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榆林林业产业

发布时间:2020-03-03 22:19: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全面推进榆林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黄河涉境400多公里,古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平均海拔1300米,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总面积4.3578万平方公里,是陕西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市。

一、榆林市林业资源和林业产业现状

(一)林业资源现状。榆林市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南治土、北治沙”的治理方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初步形成了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截止2006年全市林木保存面积达到200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0%。其中:以杨树为主的乔木林地面积230万亩;以旱柳(高杆柳)为主的乔木林地面积120万亩;以沙柳、柠条、沙棘等为主的灌木林地1443.52万亩,其中沙柳500万亩、柠条420万亩、紫穗槐75万亩、沙棘70万亩;红枣160万亩;山杏、大扁杏88万亩。我市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沙区尤为突出,发展林业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潜力巨大。

(二)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全市涉林产业发展呈上升势头,以红枣为龙头的林业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红枣产业。全市红枣总面积达到160万亩,年产鲜枣20—30万吨,年产值(包括加工增值在内)达7.2亿元,枣农人均收入728元,占总收入的70%以上。榆林红枣无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和全省的三分之二。从清涧至府谷的黄河沿岸,枣林棋布,片带相连,形成了一条南北长347.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的红枣林带, 1995年,国家农协会将我市红枣基地建设重点县清涧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2001年,我市另一个产枣大县佳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名乡”。2005年佳县建成我国唯一认证的1万亩有机红枣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红枣产值。全市现有红枣初加工企业59个、深加工企业5个、季节性加工点300多个,年加工能力5万多吨。经清洗烘干、分级包装的16个系列初加工礼品枣深受众多商贩青睐。

2、山杏、大扁杏产业。全市现有两杏面积88万亩,年产值达4000万元以上。榆阳区大力发展大扁杏,建成了一条百公里杏产业带,面积10.2万亩,年产杏核90万公斤,鲜杏肉360万公斤,年产值1100万元。

3、林木种苗产业。 全市各国有林场、苗圃和育苗大户,借国家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机,培育了大量的造林和城镇绿化苗木,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目前,全市可出圃苗木种类齐全、数量可观,仅樟子松不同规格苗木超亿株,价值5亿元以上。

4、灌木资源开发利用尚处于摸索阶段。目前,仅有的年产3万吨造纸厂、柳编厂、沙棘油提炼厂、锯材和家具加工厂等企业,也由于规模小、效益差,大部分处于关、停、并、转的状况。

二、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林业产业起步迟,基础差,规模小,效益低,与全市生态建设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极不协调,林业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林业发展后劲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1、林业产业总产值低,结构不合理。一是林业产业总产值低。其主要原因是第

二、三产业不发达,第二产业产值低、第三产业刚刚起步,林业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不大。二是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林种、树种结构单一;在经济林品种上,低产品种多,高效品种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鲜果多,干果少。在加工业方面,主要还是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精加工少;在森林旅游等服务业方面,发展滞后。

2、产品科技含量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由于投入有限,

科研力量不强,导致全市的林业产业开发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二是由于观念和经济等诸多因素造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3、以林权制度为主的各项改革滞后。一是林权制度改革滞后,从事林业产业开发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国有场圃体制、机制老化,较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三是鼓励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发展林业产业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

4、林业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化体系尚未形成。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原因,林业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一是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林区道路较差,影响资源培育和原料的输出。二是林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以及林业管理手段和方式比较落后。三是林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各种生产要素还没有向林业产业聚集,社会化体系尚未形成。四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辐射带动力不强。

当前,我市林业产业发展中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红枣裂果腐烂,产业抗风险能力弱;红枣精深加工和残次果的加工利用没有大的突破;大扁杏遭晚霜冻害严重影响挂果率;丰富的灌木资源开发利用尚属空白。

三、我市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市林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两建”。 一是建设比较稳定的乔灌草相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形成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充足森林的资源。二是建设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以林业产业的全面开发利用为切入点,增强林业发展活力,达到国土绿起来、林业活起来、人民富起来的目的。形成我市南部以红枣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及其加工业为重点,北部以沙产业开发为重点的林业产业基本格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优质高效、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大力提升林产品的供给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使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统筹起来,和谐发展。

