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工作汇报(国务院参事室汇报)

发布时间:2020-03-02 05:20: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根据调研要求,现就张掖市生态风险治理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张掖概况

张掖古称甘州,西汉时设张掖郡,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65个乡镇(街道),128万人,有38个民族,其中分布在祁连山北麓的裕固族是全国独有、集中居住在张掖的一个较少民族。

张掖地处西北多姿多彩自然生态景观线与绚烂神奇丝绸之路文明线交汇的金色十字上,地形地貌独特,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是甘肃省仅有的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内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湿地、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交错衔接,雪山冰川、森林草原、七彩丹霞、绿洲沃土、湖泊湿地、沙漠丘陵等地貌交相辉映,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地貌景观大观园。1986年,建立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国务

—1—

院又批准建立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由此成为坐落在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中的城市。2012年4月,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林业局列为全国13个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之一,在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成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绿色生态城市”。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上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因地制宜,顺时而为,坚持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把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围绕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发展定位,突出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三项重点,着眼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建设目标,立足“一山一水一古城”资源禀赋,彰显“多姿多彩多优势”特色风貌,加快“宜居宜游金张掖”建设步伐,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6.6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5亿元,公共预算收入10.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67元。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城市”、“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

二、生态风险治理主要措施及成效

张掖位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接壤之处,南依祁连山脉,北望巴丹吉林沙漠。南部祁连山和中部黑河湿地在维护青藏 —2—

高原生态平衡,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南侵,维持走廊绿洲发展稳定,保障黑河径流补给等方面构筑了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保护国防安全和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海绿洲恢复的重任。多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按照“南保青龙、北锁黄龙、中部优化绿洲生态城市”的思路,大力组织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狠抓林草植被建设和湿地保护,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着力构筑北部荒漠区“绿色长城”,区域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生态治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按照党的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确立了张掖作为全国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战略定位,制定出台《生态文明大市建设的意见》,提出打造宜居宜游生态张掖的发展目标,把生态建设确定为强市富民的重大战略和首要工作任务,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力推进,生态建设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统一行动。切实强化生态建设工作的制度保障,健全完善领导干部生态治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以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之中,作为党政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签订责任书,建立

—3—

联系点,全力抓落实,有力地推动了生态建设和绿洲经济发展。连续三年举办绿洲论坛,借助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智慧力量,为生态环境保护和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高端指导。

(二)坚持生态特色,着力推动绿色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张掖是一座绿洲城市,最大的特色是生态。市委、市政府顺应自然规律、顺应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意愿,大力培育生态城市、绿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三大生态产业体系,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生态经济已成为张掖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设施农业快速推进,“金张掖红提葡萄”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荣获“中国设施延后葡萄第一市”称号。“张掖玉米种子”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内14家种子骨干企业落户张掖,杂交玉米制种产量占到全国用种量的50%。3个县区进入全省蔬菜产业大县,蔬菜生产成为全国五大基地之一,肉牛产业跃居全国前列,全市六个县区分别进入全国产粮大县和全省肉牛、肉羊产业大县,张掖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新型工业加快推进。大力发展以水电、风电、光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钨钼合金、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肉牛、马铃薯、番茄加工为重点的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两新一特”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工业发展速度 —4—

和质量效益显著提高。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17户,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由12户发展到27户,形成了500万吨矿产开采、150万吨原煤生产、150万吨农副产品加工和6000万美元的出口创汇能力。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特别是光电、水电等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仅今年上半年就开工建设新能源项目13个,全市基本形成了千兆瓦光电、300兆瓦风电、200万千瓦水电的能源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坚持把培育壮大第三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突破口,推动旅游、文化、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深入开展“旅游发展年”活动,大湖湾旅游文化产业园、甘州至祁连黑河大峡谷旅游公路等28个重点旅游项目开工建设,西夏国寺创建5A级景区和山丹大佛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七彩丹霞景区、红西路军纪念馆创建4A级景区工作进展顺利,一批特色鲜明、功能突出、支撑作用明显的精品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沙漠体育公园正式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成为国内第一家国家沙漠体育公园;肃南县祁连玉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已被文化部公示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功举办全国露营大会、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法国房车中国行丝绸之路张掖游等活动,承办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张掖段赛事,全方位宣传展示张掖的特色和优势,张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加大管护力度,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有效提升。祁连山孕育了疏勒河、黑河、石羊河三大内陆河33条大小支流,养育

