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发布时间:2020-03-02 16:45: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15金融一班范致远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同样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改革。在这个开放与变革共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每一个不甘落后的国家与民族,都在审时度势,努力把握发展机遇,为自身的未来与命运奋斗。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同样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做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在我看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需要做到以下两点:做一个爱国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做一个爱国者

我们作为成长在共产主义旗帜下的一代,从小便被教育做一个爱国者。英勇如董存瑞,坚毅如黄继光,坚定如刘胡兰,这些革命先烈的事迹随着爱国主义教育早已深深刻入了我的脑海。于彼幼时我并不能理解其精神,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三观的建立,我深深体会到了其作为一个爱国者的情怀。

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坚信世界是物质的,万物必有其因果。故而,我也认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句话。那么做一个爱国者的基础是什么,又是什么使得无数人前赴后继的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终身呢?毫无疑问,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生长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早已与祖国紧紧绑在了一起,我们的一切切身利益都与祖国息息相关,做一个爱国者便是对自身利益的最佳捍卫方式。

为了更具体的说明这一问题,我引入了以下几段材料:

黄继光,原名黄积广,农历1931年1月8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黄继光祖宗三代受尽地主阶级的压迫,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在苦难中挣扎的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

1 / 4

苦人闹翻身出力。1949年11月,黄继光的家乡解放了。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被选为村儿童团团长,曾带领民兵活捉逃亡地主,搜出伪保长私藏的枪支弹药,被评为民兵模范。

邱少云,1926年出生于铜梁县少云镇(原关溅乡)一个贫苦贫农家庭。幼年失去双亲,孤苦无依。靠帮人推船为生的父亲就被船老板砍死在船上,不久母亲因贫病交加死在床头。14岁时他就开始了雇工生活,跟兄弟靠帮地主推磨,甚至讨饭度日,受尽了欺凌和白眼。在他幼小的心灵,深深埋下仇恨的种子。解放前夕,刚长成人的邱少云,被伪乡长抓壮丁,卖进国民党军队,饱受了挨打骂的辛酸。后被川军刘义的18团抓去当了兵。1948年,刘邓大军奉党中央毛主席命令挥师南下于1949年12月解放了成都,相应,四川获得了解放,邱少云一家和天下劳苦大众获得了新生,太阳出来了,来了救星共产党,邱少云作为解放兵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从上面两段材料可以看出,不论是黄继光抑或邱少云,其经历模式是相似的,奋斗目标也是相同,我们或许可以得出其爱国的缘由。他们都是出身贫下中农,从小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受尽了欺凌和白眼,使其深刻领悟了自身的地位和其所追求的目标。毛主席曾经说过:“越是艰苦地区的人民,革命越是坚决。”在我看来,便是这种苦难的经历使他们坚定了人生的目标与意义。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论,他认为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越是艰苦地区的人民,革命越是坚决。”对应的便是生理需求,是任何一个生物发自本能的、最强烈的需求。《亮剑》中有一段我记忆非常深刻,军政治部主任赵刚给国民党军俘虏作讲话:“这里有不少人的家都在解放区,你们可以写信回家问一下,看家里有没有分到地。这个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活也就有了指望、有了盼头。但有些人他不答应,要把我们的劳动果实抢走,我们应该怎么办?”毫无疑问,自然血战到底。无数先烈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的原动力,正如《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中唱的那样:“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作为一民大学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爱国并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也并不只是一句空话,这个国家的一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2 / 4

中国强大我们便是既得利益者。因此,爱国便是爱自己,爱国便是对自己利益的最大维护,所以,做一个爱国者!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翻开史书,每一个社会人都在被要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譬如当下,亦是如此。然而就我来看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在懵懂的使用这个词,其描述道德的方式大概就是看到垃圾随手捡,捡到财物要归还之类的。他们或许也可以这样这样懵懂的度过一生,然而要做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实践者,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就必须彻底理解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的。道学家们鼓吹着对他们极为有利的,人生而有灵、道德天生的那一套,认为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生来便是有道德的。这便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形而上学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 ,用孤立 、静止 、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固定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以及点动的相对趋势,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有似于物理学中的矢量。而道德并不是这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必是与并非天生的人类社会伴生的,也自然有其起源与发展,其起源与发展也必然与当今的道德息息相关。

为了更形象的阐述这一问题,我打了一的比方。

在人类还是原始人的阶段,一个人饥肠辘辘,正在寻找食物,而另一个人拖着猎物回来了。这时候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什么呢?当然是干掉那个人,把他的猎物抢走吃掉。然而人们慢慢发现多人聚在一起可以更好的狩猎,更容易获得更多的食物,于是部落时代便来临了。部落时代的人们遇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人人都像之前那么干,部落就散了,大家的日子又变差了。于是部落便有了规定,不许抢别人的东西。最早的道德便这么形成了。在之后的日子里,强大的战士终有老去的一天,他们并不想饿死机头或为野兽果腹,年轻的战士同样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便有了尊老。孩童没有自立的能力,却是族群的未来也是养老的保证,于是便有了爱幼。

3 / 4

道德的形成都有其原动力,而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生活的更好。因此,这里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遵守道德是为了自己与他人更好的生活。

那么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呢?我认为《论语》中有一段描述的非常精确:“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里的礼可以理解为规矩、法律、合适的事,有道德便是不做不合适的事。而因为合适这个词本身便带有了极大的主观性,所以道德与否其实全然取决于所处的环境。譬如有些国家可以娶四个老婆,而在中国属于重婚罪,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就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来说,遵纪守法,行为符合诸如孝敬老人之类的文华习俗,做合适清理的事,便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综上所述,发自内心的理解并实践这两点:做一个爱国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便是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而我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也以此要求自己并努力着。

4 / 4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积极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脚踏实地 敢于担当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做核心价值观忠实践行者

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做社会主义爱国观的积极践行者

如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定稿]

大学生如何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