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6:18: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1—1林海

第一课时 总第01节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5'

1、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盛,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

板书:林海

2、释题:课题中的‚林‛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么意思?

3、简介大兴安岭。

二、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 20'(目标1)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及生词。

2、读准生字词,同桌互查。

厦sha不能读xia 酿niang不能读liang

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4、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10'(目标2)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1)试着说出分段依据(按照不同的内容分段) (2)分段并归纳段意。

四、布臵作业。 5'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目标3) 教学反思:

1—1林海

第二课时 总第02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5'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讲读第一段。

15'

1、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有什么感觉?这个感受是怎样来的?

2、指导感情朗读,读出亲切舒服之感。

3、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述)

三、重点讲读第二段。

15'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岭的特点)

2、自读后小组讨论,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

3、讨论、交流。

4、学习本段中的修辞方法,先由学生总结,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用这些修辞方法可不可以?

5、老师范读,指导朗读。

7、小结:大兴安岭的岭温柔,林美丽,花鲜艳,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喜爱与赞美之情,让我们怀着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与赞美,再读这段课文(目标2)

四、结束语: 5'(目标3)

教学反思:

1---1林海

第三课时 总第03节

【教学目标】

1、能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事物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蕴涵在文章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5'

1、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从那几方面写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2、读句子,想想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再说说这样写号在哪里。 (1)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时写的俏丽的百花,树干时银白色的。

(2)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轻松座山,白桦围裙,还穿着绣花鞋。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20'

1、自读第三段,思考: ①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②如何理解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2、讨论、交流。

3、为什么说它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 (目标2)

4、指名感情朗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目标3)

三、总结、扩展。 5'(目标1)

四、试背第

三、

四、

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5'

五、总结谈话。 5'

这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点,使作者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当你们长大后争取去看看,亲身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可爱。

六、布臵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本文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林海

大兴安岭

林 景色美

名字悦耳 亲切舒服

与建设结为一体

作用大

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教学反思:

1—2 三峡之秋

第一课时 总第04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词语。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学会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

【教学过程】

一、导语:

5'

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三峡的资料。

二、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10' 1.易错的字

(目标2)

橘柚陡峭累累巨蟒荡漾光晕驳船摇曳谷壑清冽 2.词语解释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累累:接连成串

摇曳:摇荡

宛若:宛如;仿佛。

谷壑:山谷,山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8'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以读为主,读中质疑

(目标1)

10'

1、自主读书。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

五、指导朗读。

5'

六、结束语:

2'

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

(目标3) 作业: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教学反思:

1—2 三峡之秋 第二课时 总第05节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5'

1、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2、板书课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25'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目标2)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目标1) (3)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4)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

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5)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三、朗读比赛。

(目标3)

5'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四、教学小结:

5'

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四、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教学反思:

1---2三峡之秋

第三课时 总第06节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5'

提问: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

2、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二.探究学习。 20'

深入阅读课文,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目标2)

1.本文在写景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并体会它的作用?

比喻:‚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把长江比喻成巨蟒,表现出了长江宏大的气势。

拟人:‚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赋予长江以生机和灵性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三、朗读练习。 (目标1)5'

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同学评议。(目标3)

四、拓展学习: 8'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者是《哈尔滨之秋》要求进行细致的观察,写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的景色。并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写完后出示一两篇,进行交流。

五、教师小结: 2'

壮美的三峡让作者感慨万千,在这美好的团圆的夜晚,他思念着没有回到母亲怀抱的亲人。就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吧!

教学反思:

1-3 九寨沟

第一课时 总第07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宛如、瀑布‛等词语。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初步了解九寨沟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及景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

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地图)今天我们从北京出发,来到四川北部的万山丛中,这里有几条神奇的山沟,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九寨沟因此而得名,一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板书:九寨沟)那么九寨沟是个怎样的童话世界呀? 九寨沟是

中国唯一荣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两项桂冠的旅游胜地。它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瀑布组成神秘、奇妙的自然风光,被人们称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齐读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九寨沟在哪儿?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呢?)这些问题,课文《九寨沟》向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认真地阅读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20'(目标1)

1、听课文录音朗读,一边听一边思考上述问题。

2、读后交流。

(1)九寨沟在哪儿?

(2)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解释‚九寨‛、‚沟‛。

(3)它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这个问题是课文的重点,作者作了详细的介绍。课文从哪里一直写到哪里?为什么九寨沟能成为旅游胜地,作者还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介绍,找出来,读一读。

三、教学生字、词。

10'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听读、自读,解释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目标2)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3、钢笔描红。

四、播放课文录像。

2'

过渡:九寨沟是一个旅游胜地。在那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有许多珍禽异兽。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九寨沟的录像。看完谈感受。突出‚神奇‛、‚童话世界‛。

五、整体入手,体味神奇。

3'

1、找出课文概括九寨沟特点的四句十六个字。(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

2、再读课文,哪些地方分别描写了这些景色?

3、教师小结

4、布臵作业 教学反思:

1-3 九寨沟

第二课时 总第08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

2、学生通过读文和欣赏风景,体会到九寨沟自然景观的美和四种动物的特点,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能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那里的人与动物和睦相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5' 1.复习词语。

2.昨天,我们跟随着巴金爷爷,到九寨沟去浏览了一翻,在巴金爷爷的眼中九寨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一同走进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去细细地品味。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0'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是描写九寨沟景色的?