—5—

了甘肃河西地区和内蒙古西部500多万各族人民,是河西走廊的“生命线”和“母亲山”。祁连山张掖段占祁连山区总面积的78.36%,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核心区和黑河流域主要径流形成区。多年来,我们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大力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封山(滩)育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重点公益林管护等工程,切实强化林地、草地、湿地及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管理,持续开展生态保护、植被恢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累计完成封山封滩禁牧2246万亩,人工造林6.5万亩,天保工程封山育林24.65万亩,培育各类苗木1.2亿多株,草场补播改良508万亩。与此同时,积极实施林区移民搬迁工程,有效缓解了水土资源矛盾和生态压力,使林草植被得到较快恢复,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实施重点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遵循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和生物学特性,坚持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科学编制造林绿化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治则治、宜荒则荒,造封固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全市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06.98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83.8万亩、中央财政补贴造林7.4万亩、森林抚育3.5万亩;建设绿色通道1056公里,新建及更新恢复农田林网9万亩。全市纳入国家森林生态补偿范围的非天保区重点公益林面积达到328.3万亩。依托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治理荒漠化土地416万亩。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6—

义务植树4000多万株。强势推进城乡生态景观绿化,全力打造宜居宜游生态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68平方米,村镇驻地绿化率达到26%。

(五)打造戈壁水乡,黑河流域湿地保护特色凸现。立足资源禀赋,顺应自然规律,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耦合方式,大力实施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走出了一条“以湿地保护引领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引领城市发展”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戈壁水乡”、“湿地之城”特色优势进一步显现。先后组织实施“甘肃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建设”、“甘肃黑河流域中游湿地恢复与治理工程”等项目,强力推进张掖滨河生态新区、高台黑河湿地生态恢复保护示范区、临泽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湿地保护工程,建立重点湿地保护区9个,恢复湿地11.5万亩,封滩育草9000亩,疏浚水系20多条37.6公里,退耕还湿地3600亩,全市316万亩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成功获批建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依托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了20平方公里水天一色的滨河生态新区和集收集、展示、宣教、科普、研究于一体的湿地博物馆。

(六)强化流域治理,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自2000年以来,我市立足黑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大力实施黑河近期治理、农牧区节水灌溉等工程,推广管灌、滴管、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高效节水面积67万亩,巩固以渠道衬砌、垄作沟灌、地膜

—7—

覆盖等为主的常规节水面积250万亩,200多个企业、学校、社区开展了城市节水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全市单方水GDP产出由2.8元提高到12元,农业用水比例由87.7%降低到80.2%,干、支、斗三级渠系水利用率由2000年的59%提高到64%,基本实现了节约用水和经济发展“双赢”目标,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全面完成黑河调水任务,实现了东居延海自2004年以来连续8年不干涸,最大水域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额济纳旗地下水位明显回升,沿河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流域生态保护与和谐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祁连山生态系统依然脆弱。通过多年的保护治理,祁连山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但随着气候变暖、人为活动等诸多因素影响,祁连山生态环境呈局部治理整体恶化趋势,冰川萎缩、雪线上升,天然林缩减、功能削弱,林线上移、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加强祁连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是生态建设用水缺口较大。黑河调水12年来,共计向下游调水达129亿立方米,占到黑河年径流量的57.3%。由于调水量大,加之一些工程措施对生态用水的影响,致使我市生态用水缺口增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生态用水配额不足,林粮争水矛盾突出,生态林灌水无保障,导致全市生态林成片死亡面积达9.22万亩,濒临死亡面积达17.31万亩,还有近40万亩存在潜 —8—

在死亡危机,天然湿地减少22万亩,荒漠化面积增加了90万亩,地下水位年降幅0.25~1.5米,若不采取有力措施,张掖绿洲生态恶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三是荒漠化防治任务艰巨。我市荒漠化扩展趋势整体得到初步遏制,沙化面积逐年减少,但荒漠化面积仍占国土面积的16.02%,风沙危害仍未有效控制。防护林体系大多老化退化病化严重,防护功能衰退,亟待更新提高。沙区经济贫困,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依然存在过度利用沙地资源的行为,荒漠化人为因素没有根本消除。

