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我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设想

发布时间:2020-03-03 04:25: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我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点设想

一、数字化校园背景及我校信息化工作现状分析

我国的数字化校园起源于大学的一卡通建设,“校园一卡通”的功能和用途主要体现在校园消费、管理和金融应用(银行)两方面,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校园卡具有借书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洗澡卡、购物卡、门禁卡、存车卡、乘车卡等多种功能,以后还会逐步扩充功能。随着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步伐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也开始重视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的价值在于创造网络文化氛围,增强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普遍性和共享性,促进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化和个性化,探索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学、管理和科研的新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数字化校园是数字时代学校的必然发展目标,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

教育信息数字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中小学校既承担着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承,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加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公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领域的客观要求,是人民群众共享教育发展改革成果的基本保障,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信息数字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推动了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支撑、重要保障和内在动力。因此,我们要把信息化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举措,不断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我校其实早在2006年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了“以加速教育信息化、实现管理数字化,推进学校现代化”为目标的发展总目标,对构建“数字化校园”有了初步的设想。近年来,我校不断在信息化硬件建设上进行投入和改造,对我校进行“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数字化校园“旨在用层次化、整体性的观点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更好地组织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地信息,并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环境,同时也可以让管理人员科学、规范地管理自己地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快捷地发布出去。”“数字化校园”以网络为基础,在将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管理活动全部数字化后,通过应用系统的紧密联结实现校园的信息传递和信息服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也就是说他是以数字化信息为依托,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简单来说就是实现学校、老师、家长之间三者沟通的数字化平台。

数字化校园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让大家可以在计算机上了解全国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最近的教学课程。而我们所能做到的不仅仅是让您在计算机上看到最新的教学课程,数字校园能更好的为家长着想,建立家校通、同步教学、家长交流、技术平台、媒体资源库。

教育信息数字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中小学校既承担着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承,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加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公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领域的客观要求,是人民群众共享教育发展改革成果的基本保障,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信息数字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推动了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支撑、重要保障和内在动力。因此,我们要把信息化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举措,不断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修路”、“买车”、“运货”、“培训驾驶员”。

“路”就是数字化校园网的网络系统,它是数字化校园网的基础设施,包括结构化综合布线、服务器、终端机、内外连接设备(如交换机和路由器等)和系统软件平台的选择和建设。这就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如果没有学校领导的重视,这条“路”是修不成的。学校领导如果能站在战略的高度,了解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校园网的建设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他就会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在人力、物力、资金方面合理高效地投入,把这条“路”修筑起来。

“车”就是运行在数字化校园网网络系统上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网络办公管理系统(教务/办公/人事/财务/后勤等)、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数字化图书馆、校园一卡通系统等。选择好的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系统软件,也是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环节。好“车”才能在“路”上行驶。2008年初,东北师大附中采用了吉林省慧海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研发的《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系统》软件,就收到了理想的数字化校园效果。该系统软件操作简单快捷,实用性强,便于完善升级,主要包括信息发布、校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后勤服务、教师管理、家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师私人助手、学校门户建设等模块,解决了以往电子政务、学校办公平台、教务管理平台各自独立存在的问题。目前,东北师大附中的教务通知、校园新闻等都通过系统发布。教师留言管理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通过系统规划个人日程,上传下载教学相关资源。学校信息中心启用了基础信息管理,把学校相关一些基础信息都录入到系统中,包括学校信息、学区信息、学科信息、教师信息、学生信息、班级信息等。同时,考务管理、成绩管理、自主学习的平台等功能应用效果也非常好。该系统已运行一年多,非常稳定,为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及时提供了相关的信息,方便了工作,提高了办公效率。所以,我们选择《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系统》软件,必须选择类似这样运行稳定、操作简单、便于升级的系统软件。

“货”就是应用系统上的基础数据,如学生信息、教师信息、多媒体课件、图形、声音、视频和动画素材等教育教学信息。如果“车”不拉“货”,这个“车”就闲置浪费了。因此,有了好的应用系统,尽可能地将学校工作中有用的基础数据和信息录入其中,使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驾驶员” 就是数字化校园网的使用人员,这些人员可分为四类:管理干部、系统维护人员、课件制作人员和应用系统使用人员。建议成立专门的学校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专人负责学校网站和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做到内容时时更新、资源丰富,并负责对学校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加强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学会如何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实践整合。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参与网络学习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校园网络资源才是得到了真正的应用。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硬件加软件的建设过程,而是一个教育系统工程,应更加注重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数字化校园如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如何在信息环境中受益?这应是教育信息化今后继续研究和努力的方向,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最根本的目的。

