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辉煌六十年系列报道之五

发布时间:2020-03-02 02:46: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辉煌六十年系列报道之五

10 地下天光

—中铁十三局集团二公司以地铁专业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陈树青卜钦祥/文李仕兵/摄影

上世纪中叶以来,以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和深圳为代表的国内大城市,为改善城市交通紧张状况,开始了以高速度、大容量为特征的地铁建设,为建筑行业各路英豪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

中铁十三局集团二公司于上世纪末进入地铁施工领域,如今已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有多项技术居国内外领先地位,专业优势凸现,企业实力增强,他们确立了以广州、南京、成都、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为重点,以城市地铁为核心的施工格局,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2008年跃居中国铁建系统工程公司20强。

1999年,当大陆一些主要城市刚刚拉开轨道交通建设序幕之时,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果断决策:抢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

地铁自1863年在伦敦诞生以来,就被当成了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主要手段。

1969年,北京建成了地铁一号线;直到1987年环线地铁才运行,周期长达18年。我们以为有了一号线和环线地铁就够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张,近几年来北京的地铁网正以想象不到的速度在铺延。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紧随其后,地铁也呈突飞猛进之势。这种发展速度其实正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有专家断言:地铁和城市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轨道交通是唯一的选择,因为轨道交通有确定性,而且量大、便宜、快捷。

20世纪90年代,中铁十三局集团提出“走专业化之路,打造行业优势”的经营战略。1999年,当全国一些主要城市刚刚拉开轨道交通建设序幕之时,集团公司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果断决策,抢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一年,中铁十三局在没有地铁施工记录的情况下,以无可挑剔的标书质量,最优的合同报价和无懈可击的现场答辩,一举中标合同造价1.11亿元的广州地铁2号线公纪区间土建工程,随之成立了广州地铁项目部。

经过20个月的奋战,这个位于广州市政府眼皮子底下的工程,在工期、质量、技术攻关等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获得多项第一,受到广州市政府的高度评价,中铁十三局因此一举打开了地铁市场。

2001年初,中铁十三局集团决定将所属的二公司南迁深圳,并将广州地铁项目部及深圳公司并入该公司,构建一个以地铁为主要市场的专业化公司。二公司以此为契机,打造行业优势,向地铁施工领域的高、精、尖、难迈进。凭借着广州地铁的良好信誉和地铁施工管理、地铁施工高难技术项目取得的业绩,他们相继中标广州地铁2号线三元里折返线、3号线番禺折返线、4号线仑大区间、5号线杨珠区间盾构工程。

广州地铁工程的施工技术,不仅填补了集团公司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空白,也为以后参与其他城市的地铁建设做了充分的人才、设备及技术储备。此后,在9年时间里,他们相继进入深圳、南京、北京、上海、成都、苏州、无锡等城市地铁项目施工。成为中国铁建系统在建地铁项目最多、最有影响的工程公司,也为中铁十三局集团扛起了地铁施工的大旗(目前,中铁十三局集团除二公司进入的城市外,其他公司还进入了杭州、宁波、长沙、武汉、西安、哈尔滨、沈阳、大连、天津等城市的地铁施工,地铁已成为中铁十三局集团除铁路工

程以外的又一大施工领域)。

选择地铁,就选择了光明的前程。二公司从地铁起步,构筑了地铁专业优势,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依托这一核心竞争力,他们向市场纵深发展,进军长大隧道施工领域,首次承担了特长隧道—12公里长的锦屏电站引水隧洞施工,目前进展顺利。

企业掌握核心技术越尖端,方式越先进,企业专业化水平的基础将越牢固,在市场竞争中才能有拳头,有品牌,始终掌握主动权。

广州地铁公纪区间位于广州市中心地带,隧道穿越人民公园,两边是市政府办公楼、配电房、幼儿园、文件交换站、广纺联、新华社广东分社,个别地段路面建筑物安全度低。其左线全长626米,右线全长624米,其中单线隧道全长891米,双线隧道全长335米,喇叭口隧道全长77米。由于多功能的需要,区间内有渡线、存车线、联络线,断面形式有单线、双线、喇叭口及三线渡线隧道,这些都通过一段单跨三线隧道,这段隧道全长21.5米,跨度为21.612米(这种断面跨度至今在全国仍属最大,在亚洲尚未多见)。其并行的单、双线隧道间距小,相邻隧道最小净距只有0.8米,对相邻隧道间施工影响大。

