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青白江区城厢镇南门广场设计说明

发布时间:2020-03-02 21:23: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青白江区城厢镇南门广场景观设计设计说明

(姓名: 班级:园林1071 学号:)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场所,而且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因此本广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性化因素,使其具有良好的功能兼容性和独特的景观综合性,配合城厢镇特有的文化性及历史性,建设了一个具有地域特色且兼具美观的休闲广场,为城厢镇的居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1 现状分析

城厢镇是青白江区重要的集镇区域中心,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成都市总体规划的都市区范围内。地势平坦,属浅丘地貌,境内毗河、绣川河、茅家河蜿蜒而过。距成都市31公里,距青白江区大弯镇6公里。东与金堂杨柳镇、青白江姚渡镇、日新镇隔毗河相望,西与祥福镇、大同镇接壤,北与金堂清江镇相邻。唐巴公路、城太公路和达成铁路从境内穿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城厢镇是千年古镇,将军故里,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保留着众多的名胜古迹。镇内现存有彭大将军专祠、家珍公园、明教寺、觉皇殿、文庙、武庙及老县衙、绣川书院等历史古迹,1993年2月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这里留下了笔者高中生活的美好回忆:夜里享受着那份宁静和安详,偶尔一两声犬吠和深夜做小生意收摊回家乡民的摩托车响,一切都显得寂静,些许声响都显多余,令人不敢触碰,生怕惊了古镇一忱好梦。缥缈的思绪不停掠过那纵横阡陌的田野,幻想着这里春天绿的禾苗、黄的菜花、粉的桃花、小桥流水、炊烟四起的寻常人家,还有那喧嚣的集市、攒动的人头,由远及近!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集镇、宽敞的马路、林立的高楼、活跃的商业氛围、穿着前卫的少男少女,城厢镇的“古韵今风”就在眼前。笔者见证了它的成长与发展,对它的感情十分深厚。这里的人们生活幸福、宁静、安详,性情纯朴、热情,这次的毕业设计的选址使笔者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城厢的南门,想要将这份宁静安详与现代相融合,让人们了解城厢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不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脱节,充分体现城厢的古韵今风。

2 设计思路

2.1 设计理念

本设计基于城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这里的居民生活安逸闲适、宁静、安详,是人们生活

的好地方。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与繁华,有的只是独特的宁静与安详 。因此本广场以“幸福城乡”为主题,城乡是指城厢只是一个镇,不是一个特别大的城市,同时也与“城厢”谐音,以“幸福”来表达这里居民生活无忧无虑。意在凸显这里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及悠久的历史性与文化性,充分展示城厢镇独特的古韵今风。 2.2设计原则

2.2.1坚持人性化的原则,以人为本

该广场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保证了不少于广场面积35%比例的绿化地,为人们遮挡夏天烈日,丰富了景观层次和色彩。且广场中有坐凳、雕塑、小品、喷泉、健身器材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同时该广场也做到了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等,充分满足了广大居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广场交通流线组织以城市规划为依据,较好的处理了与周边道路的关系,保证了行人安全。成都人惧怕太阳,因此设计时强调遮阳,特设有树池式座椅,供游人们休闲避暑。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以“人”为中心,处处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充分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2.2.2坚持地方特色的原则,突出文化性与历史性

该镇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因此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此地的文化性与历史性。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

首先广场突出了地方的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性。这里民风纯朴,人们天性善良,且历史悠久,绵延流长。设计时本着这些特色,以水贯穿主轴线,增加亲水性,同时以钟形铺装连接路线,体现时间的延续。还有文化柱,充分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旅游吸引力。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也不与社会发展脱节,体现了新时代的城市风貌。

其次,城市广场也突出其地方的自然特色,以小叶榕、黄葛树,红枫等乡土树种为主,便于栽植与养护管理。 2.1.3 坚持生态性的原则

设计时继承了城市的传统文化及历史风貌,充分考虑了城厢的气候及周边的环境因素,多采用乡土树种。绿化面积大,合理的分布,具有良好的气流循环,形成了完整的绿地系统。使之达到较高的污染控制水平,为居民们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健康的公共休息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广场和区域的和谐共存。 3 设计方案

3.1功能分区

广场与周围环境建筑是密不可分的,功能分区也与广场本身的地形及形状有一定联系。根据广场的形状及现状分析,设计时将本广场以两个主入口连接地形的方式将广场分开,主要有休闲区、活动区、景观大道、广场集散区、休闲健身区等。

广场周围高大的行道树依次排开,与周围喧闹的街道隔开,形成一个比较独立的休息空间。入口处是活动区,雕塑与喷泉相结合,且有六根文化柱,上面雕刻有关于城厢历史的浮雕,体现新城厢的历史文化性。

