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黔南州及瓮安概况

发布时间:2020-03-01 20:29: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公共基础知识》内容含黔南州及瓮安县概况、时事政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政策法规(《贵州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黔人通〔2001〕132号、《贵州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黔人发〔2007〕9号、《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人调发〔1990〕19号、《人事争议处理规定》国人部发〔2007〕109号等文件)、应用文写作等。

贵州省黔南市概况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贵州省中南部,邻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凭借着幽美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地理概况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中南部 ,东与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自治区河池市毗邻,西与安

黔南

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会贵阳。

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997米。

山地高原为主,苗岭横贯。红水河、都柳江流经,多峰林、溶洞及伏流。拥有世界上同纬度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地貌。

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

平均气温13.6℃~19.6℃,平均降雨量1100mm ~ 1400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属典型

黔南

的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

最佳旅游时间

该地最佳旅游时间为6~8月,这个时段最高温度约为34℃。由于黔南州地处高原,早晚温差大,旅游时最好加多件长衫以防早晚着凉。而午时日照强烈,游客最好配备防晒用具,如遮阳伞、防晒霜等。

自然资源

黔南

黔南州土地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层深厚,湿润有机质含量高。境内植物茂盛,动物繁多,资源丰富,为开发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其他种养业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全州现有耕地279万亩。万亩以上草场33片,已开发都匀螺丝壳黑 山羊基地,惠水深黔山庄、贵定黄龙山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独山、龙里牧草种养基地等成功试验基地,绝大多数尚待开发;森林面积1182万亩,宜林荒山321万亩。州内野生植物17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1000多种。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有天麻、杜仲、三

七、艾纳香、龙胆草、金银花、刺梨等58种。野生动物400多种。属国家

一、

二、三类珍稀动物的有华南虎、云豹、猕猴、麝、大鲵(娃娃鱼)、穿山甲等30余种。其中药用脊椎动物112种,是医药工业发展的原料基地。以“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为首的数十家制药厂先后在黔南落户,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黔南州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磷、煤、硅、锑、锌、铁、水晶石、猫眼石、大理石、辉绿岩 等20余种。其中:原煤储量15亿吨,硅矿储量7000余万吨,锑矿储量10万吨,锌矿储量68万吨,铁矿储量4000万吨,磷矿的储量达10亿吨以上,平均品位高达25%~30%,是我国特大型磷矿山之一,国家投资60多亿元建设的瓮福矿肥基地已投入运行,是亚洲最大的磷矿肥基地。

黔南州江河交错,水系发达。有中小河流200多余,河流分属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以红水河水系

黔南

和柳江水系为主。全州河流年径流量760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62万千瓦,红水河、都柳江、蒙江梯级电站极具开发价值。

民族风情

这里居住着有布依、苗、汉、水、侗、瑶、回、彝、壮、土家、仡佬等多个民族。民风质朴,人民勤

水族端节的赛马

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各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造美好家园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庆典和娱乐活动,美不胜收的民族民间工艺和民居建筑,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苗岭高原风情画,成为黔东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坪”歌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

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委婉动听、抒情优美的“游方歌”,还有质朴无华的“古歌”、“酒歌”、“大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侗族的歌大多旋律优美,曲调多样,犹如潺潺流水,有合唱歌曲,也有独唱歌曲,特别是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侗族“大歌”,以其古朴优美的曲调、独特的演唱方式享誉海内外。

民族舞蹈多姿多彩。有动作刚劲有力、豪放潇洒,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和庄重的踩鼓

吃新节

舞,有纯朴活泼的芦笙舞,有侗族的“多耶舞”。这些舞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民族习俗紧密联系,与各民族的历史和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主要有苗族的“划龙船”和武术,侗族的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抢花炮等等。

民族工艺美不胜收,有早在宋代就作为贡品的苗族蜡染和侗族的侗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绣、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服饰和首饰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民族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苗、侗、水、瑶、畲等民族的干栏式吊脚楼,土家族的衙院庄园,侗族的鼓楼、花桥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旅游资源

黔南山青峰奇、风光绚丽,名胜古迹众多,民族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山、水、洞、林、湖和瀑布为一体,熔旅游、观光、科研考察于一炉,享有

