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白云道馆第三课丨冬至一阳生,致所有被内心阴霾困扰的人

发布时间:2020-03-02 03:17: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白云道馆第三课丨冬至一阳生,致所有被内心阴霾困扰的人

导言

白云道馆第二课讲养生的课结束后,大家一致表示对情志心理情绪精神等 问题比较感兴趣,因为身心健康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身,另一方面是心。上 一课把身的问题讲完了,这一课,接着讲心的问题。本次课程将从情志、心性、心理、情绪、精神等不同的侧面来阐述人的心理与精神健康与自我康复的问题。

一、情志篇

情,心字旁,一个青字。什么意思呢,这个青,本意有蓝色的意思,引申 义为东方之色的意思。东方,主木,主肝,主春。所以平时说,动物有说发情 的,也有说是发春的。心里有一团情感像春天的草木一样在萌发。为什么动物 发情多在春季呢,雨季到了,又到了发情的季节。惊蛰之后,春雷阵阵打开了 生发复苏的信号,动物其实和植物一样,他们也是按照同样的节气在生长化收 藏。

人呢,也一样。虽然人类的发情现象,已经退化掉了。但是依然有思春, 怀春,春心,春宫,荡漾等一些词来描述人类在春天的发情现象。这些都是从 生理上面讲,万物因天之序,自然而然的出现发情的现象。到了什么时候,该 做什么样的事,这就是天之道。 后来,情这个字,被引申为指欲望。虽然这个欲望,也是基于生理而萌 发,不过已经和生殖相脱节,涵盖的东西比较宽泛了。泛指一切从心里生发出 来的情感。比如亲情,友情,恋情等等。情本身,和春天,东方木,肝息息相 关。所以,一个肝好的人,会本能的多情,因为这样的人总是更容易产生萌发 的冲动。

志,士之心。它是比情,更强烈和持久的一种表现。情,只是萌发。而 志,则是以什么什么为任务,为使命,一定要如何如何。狭义的情和肝相关, 志为肾所主。一个人是不是志向远大,取决于它的肾精有多足。打个比方,一 辆汽车能开多远,取决于它油箱里面有多少汽油。情志合用,泛指人情感问题。它由七情六欲组成。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 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指眼、耳、鼻、舌、身、意 六欲。

情志致病的总原理: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 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素问·举痛 论》。

通常人们所说的心理疾病,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被称之为情志不遂。严 重的,也叫情志病。由七情内伤所致。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於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 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於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於生者则弗 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 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吕氏春秋·贵生》。这段话,是讲六欲的。翻译过 来,简单的说,就是,天道贵生,珍惜自己的生命才是最要紧的事情,耳目鼻 口等孔窍,是为了让人能生存而被造物者设定的,如果人滥用过用四官,也就 是耳朵眼睛鼻子口,则是损害生命的。所以必须要有节制,省着用。怎么省着用呢。所以就有闭目养神之说。因为眼睛是一个总开关,只要眼 睛这个开关关闭了,那么一个向外释放自己生命的进程就被关闭了。闭上眼 睛,然后入静,把耳朵也关掉。不多说话,不乱吃东西,饮食有节,口味清 淡,这样就是把口也关掉了。鼻子呢,则是呼吸要自然放松绵长。在汉代之 前,道和医是不分家的,所谓道医同源。所以本次讲习,也是从道家思想的视 角来了解人的身体和疾病。道家思想,一贯是从整体把握事物,从更高层面理 解并解决事物。对待身体和疾病,也是如此。

二、心性篇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黄帝阴符经》)。这句话,就是道家关于心 和物关系的基本思想。认为,心只是外物投射的映像。比如说,胎儿在刚有胎 动的时候,胎心就存在了,那时候,那个婴儿有“心”吗,还没有。胎儿的心 里,只有神气。还没有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个心性的心。 道家认为,心者,灵府也。心只是一个房子。是为了给神气居住的场所。 房子本身,并不是最关键的最本质的,房子里面住的东西,才是最根本的最关 键的,才是生死之本。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为什么不说得心者昌,失 心者亡呢,因为心只是几堵墙而已。并不是最根本的东西。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愁扰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在中医上讲,心又是君主之官。他是其他五脏的君主,只要心一动,其他的就跟着摇动。五脏一动呢,则就会萌发出来一大堆的外在的情感变化。各种情 志,都出来了。情志的物理基础,就是人的脏腑。

经常会有人说,修道就是修心这种话。按照代表着最正统道家思想的黄帝 老子和庄子的观点来看,修心就是砸墙。根本没有什么意义。黄帝说,让人恬 淡虚无,老子说,让人心善渊,庄子说,让人心斋。这些,不是让人去修心, 而是让人不要去拎起来修理他的心。因为,只要一拎起来敲敲打打的,那么心 一动,其他五脏六腑跟着动,浑身都要跟着动,情志全都生发出来了。这么一 来,精神外驰,人很快就会耗光泄光。等精神疲敝,无以为继的时候,就表现 出来了各种情志病。

