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个人学习心得(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06:44: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首先,在对金融与金融学的理解上我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认识到,金融学是一门非常系统和严谨的科学,是对各类企业在某些不确定的条件下如何配置资源的学问;其次,在金融创新方面,让我认识到在当今这个经济资源极其丰富的年代,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创新是一种根本性的生存之道;再者,通过学习金融工程的相关产品,对金融工程有了许多具体化的认识和感受。课程结束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这个对于金融学的学习心得的题目,作为本次课程的最后作业。于是,我也只能收收散漫了很长时间的心,去网上查找一些有关方面的资料,想把这篇文章写的稍好一点。

下面有3个故事:

08年cpi飞涨

我记忆很深刻,去年时候我好一阵子没吃上猪肉,倒不是因为我是女孩子不爱吃肉,只是学校食堂看不到肉。原因很简单——“猪肉比人肉贵”,连续的10多个月的物价飞涨,普通百姓已经吃不上一顿肉了。怎么办?供需失衡了。我记得当时政府是采取很多措施的。.是扶植农业户养猪,那时候一头母猪的保险费都有好几千哦,还是纳入国家财政的。二是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给学生,还有低收入家庭。我当时很纳闷学校干嘛要发钱给我们,后来才知道那是国家给我们去买猪肉吃的。当然不仅仅是猪肉价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涨的很厉害,把我们的政府都忙的够呛。这些措施用我现在所学的知识归纳起来应该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会才知道“北大学生卖猪肉是明智的选择”,哪个北大的学生的金融学一定很不错。我想这是我学习《财政与金融》后的第一个感知,学习后她能让我知道生活中的问题现象,cpi ,ppi的上涨,股市的一路飚红以及人民币的走强,这些问题我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08年“牛市”转“熊市”

如果你是个投资者或者是投机者,你一定会对中国08年股市叹为观止。08年上半年那热闹场面你肯定会记忆犹新,全民总动员——炒股。大量的闲散资金,机构热钱都砸向了

股市,各地企业也是一片繁荣景象,用举国一起疯狂来形容毫不为过。经济过热,一路将上证推向6800点之高。大喜之后便是大悲,08下半年“牛市”转“熊市”,一路狂泻4000多点,哪个可谓“哀鸿遍野”惨不忍睹。大喜大悲之后我们不难看出政府采取的一些列政策。先前连续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印花税,这一系列紧缩的货币政策不难看出政府干预股市的力度。可是还是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熊市里政府又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免去交易税等等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来拯救股市。效果好不好大家都知道了,现在股市又开始活跃了。

而就在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紧一松的后面,是与我们国内经济过热或是通货通货紧缩或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相辅相成。也许在没有学习《财政与金融》,我真的很难理解,对于投资者来说她使我们更加明智了,不仅充实了我们投资知识也增加了我们理财能力,在我们心中进退取舍之间也就有了那么一杆称。

美国次贷危机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至于罪魁祸首么,毋庸置疑的是美国了。这一下子美国五大投行就倒下了美林,雷曼,贝尔斯登三个更别谈像“通用”

都要申请破产保护了,其威力可见一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你我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更别说咱们国家了。但是我们政府是伟大的,在此次危机种担当了“hero”的角色,拯救着全球经济。单单就说说我们4万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紧缩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极大的刺激了中国的经济,以帮助中国经济走出困境。我想这些都得意于政府此前的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要发展先修路。也就是我国政府大力主张的基础建设。还有一些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给与补贴增多,减少税收以刺激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面对困境,我们政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静机智勇敢。其效果我们也是看得见的,就单今年GDP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良好的经济势头也是可以确定的。对于政府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以说是为我们上了一堂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一课,生动程度还有待我们今后继续学习。而这些知识也都是我在课堂学习得来。

金融学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和货币流通处于不可分割状态。因此金融学的基本内容是:把信用和货币流通紧密联系在一起,研究它们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它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与其他经济范畴的相互制约关系。

