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合欢树》课堂教学实录 河大版[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13:07: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合欢树》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史铁生这个名字大家熟悉吗?读过他的文章吗?

生:读过。

师:哦,读过的。我们看一下史铁生的介绍。(屏幕显示史铁生简介)史铁生,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现任北京作协副主席。大家看一看史铁生的简单介绍。(生默读)他多次获得大奖,特别是华语文化传媒的大奖。

师:这篇课文《合欢树》,大家看过吗? 生:看过。

师:都看过了,很好。那么我们先看一下,《合欢树》这篇文章,它要赞颂的主题是什么?那是人类最伟大最永恒的一种精神,什么精神呢?

生:母爱。

师:下面我们看一看,史铁生对于母爱,是怎么认识的。下面这段文字,取于史铁生的另一篇文章,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读过的——

生:《我与地坛》。

师:对,《我与地坛》。我们先仔细看一遍,再齐声读一遍。

生:“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什么隽永的格言和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虽时光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师:好,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合欢树》,哪一类词语用得最多? 生:(默默翻书)

师:哪些同学看出来了?你看,对母爱的认识,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吗?这里特别讲到“虽时光流转”,——随着时光的流转,认识越来越深刻。因此这篇文章,哪一类词语用得最多?

生:时间。

师:我们把有关的时间词语圈点一下。比如第一自然段的“十岁那年”“二十岁”,到下面的“三十岁”“母亲离开我整整七年了”。写到合欢树的时候又出现了哪些时间词?“有一年”,接下来呢?

生:“第二年“。

师:嗯,“第二年“,”又过一年“,下面还有呢? 生:“再过一年”。

师:对。这篇文章,表示时间的词语特别多。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来,我们先看看整篇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

1 生:12个。

师:现在我们先看第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作者起笔到底写了些什么。我想这样,我读一句,同学们读一句,好不好?

(师生共读《合欢树》第一自然段)

师:好,我们看史铁生的起笔第一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生:就是写他十岁那年,一次作文比赛得了第一,他和他母亲之间的一个生活片段。 师:生活片段这是一方面,还有吗? 生:描写他母亲的性格和品质。 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呢? 生:活泼。 师:还有呢? 生:开明。

师:活泼、开明,还有呢?你看啊,和儿子争论起来了,她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呢? 生:好强。

师:对,很好强。还不够,还遗漏了很重要的一点,没有注意到最后一句。大家一起讲,是什么?

生:爱美。

师:哎,是个很爱美的女性。你看,第一个自然段写了母亲当年的阳光,她好强的脾气,而且在那个时候,她还是一个很追求美的女人。同学们,我们想想看,第一个自然段的内容丰富吗?

生:丰富。

师:这样丰富的内容,全在史铁生笔下的叙述表现出来。第二个自然段“二十岁,我的两腿残废了”,在这个自然段里母亲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是什么?

生:变老了。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母亲变老了呢? 生: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师:对,可是一个女人的变老,不在头上增添了几丝白发,或是脸上增添了几分皱纹,而在于什么?史铁生在这里的细节是抓得很准的,表现在哪里?

生:(思考)

师:这个同学们可能太小了,感觉不到。一个女人的变老,最主要的表现在哪里呢?——不断地重复同一句话。

生:(笑)

师:“怎么会烫伤了呢,怎么会烫伤了呢?”——这方面我是深有体会的。

2 生:(大笑)

师:史铁生在这里抓得很准。到了“我”三十岁,我的小说发表了,我得奖了,可是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文章的一开始,看来很平淡,但是在叙述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是非常真挚的。我们看作家王安忆是怎么评论史铁生的散文的。我们齐声把第一句话朗读一遍。

生:“在叙述中流露出原初面目的情感,”

师:对,“原初面目的的情感”,写母爱。那么怎么在后面,用了很多的笔墨,写的却是什么呢?

生:合欢树。

师:而在写合欢树之前,又写了一群什么? 生:老人。

师:对,一群院子里的老人。有人问,这算不算是闲笔呢?写母亲是文章的主题需要,怎么用这么多笔墨来写一群老人呢?

生:(思索)

师:同学们,鲁迅先生的《故乡》读过吗?《故乡》写农村的破产,主要是通过谁来表现的?

生:闰土。

师:但是文章还写了谁呀?杨二嫂,对吧?如果说写闰土,是确保了这篇文章主题的深刻,它的深度;那么写杨二嫂呢,就是文章的厚度。这里写母亲,是确保文章的深度;那么写院子里的一群老人,就是文章主题的厚度,也是母爱的一种折射。大家看,写这群老太太,主要写了她们的什么?

