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考场语文作文高分攻略之记叙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9:52: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考考场语文作文高分攻略之记叙文

高考考场语文作文高分攻略之记叙文——作文在高考语文中所占分值最大,因此在作文上得高分是所有考生的期盼。那怎样才能得高分呢?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通过分析高分作文和低分作文,也许能得到一些启迪。在作文提升中,我们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我们会在各地的高考作文题中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作文题作为同题作文的题目,同时也会在各地选择一篇此题的优秀或者满分作文,将两者进行分析比较,使考生能在此过程中掌握一些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下篇,我们会为您完美呈现这一类型的考场作文写作得高分的具体方法。

考场满分作文与同题作文在线点评

湖南 陈京龙

【2008年湖南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样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湖南考场满分作文】

举手投足之间

外公弥留之际,外婆整夜地陪他低声聊天,或者看着他,仿佛时间也静止了。

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的鸡排,赶忙回来和我分享,像一个小孩子。有几次外公被外婆“人赃并获”,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们乖乖地摆好桌子准备开饭,那个时候,真开心。

有时外婆买菜,用了很长时间。外公就急得坐不住了,在窗边不住张望,希望看到外婆的身影。可是当得知外婆是为了买我们爱吃的正宗牛肉,走远路时,外公又喜笑颜开起来。

可是,后来外公,还是去了另一个再也触不到的世界。

第一次没有外公的年饭,是在酒店吃的。外婆来了,却不大高兴,原来为大家准备的餐具中少了外公的,可是当服务员送来一张椅子时,外婆却拒绝了,并谢了她。

外婆说:“昨晚老头子托梦说了,他也想吃点。他想吃的,你们都孝顺,都记得点了,他该是高兴的。不过,老头子说要和我挤一张椅子坐,就够了……”外婆是个朴实的人,但她的那番话,却让我比什么名著都记得牢。

外公外婆总是散发着各种东西,举手投足之间的,我说不出的,却总想亲近的东西。

所以,就算是高考前的一个清明节,我仍然坚持去爬高高的山,去为外公扫墓,去默默地和他交流。

外婆是细心的,小心地摆出一小桌精巧可口的饭,在外公墓前。这个时候,外婆总是哭。我知道,外婆听别人说过,另一个世界的人是很想吃供奉的食品,可是他们的喉,只有针眼大。外婆想到外公那样子,就会很难过吧。而外婆叠的纸钱,已经厚得烧不完了。如果那些飘飞的灰烬能带上外婆的思念,那么我觉得那些都是最美的情书。

外公与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让我见证了他们的不离不弃。我的眼角常常湿润,或许因为,久在喧嚣,终于触动了心中长久未拨的一弦。

而我总是努力地去传递些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是对爱的敬仰,还是为爱而生的感激?

点评:本文选材独特,选取“外公与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材料,看似琐碎,但却是经过提炼的非常生活化的切合题意的好材料。这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我们同学写作文,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其实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题材。心中总认为自己的生活太平淡,甚至认为没有生活。这是一种误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人活着就在生活。关键在于是否有一颗懂得生活的心,是否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是否有一个思考加工生活的大脑。如果有了,就不会有骑驴找驴的叹息。小时候外公在外婆做菜时“偷”菜与“我”分享的事、外公盼望外婆早点买菜回来的事都是极平常的小事,但在作者心里印象深刻。由于渗透了作者的情感,而鲜活有趣。

其次,本文构思严谨,叙事以外公开端,中间穿插两件生活事,再写外公去世后的第一顿年饭,又以清明节扫墓的事结束,以时间为序,线索清晰,最后以议论、抒情作结,深化主题。

再次,这篇文章叙述简洁,描写生动,虚实结合,表现出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作者对事件的过程仅作简练的交待,而重点放在对人物的行为举止的描写上,从而使行文扣题紧,而无若即若离之感。同时在重点描写人物的行动的实写中,适当地进行议论、抒情与联想,把“举手投足之间”的内涵揭示出来,从而突出重点,升华主旨。

