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梅竹精神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2:05: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题:梅竹精神 课

时:1 课时 课业类别:综合课 授课对象:七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通过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学习运用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来画梅、竹,体会传统绘画表现的乐趣。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梅花和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和寓意。

·让学生学习和运用传统的笔墨技法,尝试表现梅花和竹。

 激发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画竹子,并与梅花组合,加以创作。

教学重点:学习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和梅竹的绘画技法等。 教学难点:用传统绘画技法来创作梅花和竹组合 教学方法:

 教

法:用理论来说明,实际操作来演示的方法。  学

法:讲述、示范和练习相结合。

教具准备:课件

教材

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上下课起立形式,清点人数等)

二.引入新课:同学们,请问谁知道“花中四君子”分别指的是那四种植物?梅花,兰花,竹,菊花。谁能说出他们的寓意?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花中四君子”中的梅花、竹的寓意和传统绘画中梅花的表现技法。 三.讲授新课:

梅花在严寒中开放,枝干遒劲,花朵飘香;翠竹葱翠挺拔,宁折不屈。在人们心目中,它们凌冬不败、傲霜斗雪,象征着坚强的意志,寓意高洁不去的精神。古往今来,人们托物言志,以各种方式赞美他们,追求表现崇高的人生境界。

在这一课里,我们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学习运用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来画梅、竹,体会传统绘画表现的乐趣。

(一).笔法 中国画用笔讲究书法的意味,中锋、侧锋用于不同线条的表现。

(二).用墨 国画传统上有“墨分五色”之说,主要是说明墨的浓淡干湿的差别。把握水分是用墨的关键,笔锋到笔根的浓淡层次和笔画之的交叠,使其在宣纸上产生丰富的墨色变化。

(三)画梅花的技法和技巧

枝干.画枝干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对角出枝。运笔疾速果断,表现其挺拔。枝梢用焦墨,中锋行笔,起落停当。枝干留出部分空白为添花之用。

枝干穿插交错进行组合,并呈现出疏密关系。传统绘画中梅花枝干的交错常呈现与“女”字相似的结构,你能从部分作品中找出这一规律吗?

点花或钩花时要注意把握花瓣的朝向和前后关系,花多的组织要讲究聚和散,避免平均分布。

构图.画面构图要处理好疏密关系,可以先做好小构图稿,安排好枝干、花朵、款识和空白的位置、大小以及穿插、组合等关系,做到心中有数。

竹的一些相关知识

文人墨客爱竹,不单是爱它的秀美,更因它的高洁,它那刚正不阿的性格,不畏风霜严寒,正是文人学者毕生所追求的,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给予竹的刚正之誉;\"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是竹的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的坚强;\"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是竹的清高;\"宜烟宜雨又宜风。

(四)竹的绘画技法和技巧

竹子的枝竿挺直,宁折不屈,被喻为正直的人品以及高风亮节,和梅、兰、

菊并称“四君子”又因终年葱郁,经冬不调,和松、梅并称“岁寒三友”。

画墨竹需要意在笔下,落笔肯定,谙熟技法更利于大胆的表现。竹竿由竹节组成,中间长上下短。画竹竿由下往上,一气呵成,再点浓墨以表现竹节的圆润体积和走势。竹节点上分左右枝。

布叶需果断用笔,实按虚起地一抹而过。叶式仰偃,叶的组合有“个”字、“介”字,像鱼尾、像飞燕……

与梅花构成画幅要有主次之分,处理好前后、大小和虚实关系,两者之间还要相互呼应。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学习了梅花和竹在中国画中的寓意和传统的绘画技法、技巧。它们比喻象征高尚的品德。对同学的相关问题做逐一的回答讲解。

五.课后作业:

1.临摹梅花作品,学习和运用传统笔墨技法,尝试表现梅花。 2.学画竹子,并与梅花组合,尝试画一幅梅竹图。

第四课

梅竹精神

(板书)

一.笔法 二.用墨

三.画梅花的技法和技巧

1.枝干的画法 2.构图

四.竹的绘画技法和技巧

《梅竹精神》教案

梅竹精神

梅竹精神说课稿 文档

梅竹言志教案

《竹》教案

竹石 教案

《竹影》教案

竹影教案

《竹影》教案

竹影教案

梅竹精神 教案
《梅竹精神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梅竹言志教案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