四是湿地保护建设进展不平衡。由于流域内湿地总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地理环境复杂,湿地管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加之地方财力有限,湿地保护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工程进展不均衡、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日益凸显,已严重制约了黑河流域湿地的保护管理和恢复。

五是退耕还林政策亟待完善。由于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面积有限,加之2007年以来实行结构性调整,致使我市祁连山沿山浅山区尚有106万亩坡耕地没有实施退耕还林,近300万亩荒山荒滩没有实行封育。同时,随着物价和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涨,经济作物种植比较效益升高,现行的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偏低,受利益驱动,林、农争地矛盾突出,工程管理难度加大。

六是国有林场生态建设能力较弱。国有林场是我市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体,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和林业科技示范推

—9—

广的平台,但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国有林场(保护站)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区域内保护面积大、战线长,林区道路年久失修,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交通通讯等设施设备缺乏,制约了生态保护与建设事业的发展。

七是生态治理缺乏重大项目支撑。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市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做大做靓宜居宜游战略部署的攻坚阶段,也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但由于缺乏国家的大项目支撑,诸多长期性、根本性的保护治理措施难以实施,生态环境承载力难以有效提升。

八是补偿机制缺失保护压力加大。湿地保护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湿地资源体现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国家尚未对我市湿地保护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区内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保护区内及周边人民群众生活困难,脱贫致富的压力还相当艰巨。为了恢复和保护黑河下游生态系统,10年来,张掖人民顾全大局、牺牲自身利益,全力以赴实施黑河调水,导致中游地区生态用水严重不足,生态已呈恶化趋势,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影响,且这种影响长期存在,亟待国家建立调水投入和补偿的长效机制。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立市的取向,立足“一山一水一古城”的资源禀赋,着力建设“宜居宜游、多姿多彩”的生态城市,把生态保护与建设更加紧密地融入国家、省上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坚持以上游涵养水源、中游节 —10—

约用水、下游恢复生态为主线,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黑河湿地恢复、草原奖补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为载体,加快森林、草原、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努力构建西北地区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积极争取启动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争取建立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以项目为依托,通过实施林地、草地、湿地保护和建设,水土保持、冰川环境保护、科技支撑工程建设,以及支持产业发展、实施农牧民转移安臵和争取扩大公益林生态补偿等综合治理措施,推进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区建设,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大力实施祁连山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有效增加祁连山区雨雪,增加黑河流域水资源供给。

(二)加快推进造林绿化步伐。稳步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公益林管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和农田林网更新改造工程,营造大型农田防护林带,完善防护林体系,提升综合防护功能,为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紧抓国家启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试点的政策机遇,依托全国防沙治沙张掖地级综合示范区,力争将全市列入试点范围,创新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模式,采用封滩育林育草、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措施,促进沙生植被自然恢复。

(三)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组织申报湿地项目,

—11—

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逐步完善湿地生态监测保护体系,建立湿地保护长效机制,严格保护天然湿地,科学修复退化湿地,加强动植物资源保护,形成全面完善的湿地保护网络,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依托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以湿地生态经济试验示范为课题的项目研究,探索湿地资源循环利用的新模式,建设以湿地展览馆为主的科普、展示、教育基地,打造内陆河流域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湿地生态旅游景区,促进湿地生态经济长足发展。加快生态、安全、绿色、高效、节水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种植、养殖业,构建循环农业体系,努力增加湿地保护区农民收入,化解区域内农耕地与湿地保护用水的矛盾。加快张掖滨河新区、高台大湖湾生态新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张掖湿地博物馆等重点景区建设步伐,带动玉水苑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具有西部高原内陆河流域特色、主题突出的国家级湿地生态旅游景区,推动以生态旅游为引领的第三产业转型跨越发展。

(四)纵深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争取立项实施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项目为载体,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障生态安全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并举,全面推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循环农业,加快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合理优化三次产业的用水比例,推进工 —12—