这个区间不长,但地质条件差,隧道埋深浅,拱顶埋深在11米~15米之间;地下水丰富,水位埋深1.5米~4.2米,隧道开挖后极易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变形和地壳沉降;而地表,道路纵横、管线交错、建筑物密集,要求沉降小于30毫米。这样的城市隧道,几乎集中了地铁施工的所有难点,堪称地下工程展览馆。

中铁十三局二公司一群骨干技术攻关人员,拿出科学的施工方案,以注浆长大双层管棚超前支护,采用双侧壁导坑、中隔壁CD法、CRD法及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较好地控制了软弱围岩的坍塌,保持了围岩的稳定,有效地控制了地表沉降。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为首的鉴定委员会对广州地铁2 号线公纪区间“硬土软岩开挖、城市地铁浅埋、大跨度及小间距隧道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进行鉴定后认为:该隧道的大跨度、小间距、断面多变、拱部跳挖控制地面下沉等方面在国内属首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2001年8月,二公司中标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TA12标鼓楼站至玄武门区间隧道,右线全长1063.6米,左线全长1063.106米。这个区间有停车渡线区形成的17米三线大跨度隧道,最大断面为182.1平方米,还有300多米软流塑地层,是当时也是目前国内粉质黏土地层施工中最大的单跨地铁隧道断面。

从某种角度说,南京地铁的难度比广州地铁更甚一筹。这个区间单线、双线和三线等不同断面大小的隧道,覆土厚度为8~17米,大部分在房屋下穿过,地面上3~7层高的楼房有21幢,房屋基础为条基,并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等多种管线。隧道直接穿过如此多的居民楼房,在完全流塑状淤泥粉土层中进行矿山法暗挖施工,在国内地铁建设史上是罕见的,困难和风险可想而知。

软流塑,它的全称是“软流塑粉质黏土层”,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名称,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池塘、河流的淤泥上面直接回填后形成的地层。这种地层具有高压缩性、高灵敏度、低强度、易产生蠕动,形象地说,就是掌子面开挖后淤泥像挤牙膏一样往外冒,地面沉降难以控制。软流塑地层原设计采用水平冻结法施工,进度慢投入大,这是该区间最大的难题。 为此,他们一边施工一边邀请设计院、大专院校的专家和国家工程院院士前来出主意想办法,但除了传统冻结法、管棚法、水玻璃帷幕注浆外,一时间,大家想不出其他更有效的办法。3个月过去了,进度仅10余米,而且出现了地面下沉及房屋墙面开裂的现象。软流塑的施工一时成了国内隧道工程技术的一大难题,引起了各方专家的关注。各级领导和专家多次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研究解决方案。此时,业主提出了拆除地面建筑的方案。这种方案不仅要损失6000多万元拆除资金,而且将影响整个地铁的工期。

中铁十三局科技攻关小组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开门的“金钥匙”—将垂直静压改作水平静压,采用长大管棚支护,周边止水帷幕作业,掌子面采用密排小导管注浆孔内柔性止水袋工艺(中铁十三局集团在风积沙隧道施工中开发),攻克了软流塑施工难关。

王梦恕院士评价说:“中铁十三局集团在南京地铁开创了人类先河!这种地质和地面状况下施工,在国际国内都是先例!”

南京地铁鼓玄区间因软流塑施工技术具有显著的创造性和较高的科技含量,获得第六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

2003年8月,中铁十三局集团二公司中标广州地铁4号线仑大盾构区间,总长2826.5米,总投资2.03亿元。这个区间的最大难题:一是隧道要经过盾构机最难调控的上软下硬含水量大、断层带多、岩石坚硬达110MPa的地层;二是盾构机要两次过江过海,一次过站,两次经过人口密集的村庄。

