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观《水浒》有感(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3 19:12: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观《水浒》有感

自安徽卫视开播水浒以来,已有一月有余。每晚必准时收看,从来没有对哪一部古装剧如此痴迷。如今水浒已欣赏完毕,却留于我颇深感触。120回《水浒传》,不愧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所述时代故事,感人至深,其忠义之表述,令众家叹望。

自劫生辰纲起,至义聚水泊梁山,众好汉劫富济贫、锄恶扬善,树“替天行道”大旗,旗帜鲜明的表明了宋江等梁山众好汉的精神夙愿与理想。而后历经千险,终被朝廷招安,众好汉方祛除“强人”之名,被官方授权,得以为国家社稷,南征北战,马革裹尸。无奈,朝中奸佞当道,宋主昏庸无能,忠良惨遭谋害,众多英雄或隐退、或被暗杀。而肇事者,却稳居庙堂。如此结局,让我等观众如何不心痛,如何不为英雄之末路而惋惜。

水浒英雄中给我印象较深刻的还是很多的,这些好汉,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让我好生喜爱与佩服。

且来说说宋江,本为郓城县一小吏,为上级官吏所不屑,但却深受乡里爱戴,忠义知名,口碑极佳,传于江湖。当公孙道长来找他劫生辰纲时,虽知那生辰纲是贪官们搜刮的民脂民膏,不义之财。但身居官府,于忠当抓住公孙胜及晁盖等劫生辰纲之人。于义,既知是不义之财,被英雄好汉所劫,救济黎民,亦当支持,故而通风报信放了晁盖众人。 我觉得此处是宋江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但思想上对于朝廷的忠 却一直没有发生方向性变化。当晁盖已居梁山之主,邀他上山时,他仍然坚持要去充军,个人觉得思想的确固执。可见其对

朝廷的“忠”。

后来居梁山之首时,无论是出于个人信仰或是为了梁山好汉的前途着想,投靠了朝廷。受朝廷招安,应该是属宋江的第二个转折,也是梁山众人的一个最大转折。南征方腊,梁山兄弟十死七八。作为兄弟们的头领,面对如此厄运,心中所承受的压力与矛盾想必无人可以理解。我相信,他绝对对招安产生后悔之意,毕竟当初多数兄弟还是不愿意被诏安的。损失如此之大,如何对得起兄弟。是为了个人报国之信仰或是为兄弟前途谋划而受诏安,结果却恰恰相反,虽然去了“贼寇”之名,但却失去了性命。虽然是为平霍乱,马革裹尸,但毕竟是生命,梁山英雄们不会不敬畏生命吧。宋江的第三个转折点,就是接受了皇帝的御赐毒酒。明知是毒酒,依然喝下了,我想那也是为了证明自己对皇帝的忠诚吧,不过这个地方宋江有点犯傻或者说是干事不保险了。至少你接到御赐毒酒的时候,你会猜到两种情况。第一种,皇帝真不放心你,想让你死,故而赐酒。第二种,高俅、童贯、还有蔡京那三个鸟人曾今就假借皇帝之名来你,宋江也是知道的,为什么这个时候没有怀疑到这三个挫鸟会使坏。要是换做是我,肯定会想办法去把事情搞清楚,可以派人去找那个忠良太尉问问清楚。如果确定了,真是皇帝要让我死,出于忠,死也罢了。被那几个坏鸟给弄死,太不值得了。这一点,如果是现实中 应该不会发生,毕竟是宋江,干大事的头头,怎么会这么轻易就被害死。施耐庵定是出于时代背景考虑,才造此结局,以引起时人仇恶扬善。

最后这几回,着实让人感动。石秀被万箭穿心、武松断臂擒方腊、鲁智深闻潮信而圆寂(这节我比较郁闷,大师到底是怎么死的,难道是想死而死的,人真有“贞子的意识”吗),林冲暴病而亡,从头到尾,个人对林教头是非常喜欢的。做事谨慎,正义凛然。他是个彻彻底底的悲剧角色。妻子遭人羞辱,自己又遭人陷害 ,多次险些被杀,当于水泊梁山大败高俅时,终于有机会报仇,却被宋江阻止了,为了所谓的大义,忍辱负重。的确是忍辱负重,我想换成任何一个人,估计都会当场干死高俅那厮。最后却是暴病而死,估计是郁闷死的。杀不了高俅那鸟人,报不了仇,换成谁不郁闷。加之自己的兄弟鲁达之死对他的打击太大。想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不像其他梁山兄弟,都没当过大官还想着做官光耀门楣。毕竟他曾今都做到京城的80万禁军头子了,这也算高级角色了,对仕途的追求已然不在。林冲的结局太悲惨了。无奈啊,我不是编剧,况且水浒早在几百年前就定了结局了。

