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生态文明催生生态消费模式

发布时间:2020-03-02 21:46: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生态文明催生生态消费模式

俞海山

2008年04月15日10:12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生态消费模式是对传统消费模式的改变,是未来建设生态文明的终极支撑,而生态消费模式的建立需要通过消费教育对消费理念进行重新塑造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生态文明,既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转变,也需要消费模式的变迁。生态消费模式就是对传统消费模式的改变,是未来建设生态文明的终极支撑,而生态消费模式的建立需要通过消费教育对消费理念进行重新塑造,从而促进消费行为根本转变。

变革传统消费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

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究其原因,既有生产方面的原因,也有消费方面的原因。作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的联合国《21世纪议程》早在1992年就指出,全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工业文明非持续的消费与生产模式,并且呼吁要更加重视消费问题,呼吁各国执行新的政策以鼓励向适当的消费模式转变。

反观传统的消费模式,它虽然给世界带来许多成功的地方,例如婴儿死亡率下降、人均寿命提高、受教育人口比例和受教育程度不断上升等,但与此同时,传统工业文明消费模式存在着追求过度包装产品、过度深加工产品、一次性消费品的现象,特别是一次性消费品的广泛出现。这种消费模式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大大增加,形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统计表明,在不少国家,伴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增长,由生活消费而导致的污染在许多领域已经超过了由工业生产而导致的污染。根据2007年发布的《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工业生产的废水排放量为239.5亿吨,而生活消费的废水排放量为297.5亿吨,即生活消费的废水排放量远超过工业生产的废水排放量。同时,生活消费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也均已超过工业生产废水中的排放量。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变革传统的消费模式,构建生态消费模式。

生态消费模式的价值

生态消费模式,是指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为前提,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模式的核心是消费的“生态性”,具体表现在:消费品本身是生态型的,即通常所说的绿色环保型商品;消费品的来源是生态型的,即生产 1 用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对环境无害;消费过程是生态型的,即在消费品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其他社会成员和周围环境造成伤害;消费结果是生态型的,即消费品使用后,不会产生过量的垃圾、噪声、废水、污气等难以处理的、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消费残存物。

生态消费模式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一,生态消费追求绿色、环保、低耗消费,崇尚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因此会直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也许每一个消费者的生态消费行为对地球生态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但地球上65亿多消费者作为一个整体,其累积的生态消费行为必然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保护作用。其二,生态消费通过对生产的引导作用,能间接地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由于商品之间的替代性,消费者对于一种消费需要的满足,往往有多种选择途径来解决,既可以选择一种资源消耗多、对生态环境危害大的非环保商品,也可以选择另一种资源消耗少、对生态环境无害或者危害较小的环保商品。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显然,如果消费者选择环保商品而排斥非环保商品,这将会引导企业甚至迫使企业减少或停止非环保产品的生产而转向环保产品的生产和清洁生产,这就是消费者“货币选票”的威力。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说得好:市场经济下,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因此,从最根本意义上说,生态消费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终极支撑。

转变消费理念

构建生态消费模式,需要依赖消费教育来变革全社会的消费理念,进而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首先要进行生态消费理念的教育和灌输,在全社会培育生态文化、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要求。联合国《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的能力的关键”;《中国21世纪议程》也强调要“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因此,必须通过教育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摆正人类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当前要重点摒弃“人是自然的征服者和统治者”、“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自然界的自净能力是无限的”、“消费越多就越幸福”等错误认识,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人与自然相互平等、相互依赖的价值观,体悟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大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消亡的规律。

生态消费理念的核心是消费的“有限福祉”观和“共同福祉”观。消费的“有限福祉”观要求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适度的消费。消费是否适度可以从两方面来衡量:一方面,从人类总体角度上说,它要求人类把消费控制在地球承载力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从人类个体角度上说,它要求以人的合理需要为出发点,把消费控制在人的生理可承受范围之内。实践证明,过度的物质消费不仅会导致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而且也会对人体自身机能产生伤害。消费的“共同福祉”观要求人类不再以当代人的消费需要满足为标准,而是以追求当代人与后代人共同消费需要的满足为立足点,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要。由于在资源环境的代际分配与消费中,当代人同后代人相比,处于一种唯一的和无竞争者的地位,后代人只能被动接受前代人留下来的既成的资源环境,因此,确立消费的“共同福祉”观更加需要当代人的自觉。

发达国家经验证明,消费教育对于消费者理念更新、促进生态消费行为十分关键。从 2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达国家的许多作家、编辑和电视制作者为保护地球,出版了不少“消费者行动指南”,这些书籍和公益出版物向消费者提供了关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节约自然资源的详细的实践方法和信息,并且很快传播,成为这些国家消费者的行为指南。显然,只有通过消费教育,把生态消费的理念植入每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观念中,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转变,并最终实现生态文明。(作者系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 3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催生生态消费模式
《生态文明催生生态消费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