稍嫌不足的是,有些过渡还欠自然,如“可是,后来外公,还是去了另一个再也触不到的世界”一句,既想与第一段接起来,又想从回忆中转到现实中来。但句中的“可是”与“还是”似乎显得突兀,此句内容与前文也不构成强烈的转折关系。

但瑕不掩瑜,作为考场作文,存在一些不足也是难免的,不应求全责备。

【学生同题作文,本文老师判分45分】

举手投足之间

一举手一投足,折射出不同人的灵魂。

——题记

我曾见过这样一幕,它让我看到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三个灵魂。

那是一个阴天,空气很混浊,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我爬上阳台呼吸新鲜空气。街上的人很少,连平日里喧闹的路边摊都显得特别安静,只是时不时发出锅盖的叩击声。这时我的视线被一个捡垃圾的婆婆夺去,她太特别了,她的脸上看不出有半点老年人的慈详,脸象结了多年的冰霜。不过,她的动作很利索,准确地在一双双锃亮的皮鞋间扒拉出一个个塑料杯和空的易拉罐。

寒碜的路边摊迎来了两位新客人,一个时髦的年轻妈妈和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小孩和我一样注意到了这位婆婆,他径直向她走去。婆婆似乎对他这一举动很恐慌,她一支用力抓紧手上塑料袋,发出了很大声响,另一只手快速地把散在桌上塑料盒一下子撸进怀里。时不时地向小孩张望,小心翼翼地把怀里的塑料盒装进袋子里。这时小孩走到她跟前,婆婆往后退了两步,并舔了舔干裂的双唇,用两只手抓紧手中的袋子并把它藏到了背后。

小孩歪着头,他开口对老婆婆说:“婆婆,我来帮你吧!”他学着老婆婆的样子将桌上的和掉在地上的塑料盒一一捡起,动作很仔细,因为手太小,拿不住那么多,他便扯起衣服把这些装起来,然后小步走过来,生怕它们不听话掉出来。

婆婆变得很局促,她下意识地扯了扯自己皱巴巴的衣服,又拢了拢头发。小孩过来把东西交给婆婆,脸上还洋溢着胜利者的微笑。婆婆伸手去接,却又缩了回来,她将手别到了后面,用力在背上擦了几下才放心地接过他手中的东西,并给了他一个微笑。我被这个小小的微笑憾动了。婆婆心中的坚冰被这个善意的小举动所融化。

这时,一阵急促的皮鞋敲击水泥地板打断了我的思绪。年轻的母亲跑了过来,她扬手打翻了婆婆手中的袋子,里面的塑料盒、易拉罐散的满地都是。婆婆惊慌地拾着地上散落的东西,年轻的母亲眼里装满了鄙视与不屑:“喂!老婆子,你离我儿子远点。他一个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我可不想让他身上有股„垃圾佬‟的味儿”。转身又拍了拍儿子身上的灰,并抓起桌上的餐巾纸将自己刚刚打老婆婆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擦一遍,嘴里还嘟哝:“真是脏死了,看来以后还是要好好教教宝宝,别让小孩子到处发善心……”她抓起小孩的手离开了路边摊。

皮鞋与水泥地板撞击发出“哒、哒”的声音在此刻特别刺耳,婆婆也默默地离开了。路边摊又如开始一样安静。

我望着这个华灯初上的城市,想小孩的纯真,他的举手投足都是善意的,灵魂未受到任何染指,他懂得善待他人。老婆婆在生活艰苦下,依然坚强地生活在这个世界,她的举手投足是对生活的执著,虽然生活将她的慈祥磨平,但举头投足之间的善意却融化了她心中的坚冰。她的灵魂也是美的。相反,年轻妈妈的灵魂在这个纸醉金迷的世界中,变得低庸、肤浅。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的轻视,将华装包裹下的灵魂折射的丑陋无比。

