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我国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3 08:53: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我国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灾害事故发生频率增加、种类增多、危害增大。而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更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安全的生活环境。如何建立完善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成为了当前全世界一个共同的话题。"911"事件以后,人们对安全保障的要求更加强烈,美国政府明确提出把建立和完善可靠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不少国家也开始为建立和完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工作。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抢险救援体系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消防通史》课程的学习,使我对消防抢险救援工作及其装备的发展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故撰写此文,旨在对课程学习的一个总结。

一、抢险救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灾害事故的多发性和突发性,给人类带来难以置信的危难,甚至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人们对安全保障的心理需求也越来越高,呼唤着安全,期盼着安全。现代社会需要建立一个有效而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消防部队作为一支同灾害事故作斗争的主力军,被历史推到抢险救援的第一线,这既是对消防部队的严峻考验,又是消防部队难得的发展机遇。实践证明,抢险救援对消防部队具有重要性和必然性。

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代表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新时期,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核心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消防部队的性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党领导下的一支同灾害事故作斗争的特殊部队,所做的工作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体现党的宗旨。消防部队救人于火海,助人于急险,是我们党服务人民群众的具体体现,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消防部队所做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党的形象。

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当前,灾害事故发生频繁,社会抵御灾害的整体能力较弱,在社会抢险救援体系尚未形成的情况下, 消防部队积极主动地承担抢险救援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这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期望的,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1998年、2001年7月,成都市多处发生洪涝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受市政府调遣,成都市消防支队官兵紧急出动,与洪水展开激战,从洪水中成功救出上千名被围困群众,有一位被救群众感慨万千,深有感情地说:"是消防官兵救了我的命,政府是我们老百姓的靠山"。

消防部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为了社会和人民的安危在所不辞,无私奉献、高效优质地去做,用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消防部队工作好与差的唯一标准。从1998年以来,成都119指挥中心接到群众的救助电话逐渐增多,救助范围逐渐增大,支队官兵在做好防火和灭火工作的前提下,主动积极参加抢险救灾,为群众排忧解难。取钥匙、摘马蜂窝、关煤气、送水、高楼救人、氨气泄漏、槽车颠覆……哪里有险情,那里需要救助,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拨打"119",消防官兵就出现在哪里。官兵们自觉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得民心,顺民意,赢得社会的普遍好评,消防官兵每一次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不少群众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爱戴之情,每逢佳节,到消防部队警营看望消防官兵的群众络绎不绝,仅一个中队,来慰问单位多达上百家数百人,有的群众把消防官兵抢险救援的事迹作为教育子女的典型材料,甚至有些青少年把消防部队中抢险救援的先进人物作为明星来崇拜。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保障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社会抢险救援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社会抢险救援力量薄弱,即使强大的美国,现代抢险救灾的体系也难以应付现代灾害事故。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抢险救援的能力更弱,社会抗御灾害的能力远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专业技术没有形成战斗力,专业队伍还有待组建。相对来看,消防部队是纯军事化的队伍,驻扎在城市,具有点多面广、昼夜执勤、出动迅速、机动性强以及装备和技能优势,常年处于战备状态,长期同火灾作战,广大官兵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这支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所具有的这些优势决定了其能够承担起抢险救援的重任。成都消防部队与时俱进在全国率先承担起抢险救援任务,在成都市所发生的险情、灾情及社会救助中大显身手,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 1近年来,消防部队编制人员逐年上升,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依然不能满足繁重任务的需要。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灾害事故的规模、危害和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消防部队救援任务异常复杂和艰巨。但由于警力不足,难以保障救援任务顺利完成。所以,各地消防部队相继出台跨区域增援方案,政府出台联合处置预案,来缓解任务与抢险救援力量的矛盾。但是,与消防官兵相比,其他社会力量在技术战术、专业性、战斗力和装备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加之缺乏必要的协同训练和演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人员素质偏低,训练手段落后

由于消防部队实行的是兵役制,人员来源主要集中在初高中文化程度。虽然随着部队的发展,人员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本质上说,消防部队整体文化知识结构较低的情况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难以尽快转化为实际战斗力,难以真正达到现代条件下“贴近实战”的战略目的。同时,我们在训练手段上,由于受经费、训练场地、训练设施、训练装备、特别是模拟训练设施的限制,除开展一些简单的训练外,对于复杂艰巨的化工、有毒、有害、洞室、隧道、易燃、易爆等特殊火灾和抢险救援专项训练的处置不能有效地开展,这样就不能有效地达到“练为战”的目的,有时只能是“练为看”。

3、经费不足发展不平衡,不能适应抢险救援工作的需要

消防部队是一支公安现役部队,业务经费来源于地方财政,当地财政情况的好坏,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对消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消防业务经费的投入比重,同时也局限了特种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质量。灭火救援需要的技术装备、工程机械品种繁多,数量难以估算,由于经费的限制、管理、技术和效益等多方面的原因,消防部队不可能按需求配齐、配全,只能配备一些常用的车辆装备,专业的技术装备和工程机械必须依靠社会的支援,协调,难以做到尽如人意。

4、灭火救援社会协同体系尚未形成

近年来,各地虽然相继成立了由政府牵头,消防承办,各支力量参加的抢险救援组织,并组建了指挥、通信、消防、医疗、公安等协同战斗小组,也制定了预案,但是由于救援力量结构不尽合理,运行不够顺畅,很少组织必要的协同训练和演练,导致指挥部和各救援队伍之间缺乏协调能力和信息沟通渠道,联合机

- 3

浅议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发展的趋势

浅析新形势下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的现状与措施

当前消防部队扑救重特大火灾和抢险救援事故中

对提高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能力的思考(云南网)

遮放专职消防申请抢险救援器材

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职能浅析

兰州市消防部队发展

关于学校消防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预案

3.31抢险救援报告

抢险救援的基本要求

浅谈我国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的发展
《浅谈我国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的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