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走进名师 如沐春风 听吴正宪老师《方程的认识》讲课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17:02: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巧妙的疏导、暖心的评价无不让教师感受到情感与知识的融合,感受到课堂的民主与和谐。学生正是在这样温馨的课堂氛围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提升。吴老师用她的情、用她的真、用她的爱黏住了学生们的心,黏住了每一位观课的教师。

总之,通过听、看、感受吴老师的课堂,我真正领略了名师的风,我将在以后教学中,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孩子们,贴近孩子们的心。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下,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四、辨析对话,深入理解

师: 刚才我们通过自主思考、小组活动基本了解了方程的含义,这就算认识方程了吗?没完。通过练习可以巩固我们学习的知识,大家看课件判断,认为是方程的用手势钩表示,不是方程的用手势叉表示。 a-15 ( ) 5y=315( ) 9.8+0.2=10 ( ) n+17>27( ) 80+□=120( ) 36-X=9×3 ( ) 师:请大家看第一题,开始判断。 生1:不是。 生2:是。

师:( 追问) 有没有不同意见的,和她交流一下吧? 生:你觉得什么叫方程?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生:这个式子具备这些条件吗? 生:有未知数。 生:它是等式吗? 生:它不是等式。

生:那这个式子是方程吗? 生:不是。

生:请你记住是方程的式子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含有未知数,同时还得是等式。

此时场下掌声不断,送给这段精彩的对话。

(评析:真理不辨不明,教师抓住课堂生成资源搭建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平台,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在交流中得以加深,思维在碰撞中得以升华,认知能力在不断的自我教育中得以提高,学习的热情在互动

中得以点燃。)

五、逐步抽象,体验建模

师:至此,同学们只认识了方程式是怎么样的,方程还有许多的知识,回顾一下我们开始的学习过程,我们称呀称呀,谁帮的忙? 生:天平!

吴老师边说边寻找地方把天平藏起来。学生笑着看老师到底要把天平藏到何处,吴老师把天平最后送到了一位听课的教师处藏起来,并说已经把这个大天平化作55个小天平送到孩子们的心中。

师:你心中有天平吗?在哪儿呢?(学生用手势比画示意在自己心里)现在看看天平是否在你心中。

(课件出示下图,请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图意) 生:一个水壶的水先倒满一个杯子。

师:提醒大家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统观全局。

生:(生马上更改为)一个水壶的水可以倒满两个热水瓶和一个水杯。 全班跟着教师的口述演示:一瓶倒满了,第二瓶也倒满了,水杯也倒满了。 师:你心中的天平到底在哪里呢?能用数学语言说一说吗? 生:两个热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2000毫升。 师: 我们的要求是用数学的语言记录下来。 生:2000=200+2x。

师:这儿的x 表示什么我不懂。 生:x 是一个暖水瓶的盛水量。

师:你心中的天平就是这样的,体现的是什么关系? 生:等量关系。

师: 等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其他方式吗? 生:2b+200=2000。 生:2z+200=2000。

师:我这样写可以吗?2y=2000(生齐说:减去200)它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个水壶的水去掉一个水杯的水后就剩下两个暖水瓶的水。 师:同学们,你心中的天平被你调出来了!它帮你找到了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这很重要。

师:(出示4块月饼称重的情境)一块月饼多重? 生:4x=280。

(评析:借助直观教具抽象出方程的意义只是学习的开始,真正建立方程思想却需要一个漫长的体验、理解、感悟的过程,此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为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做好铺垫,孕育了方程思想的种子。)

六、联系生活,创新提升 师:大家会写一个方程了吗? 生:x+20=100。

师:你们能根据这个方程讲一个数学故事吗?

(数学课上还要讲故事,学生惊讶了一下后立即投入故事编撰工作中) 生:妈妈带了100元到超市买了一些东西,还剩20元。妈妈买了多少元钱的东西?

师:这样的故事多不多?到哪里去找呢? 生齐说:生活中!

(评析:让方程回归生活,在身边寻找方程,把抽象的方程变得五彩缤纷、生动有趣;让学生换个思路理解方程,为方程增添生命活力,不但加深和丰富了对方程意义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和体会数学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师:铃声已响,有收获吗?把收获回家说给爸爸 妈妈听一听吧。下课了,老师特别想听听你们的感受。 生:我学到了什么叫方程,还找到了心中的天平! 师:恭喜你,今天有那么多收获! 生:感谢吴老师,感谢所有的老师。

师:谢谢你啊!(这名学生对着吴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吴老师也对着孩子深深地鞠了一躬!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你们的数学老师在哪儿?(数学教师站起来示意,吴老师对着那位数学教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您,周老师,感谢您培养了这么多优秀的学生!) 师:我们要永远心存感激!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身边所有的人! 此时有一名女孩再也按捺不住,抢了话筒含着泪水对吴老师说道:谢谢您,吴老师。我一定考到北京去看您!吴老师一把抱住女孩说道:我一定在北京等您!

【总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对学生来说是思维方式上的一个飞跃。学生能否通过学习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吴老师首先在学生已有天平称物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猜测、比画、记录和展示生成了等式和不等式的教学资源,然后比较、辨析逐次分类,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围圈呈现方程,接着步步抽象逼近直至学生完整准确表达出方程的意义,最后通过交流对话、数形结合初步体验、讲故事等方式一步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充分体现了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具体来说,本课的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

能顺利辨认方程的样子就是认识方程了吗?能流利地说出方程的定义就是理解方程思想了吗?方程是个建模的过程,怎样帮学生建立好这个数学模型,深刻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是为寻求未知量,而寻找到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联系,且在这个过程中把未知量先等同于已知量,和已有的已知量进行相关运算,形成等量关系,从而求出未知量的一种思想方法。列方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教师没有止步于方程意义的抽象,而是通过直观教具体验、数形结合半抽象化、回归生活编故事等情境使学生充分体验方程建模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孕育了学生的方程思想,实现了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顺利过渡。

二、育人功能充分体现

教育是什么?爱因斯坦曾说:忘掉学校所学的一切知识,剩下的才是教育。由此可知,数学课堂最终应该留给学生什么呢?那应该就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正是教师追寻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根。综观吴老师的课堂,开课时的问题开放提出,天平称物时的数学表达,式子的逐次分类,方程意义的抽象归纳,常见等量关系的方程表示,方程故事的创编等,无不体现了教师对方程思想这一暗线的深刻解读。没有贴标签,没有专业术语,教师靠着自己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具匠心的设计,大雪无痕地将问题意识、符号意识、分类思想、合情推理、应用意识、创新

意识等渗透到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真可谓润物细无声啊!

三、情境创设匠心独运,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保证天平称物、式子分类、辨析对话、水壶倒水、盘秤称月饼、故事编创等,无不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且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需要,为学生在新课学习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保证。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交流的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观察、发现、质疑、交流、整合、创造等教学活动,在操作、思考、交流、倾听、归纳中学习数学知识,逐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实现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实现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的经历和再创造,充分体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交往互动,情知合一 在吴老师的课堂中, 这样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无法不叫人喜欢。 摘自《王晓娟名师工作室》

听吴正宪老师讲课体会

听吴正宪老师

听吴正宪老师

听吴正宪老师的讲课及讲座有感

听吴正宪老师《搭配》一课有感

亲近名师 如沐春风

听吴正宪讲座有感

学名师吴正宪授课有感

听吴正宪老师讲课心得体会.白仲义doc

听吴正宪老师《商不变的规律》有感

走进名师 如沐春风  听吴正宪老师《方程的认识》讲课有感
《走进名师 如沐春风 听吴正宪老师《方程的认识》讲课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