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07:53: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为响应全党的的学习《红色故事汇》的号召,最近我也在网上观看了江西网络卫视的《红色故事汇》栏目,《红色故事汇》是由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对于寻访先辈足迹,重温红色经典,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目前身在江西的共产党预备党员,更加应该积极学习,学习我们的党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深切缅怀了我们的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丰功伟绩,成为传承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凝聚人心,进而激发起人们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奋斗的进取心,这也是组织、宣传部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党爱国教育很好的形式,一段段耐人寻味的红色记忆,记录下一个个历史与现实对话的感人瞬间,最终以真实、生动的力量打动了我的心。

《红色故事汇》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党情教育课,我深深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他们的这种精神鼓舞着我,坚定了我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其中的《红色故事汇》之胡耀邦与共青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共青城,一个响亮的名字,共和国历史上镌刻着这一页——1955年10月15日鄱阳湖畔九仙岭下开时的第一支志愿垦荒队便是98名上海热血青年。岁月沧桑,风雨共青路上,谁能想到,五十八年前,这里是一片荆棘丛生的荒山滩涂。“共青城”的崛起与胡耀邦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他生前先后两次亲临这里,看望新老垦荒队员,三次为共青人题词,倾注了他对共青事业的关心、支持和鼓励。胡耀邦同志生前的遗愿:“我死之后,埋在青山绿水间,就是共青城。”他逝世后,骨灰也安葬在这里,永久安息在共青城的青山绿林之中。共青城,知青之城,共青城,精神之城,共青城,生命之城,共青城,希望之城!走向共青,即是穿越昨天的历史,走向共青,即是走向知青的心灵,走向共青,即是耀邦的归宿之地。

还有值得赞扬和学习的那些无数志愿奉献自己的青春的共产党员,那时候共青城的垦荒队里面,这样我就把她带到胡耀邦,我说她也是我们垦荒队员,胡耀邦一看,她个子又矮,岁数也小,她当时来是1938年出生,也只有十六七岁,他说你也是垦荒队员?我以为你是当地江西老表的小姑娘。后来他跟她握手,他这样单独握手,可能分量就热情一点,重一点,他一握,她缩,他就问怎么了,她手上有泡,我们每个人都有泡,开荒挖山的。他就问,哎呀小姑娘,你这么多泡,痛不痛?她讲我不痛,他说你不痛是假的,是不怕痛,这胡耀邦同志讲,他说你们是有这种精神,是不怕苦、不怕痛,我们大家讲,我们每个人都不怕痛,都有泡,都给,统统手竖起来给耀邦同志看。他说好好好,你们是我们当代的一代垦荒者,你们是勇敢的。这些话时刻在我的心里回荡,激起我的无限敬仰和钦佩,感受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业的艰辛;深切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崇高情怀,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对国家的发展和对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作为党员队伍的一份子,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崇高品格,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优良作风,好好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科学知识,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对党、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

徐扬

2013年5月3日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全文]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推荐]

红色故事汇心得体会

红色故事汇心得体会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