今后的数字化学校中,学生在网络中可以随时与教师全面接触:可以通过网络递交自己的家庭作业,可以在网络中完成选修科目的学习。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进行教学的全方位指导: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可以在网络中进行家访。家长通过网络可以与学校取得各方面的联系:可以在网络中参加学校的家长会,可以在网络中与校长面对面地交流,可以在网络中接受学校的指导。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步伐日益加快,“数字化校园”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重视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的价值在于创造网络文化氛围,增强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普遍性和共享性,促进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化和个性化,探索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学、管理和科研的新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数字化校园是数字时代学校的必然发展目标,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数字化校园”旨在用层次化、整体性的观点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更好地组织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并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环境,同时也可以让管理人员科学、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快捷地发布出去。"数字化校园"以网络为基础,在将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管理活动全部数字化后,通过应用系统的紧密联结实现校园的信息传递和信息服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学校大都建有较为完善的“数字化校园”网,其应用系统一般都有办公信息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用户计费系统及图书馆网络应用系统等,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之一就在于对多种应用系统的改造、丰富、统一和扩充。

我国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起步较晚。2002年5月在珠海举行了全国重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以后,全国很快出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新高潮,各高校纷纷设立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在全国各个相关的研讨会上,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研讨也更加火热,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了各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热点。

继一些大学提出建设数字化校园规划并付诸行动后,许多中小学也纷纷将数字化校园作为学校信息化的理想选择,启动了数字化校园计划。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并以此促进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诸方面的全方位提升,营造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和主体性的学习化环境。

加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全面优化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最基础的设施,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的空间。近几年来,由于教育信息化速度加快,大多数中小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得比较完备,但利用率不高,效果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软件建设没有跟上,缺少数字化校园管理软件,造成了硬件设备资源的闲置浪费。吉林师大附中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非常注重软件建设,于2008年初采用了吉林省慧海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研发的《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系统》软件,已经运行一年多,效果很好,实现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后勤服务管理的数字化。在办公自动化方面,能实现学校信息处理、工作活动安排、文件收发等管理功能,促进了学校日常办公事务的数字化。在教师人事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建立了学校完备的教师人事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对教师的学历、职称、进修及考核获奖等情况进行管理,对学生的毕业升学、平时表现等进行管理;在教务管理方面,实现对学校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计划、学生成绩、学科和课程、课表等管理功能,可以对教师课表的编排,网上备课、电子教案、课件管理、论文管理、试题库、学生成绩管理等实现网上管理,使整个办公、教育教学管理更高效、更便捷,决策更民主、更科学,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实践证明,在硬件设施比较完备的情况下,只要下决心坚持不懈地加强软件建设,就完全可以实现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管理。

我们相信,数字化校园建设必将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们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助推器。

当今世界,是信息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已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加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工作。近年来,继一些大学提出建设数字化校园规划并付诸实施后,许多中小学也纷纷将数字化校园作为学校信息化的理想选择,启动了数字化校园计划并付诸行动。这对于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当前,正是全国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时期,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创新教育发展模式,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我国中小学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信息数字化开辟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天地,成为了推动教育创新与教育革命的重要力量。 加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针对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的严峻事实,中共中央1999年6月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所谓“创新型人才”,一般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基础与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中小学教育信息数字化的根本目的与任务,就是要推进现代素质教育,培养能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加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中小学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由以往只利用黑板、粉笔、文本教材等传统教学手段,采用单向灌输式课堂教学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正逐渐向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当然亦不排斥必要的传统教学手段的配合)进行交互式开放性教学的局面转变。新型的丰富多彩的信息数字化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学形式的时、空局限,促进了师生角色、师生关系的变化,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能够极大地提高中小学的教学效率。

加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利于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实现高效管理。因为数字化校园就是把学校的主要工作数字化(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在网络环境下对学校各类业务信息进行存储、处理、查询和统计的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数字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应用,可以无形中规范学校的各项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以往一些工作因手工操作所带来的随机性大,流程不易规范化的缺点,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实现高效管理。

总之,数字化校园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工具,也给人们提供了适合于当今时代发展的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和理念,为将来实现终生教育、素质教育和随时随地教育奠定了基础。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数字化校园将会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数字化学校应当如何构建?