信用活动与货币流通紧密联系构成金融活动,是近代资本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的事情。在自然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信用形式是高利贷,与之同时存在的主要是金属货币的流通。金属货币的铸造权通常是由政府所垄断,这时信用与货币流通之间的联系只分别涉及信用活动与货币流通的一部分;就整体来说,它们则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后,现代银行产生了,银行成为国民经济中信用活动的中心,并在信用活动的基础上发行银行券和组织转帐结算。银行券的流通和转帐结算的开展,逐步代替并最终完全排除了金属铸币的流通。这样,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变化则由银行信用的扩张或紧缩来调节,货币的运动则与信用关系中债权、债务的转移和消长结合在一起,并终于形成了现代的金融活动。 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叫“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介绍来的。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货币信用学”的名称逐

渐被广泛采用。这时,开始注意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下的金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一些理论问题加以探讨,如:人民币的性质问题,货币流通规律问题,社会主义银行的作用问题,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和物资供求平衡问题,等等。不过,总的说,在这期间,金融学没有受到重视。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金融学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一方面结合实际重新研究和阐明马克思主义的金融学说,另一方面则扭转了完全排斥西方当代金融学的倾向,并展开了对它们的研究和评介;同时,随着经济生活中金融活动作用的日益增强,金融学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就为以中国实际为背景的金融学创造了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

在金融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银行的职能以及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质和作用;在现代银行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等等。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研究资金融通的学科。传统的金融学研究领域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学、金融工程学、金融经济学、投资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等等。

数学、物理和工程学方法在金融学中被广泛应用,阐述金融思想的工具从日常语言发展到数理语言,具有了理论的精神与抽象将物理和应用数学应用于金融模型的高峰期,比如使用差分、偏微分方程和随机积分等数学工具描述股票走势、收益率曲线等。

微观金融学发展到今天,大体分为两类。一类研究资产定价(Aet Pricing),主要是在做理论模型的建构和推演,基础和工具是以随机过程为核心的一大套随机数学及相关理论(随机分析、随机微分方程、随机优化、随机控制等等)。还有一类,研究公司财务(Corporate Finance),其基础是会计与财务理论(这是我坚持在翻译Corporate Finance为中文时使用公司财务而不是公司金融的原因),除理论构建外,还大量进行相关数据支持下的实证研究。这类研究涉及的数学理论虽然没有前一类那么深,但对数学功底也有相当的要求。这一点从1958年MM股利无关论的经典论文中就能看出来。当然,这两类研究还是互有交叉的,也是相互支持的。比如,在公司内部风险研究方面可能需要很多金融市场风险计量方法,还可能需要借鉴保险精算的相关方法。

中国的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学,除去少量的证券、保险等内容,主要就是货币银行学(Money & Banking)。这归属于货币经济学,以学术语言阐释,就是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的货币演绎。这个意义上的金融学,可以称作为宏观金融,是很典型的货币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比如研究国际汇率、外汇储备、商业

银行管理等等。国际上从不把这种东西叫做金融的。大家熟知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是一个学术史上非常重要的货币研究专家,但没有人会说他是金融学大师,只说他是经济学泰斗;最优货币理论之父、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是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不是金融学家;谢丹阳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级经济学家,也不是金融学家。中国在这个方面最好不用说,自然是上财、复旦等学校,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重建国家金融体系最初的一批人就是从这里培养的。当然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不能不说,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俗称五道口。我本科的一个同学去那里了。说实在话,这里真正的理论是学不好的,但是能接触中央银行金融调控、监管等方面的实务,能搞好人缘,有利于将来的仕途。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之中,金融学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在转型期的法律体系下,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最能有效配置资源?怎样为解决银行坏帐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等金融创新提供法律支持?怎样修改《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和《商业银行法》等法律中不合时宜的条款,激励金融创新?等等。类似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近年来已成风潮,而且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谓之“法和金融学(Law And Finance)”。

法和金融学有两大研究方向:一是结合法律制度来研究金融学问题,也就是以金融学为中心、同时研究涉及的法律问题;二是利用金融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法学问题,例如金融立法和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法和金融学对中国的金融创新和司法改革意义尤为深远。目前,这门学科在我国尚属空白,不过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引进阶段,其对实际工作和教学科研的意义尚未显露。换言之,要实现法和金融学由概念诠释到实务操作、教学普及直至学科发展的跃升,学界仍需付出巨大努力,从头作起。

这次学习令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希望今后会有更多这样的学习,以便使我们这些渴求发展的学员更快的成长。

