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当前中小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及预防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3: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当前中小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及预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中有越来越多的风险不断暴露,特别是法律风险。《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不断出台,以保障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尽管如此,风险依旧如影相随,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会有漏洞之处。比如,债务拖欠,合同诈骗,盲目担保,公司治理结构软化监督乏力,投资不作法律可行性论证,项目运作缺少法定决策程序,企业决策人治化,轻易挪用资金,难以识别保险单、票据、信用证诈骗,国际货物运输中的诈骗风险,国际投资与国际合作中引发的反垄断反倾销诉讼,重复引进技术,项目开发不作商标专利检索,项目合作及房地产业务中不审查土地合法性,不正当竞争给企业带来的身败名裂等等。这一切均对企业的发展不利,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 据统计,在我国4000多万个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户数的90%以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尤其是法律风险。问题是,多数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及经营者对企业法律风险缺乏深刻认识、防范,控制法律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其法律风险一旦从隐患发展成为现实损害,将削弱企业实力及市场竞争力甚至危及生存。因此,探讨“防范中小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已经刻不容缓。

企业建立法律风险机制,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法律风险。企业法律风险的定义,即在企业从筹备设立起到依法解散终止前,由于对法律规范的生疏或忽略,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其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与法律规范存在差异,并因此而未尽法定义务或未用法定权利,从而导致其受到处罚、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以及单方权益丧失的可能性。

企业法律风险可能来自法律环境因素,包括立法不完备,执法不公正,合同相对人失信违约,欺诈等。也可能来自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环境认知不够,经营决策不考虑法律因素,甚至故意违法经营等。相比之下,企业自身原因引起的风险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法律意识和依法治企的能力还相当欠缺。

那么企业最常见的法律风险表现形式有哪些呢?

(一)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

公司设立是指公司设立人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为组建公司并取得法人资格而必须采取和完成的法律行为。设立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分别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应当在公司登记前依法办理批准手续。在设立企业的过程中,公司的发起人本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是否是虚假出资或会不会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是否会出现评估不实的现象,公司设立协议是否缺少书面设立协议或约定不当、是否缺乏股东之间竟业禁止机制、是否缺失保密条款,公司章程内容是否缺乏个性化、权利义务及风险控制是否明确、是否又不利公司发展的规定,是否能确保内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公开性,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拟设立企业能否合法设立、规范经营。

(二)企业合同行为中的法律风险

合同,又叫契约,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人们经济交往自然变得稳妥可靠。但是,合同是

由人来订立的,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因此就有人利用法律漏洞把这个安全保障变成最危险的陷阱,他们精心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的圈套,使大批企业和个人债台高筑,甚至濒临破产。

1、合同订立中的法律风险

(1)未对合同对方资质(营业执照、业务许可文件)进行审查,未对合同对方信用进行审查。

(2)未按内部顺序履行签订手续。

(3)合同先履行后签订,先签章后填写合同内容等,合同未标注签订之日合同章加盖不符合规定影响合同效力。

(4)合同上载明的当事人名称与实际签章不符。

(5)合同未载明签订日期。

(6)需办理备案、公证的合同未料理相关手续。

(7)对内容尚具有不确定性的合同盖章。

(8)擅自调整已审批合同的内容。

(9)合同文本不当。

(10)责任限制条款不合理。

(11)合同双方/各方责任等条款约定不清晰。

(12)未约定保密、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知识产权、不可抗力等条款。

(13)存在导致合同无效的或可撤销的条款:如合同或局部条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订立合同的主体不合格;代理人逾越权限;意思表示不真实;显失公平。

2、合同履行和变更中的法律风险

(1)向合同载明的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履行义务。

(2)未签署合法有效的协议对合同进行变卦。

(3)合同履行中,对方发生违约时未及时提出异议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4)合同履行中,对对方的异议未及时依约做出回应。

(5)合同争议处置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保管有效的法律文件。

(6)怠于行使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如提前终止合同的权利。

(7)怠于行使求偿权:对方已经违约或履行期限届满前预期违约时,不及时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

(8)怠于行使代位权:当我公司债务人不积极行使其到期债权,对我公司造成损害时,不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行使代位权。

(9)怠于行使解除权:对于依法可以随时解除的合同,未利用合同解除权保护我方利益;可以解除合同的法定情形出现后,未及时行使合同解除权。

(10)怠于行使撤销权:对于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可撤销的合同,未行使我方的撤销权;当我公司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富,对我公司造成损害时,未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行使撤销权。