生:(默读)

师:同学们,课文内容反映出来的,写了老太太的什么呢?第一,“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看到吧?“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说明这一群老太太,这一群善良、忠厚、慈爱的老太太,她们是非功利的。没有什么功利心,讲究的是实在。“我”是不是得奖了,得了什么奖啦,她们毫不在意,她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呢?

生:腿。

师:对了,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工作。好像更重要的有个内容——她们和史铁生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从来不提起母亲。为什么?

生:怕他伤心。

师:对了,怕史铁生伤心,这是二。但是,她们最怕的是什么呢?既不提起,又怕什么? 生:我觉得最怕的是史铁生忘了他的母亲。

师:对,所以“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请大家圈下一个词——“终于”。下面要请同学们想想看,你认为“终于”这个词包含着哪几层意思?两两讨论一下,然后起来回

3 答。

生:我觉得“终于”包含了两个角度,一个是作者本身,就是他和老太太聊天的时候一直都没有讲到他的母亲,他可能心里也会觉得她们为什么不讲呢,终于等到这一年,她们终于讲了,其实作者心里可能一直很希望老太太她们讲到他的母亲。这是一个角度,就是作者的角度。另一个角度是老太太,她们之前一直没有提起是因为怕史铁生伤心,但是她们又真的很害怕他会忘了他的母亲,所以她们忍了一年又一年,还是讲了。

师:还有补充的吗?……如果今天大家回去,翻一翻《汉语大词典》,我们对刚才女同学的发言,既有热情的肯定,也可以作一点补充。“终于”,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时间的等待。“终于”总是有一段时间的,不能由刚才马上到现在,这个不能用“终于”。第二,刚才女同学讲到,头脑的酝酿。想了好多次,但一直没有实行。第三,行动的努力。时间的等待、头脑的酝酿、行动的努力,所以“终于”这个词和另外一个词语“最终”截然不同,这两个词语不能随意调换。请一位同学把“终于”包含的三层意思再复述一遍好不好?

生:“终于”包含着三层意思,一层是时间的等待,一层是头脑的酝酿,以及行动的努力。

师:对,所以“终于”又提到了母亲。提到母亲以后,就带出了合欢树。所以刚才我说的,写这几个老人,不仅使整个主题更有厚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生:引出合欢树

师:对,几位老太太在文中还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使文章合欢树的出现显得非常自然。听了老太太的话——“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的感觉怎么样?

生:“一阵抖”。

师:“我心里一阵抖”,发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在王安忆的这段话里,“流露出原初面目的情感”,从心里的震动开始,逐步“趋向理性”。(引导学生看屏幕显示的第二句王安忆语“情感经过历练逐步趋向理性”。)所以老太太的出现还起了一个很重要的过渡作用。

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看合欢树。母亲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后来竟变成了一棵合欢树。第一个问题,母亲为什么要把路边的合欢树搬回家?她没有搬其他的草其他的花,搬的是合欢树,搬的是含羞草。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首先我们从第一自然段知道母亲是个爱美的女性,所以她搬了合欢树是情理之中的——她本身喜欢花。另外,母亲把含羞草搬回家,可能是想让“我”,也就是她的儿子看到花,心情会好一点。

师:你有一点讲得非常好。母亲是一个很爱美的女人,和第一个自然段相照应。另外,她也想让家里增添一些欢乐的气氛。那为什么要她不找其他的花,而找含羞草呢?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4 生:我觉得呢,就是母亲那时候去帮他找工作,而且作者的脚已经残废了,遇到很多困难。就像含羞草一样,每次去碰它它就合拢然后战胜自己的困难,再重新开放。母亲就想通过这盆草告诉他的儿子,让他看到它会有另外的想法,让他坚强地活下去。

师:在你讲话的里面,其实已经有一个闪光点——“和含羞草一样”——什么和含羞草一样?你从母亲这个人的一生,她从文章里的出现,她和含羞草一样的是什么?含羞草是怎样的一种草?

生:含羞草是你一碰到它它虽然会叶子合拢低下去,但是你一走开它又会和以前一样。 师:生命力很顽强。还有别的同学发言吗?你看,含“羞”草,和母亲有相似的吗? 生:朴素。

师:母亲这么爱含羞草,因为含羞草和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你们说对不对呀?是那样的温柔而不张扬,美丽而不耀眼。这就是史铁生他注意到了母亲的性格——一个温柔而又坚强的女人。同学们,在这个地方我们看书一定要把它挑出来。你挑过以后,就会越来越觉得史铁生的文章是那么有味道。

师:但是最后这个含羞草呢,却是一棵合欢树。这里有两个副词应该引起我们注意,是想不到的。第一个副词——

生:“竟”。

师:“竟是一棵合欢树”。第二个副词是哪一个? 生:“但”。

师:哦,不是,比“但”重得多了。 生:“却”。

师:对。第一个,“竟”是一棵合欢树;第二个,“却”长出了叶子。一个“竟”一个“却”,这个给史铁生一种深深的震撼。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情感经过历练,逐步地趋向了理性。

师:同学们,接下来文章写到:“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短短这个自然段,有几个句子啊?

