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贺龙将军印象记

发布时间:2020-03-01 16:03: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贺龙将军印象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传主的精神世界,感受传主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本文,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兴趣,以认知传主的质朴和伟大。 进一步积累传记文学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深入感知人物描写的特点及技巧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诵读课文,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技巧。

2、进一步积累传记文学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难点: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阅读了解老一辈革命领袖的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对民族战争的必胜信念和乐观豁达的革命主义精神。

【学法指导】

1、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

2、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了解老一辈革命领袖的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对民族战争的必胜信念和乐观豁达的革命主义精神。

【课前预习】

作家作品

沙汀,原名杨朝熙、杨子青。生于四川安县。7岁开蒙读私塾。少年时期经常出入于四川西北的城镇乡间,谙熟地方军阀和毫绅们的腐败情形。17岁进入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接受五四新文化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1926年毕业后曾赴南京、北京,求学不成返回四川。192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故乡从事革命活动。不久,成都发生二一六惨案,他隐蔽一段时间后,1929年流亡到上海,与省一师同班同学艾芜(汤道耕)乡遇,共同走上文学道路。1931年写出第一篇小说《俄国煤油》后,曾与艾芜联名写信给鲁迅先生求教小说的题材问题。193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随即加入“左联”,成为“左翼文学新人”之一。以后陆续发表《丁跛公》、《在祠堂里》、《代理县长》等作品,着力表现真正熟知的四川农村社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即回川。1938年秋与何其芳、卞之琳共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代主任。又随贺龙转赴晋西北和冀中抗日根据地。新的生活给他的创作带来新的色调。他写出著名的《随军散记》(即《记贺龙》)、《奇异的旅程(即《闯关》)。1940年回重庆发表短篇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馆里》。此作对国统区乡镇统治者之间围绕兵役的勾心斗角,作了辛辣的讽刺。这时的作品还有《磁力》、《联保主任的逍遣》、《老烟的故事》、《堪察加小景》等。1941年皖南事变后避居故乡山区,写出《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3部长篇以及其他作品。《淘金记》写大后方地主劣绅为发国难财争夺金矿而引起的内讧。这一时期的短篇《范老老师》、《呼嚎》、《医生》等,表现人民争民主、反内战的新主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沙汀担任全国和四川省文学界的领导工作,同时继续创作,写了《卢家秀》、《你追我赶》、《老邬》等,转而歌颂新型的农民。1976年后重新执笔,以不凡的创作活力连续发表中篇小说《青枫坡》、《木鱼山》、《红石滩》。

沙汀自30年代以来。主要以四川作为他故事的背景。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含蓄深沉的艺术气质描写中国现代农村。他擅长描写四川社会风习,渲染场面气氛,捕捉人物的典型细节。他的小说以极强的幽默感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著称。

沙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的任上离职退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仍不倦地在撰写自己的回忆录。

二.相关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贺文常,字云卿,中国 湖南 桑植县人,有白族血统。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是第

一、

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念私塾五年,便辍学务家。少年的贺龙以愤世嫉俗,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相抗争而闻名乡里。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

191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桑植、石门、沅陵等县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曾三度入狱,威武不屈。

1916年,他以两把菜刀闹革命,夺取了反动派的武器,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这支武装在军阀林立的旧社会,屡遭失败,几经起落,在贺龙的坚强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在讨袁护国和护法战争中屡建战功。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年至1927年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贺龙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高举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旗帜,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26年夏,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时,已成为北伐军中著名的左派将领。

1927年06月,由于战功卓著,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他不断追求真理,在北伐战争中,逐渐由信仰三民主义转变为信仰共产主义。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革命转入低潮,贺龙无所畏惧,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率部参加并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经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南昌起义后,贺龙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于1928年初由上海回到湘鄂西,领导发动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和湘西起义,与周逸群、段德昌等创建了红二军团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他反对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所搞的肃反扩大化。

1934年10月,率部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等带领的红六军团在黔川边境会师,由他和任弼时统一指挥,发起湘西攻势,在十万坪、浯溪河重创敌军,兵围常德,有力地策应了红一方面军突围长征。