2、请大家轻声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 )标出。 你最喜欢哪处景物,体会一下句子的意思。交流:(1)湖泊生说,自己读读这句,你有什么体会吗?什么是彩带般的沟谷啊? 九寨沟树种繁多,枝叶颜色多姿多彩,加上地势有高有低,光线有明有暗,就形成了这彩带般的沟谷。这就是九寨沟五绝之一的‚彩林‛谁知道其它‚四绝‛是什么?

(目标1)

过渡:你还喜欢哪种景物?说说你的理由! (2)森林 说、读,你体会出什么了?

谁再来读读。你看你都让大家看到了这美丽,茂密的原始森林。

过渡 :谁喜欢瀑布?

(3)瀑布,说、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什么是白练腾空?银花四溅?

还会有什么样的瀑布?(宽、高)

真不错、看看吧!和你想的一样吗?(课件) 感觉怎么样啊?那就读出你的感受,试着背一背。

(4)师总结:九寨沟雪峰巍峨茂密的原始森林是那么多姿多彩,湖

泊宁静,绚丽,而瀑布而充满了动感,你感觉这里的景色怎么样? (5)让我们去看看吧!(录像)多美的景色,把第三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再背背你喜欢的句子。

三、第四自然段。

10'

1、我们一边欣赏 九寨沟迷人的景色,一边向原始森林纵深处行进,何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小游客们,我们已经进入了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会遇到哪些动物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四自然段。

(目标2)

2、交流:抓住重点词语概括几种动物的特点,

3、朗读、表演;

4、总结:小游客们,也许我们会看到漂亮的金丝猴。也许我们会看到正在奔跑的羚羊。也许我们又会看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许我们还会看到可爱的小熊猫。也许我们还会看到什么?

5、你还知道九寨沟里有什么珍禽异兽

6、老师已经找到了一些图片,请看。

也许,你会在哪看到什么样的牛羚在干什么?

也许,你会看到在哪里什么样的谁在干什么……

下面小组合作,看着画面说几句话,看谁会观察,会想象,会描述。

7、九寨沟真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野生动物园,这里的异兽珍禽(板书)为九寨沟增添了无限生机。

8、你们觉得这里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为什么这么快乐?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九寨沟是人与自然和谐极处的生动见证。

四、学习5自然段。

10'

1、刚才我们欣赏了九寨沟迷人的景色,看到了九寨沟快乐的小动物们,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这童话般的世界吗?

2、这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板书)

3、拿起书齐读第五自然段。

(目标3)

五、延伸。

5'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美丽,神奇的童话世界吗?你们想亲自去看吗?你们想赞美它吗?我师特别想赞美她, 板书设计:

九寨沟

自然风光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异兽珍禽 教学反思:

1-----3九寨沟

第三课时 总第09节 【教学目标】

1.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结合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学习当小导游介绍九寨沟。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当小导游介绍九寨沟的风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5'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九寨沟的动人风光,那谁能说说九寨沟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过渡: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一起来欣赏介绍九寨沟的录象。

二、激情入课,整体感知。 5' 欣赏九寨沟风光录象,看完后谈感受。(指名回答) 突出‚神奇‛、‚童话世界‛

三、布臵导游任务。 5' 竞争小导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点名做导游不简单,首先要明确介绍什么,再弄清有何特点,最重要的是要讲好特点。(结合板书)

过渡:下面就以第三段为例,看看大家的真本事。

四、细读第三自然段 。 10' 1.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看看文章重点介绍了哪几处景观? (目标1)

你最欣赏哪一处?可以说出你的理由或用朗读把你的喜爱之情传达给大家。

2.交流。相机多媒体出示各个景点的图片 弄清九寨沟中‚五花海‛、‚五彩池‛得名的两个原因。 弄清比喻,理解‚蔚为壮观‛的意思。

提倡学生用个人读、女生齐读、男生读、喜欢某个景点的齐读来表现美文。 (目标2)

3.自行准备,好后根据多媒体出示的多幅图片争当小导游,介绍喜欢的景点,并奖励红星。

鼓励多讲景点,用自己的话讲景点。.4.小结学法。

读——找——想——读——讲

五、小组学习第四自然段。 10'

1.布臵任务:根据前段学法,自由组合成小组,自学第四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要求: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哪四种珍稀动物?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交流,相机出示动物图片及简介资料

交流方法:组内补充,组际补充,其他人静心听意见。 相机解决‚珍稀动物‛、‚也许‛、‚憨态可掬‛、‚窥视‛、‚若无其事‛等的问题。

3.导游解说比赛。 (目标3) 鼓励引进课外知识讲解小动物。

六、课外延伸练笔,显现学习成果。 5'

我们来为旅游公司写介绍九寨沟的广告语或导游词吧! 板书

介绍什么

九寨沟导游指南:有何特点

讲好特点 教学反思:

表达——谁不说咱家乡好

第一课时 总第10节

【教学目标】

1、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作文的结尾紧扣内容、自然简结。 【教学重点】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难点】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5'

同学们,这次习作就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啦.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 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经过你们的介绍,会使它成为有名的景点呢。

1、先在组内交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说给组里的同学听。

2、全班交流。

(目标1)

二、学一学。

5'