(11)怠于行使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三) 企业并购、融资操作中的法律风险

并购的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并购行为时因为法律环境变化或违反法律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会经常面临融资困难,既难以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获得融资,又难以达到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高门槛。企业在缺乏正规、有效融资渠道的情况下,往往通过民间借贷、集资、违规借贷等方式筹资。有的企业甚至靠拖欠贷款来获得经营所需资金,这就必然形成法律风险。有

的企业甚至为了融资而借高利贷,一旦遇到资金周转困难,便可能将企业推入绝境。还有的企业为了多贷款,制造虚假文件骗取贷款,最后被定为贷款诈骗罪。少部分中小企业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盲目地扩张,贪多求大,大笔贷款,甚至不怕高息贷款。这些企业即使靠银行贷款能够维持一时,但如果资金链一旦断裂,往往直接导致企业破产。

中小企业在企业并购、融资操作中还存在一下法律风险:

(1) 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法律风险。

(2) 由于法律不对称而引发的风险。

(3) 由于融资和支付引发的风险。

(4) 产权不明、主体不适格导致的风险。

(5) 由并购协议、程序带来的风险。

(6) 由行政干预导致的风险。

(7) 由目标公司反收购引起的风险。

(四)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风险

一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掌握了公司里面的技术秘密或者其他商业秘密,然后跳槽或被高薪挖走。这些人跳槽时往往企业的技术秘密、客户信息甚至客户关系带走。对于广告企业、展览企业、高科技企业等行业的中小企业而言,这种商业秘密的泄漏或丢失,往往会对一个企业造成致命影响。但目前,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对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形成足够的保护机制和实际投入。

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通过权益实施的过程,即许可、转让或其他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经济和市场价值,但企业在知识产权权益实施或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较大法律风险,直接影响到知识产权价值的发挥或商业利益的大小,主要涉及以下的问题:

1、知识产权商业利用策略缺失或不健全的法律风险。

2、知识产权交易管理混乱的法律风险。

3、研发阶段商业秘密泄露的法律风险。

4、申请专利权过程中商业秘密泄露的法律风险。

5、商业合作中商业秘密泄露的法律风险。

6、员工流动中商业秘密泄露的法律风险。

7、驰名商标认定申请中的法律风险。

8、驰名商标注册保护中的法律风险。

9、侵犯驰名商标商业利益保护中的法律风险。

10、忽视域名注册为商标或商号的法律风险。

(五)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重点体现在劳动管理和劳动保障上,从招聘员工开始,签订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直至解除劳动合同这一系列流程中都有国家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严格按照法律规范企业行为,严格按照法律履行相关程序,就可以大幅度减少劳动纠纷从而成功避免法律风险。企业依法实施劳动管理,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法律风险,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企业的劳动权益。体现在以下方面:

1、招聘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法律风险。

2、被招聘员工违背与原单位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的法律风险。

3、试用期约定不当的法律风险。

4、未订立培训协议或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

5、竞业限制条款约定不当的法律风险。

6、处理劳动关系程序不到位的法律风险。

7、解除劳动合同企业未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法律风险。

8、违背劳动法规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9、与没有经营资质的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的法律风险。

10、企业未缴纳工伤保险,将产生工伤赔偿的巨额伤残金由企业自行承担的法律风险。

11、企业不按约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行为的法律风险。

12、违反女职工特别保护规定的法律风险。

13、不按国家规定安排员工休息休假将受到国家行政处罚的法律风险。

(六)企业涉及诉讼、仲裁的法律风险

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诉讼风险,这就要求企业经理人、企业法务要充分了解诉讼程序及诉讼技巧,以保证企业免受讼累,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但在现实中,笔者发现很多企业往往花费很大的代价赢得了诉讼,却无法取得满意的诉讼结果,因此,企业在增强法律意识的同时,应当掌握一定的法律处理技巧。

1、诉讼前的准备

(1)证据是否齐备;

(2)有没有超过法定诉讼时效;

(3)诉讼当事人的确定及当事人有无有效的住址,诉讼材料能否及时送达;

(4)管辖权问题;

(5)诉讼成本大约是多少,包括诉讼费、律师费、保全费、差旅费等;

(6)对方当事人有无财产可执行;

2、诉讼中的风险

(1)不能充分举证的风险;

(2)不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证人出庭作证、证人不出庭作证或者参加了旁听的法律风险。

(3)超时提供证据的风险;

(4)不能提供原始证据的风险;

(5)不按时出庭的风险;

(6)申请鉴定的风险;

(7)仲裁请求不当、不全或者超过时效的风险。

3、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有:

(1)对方当事人转移、隐匿财产;

(2)对方当事人已无财产可执行;

(3)对方当事人怠于行使到期的债权或者放弃债权;

(4)无法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下落或被执行人财产下落。

前一部分中列举了企业在设立、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法律风险表现形式。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任何利润的获取,必然伴随风险。存在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风险法律防范控制意识。企业法律风险可以分为外部环境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对于外部环境法律风险,由于其引发因素不是企业所能够控制的,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予以杜绝。但对于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其引发因素是企业自身能够掌控的,因而成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重点。企业防范控制法律

风险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强化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

首先,企业管理者的法律风险意识对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起着重要作用,甚至是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关键。企业管理者在决策的时候往往忽视或者轻视了法律风险的存在,更注重于速度和效率。而存在法律风险的速度和效率是没有速度和效率的,不但达不到决策的预期目标,而且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危害,导致企业走向衰落、倒闭。所以,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必须强化企业管理者的法律风险意识,由企业管理者至上而下形成整个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从而促使企业建立起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其次,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还必须注重培养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由于工作岗位的不同,发生的法律风险原因和结果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不同工作岗位的职工,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的法律风险意识。只有企业管理者和全体职工都建立起了法律风险意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才可能减少和避免发生潜在的法律风险。而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的树立和强化,必须通过长期和不间断的法律培训教育来实施。

2、规范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守法经营。

规范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守法经营,是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重要内容。首先,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外部环境,对涉及法律风险的重要事项,以企业规章制度的形式对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理顺企业内部关系,明确责任,保证企业重要事项有章可循,最大可能避免因规章制度,尤其是合同管理制度和劳动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引发各种法律风险。其次,对于企业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并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相应的修改,保证企业规章制度合理合法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再次,一定要坚持守法经营的基本理念,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可以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利用法律提供的运作空间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但若其放弃了守法经营的基本理念,那么其受到法律的惩罚和制裁便成为迟早的事情。

3、突出防控重点,特别是加强合同管理制度、提升合同管理水平。

由于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多由合同形式予以确定,因此合同管理便成了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重点。首先,合同由企业内部专门机构归口管理,配备具有较高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熟悉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知识的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合同管理的日常工作和承办其他合同事务。其次,建立合同管理的配套管理制度。为强化合同管理,在总结企业合同管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企业规定,结合在合同谈判、起草、审核、会签、履行、委托授权、用印等方面的情况,制定配套制度,完善合同管理,并通过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全面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再次,建立与完善合同履行的监督制度。对合同履行情况及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及时反馈合同履行情况的最新进展,确保合同各方能够完全、全面的履行合同。最后,针对企业的各种可能发生法律纠纷的业务经营行为,法律专业人士应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抓好合同的审核与监督,做好事前防范工作,尽力避免纠纷或案件的发生,做到即使发生纠纷或案件,也必须在事实和法律方面有利于本企业取得或维护其合法权益。

但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建立法律风险防控机制中,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在建立法律风险防控的过程中,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抓住工作重点,才不至于避重

就轻,顾此失彼。

4、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

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同企业的生产经营密切机关,也是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的关键环节。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未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与考核,有部分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这些都不利于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只有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与考核,切实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才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5、积极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结合我国逐步规范完善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为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增强维权意识,进一步加强诉讼案件、纠纷事件管理,主动做好起诉、应诉和非诉调解工作。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严格遵守《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清理企业所拥有的专利、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公司对所拥有的商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文字作品等知识产权,该申报的一定要及时申报,发现外单位侵权的一定要主动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6、聘请或配备高素质的专业法律人士。

从本次调查来看,绝大多数的企业没有配备专门从事企业法律事务的工作人员;有部分企业虽然有此方面的人员,但法律素质不高,仅仅能应付企业一般的诉讼案件,对企业的合同实行一般的管理。而对于较复杂疑难的纠纷或专业性较强的合同把握不了。因此,建议企业考虑长久规范的发展,应聘请那些专业化程度高,业务能力强,且能帮助企业有效实施法律风险防控的专业律师团队作为自己的常年法律顾问,做好法律风险的防范工作而不仅仅是为企业打官司。

中小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和解决之道(10年6月17日)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如何防范?

中小企业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建筑业常见十大法律风险及防范

贷款常见法律风险防范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及预防对策

货物配送法律风险预防[推荐]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微商传销的表现形式及法律风险预防

聚集当前烟草专卖执法法律风险点

当前中小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及预防
《当前中小企业常见法律风险及预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