1935年02月至8月,他和任弼时指挥红

二、六军团反“围剿”,在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连获大捷,歼灭了整师整旅的敌人,粉碎了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开辟了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

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领导红

二、六军团开始长征。他们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追堵截,转战湘鄂川黔滇康青甘。

1936年07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

二、六军团在甘孜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与朱德、刘伯承、任弼时、关向应等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党的团结,促进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抗日战争时期 :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贺龙任八路军第120师师长。

1937年09月,率师主力东渡黄河,挺进敌后,配合国民党军队对日军发起忻口战役,取得了雁门伏击战等胜利。后转入晋西北管涔山区,率部粉碎日军对晋西北的进攻,接连收复岢岚、五寨等七座县城,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8年底奉命率部挺进冀中,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指挥第120师和八路军第三纵队转战冀中平原,先后在大曹村、曹家庄、邢家庄、黑马张庄,四战四捷。他指挥的河间齐会战斗,是抗日战争中平原歼灭战的范例。在这次战斗中,他身中毒气,仍坚持指挥,为部队作出表率。

1939年09月,在晋察冀边区指挥了著名的陈庄战斗。

1940年率部返回晋西北,担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和晋西北军区司令员,领导晋西北军民粉碎了日军多次“扫荡”,指挥晋绥军民“把敌人挤出去”,创造了许多光辉战例。他领导晋绥人民进行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使晋绥根据地不断扩大和巩固。

1942年06月,他担任陕甘宁和晋绥联防军司令员,为陕甘宁和晋绥两个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解放战争时期:

贺龙率领晋绥部队主力挥师北上,解放了晋中广大地区,并与聂荣臻指挥的晋察冀部队一起进行了集宁战役、绥远战役、晋北战役,协同晋冀鲁豫部队发起了吕梁、汾孝战役,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解放战争开始后,贺龙奉命协助彭德怀组织指挥西北战场部队,并主持后方根据地的建设,负责陕甘宁和晋绥的财经工作。他积极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土地改革,集中边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部队作战,为西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2月,贺龙率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等部,由陕入川,配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歼敌数十万人于成都地区。西南各省解放后,贺龙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和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南局第三书记。他与邓小平、刘伯承一起领导了清剿土匪,恢复生产,建设边疆,以及改造起义投诚的原国民党部队等工作,为和平解放西藏,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4年调中央工作后,一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56年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期以来,他积极参与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1959年底,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同罗瑞卿等领导了我国的国防工作建设。

1964年初,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与叶剑英、罗瑞卿等组织全军群众性的大练兵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从建国初期开始,他一直兼任国家体委主任,是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国际事务中,他协助周恩来工作,多次出访欧亚各国,为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间的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迫害,坚贞不屈,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

他是中共第

七、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主要著作收入《贺龙军事文选》(1989)。

一、自主合作

1.导入

以“贺龙同志的草帽计 ” 导入

“贺龙同志的草帽计 ”讲述的是贺龙在革命战争时期,用智谋指挥部队,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1934年夏天,贺龙带领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途中,蒋介石的陆空两支部队紧紧追赶,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紧要关头,贺龙同志选择了有利地形,让战士们将草帽全部丢在了路边。晒得人困马乏的白军戴上这些草帽后,竟然被自己的飞机误当作了红军,炸得血肉横飞。这个故事赞扬了贺龙同志临危不乱、随机应变的聪明智慧。

2、自主学习任务(10分钟)

A、读完课文后,小组合作找出描写贺龙将军的外貌和神态的句子,仔细体会其含义,在脑海里勾画出此人的人物形象。

B、思考:贺龙将军一再说:“我本人就是农民!”的含义,说说贺龙将军留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C、作为人物传记文体,人物特写借鉴了电影艺术中用极近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放大的表现方法。与其他传记文体不同,人物特写主要围绕人物最突出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它只侧重一时一地,或某一侧面,因此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描写。请问:本文是怎样描绘贺龙将军的,文中描写的贺龙将军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二、交流展示(小组讨论后展示以上成果)

三、精简点拨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注意文中的描写贺龙将军的词句,从中品味贺龙将军的形象特点。

