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区静态交通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17:23: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区静态交通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地提高,家用小汽车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进入普通居民家庭。南昌市机动车保有量一直以来均呈快速增长趋势。机动车数量的猛增,导致主城区机动车泊位缺口巨大,南昌停车难问题日益严重。

南昌市停车需求和现状

停车设施现状规模:目前我市城区现有停车泊位124610个,其中路外停车场共有124处、12035个泊位;配建停车场815处,102724个泊位;路内临时停车点335处(173条道路),11484个泊位。

供需基本情况评价:截止今年11月20日,全市机动车达53.5186万辆(此数据不包括外地号牌车辆)。目前以平均每天约300辆的速度新增,最高峰时每天新增小汽车400余辆。预计到2010年,南昌市道路行驶车辆将超过60万辆。按照“一车一位”的基本要求,仅以我市目前小车28万辆计算,机动车泊位率拥有率只有0.43泊/辆(不含摩托车),考虑到还有很多泊位被挪用,实际数据远远小于0.4泊/辆。而且由于配建停车位大多位于新区、开发区,老城区东湖、西湖区停车难问题更为突出。

停车需求对比:根据国内城市的建设经验,市中心区停车设施供应控制结构比例为:配建停车场80%、路外停车场15%、路内停车场5%的比例设置。我市配建停车场和路外停车场远未达到标准。

毋容置疑,私家车给居民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不仅给南昌城市交通带来极大的压力,也给住宅小区停车带来一些问题,并对住宅小区规划,动静态交通规划、环境、安全问题和居民户外活动空间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影响。

南昌住宅小区停车现状分析

1.与住宅小区开发相脱节,停车设施规划不合理

在城市规划中,停车规划一直被视为配建工程,主观上不受开发商的重视,因而往往滞后于主体工程,甚至有相当一部分项目为了减少建设成本,擅自减少配置停车位数量,造成停车位不足。按照国际城市建设的经验,城市车位与车辆的比例应该是1﹕1.2,但目前南昌市的停车位却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车位紧缺现象尤为突出。还有在住宅小区规划建设中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配置,因此除了新建成的住宅小区之外,大部分存在停车场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开发商这种重土建景观,轻交通规划的开发模式,从根本上造成了停车设施不足的隐患,从而使得住宅小区的静态交通从建设之日起就存在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区域的交通状况。

2.汽车事业发展迅速,住宅小区机动车数量猛增

人们的购买能力不断地提高, 而汽车价格汽车价格相对增幅不大,私家车越来越多。据调查,南昌市大多数住宅小区都存在停车难的问题。某住宅小区私家车近1500辆,可地下停车位却只有600多个,汽车增长速度已经超越了停车位的供给。加之居民的交通意识淡薄,道路两边都停满了车,只要有人横车于路,住宅小区整个交通瘫痪。

3.停车设施管理相对落后

住宅小区停车设施的管理机制混乱、分工不清、缺少协调,而且管理手段落后。目前,南昌住宅小区大多数停车场的管理是与物业相结合的,物业管理人员承担着住宅小区停车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使得住宅小区停车场的管理基本处于人工阶段,由于缺乏停车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管理工作相当混乱。

住宅小区停车设施布置的基本原则

1 因地制宜

在建设停车设施时,停车空间的选择将受到多方限制,在尽可能多的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的停车设施的同时,结合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配合绿化环境因地制宜的考虑设置。在宏观方面,综合考虑城市地段、地貌、现实状况[2];在微观方面,结合住宅小区地形特点,使用功能以及周边环境关系加以综合考虑,确定切实可行的空间模式,使停车场的设置更加方便,快捷、舒适,同时融入整个住宅小区的环境。

2 效益优先

住宅小区停车场的设置应注重综合效益, 停车方式的选择、停车场的布置应从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来衡量。

住宅小区的停车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开敞空间,考虑区位及交通条件,以提高住宅小区人口的集散能力和减少对住宅小区周边路网的交通压力为目标,重点在于合理布局,整合停车资源,确定合理的规模,并使停车设施的建设与中心建筑合理配套,提高停车效率,实现整个地区的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协调发展。

解决小区车位问题的五大建议措施

一:有偿出让车位

解决小区车位问题最可行的办法是有偿出让车位。

对于每日必须停放的私家车实行固定车位并实施有偿出让,对小区现有车辆进行登记,统一规划固定存车位,并由专门的物业人员进行管理。这样的好处在于方便固定车辆的存放,而且做到秩序良好,有利于物业部门的统一管理,一方面使私家车安全过夜,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小区的秩序。当然固定车位是有限的,这个办法目前对于未来增加的车辆存放问题还无法解决。

二:联手周边停车场

很多年头比较长的居民小区,几乎没有机动车停放的位置,虽然这些老的居民小区纷纷开始实行物业管理,但小区机动车管理依然是个难题。一些小区解决这一问题是这样做的:联手周边地区的停车场,为居民小区联系车位,将小区居民的私家车停放到存车场去。据不完全调查,在市中心老式居民区中,附近地区设有机动车停车场的占了将近8成,因此由小区管理部门出面,同周边停车场联合解决私家车过夜,应该不成问题。不过,这一办法的缺点是车主停车位置同住所有一定的距离,停车有些不方便。

三:设立临时停车路段

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在解决小区停车问题上也在不断探索,以北京为例,有关部门组建了停车公司,专门管理私家车过夜问题,停车公司可以在同有关部门沟通的基础上,开辟专门路段供过夜私家车停放,并实行有偿服务。为此在有停车需求的小区附近夜间开辟临时路段。每天早上,清空停车路段,以保障道路的畅通。这一办法的缺点是,私家车主停车有时间限制,每天早间需将车子开离临时停车路段。

四:实行小区车辆准入制

物业部门为保障小区业主车辆过夜安全,应当对社区居民的机动车实行固定车位存放,并且发放小区机动车出入证。防止外来车辆过分占据小区空间,造成小区车辆拥挤,不过这一办法的缺点是,个别必须在小区过夜的外来车辆无法进入小区。

五:新建小区应增加车位

私家车的增加是趋势,因此新建小区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在小区规划设计之初设计预留车位方案。从目前来看,很多小区为增加商品房数量和面积,不对停车位置进行规划,造成入住后的停车困难。有关部门也应该在小区设计审批过程中,考核停车位置的数量,以保证小区秩序。

结语,小区静态交通问题是一个广泛性的问题,它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要形成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也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政府、开发商、业主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为改善小区乃至城市的居住环境做出一份贡献。

区静态交通工作总结报告

小区交通调研报告

ERP项目静态评价体系研究

静态测量

“三无小区”治理研究

关于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静态交通问题的探讨

GPS静态测量

静态展策划书

S82T静态测量

交通地理研究专家

小区静态交通研究
《小区静态交通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静态交通研究 交通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