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建筑专业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2 06:56: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黑龙江省2010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学习建筑工程专业心得体会

人类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耗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使人类生存受到威胁。世界各国均已认识到:在所有产业中。建筑业是资源消耗量最大的产业,千方百计做好建筑节能工作是节约能源的关键,人类必须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就建筑节能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建筑能耗,即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用于供暖、通风、空调、照明、家用电器、烹饪、给排水和热水供应等的能耗。本世纪以来,人类在能源消耗上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人口的增长,能源问题已倍受各国重视,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问题之一。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期,能源需求也正快速增长,城乡建设与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建筑领域中的建筑业和住宅产火是能源消耗大户,我国建筑节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如何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资源,已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一、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从地域上说,是首先从采暖地区开始的,然后夏热冬冷地区,最后夏热冬暖地区。在我国,传统上采暖地区为一年内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超过90天的地区,这个范围大部分在淮河以北,主要是“三北”地区。城镇供热方式大体分为火炉采暖、分散锅炉房供暖、区域锅炉房供暖、城市集中供热等几种,也有部分工业余热及废热用于建筑采暖,除此之外,随着城市能源结构的变化,出现了户用燃气采暖及电加热器采暖等新型采暖方式。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已经进入节能50%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使用功能、建筑质量和室内热环境符合小康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全国城镇建筑夏季室温低于30℃,采暖区冬季室温达到18℃左右的基本要求,非采暖区室内热环境明显改善。采取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和管理措施,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辅助以必要的供热、降温设施,提高用能设备的效率和居住的热舒适性,把新建房屋的能耗较大幅度地降下来;对原有建筑物有计划地进行节能改造,以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1 黑龙江省2010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二、我国常用建筑节能的方法

(一)建筑设计层面上的节能

1、建筑布局节能

整体布局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设计应从建筑选址、分区、建筑和道路布局走向、建筑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筑间距冬季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优化建筑的微气候环境,利于节能。建筑布局时尽量使道路走向平行当地冬季主导风向,节能建筑的形态不仅要求体型系数小,而且冬季辐射得热多,还需要对避寒风有利,因此,选择节能体型受多种因素制约。从冬季得热的角度考虑应尽量加大南向得热面积,往往要求建筑的进深小,长宽比大,但如建筑偏离正南方向建筑的长宽比对日辐射得热的影响就小,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加大进深可使冬季建筑耗热的指标降低,因此对于南向建筑进深设计为12m~14m,对建筑节能是有利的。

严寒地区节能型建筑的平面形式应追求平整、简洁,如直线型、折线型和曲线型。在节能规划中,对建筑形式的选择不宜大量采用单元式建筑错位拼接,因为错位拼接增加外墙临空长度,不利于节能。

2、围护结构的保温节能

通过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空气渗透,可以减少建筑热量散失,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围护结构的保温措施体现在墙体保温、屋面保温和门窗保温及气密性几个方面。这些技术相对成熟,应用十分广泛,效果也很明显。

3、建筑遮阳设计

与利用太阳能建筑设计相反,建筑遮阳构件可以阻断太阳直射光线透过玻璃进入室内,防止阳光过分照射和加热建筑维护结构,防止直射阳光造成的室内眩光,降低夏季空调负荷,节约能源。建筑遮阳分为屋面遮阳和立面遮阳,遮阳构件的形式可以是水平遮阳、垂直遮阳、格栅遮阳等。

(二)洁净能源的利用

1、利用太阳能的建筑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我国幅员辽阔,有着非常丰富的太 2 黑龙江省2010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阳能资源。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可分为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和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主动式太阳能利用由于设计复杂,造价高,很少应用于建筑设计。而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因为被动系统本身不消耗能源,设计相对简单,是建筑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

2、利用风能的建筑

风能是地球上重要的能源之一,风能的利用有风力发电和利用风能促进室内换气通风等方式,而后者是建筑利用风能的主要方式。风能的利用与建筑内部平面和空间组合及建筑形态密切相关。水平通风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穿堂风”。利用建筑在迎风面和背风面的空气的压力差在建筑内部产生空气流动,降低表面温度,促进室内气流循环,改善室内热环境,满足人体舒适度。

3、利用地热的建筑

利用土壤的蓄热性能,在建筑物与室外环境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土壤作为维护结构,或利用地形把土壤作为建筑的依托,可以在建筑与室外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区域,一方面减少外界不利环境对建筑室内温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室内热量向外散失。在地下埋设一定截面的管路系统,通过空气热压通风和风压通风,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利用土壤的恒温和恒湿性能,使空气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室内微气候。

