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备课

发布时间:2020-03-02 13:08: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北师大 版 六 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西岗镇卓楼小学

课题一 校外生活·小学生假日生活调查

一、教学目标:

1.从“现象”、“原因”、“结果”等方面对小学生假日生活情况进行分析。 2.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途径收集信息,并能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与分布。 3.了解积极健康的校外生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日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现象”、“原因”、“结果”等方面对小学生假日生活情况进行分析。

难点: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途径收集信息,并能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与分布。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确定研究主题内容

2.学生准备:做好预习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我们的生活充实而快乐,不仅有课堂上紧张的学习,校园里与老师、同学的亲密相处,还有假日里的轻松欢娱、校外社会的丰富多彩。

让我们享受假日里的快乐,让我们走出校门,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节课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学生校外生活。

研究准备:

二. 研究准备:

1.长长的暑假你是怎么度过的?你在校外参加了哪些活动?

我思考的问题:

③ 2.分组交流、探讨。 3.确定研究主题。 三. 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导课。

二. 研究实施:

1.研究活动应如何入手?……

2.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制定详细的方案有助于活动的有 效开展。

组内讨论,理清研究思路。 3.分组回报。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 导入。

二. 制定研究方案: a.分组讨论 b.汇报。

三. 全班交流,有补充意义吗?

四. 阅读p16:方法引导

五. 小结。

第四课时

一. 导入:

二. 调查资料:

1.统计小学生假日有哪些?

(可指导学生一张假日统计表)

2.分组讨论,了解小学生假日生活是如何度过的? 3.交流,分享我的“假日生活”。

① 回忆自己最近的一个休息日,进行“假日生活素描”。

② 和同学们分享彼此的假日生活,通过交流,分析我们班上的假日生活情况。

三. 小结。

第五课时

一. 导入:

二. 探讨,研究:

1.了解我们身边同学假日生活情况后,让我们扩大范围,去了解更多同学假日生活情况。 2.读一读:P18 方法引导:什么是调查问卷? 3.小组讨论并设计问卷中的问题。 4.提示: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要写上前言,以便被调查对象了解调查的目标。最后,可写上感谢、祝福的结语。 5.制作调查问卷。

三.小结。

第六课时

一. 导入。

二. 整理问卷。

1.整理收集到的问卷,去除部分无效的问卷;对问题结果进行分类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形成简单的问卷分析报告。 2.分析报告。

3.分析假日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对信息的汇报,我们对同学们的假日生活有了一些了解,你觉得同学们的假日生活有哪些不理想的地方吗?

4.我认为同学们的假日生活存在这些问题:

④ 5.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假日生活不够理想?

三. 小结。

第七课时

一. 谈话导课:

通过调查,一方面让我们了解了同学们假日生活快乐的一

面,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假日生活的苦恼,怎样才能让假日更充实,更有意思呢?我们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二. 分组讨论

三. 提倡科学的假日生活方式: 1.尝试制定一份假日生活计划。

2.提倡合理建议,取得各方关注和支持。

四. 总结与反思: 1.交流与展示。 2.评价与总结。

板书设计: 校外生活·小学生假日生活调查

学习目标--研究准备--研究实施--整理资料--总结与反思 教学反思:

教师应引导学生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活动主题,当同学们围绕一个话题自由发问时,提出的问题往往很多,这是思维发散的结果。

课题二 奇趣自然·昆虫世界探秘

一、教学目标:

1.提高科学观察及分析比较的能力。

2.掌握多渠道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学会存留并使用地过程性资料。 3.学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4.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提高科学观察及分析比较的能力。

难点:掌握多渠道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学会存留并使用地过程性资料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选择研究主题,通过对昆虫世界的探索,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了解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及方法。

2.学生准备:做好研究准备,激发研究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研究准备:

1.请生说大自然中最感兴趣的现象。(参考表格) 2.围绕该自然现象,学生提高问题。

三、选择研究主题: 1.出示3个主题供大家参考。 ① 昆虫世界探秘。

② 认识“地震”。

③ 动物生存之三十六计。 2.确定研究主题。

四、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走进昆虫的世界,了解这有趣和神秘的生命。 2.明确研究主题,并实施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教学重点:制订研究方案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学习新识

1.师:昆虫世界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内容很多很多,但我们不可能一一涉足,想一想,我们可以侧重研究哪些问题?

①昆虫的生长过程。

②昆虫与植物有什么关系?

③是不是所有的昆虫都会唱歌?

④哪些昆虫是资源昆虫?

……

2.讨论交流,确定感兴趣的问题。 3.制定研究方案。(参照课本表格) 4.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①自我提问式。

②全班讨论式

③方案答辨式。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外出观察,寻找昆虫的踪迹,提高科学观察的能力。 2.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二、外出观察,寻找昆虫的踪迹。

三、网络搜索,了解昆虫相关知识。 1.网络搜索信息记录表。 2.昆虫知识交流会。 3.制作昆虫档案。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2.学写观察日记。 3.了解昆虫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昆虫的作用。

1.采访一下科学课老师昆虫与植物的关联。 2.昆虫对人类的贡献。 3.没有昆虫的世界将会怎样。

三、活动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举办昆虫图片展,把自己知道的昆虫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 2.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项目策划,举办昆虫图片展。 1.“昆虫图片展”策划书。 2.总结与反思。

①交流与展示。

②评价与反思。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二 奇趣自然·昆虫世界探秘 学习目标--研究准备--参考主题--研究实施--总结与反思 教学反思:

