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欧阳修

发布时间:2020-03-03 23:52: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欧阳修《踏莎行》《蝶恋花》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了解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3、了解欧阳修在北宋词坛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2、把握诗词中常用意象的含意,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欣赏探究名句,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章,体会古代诗词的情感。

2、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教学重难点】

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通过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章,体会古代诗词的情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安排]一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1、回忆所学欧阳修文章及有关重要文句

2、引入两首词

二、听两首词录音

三、朗读,体会情感

四、质疑、讨论

《踏莎行》:

选写残梅、细柳有什么作用?

①选写残梅细柳有交代时令、描写路上所见景色的作用。

②“残梅”暗用《荆州记》的典故:“陆觊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因赠以诗: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而眼前梅已残,无法寄赠家人;“细柳”也暗用折柳送别的典故,想到家人送别情景。表明行人思念家人的意思。

“草熏风暖”是描写春色秾丽,以乐景写哀愁,在大好春光里离家远行,更觉悲伤。

“摇”形象写出行人不忍速行,时时勒紧缰绳,眷顾美好景色的情态。

“离愁渐远”怎么会“渐无穷”?

常理离愁越远越淡,然而这里离愁越远越多,原因是离家,离思念自己的女子越远。生动形象地表现行人的悲伤之情。

“春水”的比喻好在何处?

“春水”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以形象表现抽象,也是以乐写哀。“离愁渐远渐无穷”和“迢迢不断”为比喻作了两层铺垫,很是自然。

叠词的效果

起强调作用,强调是指全部的、所有的、满满的柔情、思念以及哀怨。

如何理解登高、远望的写法?

登高是为了远望,不要登高是因为无法远望,无法远望的原因是平阔的草地之外是春山,春水已经无情的遮断了远行人的身影。这是层层深入的写法。

“春山”是闺中人想象、思念所能达到的极限,这以后的痛苦只能让读者去想象了。结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视角的探讨 上阕写行人,由景到情再到景,下阕写闺人,由近及远。全词到底是从行人的角度写还是从闺人的角度写呢?这里存在一个视点的问题。

关 键在下阕的“楼高莫近危阑倚”一句,这是远行人对闺中人的劝告,“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其原因的解释。全词是从行人的角度写的,下阕是行人 推想家中女子思念的情景。前人常常用这种虚想模拟的写法,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小结:整体把握。

首先从全词上下两阕整体把握,理清相互关系,判断出行人是主,闺中人是宾,从而水落石出,豁然开朗。

再 从作者创作的整体考虑,欧阳修同期诗《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shā,长,路长)。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花开 水上槎(chá,竹排)。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这首诗写自己春日在南方旅途中思念家中的情感,与我们对《踏莎行》的解读一致。

行人是主,体现出北宋词的发展创新,是“格高韵远”的表现;闺中人是宾,承袭唐五代艳词之风。

《蝶恋花》:

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李清照为何酷爱这句?

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游冶处”与“章台路”之间有关系吗?

“游冶处”就是“章台路”。这句有倒装,应为:楼高,不见玉勒雕鞍游冶处――章台路。

“春”字如何理解?

“春”字语意双关,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

结句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抒情? 之境,把自己激动的心情加到客观的景物里去,缘情造景,这就是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中“泪眼”表明词里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经非常激动,把自己的感情附着到“乱红”之上,这应该是借景抒情。

清代人张惠言《词选》认为这首词是一首政治诗,有道理吗?

清代人张惠言认为,“庭院深深”就是说王宫已经非常深远,不易进入;“楼高不见”是说君王又不觉悟;“乱红飞去”喻大臣被贬逐,即北宋韩琦、范仲淹被贬。

王国维认为张惠言是穿凿附会,在《人间词话》里说:“固哉,皋文(张惠言字)之为词也!”认为本词只是兴到之作,没有寓意,就是写豪门大户的弃妇之怨。

小结:就时代论文

王 国维批评张惠言主要依据北宋早期词的特点和风格,北宋,柳永才开始写市民生活、苏轼才完成了词由主要写儿女艳情转向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的转变。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词作,题材相当狭窄,主要写艳情,以娱乐抒情见长,少有寄托,同时代的范仲淹写了少量边塞词,欧阳修还嘲笑他为“穷塞主之词”,王国维甚至称北宋 早期词为“倡优也”,所以《蝶恋花》不可能是政治诗,这是时代限定的。

内容基本承袭唐五代艳词,艺术手法高超,意境深远,体现北宋词“格高韵远”的发展创新。

五、读晏殊词,比较:三首词都写春景,它们有何异同?

齐读三首词。

三首词都描写春天景色,时间有些差别:《踏莎行》时令略早一些,《破阵子》《蝶恋花》略晚一点,是暮春景色。

都写到落花:《破阵子》纯粹交代时令,描绘春色;《踏莎行》既交代时令,也表现别情;《蝶恋花》主要借落花抒发怨妇之情。

手法不同:《破阵子》是正衬,《踏莎行》是反衬,《蝶恋花》是借景抒情。

六、探究北宋早期婉约词词的特点,评价其在词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影响

1、内容:同学们在预习时比较集中地问到三首词的作者与词中抒情主体的关系,明明是男子,却以女性主体出现。三首词基本上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作者尽量淡出抒 情主体的角色,这是当时的词风所决定的。以词为“诗余”,走的是五代、南唐词人艳词的老路,在题材上仍以传统的红粉佳人为主,明显受到唐五代“诗庄词媚” 思维定式的影响。北宋早期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北宋早期词人作词,是随意性的应酬,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逢场作戏,是私生活 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

晏欧词也有所开拓创新。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由传统的红粉佳人写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脂粉气淡了几分,给词坛带来自然清新的气息。如欧阳修《踏莎行》里男性开始悄悄成为主体。

这就体现出本课课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一)》中的“格高韵远”,初步显示出不同于唐五代艳词的特点。

2、艺术形式:

对仗:《破阵子》三组工整的对偶句,《踏莎行》两组精巧的对偶句,还有句中的对偶,如“草熏风暖”“雨横风狂”等,加上散句,既具有对称和谐之美,也具有袅娜多姿之态。

风格:柔媚婉约,细腻别致。

声韵:平缓舒徐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韵脚,精严多样的字声配合,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雅致文丽的语言,使词向典雅净洁的方向迈进一步

词的形式更加成熟,味道更加隽永,与唐五代词相比初步显示出韵味隽永的特点。

结论: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北宋早期词艺术手法胜于思想内容,令词的形式日益丰富多彩,声韵格律变化繁多而又规范整饰,创作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高水平。是宋词走向成熟、走向巅峰的重要发展阶段。

七、布置作业:

教材“阅读提示”里认为,晏殊词“理深旨远”,有同学在预习时提出不同看法。请你再选读几首晏殊词,谈谈自己的看法?

背诵三首词。

八、教后笔记

欧阳修 (百家讲坛)

欧阳修整肃文风

高考作文素材:欧阳修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

《蝶恋花》(欧阳修)版

读《欧阳修》有感

欧阳修采桑子教案(推荐)

采桑子其四欧阳修教案

欧阳修《采桑子》的教案

欧阳修的采桑子教案

欧阳修
《欧阳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欧阳修字 欧阳修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