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德育渗透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17:33: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德育渗透的先进事迹材料

汉南区纱帽中学 杨洪

教师既是一个教学工作者又是一个德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第

一、要像严父一样要求学生;第

二、要像慈母一样疼爱学生;第

三、要像朋友一样理解支持学生;第

四、要像智慧的化身一样传道授业、解惑。我深深体会到了肩上的重担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班主任的我始终把班级德育工作放在班级工作的首位,作为《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德育渗透中我做到:

一、明确《历史与社会》的德育目标,做到有向渗透。

《历史与社会》有明确的德育渗透目标,教育学生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关心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义务,树立民主与法制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些教育,我在常规教学中主要落实在三个方面。

1、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通过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社会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历史与社会的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积极作用。

3、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通过《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的人文性与社会性的特点,树立民主与法制的观念,体会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从而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以居里夫人、袁隆平等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引导学生自我解剖,解中见新,剖中有生,净化心灵,优化素质

二、针对学生实际和年龄特征,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或在学习知识之后,加上一句或几句德育的尾巴--说几句原则的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袁隆平发明的水稻杂交技术,不仅使中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还将成这21世纪解决全人类吃饭问题的法宝;在说明我国发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时,学生的爱国激情油然而生。可见,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三、改进教法,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是如此,在德育渗秀中我做到一个“新”字,将教学内容用新的教学形式呈现,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渗透做到“灵活多样”。学科竞赛、课外观察、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在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德育渗透把握“分寸”,不作无病呻吟,适可而止。

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德育渗透的方法,进一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教书与育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德育工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2007年9月12日

德育渗透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总结

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总结

英语课堂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事迹材料
《德育渗透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