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析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0-03-02 00:53: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XXXXX学院

毕业论文

浅析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级:

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评定成绩:

XXXX 系

2016年11月11日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积淀,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当代青年人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词:当代青年人传统文化意义

责任 目录

1、引言 ......................................................4

2、学习传统文化的益处 ........................................4

2.1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修身养性 ........................................4 2.2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 ..............................4 2.3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当代青年人的爱国情怀 ........................5 2.4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当代青年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5

3、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 ....................................6

3.1忠 ..............................................................6 3.2义 ..............................................................6 3.3礼 ..............................................................6 3.4孝 ..............................................................7 3.5廉 ..............................................................7 3.6耻 ..............................................................7

4、弘扬传统文化 ..............................................7

5、当代青年人的责任 ..........................................8

6、总结 ......................................................8 参考文献 .....................................................8

1、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人处世观念及行为的重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本主义”的伦理型文化或称“德性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人是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德性被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也是人格尊严的体现。中国人因而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孔子倡言“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并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建构起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规范体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主张以道德实践为第一要义,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精神。

2、学习传统文化的益处

2.1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修身养性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虽然看重生命却绝不苟且偷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观点提出了“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精神认为,当个体的生存与道德原则发生矛盾时,个体应舍弃生命来服从道德原则。这种为了仁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死亡观,是宏大刚强的气概,是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而这种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

由此可见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当代青年人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以道德实践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自己对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倡导应建立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实践要义,对当代青年人道德修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2.2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

在中国的很多古诗中就蕴含了许多做人的准则和思想道德。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说过“国家兴亡之学,名族盛衰之学”。《周易乾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当代青年人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需要具有刚毅自强的品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够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华民族才有可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普及工作,而且可以发挥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2.3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当代青年人的爱国情怀

《礼记》中的《礼运篇》所描述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就是儒家的思想家们的社会理想的描绘。这种社会理想,正表现出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志向。因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不但写出了千古绝唱的《离骚》,倾诉其忧伤国事,眷念祖国和人民之情,而且最后怀着满腔哀怨和愤怒,自投汩罗江。自此之后,屈原的壮烈事迹流传于汉族和壮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联系在一起,家喻户晓。屈原之后,历代的爱国志士仁人名垂千古的不胜枚举,至于广大普通民众为国捐躯者更数以千万计。可见,爱国主义思想,在中华民族的远古时代就已普遍深藏于各族人民的心中。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直至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这些名句之所以使世代的中国人民刻骨铭心,正是因为表达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思想。爱国主义是一个时代亘古不变的话题,当代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可以加强社会的使命感,增强当代青年人做事情的责任感。崇尚节气,讲求情操,逐步凝结成对国家浓厚的爱国主义,不仅可以培养当代青年人的正义感和是非感,而且也可以形成一股浩然正气的名族使命感。

爱国主义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当代青年人具有重大意义。爱国主义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后一时代的人们总是把前一时代的优秀思想精华继承下来,而且有新的补充,发扬光大。在新的时代,爱国主义的传承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经过世世代代的沉积、凝集、升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总是围绕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中心。

2.4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当代青年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当一个人处于贫穷凄寒的境地又能锲而不舍地追求人生价值时,安贫乐道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孔子的弟子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们的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能鼓励我们在挫折中保持信心,乐观旷达,藐视苦难,充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们能从挫折中走向成功。

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的学习态度——《论语》中孔子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涵盖多个方面。如在修身做人方面孔子教育他的弟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者。”意思是看见道德高尚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讲道德的人就应当自己从内心反省一下,看一看有没有跟他一样的错误。他还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就是说品德不加以修养,学问不勤于研究,听到符合道义的事,不能竭力去做,自己有缺点不能勇于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的啊!孔子还曾非常严厉地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就是说犯了错误不立即加以改正,这才是最大的错误!

3、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

忠、义、礼、孝、廉、耻,是贯穿于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可以说是其他一切文化的基础。几千年来,人们一切生命活动,皆以其为基础。现代教育更是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当代的人物中关于忠、义、礼、孝、廉、耻的优秀故事编成教材,融入中、小学课本中,系统地推行教育,强化与渗透爱国、爱家、爱人民的理念。

3.1忠

上至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留取丹青照汗青”,抗倭英雄戚继光,下至中国近代张自忠、狼牙山五壮士等抗日英雄,无不体现了“忠”对中国人的影响。

3.2义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对“义”的最好诠释,而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也正是证明了“义”对现代中国人的影响

3.3礼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更是对现代人影响巨大,“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等等。

3.4孝

“孝”也是现代中国人做人最基本的准则之一,古语有曰“百事孝为先”,现在“孝”存在于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孝也是家庭和睦的基础因素之一。

3.5廉

“廉”当政之要在于兴一方,为政之要在于敢创新,治政之道在于求民安,施政之本在于洁自身,“廉”是为官之道也是治国之道,与“贪”、相对,治“贪”就是倡“廉”。习近平总书记上台后大力治“贪”,收到国民的用户,这体现了中国人对“贪”的憎恶

3.6耻

“耻”即羞耻、耻辱,中国传统文化教人要懂得羞耻,要有羞耻心,中国人以“不忠不义”为耻、以“不孝、不让”为耻,以“贪”为耻,懂得羞耻,有羞耻心是其它传统文化流传的根本,有羞耻心能激励人上进,现代中国人以别人对自己的羞耻作为动力而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屡见不鲜。

4、弘扬传统文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新近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各个国家也重视自己国家传统文化和民族软实力的开发。因此,在中华民族儿女内展开弘扬中华文化的普及和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核心即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华民族是素以崇尚道德著称的礼仪之邦,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这无疑是民族文化的思想根基。是我们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的道德文化精髓,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才能够真正实现伟大复兴。

5、当代青年人的责任

青年人是社会的精英人群,也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青年人的专业素质与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决定着民族的兴衰,青年人应该在引领全社会进入全民道德风尚新阶段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青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知识积累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包括我们在内的中国青年人除了努力学习积累专业知识和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同时,还应当重视自身修养的打造和提高。

6、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之一,当代青年人是决定国家综合国力的根本,培养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商聚得、刘荣兴.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2]杨亚莉.浅谈当代中国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经济师,2011(5).[3]流年.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http://blog.sina.com.cn/ [4]刘正刚.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http://blog.sina.com.cn/

浅析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

简评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有什么意义

浅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浅谈新形势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当代青年人的使命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浅析当代青年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