请同学们先读读习作要求,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

1、教师指导归纳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注意说清楚。 (2)要注意抓住景物特点。

(3)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 2、将想象的部分讲给同座听,请他提提意见。

3、全班交流,其他同学听后可以补充,说说从哪几方面补充。

三、写景物: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写出来。20'

四、改一改。

5'

1、把写好的家乡景物读一读,对照要求自己修改。

2、提示:(1)有无错别字和病句。(2)是否按一定顺序写完整。(3)想象是否合理,情感是否具体生动。(4)读后是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四人一组互改。

(目标2)

五、评一评。

5'

1、在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描写的家乡景物,互相听一听,评一评,看谁写得最完整。

2、小组长推荐组内同学,读一下自己的习作,大家欣赏。

3、教师推荐几篇有代表性的和大家交流。 教学反思:

2-1 朝三暮四

第一课时 总第11节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字。

2.了解‚朝三暮四‛的寓意,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积累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重点】

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

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寓言。我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南辕北辙》《滥竽充数》等寓言,今天我们将学习寓言《朝三暮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0'

(一)读文识字。

(目标1)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做好标记。

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3、出示生字词拼读。

4、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5、说明‚曰‛‚皆‛‚然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6、齐读课文。

(二)练读课文。

(目标3)

1、师范读课文,生仔细听如何断句。强调读准字音。

2、学生试读课文 ①自读;

②教读节奏(生个读,点评)——读准节奏

③生自由读——读出味道(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情感)

④生竞读;点评。

三、精读课文,尝试翻译。

15'

1、学生根据书下注释试译课文。

2、提出疑难词句,共同解决。(生交流,师检测)

3、说故事(翻译)

四、发挥才智,探究寓意。

5'(目标2)

(一)这则寓言讲了什么事?

(二)猴翁一天内喂给猕猴的橡子总数有变化吗?

(三)那么‚众狙‛为何‚皆悦‛呢?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

(四)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鼓励多角度) (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

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五、多读寓言,积累智慧。

5'(目标4) 搜集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背诵《朝三暮四》。

板书设计:

朝三暮四

朝三而暮四

皆怒

朝四而暮三

皆悦 教学反思:

2-2 相濡以沫

第一课时 总第12节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会讲这个寓言故事,了解‚相濡以沫‛的寓意,会用这个成语。 【教学重点】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读法。

2.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寓意,能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

咱们学过很多寓言了,谁还记得什么是寓言?(指答)严文井大师曾说过‚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走过来时,却突然变成了哲理,严肃认真‛。在《相濡以沫》这个寓言中蕴涵了什么哲理呢,让我们来学习这则寓言!(板书‚相濡以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0'

1、请同学们出声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谁想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同学互相评价。(目标1)

3、老师来读一遍课文,大家一定要认真听,尤其要听准老师读文时的节奏。教师范读,注意断句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4、学习生字:濡 沫 涸

三、默读课文,自主解读。

20'

1、默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义,解读文意。可以同桌小声商讨。

(目标2)

2、有没有不能解决的词句?提出来全班交流一下。

3、你认为哪些词句翻译比较重要。

4、谁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四、再读课文,感悟寓意。

5'

1、你对‚相濡以沫‛怎么理解?

(目标3)

2、你认为哪些词能说明‚相濡以沫‛的意思?(同甘共苦、生死与共)

3、这两条鱼‚相濡以沫‛的情景确实感人,但是在这种窘境当中,他们心中更向往的是什么?

4、从这篇寓言当中,你都受到了哪些启示? 作业:

背诵《相濡以沫》。

查找资料了解下面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了解其寓意。 杞人忧天 塞翁失马 画蛇添足 铁杵磨针

2-3 买椟还株

第一课时 总第13节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并了解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多角度探究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5'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文言文,今天老师就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学会《买椟还珠》这篇短文。

二、检查预习。 5'

1、学生自己读课文,检查断句。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纠正字音:辑 玫瑰 认识生字,指导书写。 (目标1)

三、指导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0'

1、读熟课文,借助书下注解,理解文意。

2、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四、全班交流,理解文章内容。 (目标3) 20'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其:代词,他(楚人)。

2、熏以桂椒。是‚以桂椒熏‛,‚以‛是‚用‛的意思。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其:代词,指楚人。而:文言虚词,这里可以翻译为‚却、可是、但是‛。

3、全文意思是:楚国有一个专门卖珠宝的商人去齐国卖珠宝,为了让珠宝畅销,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制作了一个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用桂椒香料将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把珠宝装在 19

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商人。

4、理解:郑人为什么会‚买椟还珠‛呢?