主路为景观大道,以涌泉贯穿整条主干道,增加生态性与亲水性。且为广场的中心,较好的视距方便游人们观赏整个广场的景观。

主路连接的是活动区与广场集散区,集散区能够合理的组织交通,满足人流集散的需要。 主路以下是休闲健身区,有树池座椅,供人们休息纳凉,旁边设有许多健身设施,人们可以锻炼身体。在树阵与健身区之间用花钵隔开,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观景。

主路上部主要是休闲区,休闲设施有亭子,花架及一些观景设施。中间设有一个模纹花坛,及一个捧起双手的小品,且道路设计也别具匠心,像是捧起东西的双手。寓意捧起幸福,象征着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上部有钟形铺装,连接道路,象征着时间的延续。城厢原本就是古镇,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延续,他并没有被人们所遗忘,反而更添魅力。 3.2合理的道路布局,将空间紧密联系

道路系统既考虑功能性的要求,亦注重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方案的道路系统基本以两套系统构筑:“曲路”和“直路”。曲路延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做法,设于广场周围,连接花架、亭等观景地方。萦绕迂回、曲径通幽,令人不禁浮想联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直路设于主路,连接活动区与集散区,采用带有西方景观设计的时尚,高效率的设计手法来完成的。中西结合,古今结合,将广场各个空间紧密的联系起来,良好的组织了游览路线,方便人们游览。

道路的铺装也是丰富多彩、形式多变,有大理石铺装、彩石铺装、碎拼铺装等,放松的步行路联系着不同的景点,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兼具美观与实用性。 3.3丰富的植物配置,增加层次美

整个广场的植物造景设计遵循生态学和美学理论,以生态为特色,充分尊重功能需求和人与自然的融合。综合考虑了当地气候和土壤因素,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地方文化内涵。追求绿地的景

观效益,最终形成季相分明、个体优美、群体宏伟的景观效果。

绿化景观考虑了一定的层次,并采用复合混交林的绿化方式,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和叶面指数,在空间竖向上求得景观的平衡和增加植物的层次美等景观展示条件。

植物配置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力求意境上的独特性、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风格上的地方性。以樱花、黄葛树、小叶榕、天竺桂、红枫紫薇等为基调树种,选用多种乔木,花灌木进行搭配,做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丰富多彩。再配以开与合、疏与密、掩与露等造景手法,做到植物种植点、线、面 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重点与一般相结合。使植物与周围建筑统一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境系统,使绿意流动起来,一幅幅美丽的画,宛如四季流动的风景。这些花木合理搭配形成四季有花可赏、四季有景可观的景观效果,并使人们能清晰的感受到四季更迭、时间流转和万物生长的变化。

在林间绿地,为了不影响广场的采光、通风,在林间种植小乔木、花灌木,设置有矮杜鹃、黄金叶、红花继木、四季草花搭配的模纹花坛等。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乔、灌、草相互交错的完整的植物群落。

充分发挥了乡土植物生命力强的特性,运用垂直绿化等形式,把人们的审美及保健游赏需求和创造生态景观结合起来,取得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增加绿化的景观效果,美化广场环境。 3.4多样的景观设施,给人不同的美的感受

本设计的景观设施主要有文化柱、花架、亭子、钟形铺装、景墙、树池座椅、主题雕塑、园林小品及贯穿主干道的喷泉与涌泉。紧扣主题“幸福城乡”,高低错落,动静结合,形成一个完善的休息空间及观景平台。与城乡的历史性与文化性紧密结合,充分满足了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及视觉享受。

4 总结

本设计有代表城厢文化的文化柱、景墙,象征历史的钟形铺装,及一些表现当地人们幸福生活的小品,紧扣主题“幸福城乡”,充分结合城厢镇的历史性与文化性,给当地居民营造了一个安逸闲适的休息空间,从各方面满足了当地人们的需求。

5 感谢

在本毕业设计即将完成之际,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胜老师,他在学习和毕业设计方面给了我大量的指导,他的专业知识和个人才华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毕业设计期间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他对我的严格要求以及为人的诚恳、补实、低调、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对我们的关心都将使我终身受益。同时要特别感谢林伟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最后,衷心的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毕业设计的老师们!

广场设计说明

广场设计说明

广场设计说明

市民广场设计说明

广场公园设计说明

城市广场设计说明

校园广场设计说明

广场景观设计说明

广场设计说明参考

校园广场设计说明

青白江区城厢镇南门广场设计说明
《青白江区城厢镇南门广场设计说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