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感恩使生活更美好

发布时间:2020-03-03 13:56: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感恩”使生活更美好

——“感恩”教育宣讲提纲

人生活在世上,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是以感恩心态还是苛责心态对待他人、社会,对家庭和谐、单位和谐、民族关系和谐、其他各方面的和谐,都有重要影响。我们往往容易因为渴求拥有更多而忘记对已经拥有的予以珍惜和感恩。

一个人如果总是苛求于他人、社会,就容易陷入消极情感之中,就不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快乐。一个人如果更多地抱着感恩之心,想着社会和他人已经赋予我们很多,用感恩的心态思考问题,就容易快乐,容易与人和睦相处,自己有幸福感,还能增加别人的幸福感。这不是个小问题,而是人境关系的大问题。

人一出生就领受父母的养育之恩,上学了,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后,又有组织、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长了,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必须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可以说,人是社会的人,社会这个大环境有恩于每个人。那么,我们就要感恩父母给我们生命,哺育我们长大成人;感恩老师给我们知识、使我们有了放眼世界的慧眼;感恩同学同事的合作与帮助、使我们的人生不断进步;感恩祖国的繁荣强大、使我们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庇护,让我们能够终生沐浴五千年华夏文明,体悟和平、富强国度的安宁、幸福;感恩自然,感恩生命。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恩改革开放,感恩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还有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也应相互感恩。需要感恩的太多太多。

“感恩”之心,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谁,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有着怎样特别的生

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只有怀抱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成为一个幸福成功的人。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他微笑,它也对你微笑,你对它苛求,它就反而对你越加吝啬。社会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你待别人好,别人就会待你好,你坚持待别人好,即使他开始待你不太好,也终会改变为待你好;如果你待别人不好,即便别人待你好,也会变为待你不好。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恰恰是我们自身心态行为的反射。我们要获得好的反应,我们先得输出好的心态和行为。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从十月怀胎到婴儿“呱呱”坠地,再到含辛茹苦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关心与呵护常常是细小琐碎的,也是无微不至,以至于常常被我们忽略、有时视而不见,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有时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呢。作为子女,我们能否记得清父母的生日﹖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生病时奉上一句问候与安慰。对父母的爱我们往往年轻时不知道珍惜,年长时无暇珍惜,总是有着说不尽的借口——学习紧、工作忙„„等到有一天“子欲养而亲不在”时,那番悔恨将会伴随一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是一片汪洋大海。想想父母的好处,感恩他们吧。

感恩老师的教育之恩。走出家门,离开了父母的怀抱,我们结识了人生的引路人——老师。从无知到有知,我们感恩老师,迷茫困惑时有他,失败无助时有他,是他引领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我们感恩老师,是因为老师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为我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指引我们走向智慧的人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的老师,没有华丽的

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他们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是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更多的建设者。感恩老师,就要学习老师的高贵品质,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最优异的成绩服务社会、报答师恩。

感恩社会为我们搭起成长的平台。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了工人、农民的辛勤劳作,我们才能衣食无忧;有了医生高超的医术,我们才能消除疾患身心健康;有了警察维护着整个社会的治安,我们才能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在这个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相互温暖、彼此依靠,互相帮助与支持;在这个大家庭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懂得感恩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而不仅仅是索取,这是对待生活应有的正确态度。

感恩同事互相合作。当你心怀感恩之心,就会善待他人,宽容、谦和、仁厚,容言、容人、容事,不恃己之长,不鄙人之短,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进步。与同事相处,必须保持一颗诚实的心,开诚布公、坦诚相见、谦虚谨慎,多为他人着想。心变,态度跟着变;态度变,习惯跟着变;习惯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变,人生跟着改变。让我们学会感恩,用感恩的心改变我们的态度,用诚恳的态度带动我们的习惯,用良好的习惯升华我们的性格,用健康的性格收获我们美丽的人生。

感恩大自然给我们无私的爱。高山使人坚强、大漠使人辽阔、天空使人高远、海洋使人博大。大自然的赋予是这样丰富。感恩阳光、雨露,春风、秋雨;感恩山川、河流,草原、大漠;感恩大地、草木,生物、矿产。大自然的爱从来就是这样无私博大,不图索取 不求回报。

千百年来,大自然始终是我们忠实的守护神, 在享受自然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感恩自然,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少一些乱砍滥伐、乱采滥