那个郑国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5、背诵课文。 (目标2)

五、布臵作业:

1、了解韩非的资料,查找相关文章

2、读一读,背一背书后古诗

板书设计:

买椟还珠

楚人

精心装饰

郑人

买椟还珠 教学反思:

表达——学习转述

第一课时 总第14节

【教学目标】

1、了解转述的意义,初步掌握转述的方法。

2、清晰、流畅地转述别人的话,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在表达活动中学会认真倾听他人说话,培养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增强责任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抓住要点,有条理地转述别人的话。同时让学生明确养成倾听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怎样抓住要点,有条理地转述别人的话。 【教学过程】

一、了解转述的意义。 5'(目标1)

1、谈话引入。

昨天放学的时候我说了一个通知,谁还记得我是怎么说的吗?(出示小黑板通知内容)回家后你是怎么和家长说的,谁来给大家学一学?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话转达给别人的情况,这叫捎口信,

也叫做‚转述‛。这就是我们这次表达的主题。(板书课题:转述)

3、你在生活中转述过别人的话吗?说一说。有没有转述错误的时候。

4、小结:看来转述不当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有时还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啊。

二、弄清转述的目的,明晰转述的方法。 20'

1、转述就是要听他人说话,并能准确地转达言语的主要意思。

2、那么要想把话准确地转达给别人,该注意什么呢? (1)出示小黑板,学生自读。

(2)在小组内交流转述的方法。 (目标2) (3)集体交流归纳转述的方法。板书要点(听清楚、不打断) (4)当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时,记不住怎么办? (请他再说一遍,抓住要点)

(5)看课前通知的内容,比如这个例子当中我们都要记住什么内容呢?(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6)小结:我们只有正确掌握转述的方法,才能准确的进行转述。

3、小游戏‚打电话‛。

你打过电话吗?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打电话‛的游戏。

(1) 宣布游戏规则。我把话只说给每组的一个同学听,然后先传给同桌,依次往后传。注意传话时只能说一次,而且不能让他人听见。最后一名同学快速的跑到前边来。比一比,哪个小组传得又快有准确。 (2) 游戏开始。 (3) 请最后的几名同学依次大声的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并出示相应的传话内容。

(4) 评议。说说哪个小组传的好?为什么? (5) 小结:转述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认真的听,还要把内容(说明白),做到清晰、准确、完整,这样才能确保转述的成功。知道了吗?

三、巩固联系,落实目标。 10'

辅导员有一个重要的通知,让我传达给大家,请你认真听仔细了。

1、师念通知。 (目标3)

2、听清楚了吗?可是咱们班的***请假了,没来上学,谁能把这个通知转告给他呢?

3、先不要忙着举手,想一想,我刚才通知的内容,先在心;里说一遍。实在记不住的可以看一下小黑板上的内容。(出示通知内容)

4、同桌互相扮演角色说一说。

21

5、汇报交流。

(1)请三组同学汇报。

(2)评议哪个小组说的最好?

(3)总结:我们在转述的时候,除了把通知说清楚外,还要有礼貌,注意场合和称呼。

6、师扮演请假的同学,学生再说一说。

四、总结: 5'

刚才同学们转述得非常的好,还帮助了同学。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外,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掌握转述的方法,就能够很好的完成转述的任务。 教学反思:

3-1 有的人

第一课时 总第15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4个生字,学会6个字。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了解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 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22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0'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播放视频文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鲁迅简介: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

2、

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

5、

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三、再读课文。 5' (1)这首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吗? (目标1) (2)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能准确读出来吗?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让

23

学生读,师指导书写重点的生字。 (目标2)

四、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适时点拨 5'

(1)谁敢跟我比赛朗读?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现在就比对你们不公平。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 (2)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鲁迅属于哪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再做准备,比赛朗读。

五.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生讨论交流。5' 教学反思:

3---1有的人

第二课时 总第16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大体把握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惩恶扬善的思想,并受到这种思想的感染和激励,愿意以文中歌颂的一类人为榜样,追求美好的理想。

3、学习对比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5'

1、指名朗读诗歌。

2、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根据学习建议进行小组合作学习。5'

1、明确学习目标:(齐读一遍)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歌,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准备怎样学习这一课?

3、师:老师给一些学习建议。

24

学习方法:

1、合作学习

2、对比朗读 学习建议:

第一步:组长和组员讨论决定选感兴趣的

一、二节学习第二步:组员们分头独自学习,重点学习:

(1)理解诗中含义深刻的字词。

(2)发挥想象:诗中写了两类人,你可以说说你在朗读诗句时由此的联想:我由此想到了

什么人? (3)谈谈你的感受或启示。

第三步:组员们合作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准备汇报。

建议汇报时多用这样的句式:我们组学习的是诗歌的是第

小节,我觉得……我发现……我是这样理解的……读这句诗,我想到了……

三、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0'

1、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目标2)

(2)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2、比较学习诗歌第

二、三部分 (目标3)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互相照应,

2、

3、4节分别照应

5、

6、7节。

(2) 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2、

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

5、

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3)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鲁迅的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自嘲》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 题词》 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出示齐读)

25

(4) 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B:(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四、再次品读诗歌 5'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目标1)

五、课外延伸 5'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

2、既然文章主要是纪念鲁迅,那么把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 教学反思:

3----1有的人

第三课时 总第17节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写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诗中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诗中议论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5'

1.摘录臧克家《关于短诗〈右肘人〉》:

在旧社会里,我们看惯了这样的事情:大至官僚,小到乡绅,残害压迫人民,坏事做绝,罪孽深重,却妄想‚流芳百世‛,到处竖起‚泽被乡梓‛‚德高望重‛一类的‚功德‛碑,把自己升为万古不朽的‚伟人‛。

《有的人》写于……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2.说一说诗文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10'

26

l.借鉴吴玉章同志1961年 6月11日为《革命烈士诗抄》题词‚言炳丹青,德配天 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

2.板书课题,配乐,指名读全文.(目标3)