四、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

1、200万亩红枣基地建设及其加工业。我市黄河沿岸是红枣的优生区,红枣品质优,商品性好。红枣特色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品牌效益逐渐凸现,全市枣林面积已达160万亩,年产鲜枣20—30万吨,规划用3—5年的时间再发展红枣40—50万亩,形成200万亩红枣基地,年产鲜枣40-50万吨。用15年的时间使80%的红枣得到有机食品认证;黄河沿岸以更新优质品种为重点,逐步提高抗裂果品种比例;无定河、大理河两岸以米脂孟岔村(面积2100多亩)、子洲扬大沟村(面积1200亩)为模式,辐射示范带动,大力发展鲜食品种红枣基地。以现有的巨鹰、宏祥等重点红枣加工企业为龙头,辐射带动红枣精深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规划新建红枣深加工企业10个,使年加工能力增加到30万吨以上,延长红枣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年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努力把榆林打造成西部红枣产业强市。

2、100万亩“两杏”基地建设及加工业。榆林是杏的原产地之一,现有“两杏”88万亩,其中山杏73万亩,大扁杏15万亩。再用3—5年时间发展15万亩,形成百万亩“两杏”基地,年产杏仁3万吨,新建杏仁产品加工企业3个,形成杏仁医用、保健品、食品生产基地,年产值5亿元以上。

3、1500万亩灌木资源的转化利用。榆林以其水、热、光配合较好而广泛分布着沙生、旱生、草甸、盐生和沼泽植被,总面积近1500多万亩,主要有沙蒿、沙柳、柠条、花棒、踏郎、紫穗槐、沙棘等灌木。形成独具特色的陕西独一无二的灌木资源,这些灌木通常每隔3-4年必须进行平茬复壮,否则会自然枯死。

①高密度板加工业。榆林市现有的沙柳、紫穗槐等灌木林,年均平茬400万亩、高杆柳伐柳椽30万亩,产灌木等原材料可达200万吨以上,成为高密度板、瓦楞纸生产的巨大原料

基地。近期可供50万立方米高密度板生产所需;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发展,半固定沙地的进一步治理,远期可望满足100万立方米高密度板生产所需。而目前我市的灌木资源只是以原料的形式卖给内蒙、河北等地的生产厂家,加工后再以成品返卖回我市。据预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造板的需求量将会持续增加。为此,我市规划“十一五”期间,在榆阳、靖边建设两个中型高密度板厂,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0万立方米,年消耗沙柳资源为40万吨,只占可利用沙柳等灌木资源的18%。开发前景和潜力巨大。

②柠条等灌木饲料转化利用。柠条、花棒、踏郎、紫穗槐等灌木,粗蛋白、粗纤维含量较高,是优良的畜牧饲料。榆林又是全省的主要畜牧基地,特别是实施封山禁牧、舍饲养畜以来,养畜饲料需求倍增。为此,我们从去年开始和榆林学院合作尝试将灌木资源转化为饲料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灌木饲料的转化利用,必将为我市的灌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走出一条新路子,为羊子等养殖业提供充足的饲料保障,进一步促进我市的畜牧业健康发展。

4、沙棘资源利用加工业。沙棘的根、茎、叶、花、果,含有160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鱼业、外贸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我市将新建30万亩沙棘林,形成100万亩的沙棘林基地。大力推广引种成功的俄罗斯大果沙棘,积极开发沙棘果的药用、保健功能,新上沙棘饮料、沙棘茶、沙棘油等系列产品生产线。

5、大力开发沙漠旅游等非生物项目。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林业对现代文明发展的引领作用。榆林的防沙治沙举世瞩目,有着丰厚的生态文化和广袤的大漠风光资源,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开创旅游项目新格局,以五个国家、省、县级沙漠公园;沙地柏、杜松自然保护区和红碱淖湿地为框架;以榆林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生态名市”为契机,努力打造榆林独具特色的沙漠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推动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6、积极促进沙产业的发展。按照“多采光、少用水、高科技、高效益”的原则,积极发展知识密集型沙产业,选择适合发展沙产业的区域设立试验示范区。支持企业建设一批沙、科、工、贸一体化,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的示范基地。达到沙漠增绿,资源增值,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