挖,少一些无节制的索取,少一些挥霍污染破坏,多一些关爱感恩。使自然多一份新绿,少一份荒芜。

学会感恩自然,珍惜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感悟生命的真谛。一个懂得感恩自然的人,必然有着美好的品格,对生活和生命有着充满温情的认识,用思想凝聚成人类的至善至美,引导人们跨越心灵的隔阂,感悟生命伟大的内核。感恩自然不是抽象的,作为一个哈密人,就要用心、用行热爱、呵护这里的山水土地。

感恩伟大的党,亲爱的祖国,感恩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包括哈密各族人民长期特殊关怀,感恩全国人民对新疆包括哈密的无私援助。

实际上,将60多年前的旧新疆用天灾人祸、战乱瘟疫横行,积贫积弱,百姓痛不聊生来描述,是一点也不过分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更是沙俄、英帝国主义觊觎蚕食的对象,已沦落为半封建、半奴隶制的社会。当时偌大的新疆竟然产生不了一枚铁钉,没有一寸铁路,而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痛苦不堪。“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正是旧新疆的真实写照。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新疆,给新疆大地带来了新时代的曙光,“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才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各族老百姓的生活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疆大地上才得以创造出千百年来未曾有过得人间奇迹。这铁一样的历史事实,我们怎能忘记呢?

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不仅派来亲人解放军将新疆各族老百姓从地主巴依的魔爪下解救出来,让他们真正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过上幸福、自由的小康生活,而且做出了一系列切合新疆实际的战略部署,把新疆引上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快车道。60多年来,正是在党中央和中央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将新疆工作始终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

局的重要地位,确定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目标,将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构筑了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的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新疆特点的快速发展之路。60多年来,正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具体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无私支援下,新疆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9年的GDP竟然比解放初的1952年增加了92.4倍,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愈来愈大,交通通讯日新月异,市场繁荣,交易活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更是突飞猛进、蓬勃发展。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又怎能不永远铭记?特别是诸多内地省市按照中央部署对口援助新疆的战略方针实施以来,新疆的面貌更是日新月异,一路凯歌,取得了累累的丰硕成果。从1996年起,为促进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党中央作出开展援疆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共有14个援疆省市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无偿援助现金或物资折合人民币达43亿元,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了装点新疆大地的一道道美丽风景线。如今,就在我们哈密,您乘车奔驰在宽阔、笔直的广东大道上,端详着别有风格的南粤文化中心,您不知有何感想?当您徜徉在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环城大道上,眺望着古色古香、新颖别致的哈密博物馆、木卡姆传承中心和回王府等建筑群时,您又想到些什么?难道您不感恩于这些为哈密经济和社会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广东援疆儿女吗?再看看,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拉开了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序幕,新疆迎来了一个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新时期。在新一轮援疆大潮中,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助新疆12个地(州)的82个县(市),以及兵团12个师。试点、示范项目纷纷上马,行动之迅速,态度之务实,投入之倾情,前所未有。到2011年,19个省市对口援疆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亿元。10年内兄弟省市援疆资金总规模将至少超过千亿。与此同时,中央还将通过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

渠道加大投入,且将数倍于对口援疆资金的规模。 这次援疆,既有奠定新疆长远发展的工业项目,也有保障和改善群众生活的民生项目,既有资金、物资的无偿支援,也有干部、人才的鼎力支持,既有“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援建工程,也有双方互惠共赢的合作事宜,包含的是作为对口支援新疆建设的省份人民,对新疆人民满怀热情、无私的帮助。再看看, 新一轮担纲援助哈密重任的河南省的广大干部和科技人员不正在为哈密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聪明的才智吗?一座座水库,一片片校舍以及一幢幢农村安居工程、新型农村小区等数不尽的民生工程皆在拔地而起,熠熠生辉。这一切渗透了中原大地亿万河南人民的多少心血!

哈密各族人民不会忘记,巍巍天山也不会忘记!新疆各族人民将永远感恩来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各族兄弟姐妹的无私援助,永远铭记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更要感恩于让新疆一天比一天更美丽的中国共产党!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牢记共产党。”用这句话来表达新疆各族人民感恩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心声,是再合适不过的。

历史清楚地昭示世人:新疆各族人民的命运从来就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不可分割。国家发展强盛,新疆各族人民就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国家落后衰败,各族人民就会陷入颠沛流离的悲惨境地。是新中国把我们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封闭落后状况,带到了普天同乐的幸福家园。

对于我们每一个新疆人、哈密人来说,感恩祖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报国之行。要把“感恩伟大祖国”的热情转化为奋发进取的强大动力,团结携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努力、再努力,共同建设更加繁荣和谐的美好家园。

