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老人家庭赡养问题的社会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02 19:19: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村老人家庭赡养问题的社会调查

调查地点:四川省达州市

调查方法:口头正面访问、交谈、侧面探访

调查时间:2010年7月底

被访对象:有老人的家庭

样本量:243

中国是人口大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最多的国家,是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典型代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孝”,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均衡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怀揣一颗“孝心”,总是寄哀情于“今日说法”中频频出现的老人赡养问题的争端,总是愤恨于高龄老人流落街头,被后代置之不理的惨景。不知不觉的,今天辗转于社会之间的诸多悲情源起于老人的赡养问题,这也不得不使我们相信,它已经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了,而是一个上升到了一个社会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农村又极具典型性,因此,有必要对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进行调查和探究。

对此,我走访了达县农村243户有老人的农村家庭,通过与老人的沟通交流以及对部分老人子女的委婉询问,发现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不容乐观。

在243户农村家庭的访问中,有44.8%的老人是独自居住,它们中有18.4%的老人失去妻子或丈夫,沦为孤寡,另有0..04%的老人是只身一人,子女尽无。独自生活,自然求生的方式各种各样,但通过调查数据发现,他们中,接近15.5%的老人年近古稀仍靠着自己大量不辞劳苦的务农、集市上卖农产品来维持生计,无所谓天气,无所谓身体。记得调查中有一位76岁的王婆婆和他78岁的老伴都快八旬了仍然种植着四块农田和几块山坡上的土地,岁月在风吹日晒中老却了那皱纹横生的容颜,身子骨还算硬朗的他们靠着自己在夹缝中生存着,子女在外了无音信。47.7%的老人是在子女定期的物质金钱资助基础上,做一些少量、轻便的农活,譬如在离家不远处的土地上种植一些青菜、小葱等,还有如同柚子类的季节性水果的售卖也是其经济来源之一。其余部分老人则是全凭子女的按月或不定期金钱给予支配生活,这一部分人八成以上的人都是70岁以上。

这样的数据让人为之一震,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晚年安享并不那么如人意。通过对独居老人心态的统计,56.8%的老人是感到孤独寂寞的,他们认为或多或少的金钱物质填补不了晚年内心的情感空白,以为84岁的周婆婆讲到:“他们(周婆婆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一年四季很少回家,在外面挣钱成家,很难得见上一次。我老了,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只希望多看看这些后人,我一个老人也用不了什么钱。”周婆婆眼角的泪光泛在已经成线的眼角,

这样的例子遇到的不在少数。他们对家庭温暖与热闹的向往和对在外子女惦记随着年龄的增长,越积越深,表现出来的总是让人心疼的空洞的眼神,佝偻而寂寞的背影,甚至是纵横的老泪。

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孝,不仅是生活上的一种瞻仰,更是心底自生的对老人的敬爱之情,它少不了精神沟通和心灵慰藉。人老了,最脆弱的是情感。真正的孝,不仅是一种责任,还是一种感恩,一种是老人暮年感到知足快乐,特别是当老人丧失生产能力的情况下一种不离不弃的感情。因此,无论是迫于无奈,还是老人自愿,当他们远离子女而独自生活时,也应该常常打电话回家,常回家看看,节假日多陪伴一下他们,让他们不至于在晚年还时常在无助与孤独中胡思乱想。

与之情况不同的是,同子女一起居住的老人也不乏少数,占了55.2%。

据调查数据显示,与子孙一起过几代同堂的生活同样有喜有悲,老人有的微笑,有的叹息,而有的只是沉默。它们之中问题最多的最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这种老少同居的生活引起的各种纠纷,表现为:

一是子女经济来源少,供养压力大。受访者中,有74.8%的农村家庭主要收入源于外出打工,夫妻双方一人在外一人在家照顾老小。社会经济形式的不定起伏,加上九成以上农民工没有知识文化水平,这样总众多的农民工面临着工资低甚至失业的惨状,扣除日常生活开支,孩子的教育经费等,所剩无几,对于老人的赡养,他们会因此心生埋怨,除力不从心外,还会不自觉地认为老人是负担,导致日常生活中对老人态度不好,80%的老人只能隐忍,这样的情况着实让人心疼。

