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眼中的生态文明

发布时间:2020-03-02 15:10: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眼中的生态文明

张盼盼

你幸福吗?央视的“你幸福吗”问卷调查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无论是富得流油的大老板还是挣扎在贫困边缘的打工者,谈及幸福总是那么多感言。到底什么才是幸福?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想法,但是有生态文明,幸福生活才有后盾,生态文明是一切文明和幸福的源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清新的空气,这些不仅能使人们免费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和福利,更是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的坚强后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突飞猛进。然而,当中国的经济正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日益面临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一系列的困扰。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当中国基本上摆脱了贫穷与落后,当国人的钱包日益鼓起来的时候,人们也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物质生活的丰富与否并不是衡量生活质量优劣的全部,并不能说人们就过上了好日子,就说人民幸福了。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适宜居住的环境以及放心的食品也是幸福生活的必备要素。因此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生存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我生活在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对这个美丽的地方最贴切的描述大概就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了,而如今,内蒙古正面临诸如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沙漠化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干旱共同影响的结果。内蒙古大部分处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由于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过度地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地质问题。产生沙漠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干旱、地表为松散砂质沉积物和大风的吹扬等;人为因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等。土地沙漠化对风沙区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沙漠化的危害是破坏土地资源,使可供农牧的土地面积减少,土地滋生能力退化,植物量减少,土地载畜力下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沙漠化已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牧业和人民生活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不过,很大一部分沙漠化土地是可以逆转的,当不合理的人为经济活动压力经调节减弱或稍加封育之后,它就具有了天然逆转的可能性,这便是土地沙漠化的治理。当然仅靠单一措施是达不到目的的,必须综合治理,其内容有多个方面:治理丧失生产潜力的沙漠化土地,并且生物措施和机械措施相结合;保护天然植被,注意封育植被、合理轮牧、科学放牧,防止“三滥”;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农林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沙漠化土地治理的目标是,遏制草场沙漠化趋势,并逐步实现逆转;改良草场,提高草场的生态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增加草地对水源的涵养和调节功能;保护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全球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做出贡献;实现草场永久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沙漠化土地利用治理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采用灌木林营造、人工种草和围栏封育等生物和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就拿我们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来说中央和地方财政已经禁牧或封山,减少畜群数子(或圈养羊等畜群)或五年一个季节的禁牧,或永久禁牧,再加上飞机人工种植草或绿化或种植适应在沙漠里长的抗旱植物„„使沙漠日益被绿化或抗旱植物围起来后全球沙漠化就渐渐好转或会在将来消失掉。我们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就今年开始冬天不再那么剌骨冷了。

然而,内蒙古只是我国的一小部分,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现状也十分严峻。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城市不断受到沙尘暴的袭击,空气中严重超标的悬浮物令晴朗的天空昏黄灰暗,能见度降低,污浊的空气成为呼吸道等疾病的诱因,人们真正体验到生存环境恶化对日常生活的危害。与此同时,整个北方沙尘暴的肆虐几乎成了令环保专家们头疼的一大问题,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许多重要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它的严重威胁。还有其他大家可以看到的生态灾害:大连油管泄露导致的近海污染,资金矿业污染,汕头无人岛的肆意开发„这些不仅给自然更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势在必行。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我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紧迫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总体来说,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1.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生态观念的树立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前提。生态文明建设并不只是政府和领导行为,它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起生态文明的观念,意识外化为行动,全社会成员的生态文明行为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因此,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使生态观念深人人心。通过宣传生态文化、环保知识,转变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唤醒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进而转化为人们关爱生态环境的实际行动,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只有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社区都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来,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好的成效,经济与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只有转变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及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才能节约和高效利用中国有限的资源,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尤其要大力发展以生态工程和信息工程为代表的低物耗、高增值、高知识密集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生态保护等融为一体的新型工业化,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同时,还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并把它落实到工作生活中、落实到每个单位和个人。此外,政府要加大节能环保投人,担当起应当的责任。

3.完善环保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政府和权力机关制定和出台的相关法律、政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保障。目前,中国已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体系仍然不够健全,一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还存在着立法空白,对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行为还缺乏硬性的法律约束。因此,必须加快环保立法进程,不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在根本大法上保证其顺利进行,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在各部门、各领域制定完备详细的法律法规以及对违反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的惩罚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要提高法律监督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和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此外,政府要适时出台相关政策,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处在建设之中。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则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人类为生存发展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不断克服过往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要真正逐步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我眼中的生态文明

我眼中的生态文明

我眼中的生态文明

我眼中的生态文明

我眼中的家乡生态文明

我眼中的文明

我眼中的生态课堂

我眼中的文明交通

我眼中的文明征文

我眼中的文明交通

我眼中的生态文明
《我眼中的生态文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