项目部对施工进行了科学组织,科技攻关小组对盾构施工所遇到的难题进行了攻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成功穿越了200米长的仑头村后底岗单轴压强度110MPa的硬岩段,最高日掘进11环,打破了有关专家对盾构机无法连续掘进200米长硬岩段的断言;成功穿越了450米宽的仑头海;仅用15天,盾构机整机顺利通过127米长的官洲站,创造了广州地铁盾构机过站用时最短的施工记录;创造了德国海瑞克公司生产的盾构机在广州地铁建设中周掘进122环的最高记录;顺利实现了海底换刀,1.5天更换31把滚刀,创造了广州地铁盾构施工换刀速度最快的记录;首次实现了同步注浆与二次注浆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同步进行,有效地控制了地表沉降;最快单日掘进20环,最快单班(12小时)掘进13环,创广州地铁4号线盾构掘进速度记录;左线隧道盾构机8天顺利通过200米宽的官洲河,创过河最快记录;连续穿越400米的仑头村建筑物密集区和500米的官洲村房屋密集区,且地面建筑物无异常情况,切实保证了地面建筑物的安全。

2006年3月,中铁十三局集团二公司中标成都地铁1号线天府广场至人民北路区间,成为成都地铁首批盾构中标单位。

然而,这个项目又将一大堆难题摆到了项目部面前。西南铁科院研究员柴永模认为:“成都地铁卵石一般在40%~60%,最大比例达到70%~80%,如果采用盾构法施工取得成功,将解决地铁盾构施工的世界性难题。”

2006年12月28日,盾构机“创新号”在成都地铁后子门始发。遇到的第一道难题是从高达18米的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大楼下穿过,而盾构机离地面仅13米。该楼是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苏式建筑,砖混结构,没有基础桩,只有1.3米的条形基础。而且这里是沙卵石地质,只要有一点挠动,就可能导致大楼开裂甚至变形。

项目部经过精心准备,系统调配资源,在洞内和地面同时上了“双保险”。在地面上进行地层跟踪注浆加固,在盾构机通过的区域钻孔注浆,固结沙卵石。在地下控制盾构机快速通过。43米的楼房区域,连续作业59个小时,大楼地表沉降控制在5毫米以内。

两年多来,盾构机经历了7次始发、7次到达、1次调头、2次过站、2次转场等复杂工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轨道交通专家施仲衡评价道:“成都地铁水位高、砂卵石含量高、粒径大、卵石和漂石强度高,中铁十三局攻克了这些世界地铁施工的难题,有些做法值得国内甚至国际地铁同行借鉴。”

成都地铁公司副总经理肖中平对中铁十三局集团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 :“中铁十三局的‘创新号’作为成都地铁首台盾构机,肩负起了在成都特殊地质条件下做好试验段建设的重任!自始发掘进开始,克服了重重困难,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成功穿越高大、高龄建筑物;创造了单机单天掘进25.5米、单机单月掘进400米以及双机单月掘进540米的成都盾构施工最高纪录。”

中铁十三局集团二公司在地铁施工中取得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二公司董事长韩再明总结说:“技术是打造企业专业化的重要因素,是企业推行专业化发展之路的基础保证。企业掌握核心技术越尖端,方式越先进,企业专业化水平的基础将越牢固,企业在市场竞争才能有拳头,有品牌,始终掌握主动权。几年来,我们始终紧跟地铁施工的先进技术,采取与科研单位、重点院校联合攻关,破解了道道施工技术难题,形成了整套系统技术,开发了多项核心技术。这些技术为我们形成专业优势,占领行业制高点奠定了基础。”

“标准求高,管理求严,工作求细,作风求实”,让安全文明施工的光辉照亮企业牌子!

花城广州市中心的人民公园,每天有游人3万人次以上,公园边上与广州市政府相对的就是中铁十三局广州地铁项目部。广州市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严,标准高,而这个区间的施工地段恰好途经市政府、市人大、新华社广州分社、人民公园和市政府幼儿园等重要单位;这些场所在工作时间都不能受到噪音干扰。能否适应环境,达到市民满意,对施工单位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项目部提出了“标准求高,管理求严,工作求细,作风求实”的工作思路,决定以广州地铁为起点,让安全文明施工的光辉照亮中铁十三局的牌子,使地铁项目部在广州站稳脚扎下根,就地滚动发展。

项目部从转变观念入手,对全员进行教育,组织职工学习广州市建委、市人大以及本局的现场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条例和规章制度;成立了安全、质量、劳动竞赛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落实安全文明施工。在经理办公会、工程调度会和其它会议上,都把安全文明施工作为重要内容强调,形成了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四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局面。