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找到了身边的很多昆虫。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借助网络,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搜索,来解开心中的疑团。

课题单元三 社会生活·身边的广告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从各种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 2.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的资料。 3.能设计公益广告,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从各种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

难点:能设计公益广告,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教学用课件。

2.学生准备:做好预习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二、研究准备: 1.交流社会现象。 2.讨论参考主题。

三、实施过程。

确定主题 身边的广告

制定方案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找身边的广告。

2.了解广告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二、找找身边的广告。 1.观察记录表。 2.印象最深的广告词。

三、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广告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学会从各种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 2.从广告中反思社会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广告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学会从各种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广告长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它自身的优点,同时也肯定存在一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广告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过程:

1.讨论广告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优点是:

举例说明: 存在问题:

举例说明:

小组成员的观点是:

2.随机采访,听大家的看法。

采访提纲

采访时间:

采访地点:

采访对象:

合作伙伴:

拟提问题:

采访记录:

3.采访结束,信息汇总。

同学这么说:

老师、家长这么说:

社会人士这么说:

4.归纳别人的观点,融合自己的想法,概括出结论:

广告的优点:

广告的缺点:

4.面对广告存在的问题,你有哪些看法?

三、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公益广告,培养创作能力。 2.综合运用语文,数学知识整理相关的资料。 3.培养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学习设计公益广告,培养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设计公益广告

1.你准备从哪些途径了解呢? 2.通过了解,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收集到的一些精彩的公益广告语:

4.认真分析收集到的广告语,谈感受。针对生活中的某一现象,设计一两条公益广告语。

公益广告设计表

针对现象

5.班内交流自己设计的公益广告,集体评价。 广告语设计

三、课堂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反思活动过程,培养社会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2.培养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品德。 教学过程:

一、汇报与交流

汇报的内容 采用的形式 汇报人

二、评价与反思。

三、收获和体会

你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方面是 今后,在这方面做的更好 遇到的问题有 1. 策划方面 2. 与人合作方面 3. 其他方面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研究准备--参考主题--研究实施--总结与反思 教学反思: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对此展开讨论,并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教师应引导同学们积极关注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课题四 传统文化·姓名中的文化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3.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学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互联网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搜索与交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难点:1.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搜索关键词,排除网上其他信息的干扰,在丰富繁杂的网络资源中准确、快速地搜索必要信息,为我所用; 2.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协作精神,学会协作学习。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网站“姓氏文化”,链接网站“寻根问祖”。

2.学生准备:学生自己搜集有关姓氏方面的资料;自愿组成调查小组(4-5人),对社会人群进行姓氏调查,并统计出调查结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

讲述:今天我们来做个自我介绍吧,我先来,我是××学校的老师,我姓×。 学生:我是××班的学生,我姓×。

讲述:刚才,我们介绍的是什么呀?(姓),姓也称为姓氏。(板书:姓氏) 2.姓氏调查

讲述:课前,同学们自愿组成了调查小组,对社会上的人群进行了姓氏调哪组来说说你们的调查情况。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以组为单位汇报调查情况,并谈一谈每人的体会。 姓氏调查表 时间 组员 调查 结果 调 查 体 会

(二)合作探究

1.出示课题“姓氏文化”

讲述:大家通过姓氏调查对姓氏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认识,想不想进一步了解?(想)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讨一下我国丰富多彩的姓氏文化。(板书:姓氏文化) 2.学习与交流

讲述:课前,老师留了一个作业,搜集有关姓氏方面的资料,下面,以组为单位把资料放在一起互相交流,然后说一说你的收获。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把每人搜集的资料放在一起共享,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调查人数( )人。 有( )种姓。

地点

讲述:下面,老师为你们提供一个更为快捷的学习途径,利用电脑上互联网查阅姓氏方面的知识,你们感兴趣吗?请看操作提示(出示幻灯) 1)在桌面的“姓氏文化”文件夹里双击“姓氏文化”网页文件。 2)边查阅边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操作电脑,上网站查阅“姓氏文化”相关资料。 讲述:通过电脑上网查阅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3.寻根问祖:为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查阅姓氏的来源。

出示幻灯: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提问:你们知道这句古话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再高的大树也有根,再深的水也有源头。

讲述:人也是一样的,要知道自己的血脉传承,弄清自己的祖根来源。 看一段录像“寻根情结”。

讲述:我们看到从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到现代的作家鲁迅都有一种寻根问祖的愿望,你们想不想了解自己的祖根来源呢?下面我们就来为自己和亲朋好友查阅祖根的来源。请看操作提示(出示幻灯)

在桌面的“寻根问祖”文件夹里双击“寻根问祖”网页文件,输入姓氏后点击“汉字”查询。

学生汇报:谁查到自己的祖根来源了,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拓展延伸:

讲述:从姓氏的产生到现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慢慢的演变成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和传统。今天,我们虽然在课上了解很多姓氏方面的知识,解决了同学们心中的种种疑问。但是姓氏文化具有很深的内涵,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板书设计: 4传统文化·姓名中的文化

学习目标--研究准备--参考主题--研究实施--总结与反思 教学反思:

日常中的各种现象都值得我们关注,“姓名中的文化”这个主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一个研究过程。希望通过对姓名中文化现象的探索,引发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备课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试题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布艺》

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六年级新疆综合综合实践学期备课

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备课
《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备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