3.抽读课文并正音:臧(zāng)摔(shuāi) (老师对朗读速度、节奏、语调的讽刺与赞颂,情感的爱与憎予以指导)

三、检测填空.10'

a.《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____,怀着的----的情感写的。 (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对鲁迅先生崇敬)

b.题目不直接写作‚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____ (课题更含蓄,便于对比突出主题,将鲁迅精神加以提炼、引伸,让读者获得深刻的教 益。)

C.用诗句填空。‚有的人‛在诗中一指____的人,一指的人。你喜____欢一种人。鲁迅 属于____一种人。 (最佳选择是第二节中的

2、4行。) (目标1)

d.‚纪念鲁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___的意思。诗中表达感慨用的表达 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议论)

e.通篇采用手法,褒贬鲜明,但重在____。作者从鲁迅生前____,故后____这两点来表现 他的伟大。 (对比,赞颂,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从不想到个人,人民热烈纪念他)

四、阅读研讨。 10'

(1)限时默读。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读每节诗的后两行)

(2)同桌互相听读。(针对以上问题互议,互谈)

(3)表情朗读。一人领全班合,齐读上面板书的有关内容。(注意激发颂扬情感) 问: ①为什么说有的人死了还活着? ②谁以‚野草‛自比?有何含义?‚地火‛又指什么?‚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 什么精神? ③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④上面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吗? (4)个别读。(带着下列问题)读每一节诗的前两行。 问;①诗中给我们刻画了另一类鲜明的形象,与前一种人有强烈的反差,这叫什么写 法?其作用是什么? ②这首诗从哪几方面把两种人进行了对比?诗的2—4节同5—7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呼应 的? (学生抢答,教师归纳)(目标2)

(5)让男生(或女生)带着讥讽、诅咒的语调朗读以上 有关诗行。

27

(6)精读2—4节,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 问。 1.你怎样理解活着的人已经死了这一句中的‚活‛和‚死‛字?它指现实生活中的哪些 人? 2.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3.(展开联想)请联系中国近(现)代史,举一例说明‚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下 场如何? 再举一例说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着的人‛得到人民怎样的拥戴和回报? (7)背诵全诗。参看板书。

五、揣摩运用,处理课堂练习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2 跌倒

第一课时 总第18节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节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节奏。 【教学难点】

感悟本诗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5'

1、板书课题:跌倒。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什么时候跌倒过?

28

3、理解‚跌倒‛的含义:(1)摔倒了;(2)遇到挫折了。

二、初读感知。 10'

1、范读《跌倒》。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小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滋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5、质疑并适时解疑。

6、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7、我会说:

美丽的落叶对风说:‚

。‛ 滋润的雨水对云说:‚ 。‛ 静谧的夜晚对太阳说:‚

。‛

三、朗读感悟.10'

1、创设情境:如果你说是风、云、太阳,你怎么面对跌倒?

2、指导有感情朗读。(师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

3、背诵这首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10'

1、借助课文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全作读诗。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

五、指导写字:滋

润 5' 先观察字的特点,再临写,最后评一评。

六、拓展活动.课外阅读诗歌,开一次诗歌朗诵会 教学反思:

3---2跌倒

第二课时 总第19节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白人在遇到挫折、遭遇困境的时候,要勇敢坚强,只有重新开始,坚持奋斗,才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29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教学难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很多儿童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诗歌《跌倒》。板书课题。

2、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二、朗读感悟。 10'(目标1)

1、感悟诗歌情境,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2、朗读全诗,说说读后感。并结合图体会。

3、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三、创设情境,体会诗意。 20'(目标2)

1、诗中都写到了什么事物跌倒了,跌倒以后都带来了什么? 风——美丽的落叶;云——滋润的雨水;太阳——静谧的夜晚。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落叶什么样?它会对树根和大地说些什么?

3、云什么样子?雨水会对云说些什么?

4、太阳什么样?太阳会对静谧的夜晚说些什么?

5、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把自己的感情融进来。

6、根据前面的诗句,自己试着写一句诗。 格式: ----------------,跌倒了

才有了-----------------------------。

7、说说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曾经跌倒过,你是怎么面对这次挫折的?

8、‚最美丽的姿势‛是什么样的?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你怎么站起来?

四、品味语言,诵读积累。 5'

1、诵读积累。

2、举行小组诵读比赛。

五、语文实践活动——儿童诗歌朗诵会。 教学反思:

30

3-3 高尚的行为

第一课时 总第20节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1、课堂辅助课件。

2、同类相关文章(辅助阅读)。 【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5'

1、在我们身边常有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你理解他们的需要吗?你知道关爱残疾人,关爱弱势群体是一份美好的情感吗?今天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他们的情感生活。

2、齐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3、以个人为单位汇报自己学习目标。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20'

1、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来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3、检查预习。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及课文阅读情况,及时纠错指正。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收获。(注意强调正音字和区别字)

4、分自然段,指读课文,订正学生的错误读音。 (目标2)

5、默读并思考: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0'

1、在小组内互相考生字,掌握生字认识情况。

2、出示生字全班认读。

3、师指导书写。

(目标1)

4、通过读文,你的收获是什么?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什么?让学生练习概括。

31

四、作业 。 5'

1、书写生字。

2、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反思:

3-3 高尚的行为

第二课时 总第21节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不能欺凌弱小,歧视他人,而是要有同情心,见义勇为。

3、学习本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卡罗纳是怎样用爱去温暖科罗西的心。

【教学难点】懂得为什么老师宽恕了四个淘气的肇事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5'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高尚的行为》一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共同完成以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板书学习目标:读文悟情知做人)

二、新课。

20'

1、师:一件什么事让作者认识到卡罗纳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讲讲这是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2、卡罗纳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生自由答,师补充)

3、卡罗纳替科罗西承认错误,科罗西到底惹什么祸了?(被人欺辱他,他实在受不了才拿墨水瓶打弗朗地,终是打在了老师的胸前)

4、那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怎样欺辱科罗西的?

