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李镇西《以心灵赢得心灵》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22:24: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与用心的实践者与研究者同行

——李镇西《以心灵赢得心灵》观后感

付 俊 杰

最近,在学校教工团的组织下,认真观看了李镇西老师《以心灵赢得心灵》的视频讲座,感觉确实非常精彩。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上既有提纲挈领式的理论指导,又有具体的方法提示,可谓是我们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很好的指南。在这里将讲座中的个人深受启发的教育箴言与大家分享、共勉。

一、总体感受

之前就听说过李镇西的名气很大,“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基卡娅还称赞他:“你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但对李镇西的具体教育行为与思想并不太了解。看完这个视频之后,有一个总体的感受:这是一位用心的实践者与研究者。

作为一线班主任与语文教师,他必然是一名实践者,而且他也乐于实践,放着成都市教科所的工作不做,非常回到中学当老师,视频中提到他自己在教科所时感觉空落落的,看着窗外的小学生眼馋。

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博士,是一个善于研究的老师。早在其担任84年届班主任的时候,就搞了一个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验班——未来班,写下其教育诗篇的第一行美丽的文字。李镇西每接一个新生班 ,便确立一个教育科研课题,为了搞科研他甚至主动去担任后进生班的班主任,在带后进生班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当然其科研水平还具体体现在他发表了许多论文与专著,曾经一学期就写了63万字的教育笔记,被出版成了两本教育专著。

李镇西还是一位用心的实践者与教育者。为了给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他在开学前就给学生写一封信;每带一个新班,李镇西先生都把全班同学的生日工整地抄贴在自己书房的最醒目处,在每个学生生日那天,镇西先生都送上一本小书、笔记本或其它小礼物。他还用心去研究班集体的“法制管理”,力求让每一条班规具有广泛性与可行性…….

二、教育箴言

(一)教育箴言一:同理心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在谈到班主任的情怀(素养)时,李老师首先就谈到班主任应该有一颗童心,要多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事情。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这里面包含着班主任的同理心。人与人交往中,同理心或是否做到共情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到共情,对方才能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信任,被接纳,才能效的思想与情感沟通。同样,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只有学会放下身段和学生站在一个水平,把我们的眼光与学生的眼光保持平齐,我们才有可能打开学生的心门,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教育箴言二:依恋

师生之间要有相互依恋的感情。对孩子的依恋之情是在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品质。他说,他与孩子之间有一种真诚的依恋之情,只有生活在孩子中才幸福的感觉。历届学生对他的依恋怀,不但是其工作的动力而且是不竭的动力,同时也是一生最引以为自豪的,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

李镇西非常重视与孩子间的相互依恋之情,认为这是其所要建立的新型民主师生关系的基础。正因为这种强烈的依恋之情,他的孩子才会在他要外出培训时在车站的月台上依依送别,也正是这种依恋之情才使他宁愿放弃教科所相对轻松的工作,回到学生当中,追寻他的教育幸福。

在心理学上,依恋是婴儿和他的照顾者(一般为父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照料者母子依恋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这种依恋关系能给婴儿以安全感,是婴儿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我认为李镇西用依恋这个词恰到好处,师生之间的有关系虽然不比亲子,但师生之间也应该有一种情感上的联结。如果建立了这种情感联结,学生就会感到安全与被信任、受到保护,这种情感氛围对其它教育行为应该能促进其它教育行为,帮助我们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

师生间依恋关系的建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对一些没有形成良好亲子依恋关系的学生起到代偿作用,让他们也在家庭之外重获一份安全与信任。另外,以师生之间的依恋关系为起点,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也会把这种对他人的信任以如何与他人构建和谐关系的方法迁移到以后的人际交往中,对其社会性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箴言三:爱心与民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教育的前提,但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

我们的教育要讲爱的智慧,看是什么爱。爱心是教育的前提,但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即使是真诚的爱心,也可能有两个导向。或导向民主,或导向专制。我们无意当中在施爱的同时,剥夺了孩子的权利,例如压堂现象,表达爱的同时又伤害着学生。在李镇西看来教育要从爱心教育过渡到民主教育。

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我也认为要对学生充满爱,让课堂充满爱。于是,我认为总觉得孩子们犯错误是正常的,对孩子的错误总是非常宽容,以实现自己关于“爱”的教育的信念。但还来发现这种宽容实际上是一种纵容,孩子的错误并不能“自觉”的纠正。看了李镇西的讲座后,我才发现原来教育不光是要讲爱的,爱只是教育的起点,爱的不正确也会伤害到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爱心教育是我今后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四)箴言四:集体主义教育

班集体本身也是教育资源,靠班集体去影响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马卡连科,集体主义教育)。

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常常做法是班主任一个人在战斗,一个去指导整个班集体的所有事情,处理班集体的一切问题,往往特别地累,而且也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李老师吸收了马卡连科集体主义的理念,主张用集体的力量来影响所有同学。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工作思路,发挥集体的力量,我们的工作可能就不会那么累,但如何在我校构建一个具有积极影响力的集体也是一个随之而来的课题。

(五)箴言五:笔耕

写作并不单纯的写作,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源泉,阅读是基础,思考是灵魂,而写作是思考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教育事件,处处充满着教育智慧,我们经常为我们的学生而感动。但我们好像都不太喜欢动笔写作,让这些智慧与感动悄悄地从我

们指尖溜走,当我们想回头捕捉的时候,它们却消失地无影无踪了。所以,是时候拿起手中地笔,记下自己的教育想法了。

三、结语

李镇西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充满着丰富的教育思想,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与这位用心的实践者与研究相伴,共同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李镇西《以心灵赢得心灵》心得体会

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

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

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

《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

李镇西心灵写诗读后感[推荐]

以心灵感受心灵

以心灵温暖心灵

关爱他人,用心灵赢得心灵

读《用心灵赢得心灵》有感

李镇西《以心灵赢得心灵》观后感
《李镇西《以心灵赢得心灵》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