除了修心之外,还有一个比较流传甚广的说法是修性。如果说,心真是一 个房子和空壳的话,那么性是什么呢,性只是心这几堵墙上面的颜色和形状。 修心是砸墙的话,那么修性就是油漆工。比修心还要舍本逐末。庄子说,修心 就是以心捐道,那么修性,连捐道都摸不到门。捐怎么理解呢,就是余食赘 行,多余而无用。道本来就为一,为全,为真,又何须你的心和性呢。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庄子·庚桑楚》)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这两句话,说的是,万物,也包括 人,一旦被造化了出来,那么他的外在表现力,性状,行为,这些外在的东 西,都是被注定的。也就是说,一块石头,一座房子是什么颜色,什么性状, 它们一被造出来,就是设计好的了。修性是什么行为呢,就好比一块白色的石 头,这块石头每天没事就给自己刷漆涂鸦玩,这就是修性。因为本性,是不用 修的。本来生为什么,就应该成为什么。应该修的是,把本来不是自己的东西 涤除掉才对,而不是老给自己刷漆乱涂抹。这就是见素抱朴。恢复本性。性善与性恶一说,在道家是没有意义的说法。好比说,一块石头是蓝色 的,另一块石头是白色的,他们都表现出来了不同的“性”,哪一个为善,哪一 个又为恶呢。而人为什么要分善恶呢,因为有了人为的判准,不再以道为判 准。以人的价值观为判准的话,不外乎是非好恶,喜欢的就是善,不喜欢的就 是恶。而在道家看来,性善性恶,都是不道之论。因为性无善恶。

三、心理篇

心理,就是和物理相对而言。心性侧重讲的是房子和房子的外观。那么心 理则侧重讲的是,在这房子里里外外,都发生了什么事。强调的是活动,任 务。以及,所体现出来的规律。

心理这个词,在先秦道家典籍里面,很少被用到。这个词,现 行的用法上,泛指一些非物质性的活动。有人把心理和脑科学的神经系统的活 动联系起来,这是西方的说法。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心相当于程序内核,而脑,只是一个中央处理器。神 经系统呢,则相当于缓存,内存和显存等。

四、情绪篇

如果说心理是操作系统一级的话,那么情绪,则处在应用层。这个词说指 的意义是,任务管理器里面,你能看到的那些进程和服务项。

情绪管理,管理什么呢。就是管理这个任务管理器。它是处于外在的应用 层上的状态管理。

为什么情绪管理很难呢,因为应用层的问题,是处在底层的操作系统层。 所以,只从任务管理器入手,不重装系统的话,很多情志病,是治不好的。

五、精神篇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这个不神之神,就是指灵府里面住着的 那个生死之本的主宰。人一般很难领会到它。神的本意指的是,引出万物者。 人心里住着的那个神,也正是引出人的身心全部情志和行为的引出万物者。它 引出了人身人心的万物。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灵府。这句是说,不够至柔至和之神气,是无法 居住在心里的。也就是上面一段说的,只有不神之神,才可以住在灵府。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乎。”神其神,如同激扬的流水那样,是不可能明净 的。精神也是如此。唯有不神之神,才可以明净。这个命,就是《道德经》里 面讲的涤除玄览,以及《庄子》讲的莫若以明。

精神一词,本意指精和神两者,载营魄抱一,合为精神。后来侧重于指神 的意思。而对精,就忽略了一些。

六、康复篇

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惔矣。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 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这段话讲的是,格式化。把心里装的那些神乎其神 的东西,都格式化掉,然后才能平易,平易才能恬淡。恬淡了之后,就不会被 忧患宠辱所扰,也不会为邪气所侵。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 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 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 而无不为也。格式化之后怎么办呢,这句话里面,讲了如何重装系统,这个重 装系统的方法就是:正,静,明,虚。无为无不为,身心像电脑一样,又能飞 起来了。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用心若镜, 说的是,虽然你的身心系统重装了,又能飞起来了,但是如果你依然还是像以 往那样喜欢攒垃圾存放在心里,那么它还是会死机的。而只有用心若镜,系统 才可以一直常用常新,永远也不会再死机。再也不会出现情志病。 人心这个操作系统如果崩溃了,会怎么样呢,那就是人会死机。临床上, 也叫抑郁症。和抑郁症比较类似的,还有一个自闭症,但是原理完全不一样, 抑郁症是死机,自闭症是无法开机启动。

心理和精神康复的总原理是什么呢。那就是虚心实腹。不能虚心,则神其 神,而灵府不明。不能实腹,则竭其精,神无所以载。如果已经出现了心理疾 病,情志病,和精神障碍,那么康复的步骤,就是格式化,重装系统,良好的 使用身心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因为大部分人的生活和认 知,都是相反的:实其心,虚其腹。这样做,即便现在不会出现情志病,那么 未来也很容易出现情志病。因为情志病的发病机制就是,心太实了,腹太虚 了。但凡出现情志病的,要么居其一,要么两者皆居。

七、答问篇

本次课程引用了很多关于《道德经》和《庄子》里面的内容,所以收看本次课程的同道们,所提的问题,也比较集中在对道德经里面一些章句思想的疑惑上面。问题集中度比较高,所以就不一一作答了。答案都在我写的《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一书里面,关注公众号 至道学宫 查看历史消息即可阅读这本书。关于道德经思想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解答。 另外,比较集中的问题是,问具体的操作方法。道为一,术为万,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适合每个人的具体方法,也就是术,也不可能一样,而在道的层面上,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正,静,明,虚,便是操作运用上的总纲领,同道们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来加以实践和应用。

节气灸冬至一阳生,三九补一冬

白云道馆第三课丨冬至一阳生,致所有被内心阴霾困扰的人
《白云道馆第三课丨冬至一阳生,致所有被内心阴霾困扰的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文章
    主题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