信息平台,更多地表现为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传播技术的使用,它使许多人产生了“信息化等于多媒体化”的误解。其实,信息技术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世界上95%以上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高保真与高清晰地快捷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而数字技术远不只是信息技术,日常生活中的数码相机、数字视频电话、数字彩电及其他带有数字逻辑电路芯片的各种设备,都是数字技术使用的表现,它在科技领域与生产领域的应用就更加广泛了。我们的学生今后将生活在数字化环境之中,因此学校务必踏准信息技术发展的节拍,加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这是时代与学生发展的必需。

营造数字校园,构建数字化环境,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是时代对我们的召唤。为迎接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上中承担一个不可推卸的使命,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用超前的眼光来帮助学生规划未来,让他们准备好数字化生存的基本能力和本领。

数字化环境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个性化为特征,它将促使人们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与工作方式的重大改变,仅以网络化为例,当网络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类信息服务(information service)、业务服务(busine service)和合作服务(collaboration service),并且这种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时候,人们能否适应这种环境,享受、使用、受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就成为其生存能力、发展能力与创新能力高低的一种判断标准。在数字化环境下,知识“爆炸”“裂变”“聚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对知识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全新的机遇。数字化环境下的创新,也将因大量使用数字技术而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因广泛使用人工智能而不断超越人类极限,因构建于网络平台而更具全球意义,因突出反映个性特征而更具适切性与有效性。

我们用国际化的眼光来分析一下美国的教育。我个人认为,这十几年来,美国教育最重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基本上实现了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到2002年美国全国几乎百分之百的中小学校,77%的教室已与因特网连通(而在1996年联网的学校还只有65%,连通的教室只有14%),约10%的学校建成了无线网,少量学校已达到了学生人手一机的水平。通过工业化的运作模式,课程与数字技术的整合也已基本完成,数字化环境下的各级教育已经基本成形。当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美国在伊拉克进行的数字战争的时候,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看到它背后那些支撑数字战争的教育,看到正在兴起与发展的数字教育、数字学校,看到它给未来教育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我国的学校教育除了在数字化校园方面的欠缺外,还有一个方面与欧美等国的学校教育不同。即不像欧美等国教育那样,已经经历过较长时间的工业化时代,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学校教学,工业时代的特征标准化程度都不高。这当然是劣势,但也是一种机遇,我们没有羁绊,完全有可能通过基于数字技术的教育改革,实现中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也是我们上中挑战世界名校关键的一环。

数字技术的发展,是人类高级智慧的结晶,是尖端科学与高新技术的融汇,是最新理念与大胆实践的结合,是研究与开发的统一。它是引发教育创新的催化剂。数字化环境下的教育,要求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而代之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与合作性的新观念、新思想与新模式,实现观念创新;要求用新的技术手段,如信息技术、软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等,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认知工具与支撑平台,更有力地开发人的各种潜能,实现技术创新;要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审视,实施基于数字平台的课程,教材与教学的改革,实现课程创新;要求大力推进对校长与教师的培训,建构适合于数字化环境的学校管理;培养能适应数字化环境下有效教育的高素质教师,实现师资创新;要求建设数字化环境下的教育行政体系,建立能在数字化环境下高效运作的现代学校制度,实现制度创新。因此营造数字校园,对于推进教育创新,培养我国适应数字化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学校要努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步伐,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管理、课程教学的整合,使数字技术运用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数字化”,简而言之,就是基于数字技术而引起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改变。我们认为数字化学校的建设是凭借现代化数字技术,构建以网络技术为主、充分运用其他数字技术的数字化校园环境;落实数字化环境下素质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学校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在中国的教育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对教育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如何体现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特征,是能否实现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建设数字化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教育的现代化只能是无本之木。数字化学校的构建,需要加强两方面的建设,一是数字化学校的硬环境建设,主要项目有构建校园网络系统;配置完善的信息设备;建设教学与管理的各类信息平台。二是数字化学校的软环境建设,主要有开发教学软件;建设信息资源系统;形成信息管理系统等。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设想

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书

《数字化校园建设之我见》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总结报告

关于我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设想
《关于我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设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