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上海证券报》:出口信保广东扶“危”救“急” 配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20-03-02 03:04: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上海证券报》:出口信保广东扶“危”救“急” 配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

2011年12月15日

入世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出口大国。10年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从无到有,从零跃升至全球龙头地位。

出口信用保险承担着为出口企业护航的功能,更是当前在符合WTO规则下,唯一尚有较大发挥空间的支持出口政策。受惠于政策和企业需要,陌生的出口信用开始跃入人们的眼帘。

在我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在入世10年中,励精图治迅速成长,从全国各分支机构的队尾,上升至前列。

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飞速成长背后的推手是什么?出口信保到底为企业解决了哪些难题?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稳的情况下,出口信保对我国外贸出口还能发挥哪些助力作用?本报记者近日来到广东实地调研寻找答案。

一个电话帮出口企业救急

加入WTO使我国企业大规模、大范围地参与全球化竞争,但陌生的国际通用信用交易往往让企业不知所措。如何防范风险,减少损失,成为企业走出国门的“一道坎”。

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陈连从讲述了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美国某大型销售企业,依靠销售中国和韩国厂家生产的DVD,8年时间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快速蹿红,成为美国最大的品牌之一。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美国经济疲软,失业率上升,加上当年两场全球著名球赛被取消,电视机销售无法达到预期,而配套的DVD也祸不单行,涉及滞销金额达到400多万美元。

美国企业为了减少自身损失,以DVD出现质量问题为借口,向中方提出索赔,要求中方承担70-75万美元的损失。中方犯难,一是担心产品质量确有问题,底气不足;二是也大体明白外企想借此赖账,转移自身损失。不甘心哑巴吃黄连,中方答应赔付20-30万美元。

不料想外企很强硬,索赔金额陡升至120万美元。中方不得已,将赔款也提升至70-75万美元。双方金额相距甚远,外资一怒之下,称法庭上见。

中方企业顿时傻眼了,一个电话打给陈连从,期望从中调和,并告诉他中方能赔付的底线不超过75万美元。陈连从,这个身材不高但十分干练的广东人,曾先后多年担任外资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2002年创办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州营业管理部,从无到有,使该机构成为推动华南地区出口贸易的生力军。

他在市场打拼多年,熟悉境外金融贸易领域的经营路数。接到中方企业电话后,当即一个电话把美国人从被窝里拉了出来。最后,美国人很痛快答应将索赔从120万美元下降到70万美元。陈连从不仅为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挽回了一笔损失,也为企业减少了5万美元的外汇损失。

其实,这个案例中除了陈连从丰富的阅历和谈判经验外,更主要是外方摄于出口信用保险的“信用惩戒”机制。

美国这家企业是一个轻资产的公司,50多万美元的公司,销售额达到30亿美元,还有1亿多美元的存款,没有1分借款。该公司经营方式主要是借助信用凭证进行购销,此公司在中国境内涉及7000万美元的现汇交易。一旦被中国出口信保启动信用保险机制(被列入信用“黑名单”),那么,意味着这家公司以后就得扛着现金到中国做买卖。

出生证上带着为外贸出口“保驾护航”重任的中国信保,成立时就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密不可分。2001年12月18日,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7天,我国惟一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中国信保宣告成立。

10年来中国信保实现了超常规快速发展:2002年至2011年10月间,承保金额从27.5亿美元增长到2062.9亿美元,承保业务覆盖全球217个国家和地区,承保金额全球排名第一。 提前锁定应收账款风险

世界经济金融大环境的变化,对于中国信保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尤其是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得欧美等以往信用等级相对较高的国家也频发违约事件,出口企业的贸易风险陡升。

另外一方面,企业要闯荡国际市场,必须善于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如果仍然坚守“先付钱、再发货”的贸易原则,稳是稳了,但会增加更多机会成本。

“没想到,这场金融海啸势头竟然这么猛,我们一直感觉安全边际很高的业务,转眼间变得非常脆弱!”回想起近两年来经历的全球市场上的种种波谲云诡,陈泳欣依然心有余悸。她是广东美的日用家电集团国际营销事业部的信用管理经理。

位于广东顺德的美的集团,目前已成长为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出口业务已遍及全球。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美的国际业务量非常大,当时美国的银行重组,欧洲的银行延期付款,直接导致公司在出口上遭遇前所未有的风险敞口。

美的遭遇的危机并非个案。一般而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海外买家拖延支付货款甚至赖账的风险加大。

二是出口贸易中涉及信用证结算等银行信用的业务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大,信用证结算方式不再具有原来的信用程度,我国资本类输出项目的融资以及项目的执行也受到很大挑战。

三是海外主权违约风险加大。一些国家的对外偿付能力、主权担保有效性、汇率政策的稳定性等都受到较大影响,外汇管制风险也在加大。

在风险水平增高的情况下,出口信保的“保驾护航”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美的集团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合作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间,美的集团已把全部的应收账款风险交由中国信保承保,规避了来自海外市场难以掌控的国家政治风险以及买家的商业风险,确保了集团海外经营收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美的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金融危机以来,广东信保在保持费率水平稳定基础上,采取了积极的承保政策。同时,非常重视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帮助省内企业规避风险。比如,简化业务流程,提高了限额审批、理赔追偿等业务的运作效率。另外,还通过“金融危机跟踪专报”、“行业风险态势分析”等报告形式,及时帮助企业了解、分析金融危机对海外银行、企业和产业的影响。据统计,2008年当年,信用保险对广东省企业国内外信用销售的支持达到420亿元人民币,支持企业增加出口超过50亿美元。目前,广东信保年承保规模近300亿美元。

