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都市一时间》民生新闻的报道特点探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06:47: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都市一时间》民生新闻的报道特点探析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播音与主持专业

201121080101 学号 黄文珏 摘 要: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本文首先介绍了民生新闻的概念、现状和背景,然后以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一时间》节目为例,分析了民生新闻的特点,以及现在所遇到的问题。最后对民生新闻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民生新闻;创新;建议

Abstract:People\'s livelihood news is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the people as the starting point.In aTV news form of civilian perspective and humanistic narrative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of ordinary people life, survival, life, livelihood and other content.Civilian perspective, people\'s livelihood content, narrative is the fundamental and core of humanism.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news situation and background, and then to Hunan TV city channel\'s \"city for a time\" program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and now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Finally, put forward my own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news.

Key Words: People\'s livelihood news; innovation; suggestion

1.绪

1.1 引言:

近年来以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南京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南京》,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新闻节目在收视率和社会反响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电视界出现了“民生新闻”现象。《都市一时间》是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自办知名栏目。自2001年5月18日开播伊始,就率先明确提出了“民生新闻”的概念,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业界和观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曾在2004年被评为全国百佳电视栏目。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民生新闻的兴起,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人本思想的复苏,个人主体意识的提升,公众话语权的张扬,这些都促使媒体在角色定位、功能认识和传播方式上做出转变。国内外学者对民生新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范漠雨总结了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所表现出来的几个特点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要克服的几种错误倾向,指出了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时统宇以《都市一时间》为例,对民生新闻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凌引迪,刘国强等人同样对《都市一时间》节目进行了研究。指出民生新闻发展应当找准市场定位,做足民生文章;不断创新提升品质,打造栏目核心竞争力;注重整合营销,着力塑造品牌。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民生新闻的概念、现状和背景,然后以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一时间》节目为例,分析了民生新闻的特点,以及现在所遇到的问题。最后对民生新闻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民生新闻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提高、新闻信息的实用性和互动性,增强媒体的服务意识,真正帮助普通民众解决问题,提供便利,发挥媒介的社会功能。

2.正

2.1 民生新闻的概念

“民生新闻”这一概念,在受到业界和学界重视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民生新闻是以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为内容,又是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是一种大众视角的新闻。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由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两大类别中的部分内容组成的,是追求把民生新闻作为栏目这样一个目标所形成的结果。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民生新闻并不是一个关乎新闻体裁样式的概念,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针对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民生新闻不仅仅概括了媒介对报道内容的选择标准,还体现着报道者的立场、态度和出发点,更蕴含了媒介对自身社会功能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民生新闻的核心。

从内容上看,民生新闻涉及的范畴与社会新闻大致相当。通常认为,社会新闻就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角度出发,报道类似社会学所研究的内容以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的新闻。而民生新闻主要表现的是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及其思想、疑难问题。

从表达方式上看,民生新闻的基调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市民新闻或西方新闻界的“软新闻”类似,多采用一些符合百姓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的“软性”表达方式。在作品结构和语言上,新闻体裁和文学体裁形成了融合,常常并不严格按照新闻的结构来表述,语言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或更加口语化。一些民生新闻节目为了反映“民意”,采用短信或热线电话的方式,在节目播出的同时进行民调,并动态地播出民调结果[1]。

除了内容和表达上的特殊性之外,民生新闻更在宗旨和终极目标上有特殊性的定位。以关切的目光关注民生疾苦,将硬新闻软处理,同时赋予软新闻以硬道理。在进行舆论监督的时候也是立足于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了事。民生新闻寻求的是社会制度、传统文化、主流观念与受众收视率之间的平衡点。这也正是将此类新闻命名为民生新闻的立意所在。 2.2 民生新闻都市一时间特点 2.2.1 关爱民生

这是民生新闻的立足点。《都市一时间》把镜头对准市民,通过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细节,全面展现他们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这样的新闻,虽然看起来不像时政新闻那么重要,却更真实地记录了人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生动细节,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历史价值[2]。

《动态报道》注重“第一时间,第一现场”,集中地体现了有鲜活现场的民生新闻。但这毕竟是一个常规性的新闻板块,相对来说,《Call in 到你家》更能体现栏目反映民生的独特视角。这个节目每天现场抽取一个报名观众留下的电话号码,然后派出记者深入其家庭,讲述温馨的亲情故事。这种极具偶然性的方式所展现市民生活的原生状态,与生活本身的偶然性、零碎化状态相契合,同时还具有竞猜式的游戏特点,虽然这种随机抽取的方式可能在典型性上略有不足,但反而让人觉得真实可信[3]。 2.2.2 体恤民情