听老师读课文第2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那些人物?他们各有什么样的表现?你如何看待他们的所作所为。(生交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汇报学习成果)(指导朗读)

(目标3)

5、在忍无可忍之下,科罗西抄一个墨水瓶狠狠朝弗朗地的脑袋砸过去,弗朗地一闪,墨水瓶正好打在老师胸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读课文4~10自然段。

32

6、卡罗纳站起来替科罗西认错,此时科罗西心里会怎么想? 让我们怀着对卡罗纳的赞美的语气读一读4~10自然段。

7、老师相信卡罗纳的话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8、科罗西认了错误了吗?谁能凑一凑科罗西的话。

9、当得知事情的真相后,老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呢?

10、指导朗读20、21自然段,体会老师的严厉。(朗读)

11、老师赞美卡罗纳‚你的心真美!‛让我们一同赞美卡罗纳吧!引读。

(目标1)

三、练习。

10'

1、是谁让老师宽恕了那几个肇事者?卡罗那到底跟老师说了什么?老师才‚宽恕‛了那些欺负科罗西的学生? (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课后写在练笔本写一写)

2、总结谈话:同学们都有一颗宽容、仁爱之心,让卡罗纳这种不欺负弱小,有同情心的做法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吧!

(目标2)

四、检测:你和同学发生过矛盾吗?学了这篇课文,你今后打算怎样做?5'

教学反思:

3--3 高尚的行为 第三课时

总第22节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学习卡罗纳宽容、善良的优秀品质。

3、能按要求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学习卡罗纳宽容、

善良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5'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认读。

2、指名读课文,说一说你的收获。

二、新课。

20'

33

(一)通读课文,质疑交流:

1、自由提问。

把自己还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交流,仍无法解决的提出来班内交流。

2、归纳问题。

问题主要有两类:

(1)卡罗纳是怎样一个人?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科罗西受欺负的时候什么心情?当卡罗纳承认的时候科罗西又是什么心情?最后科罗西回怎么看卡罗纳?

3、选择问题进行理解性阅读。

教师引导:你认为哪个问题重要,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

(目标2)

4、班内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发言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其他同学予以补充。

5、说一说你怎么看文中的卡罗纳。(不要求整体划一,要体现自己的感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组织朗读练习和比赛。同桌分工,一个读一个评读,然后参加班级朗读表演赛。

(目标1)

三、巩固生字,完成练习

5'

用部首查字法查带点字。查找后全班交流,同桌互评。

四、组织讨论。

10'(目标3)

1、说一说。结合P25‚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谈一谈自己对两个问题如何理解?

读后小组交流,然后推选代表发言。

2、想一想:读课文怎样提问题?畅所欲言后总结出读书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反思:

表达——为他(她)‚话‛像

第一课时 总第23节

【教学目标】

34

1、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练习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作。

2、锻炼通过事例写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来进行人物外貌描写。 【教学难点】能通过平凡小事展现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猜人物游戏)

5' 多媒体依次显示哈利波特、本班一名同学及本校校长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人物的外貌描写片段,让学生根据描写猜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人物的特征。

1、你知道以下文段描写的对象是谁吗?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①他,有张消瘦的面孔、膝盖骨突出的膝盖、乌黑的头发和双翠绿的眼睛,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在起的圆框眼镜。他对自己的外表最喜欢的就是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 明确:哈利波特。 ②同学 ③校长

2.为什么你能猜对? 明确:以上片段描写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如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 ‚鼻梁上 3.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什么是人物的外貌描写 (目标1)

2'

对人物的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情等的描写,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描写外貌就像给人画像或照相,使读者一结识个个活生生的逼真的人。因此,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有效的人物外貌描写,不仅可以使读者一看到个个具体的人,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到所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有人说:‚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学好人物的外貌描写对写好记叙文很重要。明确:以上片段描写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如‚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

三、回忆以往学过的课文,有哪人物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模仿课文例子进行口头作文,用几句话向别人介绍一位老师的外貌。5'

四、在口头作文的基础上进行练笔。(目标2)

20'

请在班内选择位同学为描写对象,对其外貌进行描写,字数在100字

35

以内。描写中不得出现该同学姓名。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写作。

2.选择部分学生习作,利用实物投影仪显示。(教师在选择的时候应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存在明显问题的习作,这样的作文修改更有意义。) 3.师生讨论修改,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注意引导学生留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有没有错别字? (2)语句是否通顺? (3)是否言之有序? (4)有没有写出人物的特征? (5)如何才能写得更形象生动?

