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诗教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02:58: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学生学诗 ——诗歌教学模式思考 开封金明小学

拜然

回顾校中心教研组关于诗歌教学的观摩课,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长征》《秋思》《轻叩诗歌的大门之儿童诗赏析》我们都能有这样的感受:

1、诗歌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有课前充分有效的预习。

2、诗歌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朗朗的诵读声。

3、诗歌的教学一定要有对诗意重难点的突破理解。

4、古诗的教学一定要有意境美。

5、诗歌的教学要有一定的扩展,进而能使学生感悟中华诗海的博大精深。

6、诗歌的教学如果能配上美图、美乐加上学生声情并茂的演绎就更加锦上添花了。结合观课、上课的思考,结合诗歌教学的特点,结合新课标要求最大的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要求,我觉得诗歌教学应该经历这样几个过程:

一、博览群诗,初步感知诗的特点,进入诗的情景

小学十二册语文课本,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所安排的诗的内容选材是密切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我们在教学不同年级时都可以结合现有的语文教材,在学习诗歌单元以前,就提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布置学生收集与语文书相关诗歌内容的诗歌,进行提前阅读,先初步感知此类诗歌或诗人的特点,积累一些诗歌的知识,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诗歌。比如:六年级十一册语文课本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单元安排在第六单元,之前

在备课时了解到:此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中华浩瀚诗海的魅力,了解古诗、唐诗、宋词、元曲,古今中外诗歌的不同,感知儿童诗特点,自编儿童诗等要求。我就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初读此单元,从不同渠道收集学习要求相关的诗歌,并结合字典、注释理解诵读积累语言。办“走进诗歌”的手抄报,全班相互交流。

二、熟读百遍,诗意自现,大声朗读,读懂诗歌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读”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特别是诗歌的教学更应该重视朗读。诗歌是美妙语言的高度概括,他赋予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充分表达着作者的情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可能读懂它。读诗要求读出五个层次:

1、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

3、读出情感变化。

4、读出画面想象。

5、读出自己喜欢的味道。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一定要给孩子留大声朗读的预习作业,这时的读诗关键是“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疑问。”在课堂教学时,要先让孩子读通全诗,之后要读出诗特有的韵律美。比如:在赵欣执教的《长征》这首七言律诗时先引领学生画出诗的节奏,标出诗的韵脚,然后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诗的韵律美。

在课中时要围绕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确定情感主线,然后再指导学生读诗。比如:曹作人老师执教的《秋思》围绕诗人那

浓浓的思乡情,抓住“意万重”“又开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在理解时启发学生结合图画、文字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张继此刻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在诗歌教学的尾声指导孩子按照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味道,可以启发学生配上动作、加上表情,自由表达自己的理解。再配上一段音乐让学生饶有兴致地读,更加趣味横生。比如: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村居》,她让学生和着节拍,踏着步点,结合宋词的特点让学生唱读的一幕至今在我眼前还历历在目,学生学诗的快乐之情感染着每个听课老师爱诗的情绪。

三、激发情趣,突破诗歌学习重难点,让学生问,让学生答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诗歌教学,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会对学生学习古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如,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在教《长相思》一诗,以淡淡的雪山寒风为底图,配以“琵琶曲”,看图想“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梦是什么梦?现实又是怎样的情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想象进一步体会这首词的思乡忧伤之情,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师,总会十分认真的研究教材,细致的备课,用心琢磨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于是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一幕:老师在课堂上准备了很多的相关诗歌的资料、视频、课件、音乐等进而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古诗。但是,总是给人一种“牵引”的感觉,很难找到课堂上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那么怎么样启发学生自己主动地理解诗歌呢?我们觉得应该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图画了解诗歌大意后,能在读诗时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研究重点,让学生在小组内先结合资料自问自答进行资源共享。这样把古诗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读有目的,思有方向,主动阅读,主动获取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是诗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节。

比如教《泊船瓜洲》这首诗,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质疑:

1、“泊船瓜洲”什么意思?“京口”和“钟山”分别在哪儿?“春风又绿江南岸”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让学生先在小组内结合资料去理解,围绕“绿”字反复咀嚼品味。之后可以让学生全班交流关于诗歌中“推敲”的故事和此类的诗歌,并拓展思乡的诗歌。这样不仅有效的扩展了课堂教学,还加深了对课文中诗歌的认识和理解。这种通过自己读诗句提问题,之后由小组研讨来弄明白诗句含义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展开想象赏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

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诗歌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诗情画意地学古诗。因此,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意境是关键。

如《牧童》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韵味无穷。那“笛弄晚风三四声”的趣味,是不可能仅仅通过对古诗原句的译文了解的,需要加入孩子特有的充满童趣的想象。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草铺横野六七里’是怎样的画面?‘笛弄晚风三四声’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听到什么?你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生动描述,并让学生当堂拿出画笔画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扩展诗的意境。之后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想象到的这个美丽故事,用心去感悟诗中描述的妙趣横生的画面。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 其“意”,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

实践证明,“早预习——多诵读——研诗意——悟诗情——赏意境”的诗歌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读好诗歌,读懂诗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悟到读诗的方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趣味盎然”

古诗教学思考
《古诗教学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