为营造文明的施工环境,在施工现场,他们一律张贴或悬挂各种规章制度、安全标识、标牌、标语口号、彩旗;要求达到地面硬化、无淤泥积水,材料、管线堆放整齐有序。在施工中,他们放小炮降低震波,购买环保型空压机降低噪音(这种空压机工作时可以在它旁边打手机),出碴一律在夜间,并用水龙头冲洗干净轮胎上的污泥,以免造成城市路面污染。他们甚至注意到了这样的细节—在与公园毗邻的施工围护墙上,以诗配画的形式绘制了《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古典人物图及花卉图,每天吸引众多的游人驻足观看;在紧挨市政府的竖井旁,建了一堵琉璃瓦顶、水刷石面的围墙,与市政府围墙保持了一样的风格。

而在三栋两层的临时住房内,职工宿舍则做到了“五条线”、“二统一”:室内被褥、毛巾、牙具、餐具、脸盆摆放一条线;统一床上用品,统一设立集体更衣室,下班后先洗澡更衣,井下的工作服不进宿舍,保持室内空气不受污染。

广州市地铁公司组织职工代表多次到中铁十三局施工现场参观,在全市创建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的评审中,中铁十三局施工现场以90分的高分一次性验收合格,受到市政府和地铁公司的肯定和赞赏,先后被评为广州地铁总公司优秀参建单位、广州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样板工地、广东省“双优”工地。他们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科技日报等媒体播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标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鼓楼至玄武门区间项目后,他们达到了又一个新的高度。 按照现场文明施工的要求及地铁现场的建设模式,项目部本着“安全、合理、文明施工”的原则,在施工场地四周,用砖砌围墙加钢围墙,将施工现场与外界隔开;在施工现场,设置了生活区、管理区、维修区、材料堆放区和临时弃土场;在管理区,建立了工程名称、工程概况、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各种告示牌、材料物资标牌,各种标语口号摆放有序;在临时弃土区,还建立了环保洗车槽,确保出碴车辆不带走泥土,污染城市道路。

在生活区,更是融进了人文关怀的内涵。从硬件来说,他们建起三层彩钢活动板房,投入

10多万元给每个员工宿舍安装了空调,统一床铺被褥;设置了球类活动、图书、电视室、卫生室;专职卫生员到药品供应站批发药品,按批发价供应给员工,使员工一般的头痛脑热、擦伤包扎之类用药节约三分之二的费用。在饮食上,保障每餐四菜一汤,确保让员工吃好。 在鼓玄区间施工的两年多时间里,中铁十三局二公司光芒四射——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被江苏省评为“建筑施工文明工地”,被南京市总工会、南京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联合评定为“劳动竞赛”一等奖、南京市“市级文明工地”、南京市“安全生产管理先进集体”„„

党委书记胡发林强调:“宣传文化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抓好理论武装、宣传教育、新闻报道、企业文化四个环节,在引导和激励职工树信心、增斗志、正风气上下功夫,在树立企业社会形象上下功夫,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思想、精神、文化和舆论保证。要加强战略文化、人本文化、执行文化、诚信文化、安全质量文化、绩效文化等六大文化建设,为推动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文化支撑。”

锦屏二级水电站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隧洞工程,在这里,他们实现了施工洞内亮化、规范化;安全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营区建设美化、配套化“六化”目标。隧洞内24小时保持灯火通明,上方的灯箱、中间的照明灯、路边彩色角旗,形成三条笔直光线,上下平行,互相呼应,规范美观;营区场地硬化平整,营房整齐划一,四周花池草地,绿树与鲜花相拥,家与云雾相伴,人与自然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

目前,中铁十三局二公司在项目文化建设上,已拥有一套健康、完整的体制与机制,不但标准上规范,而且形式上新颖、灵活,能根据工程特点,因地制宜,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铁项目文化”。

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必须拥有一批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管理技术人才支撑,必须拥有一支高技能的专业化施工队伍与之匹配,否则,项目管理的专业化无从谈起。

地铁施工是目前建筑行业的高技术领域,不仅需要高素质的队伍,而且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中铁十三局集团二公司利用广州地铁公纪区间的大跨度、南京地铁的软流塑、广州地铁仑大区间的盾构施工等高难技术项目,搭建高端平台,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地铁施工队伍和人才。