(三)建筑绿化

将绿化引入建筑,一方面是出于节能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追求一种努力与自然接近的生活。在建筑中重塑自然,将清新的绿意带回人们身边是建筑师的梦想。建筑窗户周边、阳台等处设置局部绿化,夏天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辐射,冬季由于植物落叶又能使更多的阳光进入房间。相对于屋面绿化和墙面绿化而言,局部绿化的实施和管理更为方便,而且植物种类选择余地很大,容易形成赏心悦目的景观。屋面绿化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并能为居民提供户外活动和交往的空间。屋面绿化的构造措施可以是草泥屋面、蓄水覆土种植屋面等等。在墙面种植爬山虎之类的攀藤类植物,可以遮挡阳光直射墙面,通过叶面蒸腾带走一部分热量,并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一部分能量。如果在墙面设置构架、种植槽和喷灌 3 黑龙江省2010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系统,在绿化与墙面形成空气间层,可以加强绿化与墙面之间空气流动,从而加强墙面的散热性能。

三、我国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管理不力,法规配套不全

我国的节能工作虽然已搞了十几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颁布施行也有几年时间,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相应的节能工作组织机构及相关责任单位,导致建筑节能进行缓慢。另一方面,节能的相关法规和规范配套不全,具体表现在缺乏夏热冬冷区、夏热冬暖区和农村建筑的节能设计规范(设计标准),缺乏《民用建筑合理用能标准》,对建筑的采暖和空调系统的运行缺乏相应的运行节能标准。

(二) 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比发达国家在节能建筑发展方面至少落后几十年,节能建筑设计、施工尚未系统化、标准化,相关规范还很不健全。建筑构造设计和结构设计还有待研究,施工技术有待广泛推广。

(三)建筑从业人员的节能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建筑从业人员节能意识较为淡薄,专业素质不是很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我国在此方面工作的起步不是很早,施工人员已经习惯了秦砖汉瓦的砌式砌法,对新型节能建筑的施工技术比较陌生;设计人员对传统的砖混结构房屋设计得心应手,对节能建筑设计却不是很熟,思想观念较为保守,怕担设计风险;其他一些业内人士对节能建筑也总是持有一种怀疑和观望的态度。

(四)建筑市场上的材料与技术远远满足不了建筑节能的要求。 新建建筑大量使用的墙体材料仍是保温性能差、毁损耕地的粘土实心砖(全国约5000亿块),生产这些砖每年毁损耕地约95万亩,使用燃煤7500万吨,浪费能源、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加剧环境污染程度。

(五)设计、施工、监理各个环节对建筑节能重视不够

建筑的设计过程、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普遍推广和应用节能技术是实现建筑节能目标的关键。目前我国部分设计单位对建筑节能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不熟 4 黑龙江省2010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悉、设计深度不够、热桥部位设计、围护结构防潮验算大多未予考虑、把设计应解决的问题推到生产厂家或施工企业。而施工企业施工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工程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对施工工艺和技术关键不熟练,盲目施工,原材料、产品质量控制不严,缺乏进场验收机制。施工人员质量素质差,不按规程进行操作;开发企业追求低造价及企业利益,质量意识相对差。监理工作力度不够,监理过程偏重系统的外观质量,对施工过程和进场产品质量和监控似有放任自流倾向。

(六)供热系统现状制约了节能的发展

中国传统的集中供热是福利性的包烧制,热费由政府或职工所在单位承担,不是与用户直接联系的“商品”,用户缺乏节能的积极性。同时由于集中供暖系统效率低下,用户终端没有供热计量和调节设施,房间太热时就开窗散热,出现了节能建筑实际上不节能的不合理现象。集中供热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个方向,目前集中供热存在着收费体制不合理,计量、温控设施缺乏,节能技术欠缺的问题。

在研究中发现,城市集合建筑中应用生态节能技术很少,而独户建筑运用生态技术显得丰富多彩,国内的生态建筑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已经应用广泛。这种状况从侧面反映出大量的城市集合建筑应用生态节能技术的紧迫性,也看出生态节能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自身还存在诸如造价、技术等问题。建筑节能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节能认识的提高,再加上政府部门的大力管理及社会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定会使节能住宅建筑得到长足发展。

建筑专业心得

建筑专业心得

暑假建筑专业调查心得

建筑专业

建筑专业

建筑专业

自荐书建筑专业

建筑专业个人简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建筑专业介绍

建筑专业心得
《建筑专业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