黔南

“地球上喀斯特地区独一无二的绿色宝库”的盛誉。由它和龙里猴子沟、福泉石林、古城遗址、洒金谷、瓮安江界桥,以及福泉古城垣、冠山紫官洞、三都水族风情、荔波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故居、都匀百子桥、文峰塔为代表的桥城风光,惠水深黔山庄的燕子洞、穿洞瀑布、百鸟河风景区、九阡水族起义关卡遗址、都江古城垣、贵定洛北河漂流等组成的贵州南线丰富多彩的旅游景观,让人一游难忘。

交通资源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面向南部沿海、背靠西南内陆腹地,是西南地区入海最近通道的必经之地。以黔桂、湘黔铁路和320、321国道线为主构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贵新(贵阳-新寨)高等级公路、株六(湖南抹州-贵州六盘水)铁路复线已建成通车,位于荔波县的荔波机场已于2007年建成,黔桂铁路也已完成了改造,如今,随着贵广(贵阳—广州)高速公路、贵百(贵阳—广西百色)高速公路、贵新(贵阳—广西新寨)高速公路、马武(马场坪—重庆武隆)高速公路、贵广(贵阳—广州)快速铁路、贵长(贵阳—长沙)快速铁路等交通路线的陆续开通,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贵州的旅游文化由封闭逐渐开放在世人面前。此外,全州12个县市全部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和数据宽带互联网,通信畅达全国和世界主要国家。

经济资源

有机械、化学、煤炭、电子、电力、造纸、皮革、麻纺等工业,坐落在黔南州龙里县谷脚镇的“医药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此外,州内还盛产桐油、生漆、核桃、香菇、木耳等土特产品;黔南的烤烟、黑糯米及其黑糯米酒、都匀毛尖茶、贵定云雾茶、瓮安青山茶、罗甸上隆大叶茶等在国内市场享有盛名。还有“牛头牌”牛肉干、猕猴桃汁、魔芋粉丝、刺梨饮品、云雾山香烟、姜粉、百合粉、苦士茶等多种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农副产品加工潜力巨大。

发展状况

2007年,全州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突出反应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和质量保持同步增长。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9.51亿元,增长13.5%,是198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56.15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95.01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68.35亿元,增长13.4%。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205.64亿元,增长24%;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62.45亿元,增长14.9%。财政总收入完成29.67亿元,增长17.4%,净增额达到4.39亿元,创历史新高。各项存款余额232.42亿元,增长15.2%;各项贷款余额120.98亿元,增长14.1%。

二是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全州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产量达到140.02万吨,增长2.2%。扶贫开发取得新的成效,新增解决3.7万人的温饱问题,帮助15.32万低收入人口实现增收。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57.41亿元,增长15.1%;上交税金6.18亿元,增长12.1%,从业人员23.9万人,增长6.78%。

三是“十件实事”和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基本完成了“十件实事”和重点项目建设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投资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31亿元,增长31.5%。

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市场活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192元,增长3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69元,比上年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亿元,增长20%。

五是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较好成绩。进出口总额完成3.05亿美元,增长26.6%,其中,出口完成2.35亿美元,增长38.7%。引进州外资金52.59亿元,增长13.8%。

贵州省黔南市概况(2)时间:2011-04-06 13:48来源:未知 作者:袁悦点击:949次 行政区划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2个县级市、9个县、1个自治县。 黔南州 面积26195平方千米,人口382万人(2004年)。 都匀市 面积2278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558000。市人民政府驻文明路。 福泉市 面积1691

行政区划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2个县级市、9个县、1个自治县。

黔南州 面积26195平方千米,人口382万人(2004年)。

都匀市 面积2278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558000。市人民政府驻文明路。

福泉市 面积1691平方千米,人口31万。邮政编码550500。市人民政府驻金山街道。

荔波县 面积2432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558400。县人民政府驻玉屏镇。

贵定县 面积1631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551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瓮安县 面积1974平方千米,人口44万。邮政编码550400。县人民政府驻雍阳镇。

独山县 面积2442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5582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平塘县 面积2816平方千米,人口30万。邮政编码558300。县人民政府驻平湖镇。

罗甸县 面积3010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550100。县人民政府驻龙坪镇。

长顺县 面积1555平方千米,人口26万。邮政编码550700。县人民政府驻长寨镇。

龙里县 面积1518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551200。县人民政府驻龙山镇。

惠水县 面积2464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550600。县人民政府驻和平镇。

三都水族自治县 面积2384平方千米,人口31万。邮政编码5581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三合镇。