业和城市生活节水,千方百计提高单方水的产出效益,促进用水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建立起节水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走出北方干旱地区恢复自然生态、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五)精心打造国家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围绕“节水、生态、循环、高效”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肉牛、设施葡萄、高原夏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生产方式由传统的低效高耗模式向节水高效和循环农业、设施农业转变,加快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切实抓好张掖国家级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各类试验示范研究,潜心打造集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生活为一体的“三农”综合试验示范区,力争将试验示范区打造成高值农业的先锋、院地合作的窗口、“三农”工作综合试验示范的平台,成为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试验示范、特色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六)大力实施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工程。积极谋划、论证、筛选一批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工作的重点项目,主动向上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国家的项目资金支持。继续办好“绿洲论坛”,运用绿洲发展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指导张掖生态建设实践。借鉴国内外湿地综合开发利用中的成功经验,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建设工作,着力培育一批生态乡村、绿色社区、生态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开展

—13—

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不断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以生态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构筑统筹生态建设与现代产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力争建成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区、西部生态经济发展的试验区、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先行区。

五、几点建议

(一)建议国家尽快启动建立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落实生态补偿政策。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祁连山生态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加大祁连山冰川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研究建立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这是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建议国家研究并尽快启动建立生态补偿试验区,通过政策倾斜、财政补贴、项目实施、税费改革等手段,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和完善祁连山生态补偿机制,对祁连山实行强制性保护,确保西部生态安全。

(二)建议国家尽快启动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2009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多次联合调研,2009年11月-2011年3月在国家发 —14—

改委的关心支持和协调指导下,甘青两省编制完成了《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2011年6月《规划》已通过中咨公司评估,已由国家发改委正式上报国务院。《规划》的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国家尽快批复《规划》,争取早日启动实施。

(三)建议国家增加张掖生态用水、建立黑河调水补偿机制。黑河调水由于未能充分考虑中游生态用水,导致中游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生态用水严重不足,生态问题突出。建议国家对黑河分水指标进行调整,统筹考虑中下游生态用水,增加中游生态用水,同时,尽快建立调水补偿机制,以促进中游经济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四)建议国家对黑河流域中游节水予以重点支持。中游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于保护黑河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国家加大对黑河中游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投入,支持张掖建设河西走廊国家级节水灌溉示范区,在节水项目和资金上给予倾斜,进一步完善田间配套工程,科学应用管灌、滴灌、喷灌、微灌等高新节水技术,大力推广垄作沟灌等农艺节水技术,促进经济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向高效化、集约化转变,切实提高黑河流域中游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

(五)建议加大对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支持力度。2011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建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市委托环保部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了《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

—15—

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计划投资12亿元,完善湿地恢复和保护、管护设施,建设湿地补水和生态旅游工程及管理体系。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建议国家及相关部委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我市进一步完善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黑河流域湿地保护,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与河西走廊乃至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六)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基于祁连山是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的重要水源区,为改善祁连山沿山、浅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建议国家将我市祁连山沿山区106万亩坡耕地按生态极脆弱区实施退耕还林,对300万亩的荒山荒滩实施封育保护,加快保护与恢复林草植被。同时,退耕还林补助标准是12年前制定,建议国家根据粮食价格、劳务成本、水电费用逐年上涨等因素,将退耕还林补助标准提高至600元/亩,封育补助标准提高至100元/亩,以保护退耕农户切身利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七)建议国家出台支持国有林场改革的优惠政策。我市现有27个国有林场,其中有9个分布在祁连山区,承担着祁连山生态管护的主要任务。按照国有林场改革指导意见,均应划定为公益型事业单位,各类经费由市县财政供给,由于我市财力十分有限,全部承担改革后国有林场的事业经费将非常困难。建议国家立足当前加强祁连山保护的实际出台相关政策,对祁连山区国有林场改革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16—

省政府参事室民营经济发展调研组

参事室贯彻落实中央八条规定

王书记修改稿: 国务院参事 任玉岭

国务院参事:学前教育发展重在强化政府责任

国务院汇报材料

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医改报告——高州医院经验

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简介

浙江省参事咨询协会

党委督查室工作汇报

乡镇党委督查室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国务院参事室汇报)
《工作汇报(国务院参事室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