描写外面神态的词句:

描写动作的词句:

描写品质的词句:

细节描写的词句:

语言描写的词句:

这里所选的《贺龙将军印象记》,是作者经过与贺龙将军的短暂接触后所写成的。既写出了贺龙的传奇性的一面,更写出了贺龙作为我军高级将领的坚不可摧、雄才大略的英雄本色。通过质朴、精确的艺术描绘,他的坚毅谦虚的品格、宽阔豪放的胸怀和亲切风趣的神态,鲜明突出,跃然纸上,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这是一篇较早以我军高级将领为表现对象的报告文学的力作。

四.拓展阅读材料:

靠菜刀起家

在红军的将帅中有两大奇迹:徐海东大将戎马一生,全身几乎被打零碎,从头到脚伤痕累累,以至伤疤摞伤疤而数不清,却奇迹般地活下来,活过“古稀”之年。父亲贺龙戎马一生,历经千万战,却奇迹般地一次也没受过伤,即使用菜刀面对持枪敌人搏斗,也不曾擦破一块皮。

在红军的将帅中有两位特殊经历的传奇式人物:许世友进过少林寺,亲近武和尚,少林棍打得八面威风,父亲贺龙上过武当山,喜欢道士,武当拳打得出神入化。至今武当山的道士们还传说着贺龙当年与他们的前辈论武交友的种种故事。他的一身武功在组织起义的初始阶段是发挥了很大作用。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在江西永新县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时,曾说:“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

现在,稍懂中国革命史的人都知道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但具体说法又不同。有说两把菜刀,有说三把菜刀,甚至有说八把菜刀的,这些说法又都有当事人的回忆为证。到底哪种说法准确?

其实都不假。斗争环境及条件使父亲贺龙与菜刀结缘。“小试菜刀”不算,靠菜刀起家的大的起义活动就有三次。

第一次“菜刀革命”发生在袁世凯称帝、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之后没几天。

湘西的冬天,有一种潮湿的寒气,那是北方的风与南方的水交融,凝聚出一种特殊的钻透力和屠杀力。于是,石门到鹤峰那葱茏的景象便消失了,变得千山峥嵘,万木凋零。然而,石门与鹤峰的交界点,那座环山傍水的泥沙镇,却在一片凛凛的肃杀之中显出另一番喧腾的热气。

这是腊月十七,泥沙镇的赶场日。街市上的热闹嘈杂自不必说,张记饭庄里更是声浪鼎沸。四桌酒席,围坐了三十余人。有贺龙的骡马客,有鹤峰来的土家族“老庚”,也有泥沙镇团防局的几名枪丁。碰杯声、划拳声、粗犷豪放的开心大笑声,飞出饭庄,传向大街。不过,细观察你会发现,那热烈中还藏着亢奋、激颤,甚至是紧张。仿佛是被什么明知危险却又跃跃欲试的某种大胆的念头所缠绕,许多人一次又一次地将目光向居中一席上的年轻人瞄去,在他那结实精壮的身体上追逐探寻……

他实在太年轻,才十九岁,却很明显地是这些二三十岁青壮年们的核心。他的上唇刚出现一层还不够“胡子”的茸毛,眉毛浓黑,有力地弯在额上,眼睛大而俊毅,很深的双眼皮,黑眼珠凝聚了熠熠的光彩;挺秀的鼻子下,双唇交合呈着柔和的双弧线。一旦他笑起来,眼睛和嘴唇就会变成弯弯的三个“月牙”,很有感染力,常会引得四桌客人都跟着开心大笑。他就是贺龙。

他成为朋友们的核心,不仅因为伴随他与生俱来的有关神龙下凡的传说;不仅因为他七岁打“保董”,八岁打堂勇,十二岁就打翻了武秀才;也不仅因为他十三岁开始赶马帮,闯荡江湖,广交两湖的英雄豪杰,最主要的还在于他已经投身革命,由留学日本回来的陈图南介绍,加入了中华革命党。

“革命”这个词,现在的人都觉得太平淡,太家常了,三岁孩子也会说。那时却不然,实在太陌生,太新鲜,简直比阴阳八卦还神秘。毕竟是活了几十年,头一遭听说这个词,就是听贺龙讲的。