二公司有着培养人才的良好传统,仅广州地铁项目部,就有20多名年轻人先后从这里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广州地铁4号线仑大盾构标段是二公司首次进入盾构施工领域,公司将这个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工程开工后,考虑到量身定制的盾构机制造周期长,公司选派了3名大学生去德国厂家对机械进行监造,利用监造过程达到先学一步。与此同时,项目部在广州通过各种渠道组织30多人去盾构施工单位现场观摩学习,盾构机在广州组装时主要技术人员、施工一线人员到现场亲自参加装配,项目部技术人员为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内部培训。如今,一大批年轻人成为了精通盾构施工管理和技术的“专家”,这支年轻的地铁队伍,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劲,创造了多项施工纪录。

从广州地铁走出来的这些人才,在南京地铁、成都地铁再次构筑了第二人才基地、第三人才基地,他们打破常规,超编制地大量接收新学员。学员分配到项目部后,首先进行岗前教育,从企业传统、日常管理、安全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强化教育,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适应能力。随后采取“导师带徒”的方式,指定职业道德优良、业务技能过硬和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等,在工作岗位上以导师的身份,结对带徒,对新学员进行“传、帮、带”,使其尽快成长为技术熟练、作风过硬的管理、技术人才。师徒之间

签订合同,由项目部举行签约仪式,“师带徒”期满经过考核鉴定,评定“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给优秀导师一次性奖励500元以上,不合格的师徒合同延期直到合格。 经过培养和严格正规的日常生活管理,新学员很快适应环境,取得明显进步,而项目部原有管理人员也通过这一渠道,自身综合素质再度提高。一些成熟的业务人员,被提拔或调到其他项目担任业务骨干。

目前,二公司已拥有6个类别施工资质,有一大批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形成盾构机施工、管理、核算、技术等门类齐全的专业人才队伍。北京、上海、广州等8城市的15个在建地铁项目,从盾构司机到工长、机电部长、总工、总机构师,都是近年来锻炼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以效益为根本,以人才为保障,以地铁市场为依托,构建专业化工程公司,打造专业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铁十三局集团公司在“十一五”规划中给二公司的专业定位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即以城市地铁施工技术(含盾构施工技术)为主体,同时开发越江隧道、海底隧道、城市轻轨等施工技术,到2010年城市地铁施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地铁施工总产值达到企业总产值50%以上,利润总额达到企业总利润的50%左右。

二公司领导班子思路明晰,他们审时度势,开始了目标更为明确的“二次创业”:即以效益为根本,以人才为保障,以地铁市场为依托,构建专业化工程公司,打造专业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将地铁做专做强,而且要向地铁施工的高端技术迈进,在盾构施工方面取得技术优势。

他们从广州地铁2号线公纪区间起步,凭借良好的信誉和人脉,一路走来,多次中标盾构标,已拥有自己稳固的市场。

2008年,是二公司的“基础管理年”。这一年,他们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华东、华南区域优势持续巩固,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市场稳健经营,已成为公司另一片稳定区域;二是开辟了苏州新的地铁市场,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轨道交通的三足鼎立之势;三是专业优势突出。所揽地铁项目占承揽总额的61.7%;四是规模大,含金量高。地铁项目均超过亿元,特别是南京南站站房与地铁结合部应急工程、深圳地铁2223标、苏州地铁、成都盾构2号线,经测算均有着良好的收益;五是对市场的理解与把握更加娴熟。

2009年,是二公司的“强管创效年”。这一年,他们以创效为中心,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为重点,以安全生产为保障,强力推进责任成本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形成了丰厚的资金积累;他们以加强工程公司建设和项目管理达标活动为载体,以流程管理为抓手,积极推进“大培训”工程和项目标准化管理工作,努力强化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队伍建设,促进了管理效能的持续提升;他们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强管创效,实现了企业的新跨越,在手任务储备有望突破40亿元。

地下工程,天光无限。一个越做越大的地铁市场,支撑一支日益崛起的建筑大军,正在做强地铁主业,谱写更为辉煌的发展篇章!

《河南日报》辉煌六十年系列报道评析

辉煌六十年

辉煌六十年

辉煌六十年

辉煌六十年

辉煌六十年演讲稿

辉煌六十年观后感

辉煌六十年征文

六十年辉煌体育

《辉煌六十年》心得体会

辉煌六十年系列报道之五
《辉煌六十年系列报道之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