巴菲特致股东的一封信

每年的3月,很多人都在期盼的沃伦·巴菲特《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信》。2009也是如此,如期而至。这类信一直都以平和亲切的行文和智慧幽默著称。

在2009的巴菲特式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坦承:2008年,收入净下滑115亿美元。是44年来表现最糟糕的一年。

他说:到(2008年)年底,各类投资者均遭惨重损失,经济前景困惑,犹如被丢进一场羽毛球比赛的小鸟。

他一度认为,未来油价远高于当前40至50美元水平的可能性很大;但到目前为止,他完全错了。他用了一个网球术语:“非受迫性失误”来形容自己的错误。 这老头亏了那么多,还跟没事的一样,幽默了自己一把。

接着老头继续发挥自己说话的风格,他表示:信贷的崩溃,让政府把“所有的都押上了”。他担心:在不远的未来,大量的资金注入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冲击。 他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呢?

不过,老头仍然保持了固有的乐观。一个在投资行业做了50年的人,他有这个本事,也有这个本钱。

看完之后,不得不感慨股市的变幻莫测.即使像巴菲特这样有丰富经验的人仍然会犯下重大投资错误,让自己损失惨重。说到本质,毕竟我们是人,而且永远也不会修炼成神,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资本市场中,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此乃世间之常态,本无可厚非,但我认为必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当人们犯错误以后不同人的反应。在巴菲特的信中,我们很明显的可以感到他发自内心的谦逊,他的反思,以及他对市场的尊重。在这个全世界最有资本为自己的投资业绩而骄傲的人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然而,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很多人,牛市中赚了钱就把功劳归于自身,兴奋不已;而熊市中赔了钱又会把责任推卸给政府或市场本身,牢骚满腹;总而言之,就是自己是最棒的,完全不尊重市场。这种投资者,确切的说应该是投机者的最终结局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一路赔钱最后伤心离场。

1,心态。股票市场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从本质上来讲是智力的较量更是心态的较量,因为心态和智力会相互影响的,只有好的心态即平静的心态才能让智力发挥到最佳状态。事实也证明了股票投资高手都是心智十分成熟的人。而锻炼心态最好的方法是不断的反省和坐禅。

2、知识。一方面是专业知识,其重要性不必多讲,而另一方面则是历史知识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历史知识,因为在金融市场当中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投资者总会阶段性的出现群体性的错误,只是每一次的原因不同而已。建议读书时尽可能的让自己置身其中在文字中感受当时的市场氛围,并记住那种感觉,这是日后灵感的源泉。

3、习惯。培养对身边信息的高度敏感的习惯,比如在牛市中突然出现大投行倒闭,或地质灾害后重建概念板块的火热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事件,提高对这些事件的反应速度也会增加获取收益的机会。

4、兴趣。股票投资是一项很需要耐力的事业,真正的水平往往要在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能显现出来。而投资分析的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整天埋头在报表、图形、数据、报告中,再加上大量新闻信息的轰炸,很多人无法忍受。牛市中赚钱还好,而熊市中则绝对是一种煎熬,但这时的机会往往也是最多的,更需要我们耐心的发掘。如果没有培养出对这项事业的浓厚兴趣,势必会忽略很多投资良机。

今天,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疯狂交易成了社会嬗变的代名词,各种职业上的和非职业上的合作关系,分崩离析。

由华尔街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那些曾经信誓旦旦的承诺,只不过是可以当作交易来买卖的。

这正是巴菲特的不同之处:

不是他到底赚了还是亏了多少,最重要的是,他获得巨大成功不是因为把承诺当成了交易,而是因为他信守了承诺。

郎咸平先生们说:巴菲特的成功奥秘是能耐得住寂寞。

中国人天生适合金融投资!在中国绝对有比巴菲特优秀的人才,而且应该还不少,否则美国人、欧洲人不会非常的希望中国民间高手为他们理财!那中国的投 资公司为什么老在世界上打败仗,中国为什么没有冒出来中国的“巴菲特”、“索罗斯”,中国的投资公司、基金公司没有在金融领域有所建树呢?这还真说不清 楚?不过,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个人学习心得

个人学习心得

个人学习心得

个人学习心得

个人学习心得

个人学习心得

个人学习心得

个人理财学习心得

《个人理财》学习心得

个人FPGA学习心得

个人学习心得(材料)
《个人学习心得(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