还有李逵,这黑厮,很有意思的一个家伙,不过我对他的水浒生涯却充满同情。是个敢想敢做的正直汉子,不过可惜只是个莽汉,性格使然吧。他应该是剧中宋江最亲的一个兄弟了,虽然没有像吴用与宋江那般经常私底下那些多交流。在他眼里,宋江应该是他唯一的亲人。他的确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上了梁山,做了好汉,不忘孝顺母亲,下山来接,却不料遭遇大虫,吃去了其母性命。着实悲剧,悲剧。真不理解,施耐庵这里为什么这样安排。李逵要去接母亲来梁山享福,可以一笔带过,为何还安排这样一出故事。难道梁山的饭还不够他老

母亲吃嘛。又或者你想表达,梁山上能打虎的不止一个武松,还有李逵不成。说到这里,插一个人。就是那个也能打虎的大虎将李忠,虽然全局不见他打过虎。这个人一开始,觉得是个老实的落魄汉子,后来和那周通在那什么鸟山做大王后,感觉不是那么老实,人也不是很爽快,不过归根结底应该还算是个好人,最后也死在了“天堂”门口。李逵最后去宋江府上,陪宋江死的时候 真是感人,我很感动,是真的 狠感动。做兄弟做到这样,还有什么好说的。又一个角色悲剧了。 说完李逵,我把他和武松,以及鲁智深做了比较。按照三人性格,我给他这样排序 李逵-武松-鲁智深。 他们三个人性格上很像,但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三人都比较 莽 ,应该说是 狠 莽 。 但莽的程度不同,李逵最 莽 ,可以说是纯莽型的(莽性值高达95以上; 武松 也是个莽汉,不过有一定程度理性,就是太低了点(莽性值也有70);而鲁大师,毕竟人家以前做过官,而且是县衙内的一个高级角色,虽然不认识字。内涵还是有点的,但是遮盖不住他的莽性,不过后来到二龙山做了山大王,管理学学的不错,多了许多内涵。故而属于低莽型,莽性值大概有30-40%,不过这也远远高于其他角色。

最后剧中结尾,军师吴用与小李广花荣。闻讯宋江之死,亦来相陪,感人至深。吴用从一开始就给我诸葛亮的感觉,他这个军师做的也很称职,对宋江的一路发展也是有极大功劳的。我曾假象,如果没有吴用,宋江的路走的不会太顺,甚至不会像既定的那样长,再退一步,说不定连梁山之主也做不了。吴用的追求,我认为就是想成为第

二个诸葛亮,留于青史。他给人的感觉很放心,遇事不慌不乱,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而且,我从剧中可以看出他对李逵也很不错,虽然李逵经常给他惹事。我猜想最后宋江和李逵的后事也是吴用给料理的。吴用对宋江,对他们的组织可以说是尽心尽力,毫无私心。花荣,给我的印象是,射的一手好箭,以及英俊的外表,尤其是他临阵开战时那眉头紧然的模样,很酷。不过最后与军师相约自缢陪宋江,着实有点不负责任了,既然已经有了妻子,怎可义气用事,撂出“妻子自有人照顾”这样不负责任的话。又或许是他对兄弟的情义,远远超出我所理解的范畴。

梁山聚义一百单八将,最后有几人存活。为了理想,付出的代价是否太大。一直为之付出的所谓的理想,究竟又到底值不值得。一部水浒,给我的不光是精彩的一个月,留给我的更多的是对人生理想与追求理想过程的思考。

谨以此篇日志缅怀梁山众好汉

2011.09.12

读水浒有感

读《水浒》有感

关于《水浒》有感

读《水浒》有感

读水浒有感

读《水浒》有感

读 水浒 有感

读水浒有感

读水浒有感

读水浒有感

观《水浒》有感(推荐)
《观《水浒》有感(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水浒传有感 水浒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