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寒门学子读书改变命运的神话为何破灭

发布时间:2020-03-03 04:20: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寒门学子读书改变命运的神话为何破灭

2009年在中国的高考历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年,中国的90后第一次大规模出现在高考场上,同时出现的“弃考”现象第一次强烈地吸引了人们的关注:那一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报名人数为750万人,84万人没有报名,也就是说,有84万高中生放弃了高考这条传统的“跃龙门”之路。据统计,自2009年至2012年,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人数累计已经超过300万,接近4年报考总人数的一成。一般人以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地区放弃高考的农村孩子会多一些,实际上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放弃高考的孩子们也不在少数,不过,他们都是一些寒门学子。

中国人历来神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读书境界,故而非常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说法。可是,这些年又为什么有几百万的学生要选择放弃高考呢?从对放弃高考的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除了少数学生要出国留学,大部分放弃高考的学生并非有多种选择放在面前,而是充满了无奈:上大学前途渺茫,不上大学前途也渺茫,弃考的学生可选择的,大多只有一条以农民工的身份进城打工的道路。在高考之外这些寒门学子并没有更多的成才途径,可是他们还是要放弃高考,这只能说明,上大学成本和现实条件的落差,让以前存在于他们脑海中读书改变命运的神话无情地破灭了。

当然了,对于寒门学子的弃考,一些成功人士总是要忧心忡忡地大声疾呼。比如作家许开祯就说:“我出生在农村,家乡是全国十八个特级贫困县之一,很难想象,当年如果不是高考,我的人生会怎样?我的弟弟是农民工,如今干一天活能挣一百多元,似乎跟公务员差不多,但实际生活呢?”可怜许作家一片良苦用心,但他似乎连“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都不懂,现在农村学生上大学与十几二十年前上大学一样吗?这种不切实际的类比让我看了感到很可笑。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靠读书还可改变命运的话,那么往后(特别是今天)的孩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这个连研究生找工作都困难的就业难大环境中,在新的“读书无用论”日渐抬头的时代大环境下,农村学生靠苦读书上大学已经难以改变不幸的命运了!这一残酷现实早在几年前就显现了。黔西龙场村是贵州有名的“状元村”——这个只有600多户2543人、户均年收入不超过1000元的山区小村,尽管一个家庭一年收入甚至供不起一个孩子读一学期的高中,1979年以来却出了500多个大学生。按照村里人的说法,整个村里人真正通过教育脱贫致富的也就是第一代大学生家庭,1992年到1996年考上的第二代大学生家庭,大部分家庭还没有真正摆脱贫困。以这个 “状元村”出名的“状元”家庭董通家为例,他兄妹4个就出了3个大学生,他虽然早已大学毕业了,但正在咬着牙还上学时借的高利贷,还了10年还有7000多元没有还完。他妹妹董慧正还银行贷款,日子也不好过。在这个家庭里,现在日子过得最好的反而是没读书的那个最小的孩子董宇,初中毕业贷了一万多元买车跑运输,才两三年就攒了将近10万元。(《读报参考》2006年16期)看看,上大学的还没有不上大学的过得舒服,那么,上大学还有什么用啊?

上面那个贵州 “状元村”的例子还是六七年以前的,现在的状况则更加不容乐观。如果瞧瞧33岁的北大环保专业女研究生苏黎杰的人生经历,就会让人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媒体报道,这个叫苏黎杰的女子研究生毕业后,很正常地和大多同学一样成为北漂,希望能到北京一所知名大学任教,但事与愿违。尽管自己连体检都参加了,最后却没有被这所大学录用。失望之余开始靠打零工为生。2009年底,苏黎杰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仍未成功,就结束了在外地的漂泊,返回老家南阳。后均未找到理想工作,三十多岁了只能混成“啃老”族。最后她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免费培训油漆工的消息后,就报了名。她说:我在装修的时候深有体验,贴砖工人一天工钱200元,让快弹尽粮绝的我,十分羡慕。

虽然从理论上说职业无贵贱。也没有那条法律规定说,北大女研究生一定不可以当油漆工,但这位环保女硕士经过顽强拼搏,终于光荣地成了一名见习油漆工,在北大中文系本科毕业生主动去卖肉后,这样的事情接连发生在时下的中国,不是正好诠释了寒门学子“弃考”的深层原因吗?

请善良的人们再仔细想想如下的困惑:苏黎杰为什么北漂不成?为什么任教不成?为什么考公务员不成?为什么跑到家乡还找不到理想工作?——请注意,苏黎杰学的是热门专业环保,且握有北大硕士文凭,即使算上就业的苛刻要求:积累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她都已经换过多次工作且33岁了。

上大学一度曾是寒门学子改变未来命运的最可靠保证。然而,随着城市生活成本的增加,大学大跃进所致的就业紧张,尤其是寒门学子毕业后在“拼爹”游戏中只能落得个惨败的结局,他们在高考时选择放弃就是自然之理。这实际上是说,寒门学子上大学现在已非最好出路。最近几年,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的争论就是最好的证明。很多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毕业后因为激烈的社会竞争无法找到期望的工作,反而与进城务工的父兄汇流,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混同,工资相差无几。既然大学毕业后还要选择农民工的职业,那当初为什么就不能不上大学而去接受职业类教育呢?或许,这才是农村学生较好的出路。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却不能很好地与之对接,因此导致了目前一方面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另外一方面许多企业寻找不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员,出现了“用人荒”。如果在农村教育(甚至是城市教育)中,不是一味地鼓吹上大学的不切实际理想,而是让农村孩子特别是寒门学子从小能够得到一些技术上的培训,能够学习专业的技术,再到职业院校里进一步学习更专业的技术,成为“制造业白领”,毕业以后还愁不能就业吗?更重要的是,这还能够扭转我国目前制造业受制于订单、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困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这是一举两得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其实,国外全不似我们,不会盲目地鼓励孩子上大学,用一种糊涂的教育观,培养出一批批畸形的人才。以德国为例,这个国家的小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要学习各种技术类课程,小学毕业后,大家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属“智识教育”,主要是学习文化课程,之后进入到学术型大学深造;另外一类进入到技术型学校深造,属“技术教育”,主要学习各种职业技术,之后主要进入高等技术型学院深造。这两个轨道各自运行,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学技术的人丝毫没有感到自己低人一等,进入学术型大学学习的人也没有感到自己高人一等。德国的制造业发达,某种程度上与这一“双元制”的人才培育体系有着很大关系。毕业以后,两种人才在具体待遇上也相差不大。比如工人与大学教授,工资差距就很小。一个卡车司机,年薪照样可以拿到10万欧元,收入丝毫不比大学里的教授工资低。

寒门学子“弃考”,折射出“读书改变命运”这一神话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破灭了。不过,我们大可不必义愤填膺,如果人们能够转变择业观念,国家能够转变教育观念,不再受一窝蜂上大学观念的忽悠,大学生农民工的悲剧或许就能避免,北大环保女硕士也就不用经过顽强拼搏,在33岁的时候才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光荣的见习油漆工了。这对于寒门学子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寒门改变命运

普华永道神话破灭

破灭的历史神话

寒门学子助学金申请书

又一个“稳赚不赔”神话破灭定向增发

读书改变命运

金缕玉衣一个千年防腐神话的破灭

从“丰田”召回看管理神话破灭

寒门学子如何园大学

寒门学子之打工日记

寒门学子读书改变命运的神话为何破灭
《寒门学子读书改变命运的神话为何破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