【注: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历史沿革

1956年8月8日设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都匀县。将原都匀专区所属都匀、独山、荔波、平塘(旧平舟)、三都(驻三合镇),原兴义专区所属望谟(驻复兴镇)、册亨(驻册阳)、安龙、贞丰4县,原贵定专区所属罗甸(原罗甸布依族自治县改设,驻罗斛)、长顺(驻长寨镇)、惠水(原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改设)3县及原属安顺专区的紫云(驻松山镇)、镇宁2县划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4县。

1957年册亨县迁驻者楼镇。1957年1月2日由三都县及荔波、都匀、榕江、独山等县部分地区合并设立三都水族自治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3县、1自治县。

1958年撤销都匀县,改设都匀市。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都匀市。将惠水县划归贵阳市领导;安龙、镇宁2县划归安顺专区;原属安顺专区的瓮安、贵定2县划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撤销荔波县,并入独山县;撤销平塘县,并入独山、罗甸2县;撤销紫云县,并入望谟、长顺2县;撤销贞丰县,并入兴仁县;撤销册亨县,并入安龙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市、6县、1自治县。

1961年恢复荔波(驻城关镇)、平塘(驻平湖镇)、紫云(驻松山镇)、龙里(驻龙山镇)、福泉(驻城关镇)等5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市、11县、1自治县。

1962年撤销都匀市,恢复都匀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2县、1自治县。

1963年原属贵阳市领导的惠水县和原属安顺专区的贞丰、册亨(驻者楼)、安龙3县划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6县、1自治县。

1965年将安龙、贞丰、册亨、望谟4县划归兴义专区;紫云县划归安顺专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1县、1自治县。

1966年复设都匀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都匀市。辖1市、11县、1自治县。(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著》)

1996年,撤销福泉县,设立福泉市(县级),以原福泉县的行政区域为福泉市的行政区域。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总人口3569847人。其中:都匀市 463426人、福泉市 292720人、荔波县 171366人、贵定县 267809人、瓮安县 390245人、独山县 317910人、平塘县 267368人、罗甸县 293994人、长顺县 226235人、龙里县 192436人、惠水县 388896人、三都水族自治县 297442人。

2003年,黔南州辖9个县、1个自治县、2个县级市,97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136个乡(其中12个民族乡),197个居委会,2599个村委会。年末总人口390.4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8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17.47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5.70%。

2004年,黔南州共有7个街道、97个镇、124个乡、12个民族乡。

瓮安县地处乌江中游,黔中腹地,黔南北部,东经107°07′—107°42′、北纬26°53′—27°29′之间。与黄平、福泉、开阳县、遵义、湄潭、余庆六县市接壤。南距州府都匀120公里,西距省城贵阳174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150公里。县域面积1974平方公里,全县辖9镇14乡,247个行政村,18个居委会。总人口46.85万人(2006年),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4.3%。

瓮安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拥有耕地41万亩,山林7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15%。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潜在经济价值总量400——450亿元,人均占有量10万余元,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数。已探明的矿藏有磷、煤、铁、铝、铅、锌、硫磺、硅石、重晶石、钾页岩等。其中磷藏量6.5亿吨,品位25——38%;煤藏量3亿吨,发热量6500--7500大卡;铁矿藏量1500万吨,品位达50%左右,锌矿藏量60万吨以上,品位达30——50%,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富锌矿。其他矿藏也很有开发价值。

瓮安县地处黔中腹地,西距省城贵阳170公里,南距州府都匀126公里,北距革命历史名城遵义150公里。县城距320国道、湘黔铁路马场坪站56公里.距大乌江码头60公里,距贵阳龙洞堡机场160公里(时间两个半小时),黄坪机场54公里。省道马(场坪)——遵(义)、久(长)一铜(仁)公路在县城交汇,呈“十”字型贯穿县境东西南北。马遵公路是川渝南下两广的便捷通道,久铜公路是连接湘鄂的重要通道。特别是马(场坪)——遵(义)铁路的建成通车,将有力地推动瓮安经济的发展。乌江航道整治已取得重大进展,装机容量达240万千瓦的国家重点工程构皮滩电站也即将动工建设,航运业将日益兴旺,通江达海,进入长江经济带,瓮安将成为黔中地区水陆交通枢纽。全县乡乡电话程控化,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全部开通。

