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海草房的保护与开发

发布时间:2020-03-01 19:02: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海草房的保护与开发

荣成烟墩角海草房——流传百年的古老童话。

一、概况

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在胶东半岛近海边缘,曾经存在着大量这样的民居村落,这便是当地渔民叫惯了的“海草房”。

二、具体介绍

1、历史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本身涵盖了浓郁的历史信息。威海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距今约有2700年,而威海的民居及其建筑历史要比文字记载的年代更为久远。以草苫顶是人类早期建房较为普遍的做法,早期人类的营建活动大多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历史上威海、荣成一带,浅海域生长的野生海草十分繁盛,大量成熟的海草被海浪卷上岸滩。当地居民便将这些海草聚拢、晒干,用以苫盖屋顶。由此推断,海带草房古已有之。据有关专家考证,海草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不过那时的民居只是简陋的栖身之所,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居建筑。秦汉以后到宋金以前,是海草房形成和广为流传的时期,元明清则是海草房的繁荣时期,随着海防不断巩固,居民增多,草房也就发展起来。明清时期胶东广大农村及城镇的普通民房多为草顶房,如威海卫城许多民房就是以海草为材料苫顶。胶东的海草房,亦如它独具特色的样式和悠久的历史,也蕴涵着丰富的地域文化,承载着当地人在建设家园时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祭祀信仰等。据当地老一辈居民讲,在建海草房之前,要选定基地,择吉日动工。砌墙基时也很有讲究,在地基槽的四个角要压上元宝或象征元宝的东西,叫做“压宝”,以求富裕、吉祥。在这一天,还要煮一锅热腾腾的饺子吃,饺子也如同元宝一样,充满了吉祥与喜庆。海草房建成后,要举行“支锅”、“祭祀”、“拉席上炕”、“糊窗、贴窗花、挂门帘”等一系列活动。所有这些,无不渗透着浓厚的胶东风土人情,有的民俗一直沿袭至今。住过海草房的那些老人,提起这些习俗,仍充满了向往。

2、分布

海草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我国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沿海地带,特别是荣成地区更为集中。

3、数量

2013年统计,海草房数量达1300多间;2015年7月12日,烟墩角探访荣成生态民居海草房占全村房村数量40%。

4、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荣成市现在的海草房有95000多间,分布在317个村,呈零散状分布在沿海区域地带上。荣成市民俗研究者于迎雨表示,在40年前,海草房曾在我国的海岸线上分布着,但在不到半个世纪时间里,只有荣成市存有相对集中的海草房了。

在荣成,现存最早的海草房有300年历史,保留最完整、最具规模的是荣成的宁津所和东楮岛。宁津所尚存海草房一条街,因为明代那里曾驻扎过几百户屯田军户;东楮岛也是海草房保存完好的村落,那里不仅有石头砌墙的地道民居,还有砖头砌墙、磨砖对缝、工艺讲究的海草房,当地人说那是明代官家所建的公用仓房。

沿海地区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下,民居主要考虑冬天保暖避寒,夏天避雨防晒,于是,极具聪明才智的当地居民根据在长期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建筑经验,以厚石砌墙,用海草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建造出了一座座独具特色的海草房。有着红色屋顶的普通瓦房和灰色的海草房错落有致在一起,灰色的海草房显得越发古朴。厚而蓬松的海草搭在斜角的屋顶上,它们沿海岸线散落着,就像是童话世界里的小屋。

三、海草房的建筑样式

1、布局、外观

海草房的平面布局与胶东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民俗、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胶东半岛为多山和丘陵地区,沿海的居民多选择阳坡、面海、地形较平缓的地方建房。由于基地较紧张,村落中海草房屋密度较大,院落狭小,街道较窄。村落多沿山坡横向展开,呈条状布置。海草房有三合院、四合院、正厢院等样式。每户农舍多为一进三合院或四合院布局,三合院由北侧的正房、东西两侧的厢房和南侧的院墙组成。四合院其他部分和三合院相同,只是改院墙为倒座(倒房)。

2、造型

海草房的造型、颜色传递着丰富的审美信息,是胶东建筑艺术的体现。海草房以海草为屋顶材料,以石块(部分辅以青砖)作墙体。传统的海草房外墙多以大块的天然石头砌成,石材不追求整齐方正,而是随园就方。有些讲究的人家还在石块表面雕琢出木叶或元宝纹饰,给人粗犷而不粗糙的感觉。灰褐色的海草苫成50度角的人字坡形屋顶,厚重而高耸的海草房屋脊高度为普通砖瓦房的两倍,配以黄泥塑就的马鞍式屋脊,在蓝天、碧海、绿树的映衬下愈加显得古朴而稳重。海草房也因此受到许多游客、画家和摄影师的青睐。

