作难免回到套话、假话的老路上来,写出“千人一面”和近似“千篇1律”的习作来。虽然这位老师有了作文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但作文指导仍是在亲近中走向了背离。我们应该看到:学生视野中的老师,由于学生具体经历,直接体验,情感取向,价值判断的差异,必然是各不相同的。用老师视野中的“老师形象”去引导学生构思作文内容,是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强调的仍然是“立意本源”。所以,应该是组织学生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选择写作的材料,领悟表达的中心。这样学生习作才会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多种色调,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作文课堂。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生活本源”的理念呢?

1、活动体验作文:搭建“活动大篷车”。在文章写什么的问题上,过去“立意要高”的衡文标准,必然导致文非真文,言非真言,人非真人。比如:写助人为乐的一件事,“五子登科”纷纷亮相登场:抱孩子、推车子、让位子、捡票子、扶瞎子。不少老师也一再利用范文分析,耳提面命,让学生明白:人物精神一定要升华,事件要写光明„„因此,笔者认为,只有淡化主题,提倡写真,才是作文教学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提倡写真,学生笔下的东西绝对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充满特别的真情和情趣,沉浸笑语和泪珠”(冰心语)。事实上也只有真的才是最美的,最有魅力的,最能感动人的。同样是写人的习作的训练,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那是“

三、八”节前夕,课前布置学生为自己所敬爱的女性制作一件小礼品,写上一段“语丝”。课中由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引入,营造浓郁的氛围,接着让孩子们手持作品(如:有书法《游子吟》,有国画《母子情》,有自制的音乐盒、贺卡等。),自由上台介绍作品意义,交流所写的“语丝”。通过交流,一幅幅生活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紧接着老师吟起自己的下水文《妈妈,女儿想对您说》,然后让学生自选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关于女性的习作,最后组织点评。由于习作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指导仅是帮助学生打开了写作思路,提供写作的方法。因而学生写下这些生活,就是真情无拘无束的流露,就是自己在和自己谈心,是在倾听生活中最动听的旋律,欣赏心中最美的画面,下笔自然流畅。这样的作文教学,不仅使学生融入生活的回忆之中,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有情要抒,而且让许多听课的老师不由自主地融入生活的回忆之中。由此可见,提倡写真,让学生习作关注生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真情就会涌动,情不自禁地由“心动”而“笔动”。习作就会张扬个性的独特,展现生活的精彩。

2、生活体验作文:定格“生活小镜头”。作文教学强调“生活本源”的理念

,绝不是说学生习作不要立意。特别到了高年级,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素材中去领悟所表达的中心。从要表达中心的高度来观照生活,并对生活素材进行详略、取舍的加工,进一步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表达生活的能力。一个孩子在《我的心愿》中写道:“父亲打了母亲,母亲走了,父亲也去远方打工了,他们不要我和奶奶了。奶奶每天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十几里路的山下。在晚上,奶奶害怕冻着我,把仅有一条被子都盖在我的身上。我的心愿并不算伟大,我只愿自己是一床温暖的被子,盖在奶奶身上,这样奶奶就不会再冷了„„”读了此文的人,想必都会被孩子那一份纯真、善良和温暖的心愿感动,想必都会对小作者产生一份敬意,可见立意之高不在口号,而在本真。作文回归生活,不仅是让学生有了写作之活水,同时也是使作文的过程成为学生到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

二、从“模拟生活”走向“现实生活”

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富有灵性、个性的习作?依我看,就是要以生活化作文教学思想为指导,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内外交际活动和生活。一方面让学生在交际生活的过程中积累生活素材,另一方面让学生面对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焕发出一种感悟生命的活力。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喜欢采取“模拟生活”的方式来代替现实生活。不可否认,这也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但这与真实的生活相比,就缺少了生活原有的味道。

[案例]一个女教师指导学生围绕“爱惜粮食”的主题进行写作。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个白馒头。课始,师生表演,老师扮吃馒头者,咬了一口馒头,扔了馒头,边大声嚷嚷,嫌馒头不好吃。学生扮同学,边拾馒头边劝阻,然后再引导全班学生来劝阻。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爱鸟》《保护环境》等,进行表演,最后根据课堂的表演自拟题目,进行习作。

这是一堂典型的“模拟生活”的习作指导课,但是静下心来细细想想,作文教学难道真的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写成一篇文章吗?无须关注原生态的生活本真吗?“模拟生活”的空间真能够启发学生表达出真知灼见和抒发出真情实感吗?笔者认为,学生习作一方面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一方面是心灵世界的独白,真正意义的生活化作文必须是经历了生活,体验了生活,表达了生活,创造了生活。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哪里还会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哪里还会有“雁子回时,月满西楼”的等待;哪里会有“落花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惆怅?所以习作指导必须从“模拟生活”走向“现实生活”。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亲吻花草、拥抱树木、倾听虫啾、畅饮溪水、品尝野果,到社区调查、采访、劳动„„不同生活,必然给不同个性的学生带来各不相同的体验,把这种独特的体验表达出来,就是原汁原味的生活作文。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习作走向现实生活呢?