五、思考:

5' 如何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请大胆说出你的看法! 1.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师把学生的看法利用幻灯投影出来。 (1)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特征。 (2)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3)可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4)注意在描写中体现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

六、游戏——猜猜这是谁。

3'

1.请运用同学们归纳出来的写作技巧,自行或同桌交换修改习作。 2.全班同学分为两组,每组选出一名公证人。

3.在公证人的监督下,根据学生习作进行‚猜猜这是谁‛的游戏,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抢答,猜对人物数目最多的一组获胜。

4、学生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写一位你生活中熟悉的人,也可以写书中和电视里看到的人物,还可以写自己大胆想象出来的人。通过一两件事说明为什么这个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反思:

综合学习活动——关注身边的人

36

第二课时 总第24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掌握一些活动策划、组织的方法,掌握一些整理信息材料的方法。

2、练习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将关注的目光由明星、英雄、大人物投向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事例能写出人物的不平凡一面。 【教学难点】说真话,选择印象深刻的事例来写。 将所搜集材料整理成文。 【课前准备】

课前布臵学生去了解身边的亲人、邻居、朋友。鼓励其与所要了解的对象进行交谈。将所获资料整理成卡片形式,待课上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5'

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有我们的亲戚、朋友,有我们的老师、同学……与他们的结识交往,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激起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就以‚关注身边的人‛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学习活动,相信你们会在这次活动中有很多的收获和快乐。

二、交流资料:

10'(目标1)

1、明确交流要求:

表达要有条理、有重点; 有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2、以各种形式交流‚成果‛

3、教师小结。

三、整理成文:

20' (目标2)

1、把自己经过搜集、整理的材料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2、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在写作中的疑问。

四、小结:

5'

希望同学们以后关注身边的人,能够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并且能够记录下身边感兴趣的人。(目标3) 教学反思:

37

4-1月光启蒙

第一课时 总第25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13个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思路。 【教学难点】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介绍作者孙友田。

2.同学们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指导.

20'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目标1)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 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38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质疑问难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0' 1.提示自读要求

(目标2)

多么不可思议: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都用了哪些方式对我进行启蒙教育?让我们认真通读课文,根据有关内容归纳:(学生自由读书,尝试概括) 2.交流主要内容:

(1)学生发言,随机评点: (板书:唱民谣 讲神话 唱童谣 说谜语)

(2)提示其中的重点内容:

在这些启蒙方式中,作者重点回忆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迅速浏览课文,作出判断;教者确定并在‚唱歌谣‛、‚唱童谣‛下加着重号)

四、小结:

5'

本文所回忆的是一段关于‚启蒙‛的往事,而且是‚月光‛给了作者‚启蒙‛。那么,月光能给作者什么样的启蒙?又是从哪方面启蒙了作者? 教学反思:

4—1月光启蒙 第二课时

第26节

【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

39

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

【教学难点】

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煤矿诗人孙友田的《月光启蒙》,齐读课题。

2.(屏幕出示句子‚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谁来读读文章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勾起你怎样的回忆?交流齐读

3.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保留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孙友田童年的夏夜又是如何美妙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踏着月色,走进他们家的篱笆小院,共同去体味在他记忆深处那永远美妙的童年夏夜。

二、精读课文.1﹑(显示画面:月色中,孩子依偎在母亲怀里)5' 教师范读第一小节(显示第一小节内容)

这就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在夏夜淡淡的月色中,篱笆小院就是如此温馨,如此美妙,(显示填空)而 的情景(学生说,教师板书),更是令作者难忘。

2.朗读体会唱歌谣 .15'

40

洒满月色的篱笆小院里就只有‚我‛和母亲,母亲搂着‚我‛,给‚我‛唱那动听的歌谣。母亲是怎样唱歌谣童谣的,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自由读书上的两则歌谣。(显示歌谣)

(1)指名朗读,当他在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学生读歌谣。

(2)评评看,会评价也是会读书的表现。(师生点评) (3)这两节究竟应该怎样读?(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出示在歌谣上方。

‚轻轻的‛,指名学生轻轻地读,像什么呢?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指名读这段话)读这段话还要怎样读?

‚深情地‛,母亲唱这些歌谣的时候,为什么要深情呢?你能不能朗读读出母亲的爱?(指名读男生)

‚甜甜的‛ ,母亲的声音还是甜甜的,我们还是交给女同学读吧。还有谁也能这样甜甜的,深情地、轻轻地读读呢?(先指名读后齐读) (目标3)

(4)师引读:(显示第二小节)在月光下,我们的篱笆小院飘满了那――(芳香的音韵),那是母亲在――(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5)现在知道怎样读这两首歌谣了吧?能像一位母亲一样来读给我们听吗?(学生读)

(6)母亲想通过歌谣告诉孩子什么呢?(师生交流)

41

a、母亲很勤劳b、向往美好生活

3.妈妈白天非常劳累,但还要在月色下给孩子唱歌、说明什么?(为孩子,甘愿付出一切) 15'

她希望什么?(希望孩子们热爱生活) (目标2) 能体会吗?

(1)那时,我们的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读到这儿你

会奇怪吗?为什么母亲这样勤劳,生活却还是清苦的呢?你能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齐读 这句话中两个‚长‛有什么不同吗?(生长/产生)这里不生长粮食,却流传什么?