而我们的举手投足是象他们三个中哪一个呢?在这个大染缸的都市,我们的灵魂是否蒙上了灰,需要擦拭?学会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点评:本文是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写的一篇比较优秀的习作。作为一篇习作,其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一件小事写出了三个人的灵魂。一个捡垃圾的老太婆,一个年轻的妈妈,一个可爱的小孩。这个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折射出了三个人物心灵的美丑善恶。二是叙后议论,揭示主旨。文章在集中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之后,集中议论,达到鞭挞丑恶,弘扬美善的目的,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三是设以题记,揭示文章主旨。作为考场作文,在标题下用精炼的语言,或展示文中的核心细节,或揭示文章的主旨,形成文章的亮点,当然,这关键在于扣题准确、精炼上,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不过,这篇文章的不足比较明显。一是结尾力度不够,缺少意蕴。“学会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一句与中心不太协调,有空表决心之嫌。结尾要有力度,要有意蕴,尤其是记叙文的结尾,要言有尽而意无穷。二是情节设置还不够严密,语言也不够简洁生动,显得比较稚嫩,人物语言也还有些不得体,如“看来以后还是要好好教教宝宝”一句中的“宝宝”一词,多是称呼幼婴,年岁稍大点的孩子,一般不这样称呼。三是文中还有些错别字,如第三段中的“脸象结了多年的冰箱”的“象”字,该字应为“像”;也有因笔误而产生的别字,有“慈详”的“详”,应为“慈祥”,说是笔误,是因为后文用这个词的时候,没有写错;此外还有漏字的现象,如“并抓起桌上的餐巾纸将自己刚则打老婆婆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擦一遍”一句中漏了一个“手”字。这些尽管是笔误,但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这也反映一个人的作文态度。四是还有病句,如“婆婆心中的坚冰被这个善意的小举动所融化”一句中“被”与“所”搭配不当,应是“为”与“所”搭配。这些都是有待修改提升的。综合评分可得45~46分。

【总评】

这两篇同题记叙文,一篇是高考满分作文,一篇是初入高三学生的一篇习作。两篇文章的共同优点有三点。一是选材都是来源心灵化的生活,或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因而,生活气息浓。二是叙事线索清晰,结构完整,都采用以叙为主,先叙后议的构思方式。三是都能紧扣题目行文,突出描写人物行动举止,重点揭示其行为意义。立意深刻、主旨鲜明。不同之点,也有三点。一是前文语言简练,朴实中不乏文采,后文语言通顺,朴实中略显稚嫩;二是前文叙述描写抒情的技巧用得圆熟些,后文则略显单调。三是前文表现出来的生活气息更浓,作者内心的体验更深刻,更细腻,真实感更强;后文虽有生活真实性,但表现得还不是很突出。如既然是“寒碜的路边摊”,后来桌上怎么还有“餐巾纸”?这个情节的设置还是让人有点生疑。

具体策略——立足基础求发展(下篇)

湖南 陈京龙

高考作文作为高考的头号大题,历来倍受考生关注。从近来高考命题趋势来看,写议论文或写记叙文成了命题中固有的两种基本文体要求。记叙文写作本来就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写作训练形式。不过,不少同学写了近十二年的记叙文,虽有一定的基础,可是一到考场上却不是越写越好,反而越写越差,不是笼统概述,就是标签式的评语。即使是亲身经历的,也往往给人不真切的感觉。

08年上海高考的不少优秀作文也存在这种现象。写“他们”,文中用“他们”一代到底,与叶咏烈的同题作文《他们》比,这一点上就显出高低。叶先生写在美国旅游见到的父子俩,作者先写为父的给自己当导游的情形,再写那为子的亦当业余导游的情景,突出他们共同的方面,从而写了他们。这比用“他们”一代到底的称谓,给人感觉要真切得多。这里问题是多方面的,普遍存在的弊病有:一是骑驴找驴,苦于没有材料可写;二是立意不深,开掘不够;三是结构不清,线索不明;四是缺少细节,笼统抽象;五是缺乏技巧,详略不当;六是语言干瘪,了无文采。如何克服这些不足,提升记叙文的得分档次,笔者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以飨读者。

