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内容: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优化课堂动态生成

发布时间:2020-03-04 01:18: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育理论学习内容: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优化课堂动态生成 课堂,从本质上讲,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对话互动、情智同步发展的交往过程。这就意味着师生主体的共同参与,心灵的开放晤对,智慧的互通共享,精神的愉悦满足。或言之,教与学本身就是多向合作交流、个体主动建构生成、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互生互长的生命旅程。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师生互动。学生只有通过与他人(教师、学生等)进行有效互动,才能更好地建构自身的主体结构,从而能动地发展其主体能力。

所谓“师生有效互动”,概指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发生多种形式、多个层面、多种性质、不同程度的交互影响与作用的过程;是一种旨在通过师生交往以引起对方心灵的律动与情智的理解,从而达到与对方沟通,并促进双方同步和谐发展的行为。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表现在课堂这个特殊的情境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以交互主体性为特征的。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知识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单维度的“主体——客体”关系,而是以“对话”为主要形式,建立“主——客——主”的三维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主—主)以课程内容(客体)为中介的“双向理解”的交往关系。它生成的是多重主体间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主体间关系、教师之间的主体间关系、学生之间的主体间关系,以及教师、学生作为客体的“文本”的建构生成者之间的隐性主体间关系。

如何让这种多重主体间关系生动活泼地发展?如何使教学互动有效有趣?笔者以为,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首当其要。即营造绿色的、民主的、自由而宽松的外在环境氛围,建构健康的、和谐的、亲切而温馨的内在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内外环境的合力下,才能激活起教育本在的“精神元素”:平等、宽容、对话、交流、共享、创新等,才能促使师生双方身心自由愉悦、畅达灵动,才能增进彼此悦纳理解、相互信任鞭策,才能形成师生之间百家争鸣、情智互生的理想场景。

首先,师生共享教育风景

其次,师生自由平等对话

我们深知,真正介入教学交流中的人,是具有实质意义的主体性的存在,是平等的、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师生之间可以随时主动邀请或接纳他人,进入到自己的思想与灵魂中来,在相互对话交流沟通中彼此了解,期待着瞬间精神相遇的种种可能性,从而建构起新的智慧与情感。毋庸置疑的是,在认知新生事物与分享生成观点的过程中,自然存在矛盾与差异。此时,就需要师生在平等自由的原则基础上,敞亮自己的内心境界与智慧视野,通过分析讨论与对话交流,共同分享智慧与经验,以达到某种程度或某个阶段上共识,使交往走向广阔与深刻。

二、创设开放、可写的情境

教育,是由互动的师生主体组成,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对教育情境的主动反应,而且还是领悟、解释、行动与创造的过程。师生主体在此过程中,从来就不是一组确定的态度,而是充满活力的并在不断变化着的行动者,始终处在生长之中但不会彻底完成。教育环境也不是某种静态的事物,它一直在影响和塑造着我们。因此,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育情境正是这种互动的产物。师生拥有异常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同时又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自我”。而“自我”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实体,而是教育互动过程的一个方面。 首先,师生都是课堂的信息源

我以为,优秀的课堂犹如交响乐团,各具特色的声源汇合而成天籁之音。在课堂上,除却老师事先准备丰富的素材、设计开放的情境外,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渠道收集整理与课堂相关的信息资料,使课堂中的师生主体都作为课堂的信息源。学生在可亲可爱的信息环境中,不再是单一地、消极地学习知识与技能,而能主动接受多方刺激,通过对话分享经验与

其次、敏锐地捕捉生成资源

三、鼓励自主、多层地参与

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而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以“经历”为特征的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更是一个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的,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自己适应能力的一种活动。这就需要学生以个体丰盈的生命,积极主动地参与师生互动、知识建构、智慧形成的过程中。

首先,个体与知识构成一个共同的世界

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获得,是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是为满足个体生命的内在需要,而经历的满足求知冲动的过程,是被师生主体以非常个人化的方式建构着的。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知识与个体主体无法分离,共同构成一个自足的世界,丰富着个体生命的意义。但我们也看到,在现实的课堂,知识被异化了,成了客体的存在,从师生主体的生命中剥离开去,造成了知识的“陌生化”、“虚幻化”、“冷漠化”。因此,教师与学生要努力摆脱被知识奴役或与知识对立的处境,面对课程知识获取生命尊严与言说的权力。恢复师生个体在知识建构与生成中的主体意识和合法身份,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将教师与学生都推向知识探索与生成的前沿阵地,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显得非常重要。惟有如此,知识才会拥有与个体生命相遇后的感动。一旦知识真正走进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丰富充实生命的价值,生命也会因为与这种动态亲和的知识相知相遇而格外美丽动人。