瓮安县境内自然参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有省级江界河风景名胜,尤以跨度居世界第一的江界河桁式组合拱桥点缀的峡谷风光为奇;有中国十大水帘洞瀑布美称的穿洞河瀑布;有集织金打鸡洞和安顺龙宫溶洞景观为一体的老鹰洞;有地球同纬度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原始森林朱家山自然生态风景区;有红军长征三过瓮安留下的遗迹遗址:党中央政治局猴场会议会址、强渡乌江战斗遗址、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行居旧址,以及冷少农烈士故居等。

2008年,瓮安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冰雪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2008年完成县生产总值(GDP)269568万元,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0594万元,增长10.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9951万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9023万元,增长9.5%。第

一、

二、三产业结构分别由上年的32.1%、34.9%、33.0%调整为29.8%、37.1%、33.1%。

2008全年瓮安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0240公顷,比上年增长9.19 %,粮食播种面积43855公顷,比上年增长11.93 %,油菜籽播种面积 9157公顷,比上年增4.96 %,烤烟播种面积4527 公顷,比上年增13.63 %。蔬菜种植面积8633公顷,比上年增23.24 %。年末果园面积2195公顷,比上年增0.27%,茶园面积1169公顷,比上年增1.38%。全年粮食产量200813吨,增长4.4 %。其中,夏粮产量38840吨,增长0.15 %;秋粮产量161973吨,增长5.47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5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32%。其中:农业产值60502万元,林业产值2600万元,畜牧业产值62034万元,渔业产值836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62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4 %、20.26 %、24.47 %、7.32 %、17.97 %。林业稳步发展,全年林业实现产值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26 %。油桐籽、五倍籽等林产品产量呈下降趋势。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通过畜禽良种补贴,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等措施,促进了生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完成畜牧业产值62034万元,增长24.47%;肉类总产量31811吨,增长13.56 %。水产品产量697吨,比上年减10.41%。农业水利设施继续改善。全年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386万元,其中:国家投入3809.8万元。加固水库3座,恢复加固小山塘37口,修复防渗渠道130.8公里,恢复灌溉面积8000亩,实现灌溉效益37800亩,其中:新增水田灌溉面积6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平方公里。

2008年,瓮安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工业总产值为295755万元,增长25.4 %。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65884万元,增长34.56%;工业增加值98858万元,增长12.0%,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64608万元,增长13.1 %。焦煤、磷矿石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16.54%、23.53%。工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4872万元,比上年增长30.67%;利润总额43432.3万元,比上年增长77.02%;亏损面为13.5% %,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建筑业稳定发展,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93万元,增长19.1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538万元,同比增长40.1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991万元,比上年增长18.82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59 %。

2008年,瓮安县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1403人,小学在校学生40404 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 %;高、中考成绩显著,向国家输送大学专科以上新生1931人,其中一类本科244人。文化艺术、电视广播等各项事业继续发展。2008年完成了县图书馆、文化馆两馆的开馆运营,图书馆已上架图书1.5万多册,文化馆的音乐、美术、舞蹈等培训班已经开班。广播电视覆盖率95%。基层文化建设逐步得到加强,成功立项“瓮安县22个乡镇文化站”项目,正在实施“县乡光纤联网工程”、“各乡镇调频广播”、“县城及银盏、草塘数字电视整转”等项目将极大地推动全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完成了20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48个村卫生室的建设,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86%。切实加大了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力度,食品、药品卫生监督得到加强,全年未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瓮安县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健康发展。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参加社会保险人数4.13万人,比上年增长39.42%。其中:基本养老保险7459人,增长12.9%;医疗保险19730人,增长73.6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正式运行,参保人数7813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86%。农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070人,比上年增长7.2%。其中:城镇居民6070人,增长5.57%;农村居民3.8万人,增长7.47%。全县1.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全面启动。其中廉租房72套,经济适用房125套。

黔南州概况

黔南州基本概况

贵州黔南州基本概况

瓮安网

瓮安事件

黔南州简介

瓮安事件学习心得

黔南州招考简章

学习瓮安事件心得体会

瓮安中学开学典礼新闻报道

黔南州及瓮安概况
《黔南州及瓮安概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瓮安县概况 瓮安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