1、在观察中引导体验,丰富积累,驱动作文动力。观察是作文获

取感性认识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平时,我经常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触发学生有意注意的兴趣。如:观察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日月星辰、小河田野、蔬菜瓜果„„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浏览乡村的市场,当一回家庭“主妇”;做一次小贩,留心捕捉新的印象。比较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交警风雨无阻指挥交通;爷爷、奶奶勤俭朴素;邻居之间和睦相处;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一面,也可以了解社会现象中假、恶、丑的一面。让学生想一想,并利用日记、社会拾真集等形式,把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猛然感悟的及时写下来。在观察中,我十分重视指导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比如:有序观察法,定点、定时观察法等。让学生在多角度的观察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周围事物保持一种敏锐的观察力。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常常是在平凡中孕育非凡,平淡中包含新奇,一旦学生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非但不会害怕作文,而且会经常产生写作的冲动。

2、在参与中丰富体验,“找米下锅”,写作性灵之文。有意识组

织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较为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也关系到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最佳立意点的选择和作文主题的深化。如:进行写人的作文训练时,若老师只作简单指导,让学生写,则学生执笔茫然无从下手或写成空空洞洞的“干瘪文”;若老师作过细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范文,学生又会“依葫芦画瓢”写成“葫芦文”。因此,在习作前,我结合班队活动,有目的开展一些“夸夸他”、“他真行”等主题演讲活动。学生就会有意回忆,搜集所赞扬人物的材料,去选择典型的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我还充分发挥社区人文资源的优势,经常开展活动。如:聘请农民书法家浦耕霖为校外辅导员,利用双休日开办书画班,组织学生参观浦耕霖的画室;邀请诗人校友浦学坤来校赠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利用综合课请集邮爱好者叶祥伦讲述邮票上的人文知识;与国际女子象棋世界冠军谢军的教练叶恭川先生通信;组织学生随文物收藏家王晓羿老师一起去洪口墩遗址考察;深入农村、工厂、企业进行采访„„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把作文与生活融成了一体,学生对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学生的习作内容真实、丰富,感情真切、真挚。

3、在交流中强化角色体验,再现精彩瞬间,铺设展示平台。

文,是一种心灵的舞蹈。只有内心有了独特的体验后,才能舞得婆娑,舞得蹁跹。作文,也是一支心灵的交响曲,只有内心有了真切的感受,每个人才能唱属于自己的那支充满情趣的乐曲。一句话:有体验才会写出好文章。我倡导的生活化创新作文,无论是指导学生认识生活,还是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亲身的体验生活,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往往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独特的认识和体验,会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会有遇到不顺心的烦恼;会有受到困难挫折的懊丧;也会有受到责难、误解的悲伤和惆怅„„作文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主体”

《标准》针对传统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命题学生做、学生习作教师评改等弊端提出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

学生才是生活的主人,因而也是作文的基本,不能以教师的生活体

验强加给学生,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把这种作文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去呢?我认为可以从抓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拟题。学生“自主拟题”能力的形成,需要经

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开始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交流作文素材入手,引导学生从自己积累的作文素材中拟定作文的题目,然后组织班级评比,看谁拟定的作文题目新颖、有趣,让学生从中初步掌握拟题的一般方法,最后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自拟题目。

2、作文指导要明确着力点。有效的作文指导,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开

阔学生作文思路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上。要开阔学生的作文思路,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一是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抒真情;二是要让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自主选择表达的方式,或记叙、或说明、或抒情,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思维与写作环境,减轻学生作文的心理负担。

3、作文修改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修改作文方

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态度上,要求积极参与;在人数上要求人人参与;在过程上,要求全程参与;在形式上,要求多样化参与。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透过写作来学习如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是生命中一项无价的技能。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必要进行关注生活的研究探索。可以这样说,写作离不开生活,关注儿童的生命世界,实现作文教学的真正意义,才能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的作用。(朱竞芳)

此文在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系统2005年度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生活化作文教学

生活化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

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

生活化体验式作文教学

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作文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作文教学论文

把作文教学生活化

试论生活化作文教学三个走向
《试论生活化作文教学三个走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