(2)是的,千古黄河,勤劳的人们总是满怀希望地耕种,可由于土壤、气候等问题,收成不佳,但歌谣却从黄河故道中流传下来,聪明的母亲一听就会,会那么多歌谣,通过传唱—— 这句话你懂吗? 混沌 :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豁然开朗 一下子就明白了。明白了什么呢?(开始要懂得爱什么,要喜欢什么)

(3)总结:母亲通过歌谣传递着她对‚我‛深深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我‛,在她的歌谣声中,我开始懂得要爱什么?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教学反

4----1月光启蒙

42

第三课时 总第27节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母亲的特点,感知母亲启蒙的方法。 【教学难点】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5' 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

2﹑指名读课文,说一说上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新课。 10'

过渡:慈祥的母亲,唱完歌谣讲故事,她让我陶醉在月色里,陶醉在故事里,想象的翅膀也越飞越远,而此时,母亲讲完故事,又开始唱那风趣幽默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高深莫测的夜空引到充满情趣的人间。

(1)出示: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明月已至中天说明夜深了, ‚玉石雕像‛看过吗?形容一下。为什么把母亲比作‚玉石雕像‛?(美丽、圣洁)读出来,指名朗读。

43

(2)美丽圣洁的母亲教给我的这些童谣琅琅上口,指名读第一则。 刚才老师看见有人在打节拍,我们一起来打,一边打节拍一边读(击掌法)。

(3)母亲的谜语我解得开吗?这时,是母亲,再一次使我那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4)如果现在你就是文中的‚我‛,在这浓浓的月色里,你享受着夜的宁静

与清幽,享受着这如水的月光,月亮吐洒着它的清辉,洒在我们的篱笆小院上,也洒在妈妈的身上,我们就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她那甜甜的歌声,引人遐想的神话故事,风趣幽默的童谣,启发思考的谜语,这该是多么美妙的夏夜啊!

三.讨论。 10'

孙友田已经是颇有名望的诗人、作家,此时再回想当年的情形,再细细地回味回味,母亲到底给了他哪些启蒙?仅仅就是(指板书)这童谣歌谣,故事和谜语吗?

(1)出示:‚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这么有才华的大诗人、作家却说母亲,这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农村妇女是他的启蒙老师,为什么?自由读这段话。(目标2)

(2)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的爱全部给了‚我‛。母亲识不识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44

读了课文,当我看到这位在月光下不顾劳累给孩子唱着歌谣的母亲,我从心底里被感动了。让老师和你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好吗?

师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因为是母亲――是母亲――是母亲――

(3)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现在你知道文章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了吧。 (目标1)

四、感情升华。 10'

1.正因为这月光下的启蒙教育影响了作者的一生,所以文章以《月光启蒙》为题,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板书)通过此文在告诉我们:虽然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却――虽然我的生活贫穷而清苦,但我的母亲――虽然我的母亲不认识一个字,可她――

2.在你们的眼里,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1)勤劳的母亲、聪明的母亲你能联系课文说吗?(学生读课文)

(2)善于和孩子沟通的母亲;非常爱自己孩子的母亲;这是一位望子成龙的母亲……

3.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令作者骄傲、自豪的母亲! 然而,时间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母亲的青春。我个子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生活好了,母亲却感受不到了。其实这篇文章在入选我们课本时省略了一个部分,他告诉我们孙友田在怎样的时 45

刻写下了这样的文章,在这里,我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也许听完后你会有另一份感动。(出示原文,师读)

五、真情流露 5'

1.同学们,母亲给了作者无私的爱,回想起母亲,作者充满了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他认为‚是母亲为我开启了文学的大门‛,所以他特别感激母亲。

2.母爱是永恒的话题,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在你成长的历程中,母亲给了你哪些帮助?此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写下来。放学后就去对你的妈妈说或者将你写的给妈妈看。

板书设计: 月光启蒙

难忘 感激 母爱 教学反思:

4-2 窃读记 第一课时 总第28节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初步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46

【教学难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0'

①自由读课文。师:读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或默读、或轻声读、或和同桌分段读等)

②指名答。 (目标2) ③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④指名答。

⑤小结:原来课文记叙了(师板书:记)‚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⑥齐读课题。

三、再读题,鼓励质疑。 15'

① 再读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的内容或最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②质疑。

③师将问题的大致意思板书于黑板上。

47

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偷偷的读书呢?‚我‛是怎样窃读的呢?‚我‛这样子读书又是怎样的感觉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④师: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你们能提出这么多好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懂这篇文章。

⑤师: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反复读通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四、学习本课生字 10'

把本课的生字画出来,自由认读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互考一下,接着在全班交流,师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生练习书写。(目标1)

五、小结。 教学反思:

4--2窃读记

第二课时 总第29节

【教学目标】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重点感悟描写‚我‛ 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难点】感悟描写‚我‛ 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5'

48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窃读的滋味。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25'

①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②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目标2)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③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目标1)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目标3)

三、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5'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

49

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四、我的收获: 5'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做阅读记录卡 教学反思:

4-2窃读记

第三课时 总第30节

【教学目标】

1、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5'

①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以及‚窃读‛的滋味,请同学们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②生自由读文。

③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写阅读记录卡。 20'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把他填写在读记录卡上。 (目标1)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全班汇报交流: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1)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

如:刚进书店时回想、安心和担忧几种不同心情的转换。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

50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S版)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材料)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

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册)全册教案下载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作文教案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