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2 20:53: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未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班级:11级地理教育

学号:111508124

姓名:幸赟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本方针,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强调对环境的保护,而且应包括如何解决在人口已经高度密集,人均资源相对匮乏,自然生态环境已经十分脆弱的条件下,如何实现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同时又要保护环境的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社会实践问题。能源既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来源,解决好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1.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必要性 1.1中国的能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目前,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人均能源消费量为世界水平的55%,人均用电量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而我国的现有的石油储量,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已不能满足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国内石油开发和生产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每年花大量外汇进口石油,这是难以为继的。此时,我们应反观事物的本身,将目光放至其他的再生能源上。

1.2我国丰富的可再生能源

其实,中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据统计,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5亿千瓦,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方约占中国国土的三分之二以上,西北和青藏高原年平均日照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生物质能资源的可再生能量按热量折合标准煤约为2.3亿吨;中国还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储存条件较好,已勘探的40多个地热田的热储量相当31.6亿吨标准煤,远景储量达1354亿吨标准煤;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拥有6500多个岛屿,海洋面积47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能资源约4.6亿千瓦,其中可开发的潮汐能为l亿千瓦,波浪及海流能约1亿千瓦。

因此,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将在未来能源供应中起着显著的作用。研究可再生能源对于缓解我国能源需求压了等问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2.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取得很大的进展。目前,已形成了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和水能等一系列技术较为成熟、可规模化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

2005年,我国的风电开始蓬勃发展,基本具备了单机容量750kW及以下风电设备的制造能力,已有几个制造企业具备了小批量生产兆瓦级风力发电设备的能力。风电水平的发展虽较其他能源发展的基础薄弱,速度较慢,但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是今后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的生物质发电技术已趋于成熟,可装机容量8亿千瓦时,发电量240亿千瓦时,消化秸秆2400万吨。生物柴油生产技术不断完善,可年产200万吨乙醇。生产技术也趋于成熟,可实现2万吨的工业示范。到2020年,生物质能发电装机40亿千瓦时,发电1 200多亿千瓦时,消化秸秆1.2亿吨,为我国7 t多吨秸秆蕴藏量的1/6;生产生物柴油和乙醇达到年产1000万吨,液化燃料可达到10万吨。

截止到2005年底,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已趋于成熟,全国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和生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如今,我国正在酝酿和筹划规模为10万千瓦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该项目使用1700面面积为10平方米的反光镜,采用现代控制技术,密切跟踪太阳,将太阳光精确反射聚焦到一点——集热器,加热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如果在试验示范成功后进行大面积推广,则有可能引起能源领域里的变革。

水能开发方面,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为1.1亿千瓦,年发电量约4000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3%,总发电量的16%。我国水电勘测、设计、施工及设备制造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形成了完备的产业体系。

中国的电力系统发展迅速,扩张势头还要保持许多年,为现代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创造了潜在的可观的市场。在推动现代可再生能源发电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环境效益,使其环境外部性能够反应到合理的电价体系中来;同时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优惠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过去的重点放在解决农村和边远地区的能源供应上,近年来,现代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其中,太阳能热水器已形成规模市场,大型风力发电也有多处示范。但总的说来,商品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仍然十分有限。

我国已经宣布,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民经济比2000年翻两番。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相关部门正针对我国未来能源需求及其结构做出规划,以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初步预测到2030年将煤消耗减少到整个能源消耗的40%,并提高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争取占到21%左右。

3.实现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3.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支持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关键。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如激励、税收、补助、低息贷款、加速折旧、帮助开拓市场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初始动力。我国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的地区多为边远贫困地区,社会效益显著,但经济效益不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为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采取了事业费补贴、研究与发展补贴、投资贴息和项目补贴等政策。但是,同国外比较,我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投入太少。迄今为止,我国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还没有规范地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和计划,这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投入过少,缺乏足够的开发与研究,不少关键性设备不得不进口,如大中型风机基本依赖进口,导致发展缓慢,产业化、商品化程度低,国家还需在这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3.2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意识不够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没有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国家能源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地位不突出,缺乏长期的发展目标,没有形成权威的长期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国家能源统计体系中没有单列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也没有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目标。长期以来,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没有常规能源建设项目那样固定的资金渠道,虽然编制了长远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但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这都是由于对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或替代常规能源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造成的。

3.3技术要求过高

除水电、沼气和太阳能热水器外,其它可再生能源发展还比较缓慢,产业基础也较为薄弱,应用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支撑可再生能源技术大规模发展的人才培养、研究开发、设备制造和技术服务体系,突出表现为人才缺乏。其原因主要是资源特性、能源转化效率低、工艺设备材质要求高等,造成投资成本高于常规化石能源,并导致运行成本失去竞争力,形成了一定的市场障碍。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对策 4.1制定国家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规制

国家明确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整体和各阶段规划目标,以及其在能源开发和供应中所占的比例。可将规划目标按行政区域进行分解,也可按国家大型发电企业进行分解:可再生电量消费可按全社会共同负担的原则在企业和全民中进行分解。在初期要有一定的强制性。

4.2加大可再生能源科技研发力度 我国目前在可再生能源科技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必须用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国家在这个方面要起到引导作用。建议国家安排专门资金,加大这方面的投资,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技术涉及面广,学科综合性较强,但并非高不可攀。可由国家安排资金,引导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和发电项目投资企业,组成产、学、研、用相配套的研发应用链,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研究、发展和完善。还要重视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使产业链各环节联系紧密。

4.3转变能源开发和供应的传统观念

要转变传统观念,改变一味追求大机组、大电厂等集中发电、集中供热的理念,更新观念,创造新的模式。可再生能源有能量密度低、分布分散、互补性强和技术设备规模较小的特点,我们在开发利用时,要避开其劣势,发挥其优势。构建小型联网发、供电方式,独立的发、供电方式与大型、集中发电、集中供热的方式并存,通过合理调度,共同支撑经济发展的模式。这也符合当今世界的新潮流,是将来能源生产和供应的发展趋势之一。同时还要大力宣传《可再生能源法》,使机关、企业、个人和社会各方面了解自己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法定责任和义务。

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的研究开发和产业服务体系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持续不懈的努力。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使其逐步从弱小地位走向能源主战场,逐步解决好我们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真正实现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年度人物

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能源概况

中国能源外交何去何从

2020年中国能源展望

Ermezi中国能源问题

中国能源燃气行业发展

中国能源重大新开工项目

中国能源环保产业协会简介

1中国能源政策之我见

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