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资助与诚信

发布时间:2020-03-02 02:08: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资助与诚信

何谓诚信?顾名思义,诚实守信。人与人相互交往,坦诚相待就是诚信。诚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文明古国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无不受到人们的信仰与推崇。墨子云“言不信者,行不果”;孔子曰“民不信不立”;我国更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等数不胜数的尊尊教诲。

为保障贫困大学生顺利接受教育,国家出台诸多政策为寒门学子提供“绿色通道”,然而在这些政策的背后部分大学生的诚信却在经历着严重的考验。几年前复旦,交大,同济等几十所上海高校为申请过助学贷款的2万名大学生首次建立了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助学贷款的偿还情况进行跟踪。对我们的信用进行跟踪?意味着社会对大学生信用状况的一种不信任的态度。也许我们会为此感到不平,可是面对大学生拖欠贷款的比例在有的地方竟然高达百分之35.3的时候,面对着其他群体拖欠率不到千分之一的时候,我们还有没有底气去说什么不平?

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是以个人的人格和信誉为保证的信用贷款,大学生只要提供贷款所需的相关经济困难证明、家庭相关资料及个人资料即可。银行之所以愿意为大学生申请贷款提供如此便利的条件,正是考虑到大学生总体上是综合素质高、就业前景好、创业成功率高、预期收入相对较好的人群,对他们发放贷款风险较低。助学贷款的还款完全要依赖大学生个人的诚信。因此,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归根结底是由个人诚信的缺失造成的。造成部分大学生个人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社会上各种不讲信用、社会诚信紊乱的逆流侵袭我们的大学校园,大学生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群体,本质上还是由独立的个人组成,作为社会的人、个体人,他们也难免会受到社会各种不良思潮和****现象的影响。这些不良现象模糊和动摇了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判断。

2、个人信用意识的淡薄。在逾期未还款的大学生之中,除了少数人是遗忘或无力还款之外,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其信用意识薄弱,没有树立起码的诚信原则。通过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有近30%的学生不知道“个人诚信制度”,近21%的学生没有考虑过将来如何还款。加上国家信用体系不完善,对贷款学生的监督和惩罚不力,在利益驱动下,甚至有个别学生原本就不打算还款。

3、诚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高校教育容易忽视基本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诚信教育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举措。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诚信教育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除考试的相关规定外,论文剽窃、简历造假等其他不良行为基本上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大多数高校也未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对个人的诚信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这也促成大学生无诚信行为的产生。加上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缺乏一个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档案和个人信用评价系统。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银行、学校、司法部门、用人单位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差,造成部分大学生心存侥幸,认为不还款银行也无法联系到本人,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应该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

第一,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学校的诚信教育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社会这

个大环境,对于推进诚信道德建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诚信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③]还要“建立诚信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④] 可见,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是实现大学生诚信教育目标的可靠保障,必要的制度约束也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诚信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一步明确诚信在我国整个法律体 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个人诚信的价值所在。

在进行诚信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措施:必须明确规定学校、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司法、公安、税收等部门和学生本人有义务提供真实的信用资料;有关部门对不提供信用资料或提供的资料不真实的个人和部门进行惩处; 对不讲信用的借款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违约行为等定期进行媒体公开曝光并记入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使以后的任何交易行为都将受到影响;对情节 严重、态度恶劣者将依法追究违约借款人的法律责任。

第二,加强诚信教育建设,健全诚信教育体系。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诚信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未来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可以说,高校的诚信教育工作关系着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高校时刻都要把诚信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可以在各种宣传或活动中体现出来,例如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利用报纸、广播、电视、黑板报等舆论宣传阵地;如有条件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开设讲座;举办读书活动、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征文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警醒,在警醒中行动,从而促进大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讲诚信理论的同时,还要结合诚信实践,帮助大学生们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熔炉,是增强大学生道德评价能力和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有效途径。如果诚信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那么教育的效果是不显著的。要让学生树立讲诚信的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发动全体学生广泛参与诚信建设,教育学生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积极设置诚信践行的模拟情境,开展企业信用调查,并组织大学生到一些金融机构 切身体验因经济信用行为而带来的结果等活动。 第三,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健全信用保障体系。

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主体,构建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是健全信用保障体系的有效方法。只有尽快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推行个人信用制度,才能让信用作用落到实处,使风险得以化解。例如2002年5月,中国海洋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其主要包括:学生承诺书、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效果、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等。“信用记录”作为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点,主要考察学生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还贷情况、学杂费交费 情况、违反校规校纪情况、勤工助学情况、相关责任义务情况及履行承诺情况。该校已将学生的诚信表现作为思想品德考核和综合测评的重要依据纳入《大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诚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信用,被奉为学生社会生活的“第二身份证”,一旦出现违纪不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又无故不交纳学费等不良的记录,该校规定当年不给予校内任何的奖励和资助,也给将来的求职加薪、就医、购物、租赁、贷款以及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难。当学生通过奖学金、勤工助学获得的资金达到一定数目时,学校将会建议学生提前还款;若学生的品行有不光彩记录的情况出现时,该生将得不到学校的无息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⑤]我们应该借鉴该校的做法,定期、全面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正、指导等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以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 成。

同时,以储蓄存款实名制为基础,建立包括个人支票和工资、退休金和养老金、保险与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资金、个人所得税等内容的个人基本账户制度。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和个人基本账户制度的建立,将扩大个人信用体系的覆盖范围,使银行和国家相关部门摆脱在大学生信用信息收集方面的被动局面,主动、即时征信。也为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提供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以减少违约现象的发生。

诚信友爱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立身之本,是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最具有创新精神、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希望则国就有希望。大学生都将走向社会,他们的信用意识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当代学生应该立志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而诚信乃是立志的基础,无诚信则无以立志,即使立志也是空话。诚信作为责任需要我们来担负。新世纪新挑战,跨世纪的一种基本素养的养成,不仅需要监督和引导,更需要我们从自我做起!同学们,让我们以诚信作为生活处世的原则,从道德操守着眼,从考试不作弊做起,让诚实守信成为我们的习惯!让我们齐心努力,共同发扬诚信精神!

 

资助与诚信演讲稿

诚信与教育资助

诚信资助

诚信资助征文0531

资助中心诚信校园行总结

“诚信校园行”资助知识竞赛试题

诚信与榜样

诚信与感恩

诚信与宽容

诚信与发展

资助与诚信
《资助与诚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诚信与资助 诚信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