生:三个句子。

师:我们是否应该注意这两个叠词——一个人进入沉思的时候,前边一个“慢慢”,后面一个“静静”,于是进入了一种静寂。啪!一个句号,造成了一个断裂,引起了下面最有哲理的一句话。我们齐声读一遍。

生:悲伤也成享受。

师:这个“也”字不能少。现在值得我们思考而不是讨论:悲伤,怎么会也成了一种享受呢?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述的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大家熟悉这个名字吗?

生:熟悉。

师:有篇文章大家学过吗?《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写的,读过吗?

5 生:(摇头)

师:高三肯定会读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他说,有一个小孩他一不留神走进了森林,结果在森林深处遇到了他心里十分害怕,就奔啊跑啊逃啊,一股劲的终于走出了困境。第二天,他给朋友给老人讲述他昨天的经历,这个时候他的脸上充满了一种喜悦、骄傲的神情,再也不是森林里的恐惧,死亡前感到的威胁。什么道理呢?因为中间已经有了一个时间的距离。按照美学最基本的原理,美,必须有什么?

生:距离。

师:对,距离产生美。史铁生因为有了这样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所以他才会体验到:悲伤也成享受。我们一起把这个自然段读一遍。要注意三句话,每一个句号要有相当的停顿。第二,要把“慢慢”“静静”读好。最后,“悲伤也成享受”,这种体验性的句子要读好。

生:(朗读文章11自然段)。

师:最后一句重复再读一遍——“悲伤也成享受”。 生:悲伤也成享受。

师:好。那么这篇短短的散文最难懂的,在这里:为什么文章要多次提到那棵合欢树的影子,要多次提到那个小孩儿——他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而结尾又落在那个小孩儿上——“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为什么多次的提到那个小孩儿,为什么多次的提到那个树影儿?大家可以两两的议一下,到底为什么。

生:(讨论)

师:同学们非常好,说“知道一点,但也不算太懂。”对吧,那么你来讲,好不好? 生:我觉得他是从那个小孩身上,折射出了他自己,想到了那一些童年的事。那个树影,应该是他和他母亲当初一起经历过的那些事情,也是母亲和他一起走过的那一段回忆。

师:我非常欣赏你用的一个词:折射。还有同学希望发言吗?

生:我的观点跟她不太一样。我把合欢树看作天下所有母亲的母爱,那个影子就是他的母亲对他的爱,只是那合欢树其中之一,把小孩子比作他自己和母亲所经历的一些回忆。

师:好的。在这里只要发表意见就是很好的。 生:我觉得这是一种生命的循环,母爱的延续。

师:“生命的循环”,好。刚才有位同学讲的“折射”,我很欣赏。你说的“生命的循环”,我也有同感。

师:刚才我们已经出示了两个句子:“在叙述中流露原初面目的情感,情感经过历练逐步趋向理性,”看第三句:“理性最终孕育着哲学的果实。”(屏幕显示王安忆评价的第三句)在这里,史铁生的散文总给我们多一点感受。什么感受呢?一种神秘感。是不是因为母爱,

6 搬来的原本是含羞草,却成了合欢树;因为母爱的感召,终于让一个双腿残废的儿子,成为著名的作家。是不是因为合欢树的感召,那个不懂事的小孩儿,整天望着树影儿,不吵也不闹?史铁生的散文,他成功的地方很大程度就在于总给我们多一点的思考,多一点的感受。不管他的《合欢树》还是《我与地坛》都给人以神秘感。史铁生在《我与地坛》结尾,特别出现了一个词语,叫“意蕴”(板书:意蕴)。将来你们会读到戈尔的文章和论断。他说什么叫“意蕴”呢?用言语很难表达出来的,比言语所能够表达出的更深刻更令人回味的东西。这大概就是属于史铁生的。史铁生在《我与地坛》的结尾出现了“意蕴”两个字,我觉得,用在《合欢树》的结尾,也是再妥当不过的。

师:现在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时间。我们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把文章好好地默读一遍。 生:(默读)

师:然后,把作家王安忆的三句话抄写到自己的本子上。 生:(抄写)

师:好,我们把这三句话齐声朗读一遍下课。 生:(齐读)

师:好,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合欢树》教案河大版

《合欢树》教案 (河大版七年级上册)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读后感冀教版剖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礼物》麦琪的礼物读后感 河大版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牛郎织女》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版)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我的长生果教案 河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 秋颂教案2 河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合欢树》课堂教学实录 河大版[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合欢树》课堂教学实录 河大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