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科学 声音 兴趣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2:17: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声音引入

声音有哪些?

1、自然界中的声源

2、人们制造的声源

3、人类身体的声源

通俗的说,所谓声音,就是生物用耳朵感受到的一种特殊的物理信号。人们说的话、唱的歌、乐器演奏的音乐、动物的叫声、机器的轰鸣、撕裂纸张、打碎盘子、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呼呼叫的风声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声音。

声音是构成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是人们交流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声音的世界会是怎样的无趣。

2声音的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声音是一种压力波: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他们的振动会引起介质——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这就产生了声波,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

3声音的几个属性

响度 音调音色(物理属性) 3.1响度

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

3.2音调

音调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frequency)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

弹尺子 振幅

3.3音色

称音品,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声音因不同物体材料的特性而具有不同特性,音色本身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波形是把这个抽象直观的表现。音色不同,波形则不同。典型的音色波形有方波,锯齿波,正弦波,脉冲波等。不同的音色,通过波形,完全可以分辨的。

4为什么能听到声音

人们之所以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两个原因:存在供声音信号传播的介质通道以及感受声音的器官。

供声音传播的介质有很多种,气体、液体、固体都有,多种多样,比如空气、金属、水等等,每种介质的传播效率都不同。而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在不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下的传播效率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介质的分子活跃度被改变了。(详情参见“声音的传播”一章) 感受声音的器官,我们通常称之为耳朵。当声音信号通过空气的传播到达耳朵后,耳朵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把这些信号一层一层的传递到了大脑中,于是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纷繁复杂的信号传递到大脑中后,我们只是听见了,但是我们又是如何理解这些信息的呢?首先,大脑提供了一些专门来处理这个事情的硬件条件(器官与神经组织等),让信息的处理有了实现的平台和机会;其次,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让我们有了对声音信息的处理能力。

大自然及人类可能制造出的声音,从1赫兹,到几十万赫兹,范围跨度极大,但并不是所有的声波振动,都是人耳能听到的。

人耳的可闻音域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20赫兹以下的声波,称为“次声波”,能量很强烈时,身体可以感觉到(比如地震的时候),但耳朵是听不到的。能量极强的次声波甚至可以杀人。高于20000赫兹的称为“超声波”,人耳也听不到,但很多动物,如狗,蝙蝠,可以听到。人耳对高频的感知力会随年龄增长而衰减,所以幼年时几乎人人能听到2万赫兹的声音,但中年以后,很多人就只能听到15000赫兹甚至更低了,听不见极高频了。国外甚至有学生发明了一种以极高频讯号为铃声的手机,因为这种手机响铃时,只有年轻的学生能听到,年龄大的老师,已经听不到了。

超声波

5传递的速度

形态:固体的传播比液体快,液体比气体快。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反之亦然。 密度:以木头为例,越是密度大的树木,传递的速度就越快。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反之亦然。

体积:以空气为例,同样的能量大小,体积越小震动越大,频率也越高,音调同样的也越高。(想想笛子的发声原理)

长短:以琴弦为例,弦越短则单位时间和面积内承受的能量就越大,从而导致的震动频率就越快。

粗细:仍以琴弦为例,弦等长时,越是细的弦对能量的反应越大,震动频率越快,音调也自然越高;反之,越是粗的弦,对能量的反应越低,整动的频率越慢,音调也自然随之越低。

声速随着弹性增加和密度减小而增大。因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气体的密度小,因此可以设想,声速在固体和液体中小一些。但是,固体和液体的分子弹性要超过气体的分子弹性很多倍,这又决定了声速在这些介质中比在气体中更大。

我们通常所了解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里描述的是温度在20℃时的情况。温度越高,空气分子的活跃程度也就越高,传播声音的效率自然就越高,声速越大。大约气温每升高1℃,声速就要增加0.6米/秒,-30℃是空气中的声速是313米/秒,100℃时声速为386米/秒。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时,大气压强的变化会带来空气分子的活力的明显变化,从而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同一温度下,同一气体构成,气压越大,气体分子的活跃程度就越高,传播声音的效率自然就越高,声速就越大。

6不同声音的作用

高频

声音指向性很强,覆盖角度窄小、射程远、穿透力强。声纳设备用的就是高频的声波。 中频

有一定指向性,覆盖面积比较容易控制。 低频

指向性不明显,向四面辐射、声功能损失大、传播距离近。 7声波的聚焦、反射、折射与衍射等等

7.1聚焦

声波作为一种波,也具备波的一些常见特性,比如聚焦、反射、衍射等等。现实中聚焦的例子有很多,都是为了放大声音,比如猫头鹰的耳朵那么大,就是为了放大远处小动物的声音,提高捕猎的成功率;当我们想要听清远处某个声音时,我们常常会把双手拱在耳后,就是为了增强耳廓对声音的聚焦效果,从而让我们听的更清楚。在拱形隧道、石桥或者房间里讲话时,感觉声音总是格外洪亮,这也是声音聚焦的效果。

7.2反射

还记得儿时倍感神奇的山谷回声吗?是山神在和你说话吗?不那就是声波在遇到巨大的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形成的回声而已。其实上文的聚焦效应也是声波的反射造成的一种特殊效果。

7.3衍射

当声波遇到大的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从而造成回声等效应。可是如果声波遇到的障碍物比较小,无法形成造成反射效果,那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遇到这种情况时,声波会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方传播,这种现象被叫做衍射。

7.4折射

波从一种介质区域射入另一种介质区域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波的折射。比如从高温区进入低温区或从低温区进入高温区、从空气进入水面、从低压区进入高压区等等。

能引起折射的情况很多,比如温度变化、压力变化、密度变化、材质变化等等。

7.5散射

凹凸不平的墙。

反射或衍射除了能带来一些奇妙的效果外,也能带来一些小破坏。比如在安静的录音室内,如果周围的墙壁总是把声音不停的反射回来,那么就会产生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杂声,对录音造成干扰。那么我们就要想把法避免反射的产生,通常我们有两种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一个是利用各种吸收声波的设备,比如窗帘、地毯等布的东西,从而让声波消失在吸声设备里;一个是直接把墙壁弄成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的样子,让声波无法被统一的反射起来,而是直接被散射掉,并最终消失。

8音障与音爆

当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速度接近音速时,空气会产生一股强大的阻力,使物体产生强烈的振荡,进而速度衰减。这一现象被俗称为音障(Sound Barrier)。突破音障时,由于物体本身对空气的压缩无法迅速传播,逐渐在物体的迎风面积累而终形成激波面,在激波面上声学能量高度集中。这些能量传到人们耳朵里时,会让人感受到短暂而极其强烈的爆炸声,称为音爆。

9多普勒效应

见过老式火车的人可能都见过这样一种现象,火车迎面开来时汽笛声是尖锐的,而经过自己开向远方的时候汽笛声是低沉的。同一个火车,同一个汽笛,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汽笛声是固定的,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是因为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运动的方向及产生的距离造成了声波的疏密变化,也就是频率的变化,因此声音听上去就产生了高低的效果。在科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用科学术语描述就是: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和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就叫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不仅存在于声波中,也存在其他波中,比如光波。天文学家发现,从遥远的星球发出的光波的频率,都小于地球上静止的同种光源的频率。经过研究证实,这是因为星球在远离地球运动着,这也是多普勒效应的一种表现。

10总结 提问

初中物理声音说课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幼儿园科学《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新学期兴趣课教案

篮球兴趣课教案

数学兴趣课教案

兴趣模型课教案

初中科学 声音 兴趣课教案
《初中科学 声音 兴趣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