一、生活要内化

内化的生活是记叙文的沃土。记人写事多是来自生活。命题贴近生活,引导关注生活,这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趋势。如湖南卷作文题中,04年提示说:“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05年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06年要求“联系你的感受和认识”;07年要求“联系自己的感受和实际”;08年要求“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因为《考试大纲》要求“情感真挚”,而文中表达的最真切的感受往往来自最真的生活。可是,不少同学往往认为自己“没有生活”,其实这有点骑驴找驴的味道。因为“活着”也就“生活”着,生活并不外在于生命。生活之于作文,只有内在于生命的、心灵的,才有真正的意义。“面对于相似的生活,有的人无话可说,有的人滔滔不绝,有的人说的尽是废话陈言,有的人则出语惊人,振聋发聩。”(潘新和语)这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和想象等能力的强弱。因此,我们要关注自己内在的生命化的、心灵化的生活;要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从中发现真善美,撷取生命化的、个性化的生活来写。

近年高考优秀作文大都写的是内化了的生活。如08年上海高考惟一的满分作文《他们》,写的是农民工的子女进城读书事,作者不仅写出了对他们的同情、关注和期盼,更写出了他们的变化和希望,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高度关注和内化。内化生活的过程,就是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发现真善美的过程。作为成年或即将成年的考生,应该有这样的能力。上海考生是如此,福建的、浙江的、江苏的、湖北等地的考生也是如此。如写外婆《浸泡过的陈山楂》、写乡村农民的《感悟乡村》、写对奶奶产生《好奇心》的、写外公、外婆的《举手投足之间》等等。对生活感悟的深刻、细腻,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也是提升记叙文得分档次的重要法码。

二、立意要深刻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旨。“意”立得如何,不仅关系到文章的格调和品位,还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阅卷专家认为“高分的标准是文章的思想性,立意的高低就是得分的高低,文章只要富有感情,就一定能获得高分。而那些大量使用引文,堆积很多形容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文章,即使写得„根正苗红‟,也不会得到高分。”因此,我们写作文,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应重视立意,平时多思考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考力。立意不仅要切题,还要求深刻,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写出来,把现象、行为与原因、心理本质的联系揭示出来。如08年上海有篇写农民工的作文《他们》,文章虽然表达了众生平等的认识,也表达了“幸运者只有帮助不幸者的义务,没有嘲笑不幸者的理由”的看法,这在考场作文中已是很难得的了,但仅此还是不够的。文章前面写到农民工在城市建高楼大厦得点微薄收入养家糊口的事,而结尾却只提到“幸运者只有帮助不幸运者的义务”,显然还不够深刻。因为“幸运者”的“幸运”本身就有“不幸运者”的一份汗水在里面。这是不容忽视,也不应忘记的。只有认识到这点,“帮助”才会变成自觉的行动。

作为记叙文,这些认识可用精辟的议论来表达,最好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写。立意深刻,总的来讲,就是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表达进取向上的精神。要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要有关爱他人的博大胸怀,要有高尚美好的生活情趣,不能只要娱乐,不要文化;只要刺激,不要思想。

三、情感要真挚

记叙文只有原汁原味地写出自己感受,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写真情实感,要放眼社会,立足现实,还要抓住自身,以“我”而不是“我们”为写作的中心,并加以辐射,写自己的经历、见闻、见解,写出“我”真实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流露“我”的同情、“我”的怜悯、“我”的感动、“我”的喜怒哀乐,让“我”的激情在文中闪光。当然感人的事并非就一定要痛彻心扉、悲惨至极,矫揉造作、夸张失实的作品反而令人见之生厌、读之无味;真挚的感情首先来源于生活的真实,一个普通的但常常会被人忽视的瞬间却让人感受到沉重的滋味。这样的文章最容易打动读者。大家很熟悉的《背影》一文,作者就真实地抒写了自己的情感,因而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而散发永恒的魅力。

四、构思要巧妙

构思就是安排文章结构,开展布局谋篇的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突出中心的过程。中心明确,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中心突出是一类卷作文的重要标准。如何从明确过渡到突出,这是锤炼思想与讲究表现手法的统一的过程。正面侧面结合、点面结合、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铺垫伏笔、叙议结合、画龙点睛等都应指向中心,使之凸现出来。