以感恩之心促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感恩,说到底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起码底线,“受恩慎勿忘”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受了恩就要

图报,就要有报答的行动。报答的最好方式就是搞好每个人肩负的具体工作,干好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在今日的新疆,我们图报的具体体现,就是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面貌搞好我们新疆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各项工作,振奋精神,奋发赶超,去创造新的人间奇迹。实际上,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人,包括一些模范、先进人物都是在极其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怀着一颗炽热的感恩之心,干出最不平凡业绩的。

已经去世多年,却依然在哈密各族人民心目中有非凡人格魅力的“优秀共产党员”杨忠贤就是这样一位典型。他37年如一日扎根巴里坤大草原,坚持为哈萨克族牧民送医治病,恪尽职守、至死不渝,即使在去世的前5天,他仍开出了最后一张处方,并断断续续地说:“我的知识和技术是党给的,我做的还不够,我仅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我要继续为牧民服务,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直至心脏停止跳动„„”其对党、对哈萨克牧民的真挚感恩之心,天地为证,日月可鉴!也正是有了感恩之心,萨尔乔克乡的广大农牧民,第一次用哈萨克族风格接纳了这位有恩于他们的汉族兄弟,将他安葬在哈萨克族墓地。有的牧民动情地说:“杨大夫生前对萨尔乔克恩重如山,死后将永远受到哈萨克族牧民的呵护和爱戴。”情真意切,感天动地!我们之所以至今仍思念杨忠贤,就是因为他身上洋溢着巨大的人格魅力,体现着感恩图报的先进文化理念,而这种文化理念弥久愈光彩夺目,感人心肺。

再看看全国首届道德模范刘玉莲。在她那并不华丽却朴实感人的日记本中,几乎篇篇日记都闪烁着感恩报恩的道德火花。她曾写道:“有人建议我到城里去开个诊所,但我始终没有答应,因为这里的维吾尔族乡亲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收留了我,并让我当了赤脚医生。”“我也不想那么多了,村里的乡亲们需要我,尊重我,就满足了。”正是这种感恩理念让刘玉莲这位平凡而又朴实的乡村医生,在少数民族群众

聚居的村庄里,默默奉献了40多个春秋,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将自己的青春和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了当地维吾尔族群众。其精神境界、道德情操,不也光照日月,惊天动地吗?

还有自治区第二届“感动新疆十大人物”、敬业爱岗的“马背法官”——马合沙提·扎依甫,正是怀着一颗炽热的感恩之心,扎根巴里坤草原20多年,立志为草原牧民服务,恪尽职守,秉公办案,执法为民,矢志不渝,用“流动法庭”的形式,成年累月深入草原牧区农牧民家中调查取证、调解纠纷,审结案件,几乎没有办过一件冤案、错案,受到各族人民的交口称赞。而马合沙提·扎依甫的精神动力就源自巴里坤草原养育了他,他就要用所学的知识和才能报答这块神圣的热土。很显然感恩之心,必将化为先进文化的无穷魅力,结出累累硕果。

实际上,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人在变,观念在变,人的追求也在变,但无论怎样千变万化,感恩情怀不能变。

感恩需要知恩,知恩需要学习。通过学习,可以使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的概念具体化,成为可感知、可操作的东西。有情感专家实验证明:有计划地培养人的感恩思维,一般能将人的“幸福定位点”提高25%。由此观之,学会感恩首先自己受益。

感恩需要叙说。感恩文化的传播需要我们以故事为载体进行传播,弘扬感恩文化,需要我们每个人叙说自己的感恩故事。故事越是具体、生动,我们的感恩文化才会被越全面地展示。

感恩需要教育。持久健康的感恩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阐述感恩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需要我们不断开展感恩教育、建设感恩文化、培植感恩沃土、催发感恩激情、深化感恩行动。需要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手机短信等舆论媒体营造浓厚的感恩文化氛围。

感恩需要行动。感恩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只有践行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到心灵与心灵的真诚,才会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才会充满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感恩之心弥漫我

们的心灵、弥漫我们的社会,相互感染、相互传导、相互激荡,汇成精神的巨大暖流时,我们的心灵会更加阳光、社会会更加和美、民族会更加和睦、生活会更加幸福。

改革使生活更美好

城市如何使生活更美好

感恩,让生活更美好

感恩让生活更美好

科学使生活更美好(科技征文)

礼仪使人生更美好

——让生活更美好

让生活更美好

让生活更美好

生活可以更美好

感恩使生活更美好
《感恩使生活更美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