前几天贺龙赶着骡马来到泥沙镇,分别把多年来结交的朋友联络到一起,揭露袁世凯是“窃权弄柄,专制皇帝”。他说:“我非常赞成孙中山的主张。别人说他是孙大炮,中国就需要这样的大炮。”特别是同他所组织的“八义团”的英雄,都是有着金兰之交,所以把自己的想法兜底告诉了他们:“袁世凯搞复辟,当皇帝。我们就要搞革命,拖枪建武装,讨伐袁大头!……”

经过一番密议,“八义团”的朋友们分头活动,动员组织了这三十多名义士,就定在今天这个赶场日,要举行“泥沙暴动”。

可是看看贺龙,他并不提夺枪,也不讲起义,好像压根没有这回事儿一般,只顾谈轶事,谈风土人情,特别是谈马,谈马帮的那种豪放不羁,自由自在的旷野生活……

贺龙这种轻松豪放的神情自然可以镇定人心,免除惶恐,但也使起义骨干,那些“八义团”的朋友们感到一丝纳闷。有人忍不住悄悄探手怀内,硬邦邦的还在,那是磨快了的菜刀。当贺龙提出打团防局时,有人担心地说:“没得家伙呀,空手打得了吗?”

有人说:“多打点大刀长矛,实在没得就拿齐眉棍!”

“不行,这些家伙都不能拿,太显眼。”贺龙胸有成竹,不慌不忙说,“能用的家伙是现成的,菜刀。”

“菜刀?”

“对,杀得猪狗就杀得奸人。”贺龙笑着说,说得很轻松,“掖在怀里还隐蔽。”

贺龙就是讲再大再危险的事,也不变那种轻松的神态和语气,朋友们最佩服他这种大将风度,马上齐了心:“要得,就拿菜刀跟他们干!”

现在,起义的人早聚齐了,贺龙为什么不谈“大事”,只顾喝酒讲闲话?正在大家疑惑得有些忍俊不禁,贺龙的姐夫谷绩廷匆匆掀帘而入,对贺龙附耳低语几句。

贺龙微微一点头,脸上的笑容瞬间敛尽,做了一个手势。于是,张记饭庄陡地静下来,静得惊心动魄。

谷绩廷已经关严门。贺龙缓缓起身,双拳一抱:“我贺云卿今天找大家来,要商量一件大事,相托各位,不知愿不愿跟我一起干?”

这三十多人,除“八义团”的志同道合的起义骨干,还有一些人只知道要办“大事”,并不明白具体内容。但这气氛已使他们感到非同一般。一阵不安的骚动之后,大家肃静下来。带着稳定和勇气的是贺龙那双火炬一样明光闪烁的眼睛,庄严而热烈地从每个人脸孔上扫过,充满了激荡人心的魅力。

“云卿有事只管说,”站起一位骡马客,“有你挑头,什么大事我们都敢干!”“就是把皇帝老儿拉下马,咱也敢!”土家族的老庚们豪气冲天。

“只要用得着咱弟兄,一刀子一割的事儿咱也不眨眼!”一名团丁被酒力鼓荡用力拍响胸脯。

“好,我就直言了。”贺龙左手叉腰,右手握拳撑在桌面上,“袁大头卖国,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为的就是当皇帝。我要拖枪组织武装,响应孙中山,讨伐袁世凯!今天我想请大家一道去夺团防局的枪支。这事很危险,可是都不敢干国家就更危险。”贺龙从怀里掏出一把菜刀,朝桌上一剁,“没别的意见,请大家来就是要咬蛮跟他们干!”

湘西的山里人血性豪侠,土家族的老庚们更是剽悍勇毅。互相交换一下眼色,立即鼓噪而起:“干!咬蛮跟他们干!”

。。。。。。。。。。

五.教学反思

新老师印象记

初中同桌印象记

新老师印象记

周口变化印象记

贺龙中学

贺龙钓鱼

记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公益讲座印象记[材料]

许世友将军故里参观学习记

记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专题

贺龙将军印象记
《贺龙将军印象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