五、保障措施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组织规划实施

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宏观调控是对市场机制不足的补充。各级政府要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林业产业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调控和适时调整。不断推进林业产业由过去利用林木资源为主向利用林地资源、林区资源为主转变;由过去单一扩大规模向规模化与节约使用并举的复合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经营向高投入、高效益的集约型经营转变。 要切实加强对林业产业规划的组织实施,对规划中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列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县(区)林业局的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年度重大事项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每年需要重点推进的重大事项,要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

2、贯彻《林业产业政策要点》,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林业局等七部委制定的《林业产业政策要点》,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资源培育、资源合理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保持现行林业优惠政策的连续

性和稳定性,对从事林产品种植、林产品初加工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创办大型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者,在资源配置、申报手续、税收等方面都给予优惠。

3、改善投资环境,广泛吸引非公资本投资林业产业建设

非公有制林业企业是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要着力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在资源利用、工程招投标、专项资金和信贷支持、税费负担等方面一视同仁,统一政策,为各种林业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经济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租赁、承包等多种经营形式参与林业产业开发。

4、加快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加快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还山、还林、还利于民,释放农村劳动力和林地的巨大潜力。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一是明晰所有权。尽快对不明权属的森林、林木、林地依法确立其使用权,保护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二是放活经营权。允许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依法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资本或条件,公平公开进行多种形式的林木产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调动经营者投资林业产业的积极性。三是落实处置权。对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林、速丰林等人工商品林采伐实行限额内单报单批;对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业主、造林大户营造的商品林优先安排采伐;对商品材和农民生产的自用材剩余部分,允许依法上市销售;四是确保收益权。要减轻林业税费,征收的育林基金要逐步全部返还林业生产经营者;五是规范林权流转行为。尽快建立和完善林权交易市场,健全林权流转体系,制定流转程序,确保林权合理有序流转;六是加强监管和服务。各级林业部门要适应改革的要求,依法加强对森林资源流转、林木采伐、林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管理;改进工作,加强服务,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要维护林区社会稳定,通过共同努力,为企业和各类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5、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促进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二个转变:一是由政府领导、管理企业转变为引导、扶持、服务于企业;二是由政府直接投资于农户建基地转变为直接投资于龙头企业,由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建立资源基地,走基地化、定向化、集约化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最终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扶持和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机制新、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种植业主,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济运行机制,积极探索种、养、加、销、游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模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林业产业整体水平,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6、完善林业科技创新机制,强化科技对林业产业的支撑力度

实现林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要按照市场要求,加强林业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规划设计单位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着力解决当前我市红枣裂果腐烂,红枣精深加工和残次果的加工利用,大扁杏遭晚霜冻害严重影响挂果率等问题,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不断提高林业产业的创新能力。积极推广良种、壮苗和营造林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商品林基地的科技含量。依靠林业科技创新,做大做强林业产业龙头企业,铸造一批优秀名牌产品。根据林业产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优化提升人才结构,重点培养、引进符合林业产业调整、重点项目建设和服务业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保证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施。

7、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及中介组织作用

建立林业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动态分析、及时掌握市场发展变化趋势,为行业发展和企业提供服务。支持和引导林业咨询机构、规划评估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规范市场秩序、沟通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等方面的作用。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榆林林业产业是一片尚未开垦的热土,这里林业资源丰富,仅林业用地就占总土地面积的40%,发展林业产业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开发前景十分可观,欢迎各位有识之士投资榆林林业产业,建设榆林产业。

林业产业总结

林业产业规划

林业产业工作总结

林业产业工作汇报

林业产业工作总结

林业产业信息

上半年林业产业工作总结

林业产业调研报告

林业产业工作要点

睢宁县林业产业调查报告

榆林林业产业
《榆林林业产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