3、材料

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海草生鲜时颜色翠绿,晒干后变为紫褐色,非常柔韧, 当年荣成等地沿海生长着许多这样的海草。海草本身也有好差之分,据介绍,老的海草要比嫩的耐用,而冬、春的海草要比夏天的结实。一年四季海草春荣秋枯,长到一定高度后,遇到大风大浪,海潮就会将其成团的卷向岸边。沿海的人们一般谁家要盖房子了,都会提前到海边收集海草。人们将这些海草打捞上来,晒干整理,等到盖房子时使用。由于生长在大海中的海草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顶,除了有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的特点外,还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等优点,深得当地居民的喜爱。

盖海草房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往屋顶上苫海草了,因此当地人盖房又称“苫房”。苫房的原理其实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是用海草从下往上一层压一层地苫好。海草房苫房绝对是一门手艺,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是否海草苫得严密。因为只要屋子不漏水,墙是很难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为此,人们一般都请那些代代相传具有经验丰富的“苫匠”来帮助建造海草房。据说苫间海草房要三四个人花上十几天才能搞好。

苫屋顶的材料中除海草外,还掺有一些麦秸。苫房的时候,每苫一层海草要加一层麦秸,这样更加结实,只是因为海草较长,将麦秸全部遮盖住了。为了抵御大风,海草房的屋顶上还要特地覆盖一层更厚的海草,也有个别的再盖上一层瓦,这在当地俗称为“压脊”。因为根据原理,只要最上面一层没有被风吹掉,下面一层压一层,也不会被吹掉的。屋脊的建造左右倾斜为50度角,苫盖的海草最厚处达4米,建造一座海草房所用的海草常常达5000公斤以上。

4、工艺

海草房的屋顶由近似等边三角形的木屋架承重,山面为墙体承重。屋架依开间设置,比瓦房要高很多。建造屋顶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苫草顶,这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作,且全部依靠手工完成。

海草房顶需要苫四层,最底层是作为起坡草的山草,上面铺设海草,然后是麦秸草,最外面一层是山草、海草、麦草混合物。需要说明的是,质量好的海草不用掺山草,差的要掺。草料从两边檐部苫起,依次向脊顶叠压铺设,每层仅外露10厘米左右。从房檐下面看,每层厚约八九公分,向上逐渐加厚,脊部两端的海草苫得高于中央,并向山面做切角处理。最上端屋脊处用加了泥的海草压顶,使屋脊形成一条明显的曲线。

房顶的坡度越大越便于排水,也更加耐腐。同时,坡越陡需要海草越多,麦草越少。通常情况下,一个房顶需要海草、山草、麦草共计数万斤,一个工匠苫一个海草房顶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海边或岛上的渔村,渔民们把破旧的鱼网罩于草顶上,可以起到防风、防鸟、防盗的作用,同时也使海草房更富渔家特色。

5、生态性方面

胶东沿海地区,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且风速较大。由于海草屋顶的整体性较好,层层叠压的海草不用任何粘合、捆绑材料加以固定,也不会被大风吹走。这一点,明显优于传统瓦房屋舍。海草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胶质,耐久性可达四五十年之久,用它们苫成的厚实房顶,可以防漏吸潮,持久耐腐,且不易燃烧。同时海草房的进深通常不足4米,海草房的屋顶的三角形高脊大陡坡结构设计,不但适应了当地风多雨频的自然条件,还便于快速排泄雨水,进一步避免了海草的腐烂。一般情况下,海草房40年以上才需要修葺,而普通瓦顶房由于顶部长草或鸟兽筑巢,20年以上就需要修整。综合上述因素,一座海草房的寿命可长达百年,荣成现存海草房中有许多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厚厚的草顶,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热保温作用,墙体所用石料也是很好的热稳定材料。因此,传统的海草房冬暖夏凉,保证了居住的舒适性。

从环保方面看,海草这种天然建筑材料,废弃后不但容易降解,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与破坏。这一点也是砖瓦等建筑材料所不能比拟的。

四、海草房的影响

海草房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文人墨客不吝笔墨对它进行赞美。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在荣成为海草房写生之后,还留下不少精彩的赞美文字:“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大概是防风吧,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看一眼那渔家院子,立即给你方稳、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选材时随方就圆,因之墙面纹样规则中还具灵活性,寓朴于美,谱出了方、圆、横、斜、大、小、曲、直石头的交响乐。三角形的大山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形变化,它肩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