做民生新闻不能只站在媒体的角度来反映市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与民众相互交融,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服务功能,而是一种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把新闻人性化、人情化,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作用于观众和相关部门,从而使民生新闻相对于其它新闻节目更具公益性和慈善色彩。最有代表性的是《市民问政》。由普通市民提出问题,相关部门来解决市民的问题,此栏目非常有特色。比如“单独二孩”政策很多人理解为二胎,记者就通过市民的提问来让相关部门解答问题。什么样的家庭是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为什么单独二孩不等同于二胎等等。这些栏目都实实在在地接近普通市民,为市民办实事 [4]。 2.2.3 传递民意

这是民生新闻在内容深度上的进一步表现。民众不仅仅是新闻的被动接受者,随着市民社会的初步形成,民众意见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民众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得自己的话语权力,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都市一时间》敏锐地把握这一变化,迅速转换传统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在国家意志与民间意志、新闻传播者与新闻接受者之间搭建平台,传递民意民愿,引导社会舆论,实施舆论监督,从而以民生新闻的形式建造了一个意见的公共空间。在板块设臵上,《百姓说话》就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特征。这个板块帮助百姓维权解决其遇到的实际困难,也反映他们的呼声,有相当一部分建言献策的内容。其中“百姓语录”小板块用非常直白的语言表达百姓呼声,标题则冠之以“我投诉”、“我高兴”、“我气愤”、“我建议”等,直接而富于情感冲击力。 2.2.4 民众参与

民众参与是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双重体现,通过观众参与节目,可以让新闻由原来的你说我听变成双方平等对话,从而改变传统的传受关系,建构起一种新型的沟通状态。同时,“公共事务,公众参与”,这也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视在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中应起的作用。《都市一时间》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以观众参与互动为基础设立富有创意的小板块。如“现场短信调查”等全新创意环节。其中,利用手机短信开展现场新闻调查的环节属于国内首家推出,事关民生的重大事件在直播现场即可实时展开民意调查,在没有任何奖品刺激的情况下,参与调查的日常观众往往突破3000人,一些重大事件报道的参与调查人数甚至突破万人大关,以全新的方式实现了新闻与民意的实时互动[5]。 2.3 民生新闻所面临的问题 2.3.1内容琐碎,新闻含金量低

目前,许多电视民生节目将民生问题与百姓生活混淆起来。在许多地方台,民生类新闻节目演变为广泛关注百姓生活中鸡毛蒜皮小事的琐事台,使得民生类新闻节目失去本应有的高度与品位,与民生建设的宏观目标越走越远。许多新闻停留于孤立地报道单个事件,不对题材进行筛选,对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也缺乏深入的挖掘和理性的批判,更缺乏对现象规律性的把握和核心化的剖析,琐碎而肤浅,不能带给人们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此外,对日常生活有闻必录式的原生态表达是民生新闻报道的另一种表现。采制者强调本色表达社会生活,致使新闻报道中充斥大量原生态镜头、事件过程和同期声。这种所谓客观真实、有闻必录式的原生态,成了部分民生新闻节目展示社会负面现象、琐碎小事的依据。让观众在日常生活的原生态展示中满足好奇心甚至窥私欲,又使部分民生新闻闯入私人生活空间、指涉个人隐私,损害了新闻的传播价值和意义[6]。 2.3.2形式雷同,同质化竞争严重

很多民生节目在模式和内容上的雷同,造成了表象民生新闻非常繁荣,但是却从繁荣之中透露出形式单一的本质。你有热线,我就有新闻眼;你有FLASH动画,我就有真人秀;扎堆追逐名人婚礼、为追星事件推波助澜等。这种互相模仿的电视台间的同城大战,共同抢夺新闻资源的现象,值得媒体反省。同质化的竞争,同题材的重复报道,一方面造成新闻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大量定位、内容、风格雷同的民生新闻在同一时段内争夺受众、分摊广告,也有可能导致电视新闻传播市场的结构性失调。与此同时,同一民生新闻报道题材内容狭窄,也容易对受众产生模式化影响,弱化观众的收视期待[7]。 2.3.3流于世俗,偏于娱乐化