在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中,使学生在与教师对话中学习、领悟和生发出前所未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对话中让学生拥有主动探寻知识的信心与勇气,体验做人的尊严,享受尊重的快乐,建立自信和对话的愿望。杨振宁教授曾对“学问”一词做过经典的阐释:“做学问,就是要学会怎样问问题。”在传统的课堂里,我们过于习惯教导学生如何具体、生动、全面甚至精致地回答问题,几乎忽略了教学生去质疑问难,于寻常处见不平寻。其实,学生能把教师问倒,说明他们善于思考,勤于探索。恰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适当地留给学生一些空间和时间,让他们与知识同生共长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仔细观察和思考后,生成矛盾碰撞中产生的问题,然后师生在以此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来共同研究和探讨,并解决和掌握,这样更能使知识与个体构成一个共同的世界。如果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与教师产生互动,那么,他接受的就是自己理解了的有意义的知识信息,这种信息是以“图式”的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不易遗忘,提取时信息的检索迅速。因为,学生的心灵始终处于探索之中。他们在与文本、教师、同学的对话交流中,分享着彼此的思考与体验,提升着各自的情感与审美,这样的课堂充满了鲜活与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其次,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积极参与

在教育生活中,任何真实具体存在的生命个体不仅个性鲜明,而且积极主动,锐意进取。尤其是新生代学生,更是体现出别具一格的卓越个性,敢为人先,敢于梦想,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在他们的身上,流淌着永不枯竭的生命激情与创造热情。

然而,每个生命个体也都有交往的愿望和心理安全的需要。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实践,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生命力量,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才能为“动态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细心观察并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对善于提出问题、勇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要适时鼓励表扬;对辨析独到、判断精确,思考深刻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努力营造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自主学习的气氛。而对那些不愿或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强化“问题意识”,及时鞭策引导,适时交流沟通,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要真正地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开展,必须革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诸多弊端,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与讨论,形成多向的信息交流,使课堂成为一潭活水。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互动形式单调,多为师生之间的简单机械互动,缺乏生生之间互动;教学内容偏颇,多为认知互动,缺乏情意互动、行为互动以及“心灵”碰撞;深度不够,表面热热闹闹,深层却是波澜不惊;互动作用失衡,多是“控制→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有“交互→平行”多边型互动,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

前文已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由“知者”间的对话,走向“智者”间的交流。它不仅关注“知”,即结论本身;更关注“智”,即过程和方法。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将思维过程这个隐性的东西,用外显的语言形式展示,由此来反映认知主体对知识和方法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助互学、集思广益,使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通过这种全员参与、多向互动的对话交流,激活思维、引发思考、超越自我,更为重要的是,个体的自主意识增强,创新意识灵动,知识的掌握不是被动式消化而是主动式接受。特别地,通过经常性地开展学生之间的对话与讨论,能有效地缩短学生之间的认知距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当然,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互动,让他们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水平,从而有利于调动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倡导现场、动态地生成

众所周知,教师角色已由师生互动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已无法再如传统教学那样,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讲解预设内容。而要不断地依凭师、生、境的多维互动所生成的反馈信息,实时调整课堂的长度、广度、宽度、温度、速度和深度,促进师生有效互动,优化课堂动态生成。

首先,课堂鲜活而充满活力

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就需要师生之间有多层面的互动,即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或许课堂上会出现片刻的“喧哗与躁动”,但更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因生命得到彰显而活力四溢的课堂,因师生有效互动而生动鲜活的教育,因课堂现场生成而气势恢弘的场景。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这个真正的教育世界中,充满灵性的生命互动时时带来真情感动。 其次,撷取无法预约的精彩

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事先预定的轨道行进,必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 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到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事实上,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消除困惑、解决问题、交流经验、增长见识以及分享智慧的过程。有效的师生互动,必将产生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它既可能是师生思维的冲突,也可能是师生思维过程的相互补充,以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相长的境界。

第斯多惠认为,课堂教学艺术是激发、启迪和活跃。课堂中,如果教师不加注意和引导,部分学生就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故意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也有部分学生

对自己的想法缺乏自信,而追随大流、人云亦云;还有部分学生即使产生疑问,也不敢提出供大家讨论。如果教师缺乏教育智慧或教学勇气,那就使得一次次深刻的思维碰撞机会擦肩而过,一次次情感交流的可能也丧失殆尽。作为教师,要努力营造自由开放的情感自由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自己真实的思维状况,都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真切的情感体验,都勇于实施自己的个性学习策略。如此之后,才可能促进生生间、师生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

因此,在注重有效生成的课堂,教师拥有高度的敏感,警觉,谨慎,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而机智地调整教学进程;能及时抓住这即时生成的问题资源,进行价值判断,突破预设的“形案”的束缚,根据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的“心案”, 开发和利用这些“生长点”,随时引导学生思考辨析,使课堂真正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倡导动态生成促进有效教学

捕捉课堂亮点,促进动态生成

课堂的动态生成

课堂动态生成教学

把握动态生成形成互动交流

实施有效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平台

精彩的课堂在于动态生成

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案例

课堂有效生成的思考

小学音乐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内容: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优化课堂动态生成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内容: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优化课堂动态生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