助力消除新兴市场“信息不对称”

为了摆脱主权债务危机下欧美市场逐渐萎缩的市场风险,很多企业将目光瞄向了正在崛起的新兴市场。

新兴市场,是泛指非传统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新兴往往意味着不稳定的政策环境,以及无法预测的政治和商业风险,企业如何在加大对新兴市场出口的同时,规避所面临的多种风险,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广东美的微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财务管理部部长邝广雄,向记者谈及了在出口信保公司的帮助下,成功实现了对白俄罗斯的投资。“当时我们想进入白俄罗斯市场,设立一个制造基地。尽管对方销售商已经合作多年,但还是对各种风险有担心。要不是出口信用帮着查明当地销售商的情况,并给予信用额度,我们是不会轻易投资的。”邝广雄表示。

TCL集团(000100)高级副总裁、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郭爱平,带着浓烈的地方口音讲述着TCL与广东信保的故事。

“TCL是外向型企业,但分公司在当地实力不是非常强,无论是对客户的了解还是对当地经济金融等信息的掌控上,都难以完全把控。说句老实话,没有信保机制,我们即使将东西卖出去也睡不着觉,因为担心货款不能安全回笼。”郭爱平说得很实在。

记得当时TCL的产品出口非洲某国家,当时接到广东信保对其的信用评估降级提示后,赶紧回笼资金,避免了当地因政局不稳定带来的损失。

可以说,正是信保实行积极的承保政策,帮助企业有效解决了“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的难题。

目前,广东信保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定期都向企业通报当地最新的银行经营信息。通过中国信保的第三方专业信用评估,使得公司能够及时根据全球银行风险情况,进行有效的信用资源配置,把握市场机会,支持核心买家,在大力拓展业务的同时,也降低了自身的国际业务风险度。 全程顾问式服务

出口信保时政策性金融机构,没有政府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

广东省外经贸厅副厅长郑建荣是一个干练爽快的人。郑建荣告诉记者,明年一季度或上半年,广东外贸形势将最严峻。预计未来一年,广东外贸企业将持续面临订单不足和经营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进出口增幅将进一步回落。而出口信用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广东是我国进出口第一大省,外贸依存度高、影响大。2011年1-10月,广东(含深圳)进出口贸易总值7473.7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5.1%。尽管与改革开放最初相比的近50%的份额相比出现下滑,但外贸第一的位置仍不可撼动。

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但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还在自身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陈连从强调,出口信保的服务不是单纯的卖保单,而是重在全程服务和过程管理。

他告诉记者,在信用风险的事前防范阶段,根据客户的业务种类、应收账款管理情况等,帮助客户制定个性化承保方案,选择不同的产品组合;提供资信调查服务,帮助企业筛选信用较好的买家开展放账业务,开拓南美、非洲、东欧等新兴市场。“此外,还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帮助企业审查合同中的风险漏洞,开展与买家的合同谈判。”

在他看来,出口信保为企业提供的是顾问式的全程信用风险管理和服务,再加上信用保险的经济补偿、开拓市场、融资便利和提升管理这四大功能,服务特征明显区别其他传统保险。

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年来,作为政策性保险,出口信用保持了盈亏基本平衡,略有盈余的水平。

配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

快速崛起后的出口信用保险,未来路径在哪里?

在刚刚过去的第108届广交会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与代表企业和省份负责人召开外贸形势座谈会的时候,曾多次提到企业应利用好出口信用保险这一工具。

陈德铭指出,在现在坏账率高企的情况下,企业既可以利用出口信保减少风险,也可以利用这张保单来融资。国家为企业提供的这一政策是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的。

其实,出口信用保险不仅是简单地提供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等产品,也有包括保单融资等其他服务。在国际贸易竞争不断激化的前提下,没有足够的金融手段整合资源将步履维艰。企业可以拓展思路,综合利用这项金融工具。

10年来,为适应我国出口、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中国信保不断创新完善保险产品,改进保险服务。目前已经拥有由43种产品、26种承保模式组成的项目险、贸易险等业务板块,以及包括资信评估、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了与客户无缝对接的“信保通”客户服务系统。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玉霞笑眯眯地讲起了一段往事:2009年1月,珠海市首创集约信保平台,通过集体打包、集中投保的形式,降低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投保成本。金融危机肆虐时,正是借助这个平台,天威才得以彻底摆脱后顾之忧。

而这正是出口信用保险与当地政府联手,因地制宜设立的创新模式,成为众多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销售的“防弹衣”。

服务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信保也不例外。

2010年4月,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推出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E计划”,以服务年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为核心,除特殊国别外,投保企业投保一年内对所有海外买家的出口均可获得基本收汇安全保障,一旦发生风险,直接向中国信保索赔。

此外,企业通过投保还能享受到一系列增值服务,通过及时了解掌握中国信保发布的国别风险、不良买家情况等风险预警信息,安全行走于国际市场。

陈连从告诉记者,出口信保将全力支持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方面,承保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船舶、农产品(000061)等产品出口,引导企业调整出口结构,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

对于未来的发展,陈连从表示,广东分公司将根据辖区的市场特点和经济格局,适当加大市场拓展投入,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承保面,重点扶持自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品牌产品及龙头企业,如电子、家电、汽车、造船及服务外包等。

“我们还将根据市场需要,为省内的内外贸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顾问式个性化金融保险服务。” 他说。

《上海证券报》:出口信保广东扶“危”救“急” 配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
《《上海证券报》:出口信保广东扶“危”救“急” 配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文章
    主题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