当前,许多民生类电视节目从新闻采访到编辑、制作、播出,都存在着“戏说”、“喜说”的滥用娱乐元素的趋势。比如,滑稽音效或者花哨字幕特技的使用等等,往往使新闻内容更显表浅、包装更显矫饰,使得民生新闻渐渐偏离了其正常轨道,在形式化和庸俗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新闻娱乐化的影响:第一,过分夸大和渲染了民生新闻的娱乐色彩,使民生疾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真人娱乐秀,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电视观众的看客心态。第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生新闻传播过程中批判意识的缺失,削弱了电视新闻的理性力量;同时,在这些经过娱乐化修饰的民生新闻中,观众往往会被节目外在的娱乐化符号所影响,注意力停留在新闻事件的娱乐化表层,消减了探究新闻内在价值的意愿。第三,娱乐化方式助长了民生新闻的情绪化传播,削弱了新闻对社会真实记录的客观性和诚意性,在客观上将新闻传播中真实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本末倒臵[8]。 2.4 民生新闻发展建议 2.4.1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

在报道题材的选择上从公共利益的价值观出发,在反映民生民情的同时注意解读政策、引导舆论,在政府和民众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强调平民意识、平民视角的同时,不应忽视舆论导向和社会责任感,要把“民生”报道提高到“国计”的高度上来,积极介入和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培养受众的公民意识及公共意识,以达到提高公众面对社会问题的行动能力与缓解冲突、化解矛盾的目的。立足于认真体现电视民生新闻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增强创新意识,在提炼主题、角度表现上多下工夫,力求使民生新闻内容摆脱琐碎和平庸,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在节目形式上,应放弃传统新闻的全能全知式的视角,转变为第二人称式的采访式叙述,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通过互联网、电话、手机短信、微博等平台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增加观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通过开放、平等的对话形式体现民生新闻的真实、客观的立场[9]。在指导思想上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来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生计、生存、生命;在新闻选材上以民生、民情、民意为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在叙述手法上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同时,还要发挥电视新闻快、短、新的特色,充分调动各种电视元素,如同期声、电话连线、字幕、画面、解说词、漫画、Flash、图表等,使表现形式多样化,牢牢地吸引住受众关注的目光。

2.4.2加强媒体间资源共享,搭建多媒体平台

目前,设在广州电视台的“全国城市电视台新闻交换中心”已经日益完善。随着画面传输技术的发展和各城市台回传技术的普及,城市台之间新闻交换的速度大大加快,一个城市的突发性事件当天或隔天就能送达各城市台,本地观众在最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来自外埠最鲜活的消息,时效性甚至超过中央台。多个类型相近的栏目组成新闻资源互换、共享平台,对于精彩新闻的传播、本地节目资源紧缺时的备用、垫播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面对新兴媒体的勃起,传统媒体要走共融之道,取新媒体之长。电视民生新闻必须要借助网络,火眼金睛,取新兴媒体之所长,补己所短,实现融合发展。民生新闻节目可在门户网站为节目建立官方网站、微博,每天通过网络同步直播。由于网络的多维互动性,网友可以即时点评新闻,让节目组提升制作水准[10]。

3.结

民生新闻在疏导民意,关注困难群众,揭露腐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刚刚结束的两会报道上,许多地方的民生新闻节目介入,以平民视角来报道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让它也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很多民生新闻节目都开通了两会热线和网络论坛,第一时间把老百姓的意见摆在公共平台上进行交流,民众能够通过媒体发表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看法。不仅使社会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更小,而且对老百姓的话语权和知情权给予了应有的尊重,显示了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

4.参考文献

[1] 范漠雨.民生新闻现象浅析[J].广电时空.2008(01) [2] 时统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J].创新与发展.2006(04) [3] 凌引迪.倡民生新闻 做精品节目[J].声屏世界.2006(05) [4] 程前,陈杭.会诊电视民生新闻[J].中国电视, 2005, (2).[5] 周小普.民生新闻: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表达[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5, (2).[6] 李舒,胡正荣.民生新闻现象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4, (6).[7] 朱天.2004年中国电视新闻传播变革观察[J].电视研究, 2005, (3).[8] 杨琴.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态势分析[J].新闻研究, 2009, (6).[9] 周欢.端正民生新闻的平民视角[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10] 任中峰.民生新闻与农民话语[J].青年记者, 2005, (6).

5.致

本文是在导师李滨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从选题、收集资料、加工整理、撰写指导做后的定稿,李滨老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李滨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受益良多,他给予我的教诲令我永生难忘,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他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另外,我还要感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是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使我顺利而充实地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同时,也要感谢和我共同学习生活的同学们,是你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让我用于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完成了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最后衷心地感谢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评阅论文和答辩的老师们。

新闻一时间

了解新闻报道特点 把握新闻报道规律

英语股市新闻报道的特点分析

对民生新闻报道角度的几点思考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

《都市一时间》民生新闻的报道特点探析
《《都市一时间》民生新闻的报道特点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