五、对海草房的保护

海草房的知名度正在增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海草房已经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随着近海养殖的增多,渔民养的海带、海蛎子等用的网拦住了海草。加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地的生活观念和建筑形式、特别是城市的居住方式不断向当地渗入,因此,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原有的旧海草房也大都弃之不用了。

但是,通过媒体的传播、专家的实地考察、政府的财力支持,海草房的保护活动越来越得到了公众关注。一方面,当地开始恢复水草养殖,为海草房的修复提供资源材料,恢复生态系统。另一方面,专家的重视及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当地海草房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使海草房的保护工作更加专业化、科学化进行。

六、海草房新发展——民宿

1、概述

近年来,烟墩角村依托区内丰富的渔业资源以及大天鹅,花斑彩石,海草房等原生态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开发了渔家民俗、赏雪观天鹅、生态休闲等渔家乐旅游项目。这也导致了烟墩角村开始陆续出现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

2、民宿开发使用现状(以海景渔村为例)

2.1产品开发和特色

2015年夏季,海景渔村开始运营,以住宿和餐饮为主,随着游客数量和需求的增加,现开展茶饮、娱乐、餐饮、住宿、旅游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特色民宿。前来的游客开窗便可欣赏到美丽的海景、肥美的大天鹅,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还可以体验到淳朴的渔家生活。

2.2外观及内部设计

海景渔村的外形是以当地的特色民居海草房作为原型来设计的,门口采用了细砂铺盖,来模拟沙滩的景象。大门口映入眼帘的是“海景渔村”四个大字和店家的电话号码。门前还有两把座椅为游客提供休憩和拍照。内部装修设计则是以当地的民俗文化为背景。

走进室内,大堂门口贴心为游客准备了备用鞋,以及即将投入使用的电子咨询台。大堂采用了简洁的室内设计,细节部分如吊灯、音响、桌面摆设等还采用了纺车、捕捞工具、船桨等海洋元素丰富的物件,体现了浓厚的渔家特色。大堂内划分有餐饮区、电影放映区、旅游产品销售区等,各具特色。右方为一个较为独立的餐厅,为游客提供了丰盛的大餐,明码标价的菜单,也让游客吃得放心。悬挂墙上的是装裱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正是体现当地居民下海打捞的真实再现。沿着走廊继续往里走,就是15间客房,独立的卫浴和仓库。

2.3软硬件设备

独立餐厅、15间较小客房、独立的卫浴、免费上网服务、24小时暖气开放、投影仪、公共备用鞋、租车服务等。 2.4经营状况

据目前受委托的管理人所说:“不太理想”。由于本店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同行相比,竞争力相对薄弱,老客户较少,没有相对忠实的客户。我们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有一北京散客团,预定本店中餐,店家为他们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据了解,各地的很多旅游团都来过这家店,老板说,旺季时,接待人数可达30-40人。据了解,该店的平均房价为150元一晚(包三餐,可单点),价钱合理。而且地暖供应充足,水电齐全,为游客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房间较小,干净利落,设施齐全。使游客宾至如归。

2.5宣传:

今年夏天,诸多游客前来天鹅湖避暑、吃海鲜饭、住海草房。据采访,有部分游客在天鹅到来之前已经提前在本店预约。比如说,10月30号,11月1号就有北京的旅游团前来预定。游客希望在吃饭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海景与天鹅。干净的房间,优美的环境,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该店目前的主要宣传途径是:网上宣传(微信朋友圈转发);通过与旅行社合作,让旅行社扩大其宣传范围及宣传力度;游客的口头宣传,一年一度的摄影坛活动是天鹅湖的一大盛事,前来天鹅湖参观的游客众多。可以通过在此居住过的游客的口头赞扬与宣传,为海景渔村扩大知名度。

2.6投资建设

烟墩角大多数民宿渔家乐都是当地居民私营的,有些人用的自家的房子,也有些人选择租赁当地居民的房产。该店租的是吴氏的私人住宅,由北京公司投资,管理人是委托代理。 2.7存在问题

“高大上”的外表把人拒之千里,对游客造成误导,使游客望而却步,让人误以为是高级娱乐会所。使得很多游客虽然对此店感兴趣却只是拍照几年。我们建议在门口明码标价,以良心的价格吸引游客注意力。设立醒目的公告牌提示,让游客知道海景渔村的接待能力。

大厅内桌椅摆放混乱,给人带来了不好的印象。服务人员较少且零散,希望管理者加以重视。

东部存在众多同类竞争者,希望店家以扩大宣传为主,以优质的服务和设备,获得良好的口碑。

古建筑开发与保护

开发与保护2

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

九寨沟开发与保护

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思考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关系

古镇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开发与保护汇报

海草房的保护与开发
《海草房的保护与开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