二是子女与老人生活差异导致的矛盾。年轻人与老人共同生活,总是会遇上由于性格、观念、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一些直接的冲突。调查数据显示,58.2%的受访家庭因为老人的念叨而发生过争执,30%的受访家庭由于老人思想意见与子女的分歧而引起过不愉快,严重的甚至有出现过辱骂现象。谈及此处,竟有老人声泪俱下。

三是婆媳问题露出的种种端倪。少部分儿媳依然保持着一种错误的旧观念,把娘家人看得比公婆重要,而婆婆对媳妇的要求看法等,也多少会引起一些大同小异的争端。

四是子女多,但大部分子女不愿意同父母居住。调查数据显示,如今被访问的农村家庭子女在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占了2/3,但在这2/3中,有37.3%的老人不满意子女不加掩饰的互相推诿赡养责任的表现,自然而然,无论老人在哪家生活,都过不上多惬意的生活。让人意外的是,有五成以上的家庭存在着一种女儿不应负赡养责任的现象,她们一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陈旧的风俗也是不合情理的。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有5%的子女道

德沦丧,对共同居住的老人表露出一副要赶人走的丑态。

透过现象看本质,像在西部不甚发达甚至可称得上是落后的农村,很大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没有与日新月异的时代精魂接轨,建立和谐家庭关系,关爱老人的精神并未真正意识上的渗透进农村家庭深处,老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尤为淡薄。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改变,也不得附加任何条件进行限制。然而在这受访的农村家庭中,接近40%的大龄老人不知道这样的法律存在,而在知道的人中,八成以上的即使知道也只是模棱两可,更不知道如何运用它来保护自己。其中仍不乏一些老人宁可自己承受心灵之痛,也不愿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子女,除了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1/3的老人更顾惜亲情。

父母的心永远向着儿女,纵然当他们老去,没有得到与之付出的爱相抗衡的回报,老人们依旧含着辛酸,捍卫着那方为子女开辟的心灵净土。正是因为大爱无边,才更应该正视老人问题。从社会大的角度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精神文明、传统美德、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必不可少。

统计发现,现在农村对于很多大龄、贫困的老人推出了“低保”政策,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金额在每月40~100元间不定。在受访者中,有将近50%的老人享受到了这一阳光政策。老人们对此感到丝丝欣慰。另外,医疗卡的普及办理,使得生病老人更愿意去正规医院就诊,取代了以前为节约而不看或者多磨的习惯。医疗费上报50%~70%,无疑对经济来源少的老人是一个很大的帮助。近几年来,免费的文艺下乡,义诊等,也为老人增添了生活方便和情趣。

值得一提的是,接近90%的老人受到过相邻大小不一的帮助。农村淳朴的人文风情或多或少有所体现。比如有些人会在过节给一些孤寡老人送鸡蛋、粽子等,年轻人会在赶集时乐意为老人带一些生活所需或想吃的东西,还会在独居老人生病的时候帮忙通知其子女。赡养老人,其实不仅仅局限在自己家庭,尽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境界太高,但是举手之劳也是一份人性的光辉。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一部分,但它反映出来的现象可以彰显出很多大的方面。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始终以“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为本”闻名遐迩。老人是上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创造者,也是滋生子女成长的爱的奉献着。无论怎样,赡养老人是子女义不容辞并应乐于去做的责任,是享受时下生活得年轻人感恩那双双生出老茧的老人的手的最有效行动。在国家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下,在政府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崇依法养老

的氛围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本着一颗善良诚挚感恩的心,去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建立美好和谐的大家庭。

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农村老人赡养协议书

农村赡养老人协议书

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

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

家庭赡养老人协议书范本

家庭老人赡养协议书样本

对农村老人赡养问题的看法

老年人赡养问题的社会调查

赡养老人

农村老人家庭赡养问题的社会调查
《农村老人家庭赡养问题的社会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