作为记叙文,写事要有完整中心事件,在这个框架下,可通过插叙、记叙、联想来丰富内容、增加内涵。但中心事件还要完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要有;起承转合,过渡照应要自然,线索要分明,或以时间为序,或以行踪为序等,或以人物为线索,叙写其见闻,或以物品为线索,串连小故事。线索是记叙性作品中把全部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繁杂、零碎的材料包括人、事、景、物等,如果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来连缀、贯穿,就会互不关联,杂乱无章;有了线索,文章就能纲举目张、浑然一体,更好地表现中心。清楚的线索应该是有利于读者识别、发现的,如标题、穿插的抒情议论、反复出现的某个物体或词句等。其设计方式则灵活多样:可以是某个人物、某个事件、某种物体,可以是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也可以是感情的变化等等。应试时,我们可以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灵活选择。

写人,要注意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配合,写景要注意意境的营造。

五、细节要突出

同学们写记叙文,空洞、概念化、言之无物的居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细节描写。精彩的典型的细节描写能把人或事最本质的特点鲜明而又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描写是对事物的具体状态作描绘和摹写。而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但在学生的习作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千人一面,既无个性,又不生动,整篇文章显得干瘪乏味,缺少感染力。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写完整,而忽略了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负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朱自清的《背影》就是抓住父亲翻越过月台去买橘子的那刹那间的细节加以描写,并在文中反复提及,从而使之典型意义凸现了出来。

要写好细节,则离不开联想和想象。用联想和想象来化虚为实,用细节来代替概念化的东西。例如安静,有的同学,除了很安静、安静极了,就是十分安静、特安静等。怎样安静呢?却只字不提,没有给人安静的感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联想和想象,没有把细节写出来。现在我们来看专家怎样教我们写安静的。“只听见飒飒飒记笔记的声音,有时候就有一点哗哗地翻书的声音,老师讲话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窗外有的时候还传来两声鸟叫,有一个同学一不小心把铅笔盒碰掉在地下,大家很吃惊地回过头来看着他。”读了这段文字,感觉怎样?教室里很安静吧。这里不说安静,反给了我们很安静的感觉。这就是联想想象的好处,也是细节的力量。同学们可以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将一些概念性的如热情、热闹、拥挤、繁华、高兴、悲伤等,用细节表现出来,从而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克服兔子尾巴现象。当然,细节描写,要有利于突出中心,刻画人物性格;否则,就会详略失当。

六、手法要灵活

写事要有波澜,可用抑扬法、倒叙法、巧合法、悬念法、虚实法;写人,可用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正面描写,可写肖像、语言、行为、心理活动,还可写景物来烘托,从而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例如,08年江苏省高考的一篇满分作文《好奇心》,记叙“我”对奶奶在仅几米的屋子里却每隔几分钟喊一声“老头子”的事产生好奇,而进行“侦察”,查明原因的过程。文章“尺水”“兴波”,鲜活的细节,朴实的人物语言,细腻的心理剖析,点睛式的议论,展示了澎湃的内心波澜,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揭示了人物语言、行动的意义。让人读来余味无穷。

七、语言要生动形象

记叙文语言在准确的基础上要生动形象。生动,指用词,特别是动词、形容词的使用,要有个性,体现人物的性格。形象化的语言离不开修辞,修辞无处不在。而其中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称、排比等修辞方法更要能综合、恰当地运用。各种句式,要能恰当地选用。好的语言,令读者读来舒服,这也是考场作文成功的一条秘诀。考生平时不仅要积累语言、思考语言,还要经常做一些造句、仿句等练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高中作文记叙文高分攻略5200字

高考考场作文高分的秘诀

高考语文高分作文

分享考场作文高分

考场高分作文写作技巧

《考场作文高分技巧》

高考优秀作文之记叙文

高考优秀作文之记叙文

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高分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高分技巧

高考考场语文作文高分攻略之记叙文
《高考考场语文作文高分攻略之记叙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