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阅读的滋味(已打)

发布时间:2020-03-02 10:40: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阅读的滋味

有道是“阅读至乐”。阅读不仅是快乐的,更要能读出其中的滋味。阅读重在读味,书有百味,你读几何?

阅读的滋味并非指书纸的墨香味,亦非指一般文字对感官的肤浅刺激,而是指作品字里行间流露或隐藏其深处所揭示的自然、社会规律及做人、做事的道理。读之,妙趣横生;品之,回味无穷。它启迪你人生的智慧,是伴随你成长的精神力量;它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是指引你前行的灯塔航向。

有一个寓言故事:甲猪与乙猪在一起生活,突然有一天,乙猪开始读起书来,甲猪好奇,问是何故,乙猪说:“我想做人。”甲猪说:“你看我们的圈子变得越来越干净舒适了,饲料也越来越精良可口了,这样不是挺好的吗?”乙猪不以为然地说:“猪只知道吃饱吃好,而人还能得到幸福!”由此可见,阅读能使人聪明起来、高尚起来,幸福起来。这种快乐和幸福的滋味,只能在阅读中才能体味得到。故读书要读出人生的味道、生命的意义和社会的道理。

有些书或文章读起来津津有味,而有的则索然寡味,不对胃口。有思想性、艺术性、充满感染力的作品,能让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犹如品尝新鲜的蔬果和可口的佳肴。反之,就会让人感到味同嚼蜡、心生厌恶、不知所言。这种不知其味的阅读,读也白读,反而疲劳了视觉、浪费了光阴,实在是得不偿失。古语说得好“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无媒勿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阅读好的书籍有如“黄金屋”、“颜如玉”,能让人了却缺憾,一生有财富相随、娇妻相伴、美事相牵、幸福相连,其滋味岂不幸福美满。

人生有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也浸润了人生的味道,关键看你是否能读出其中的滋味。有人说“文如其人”,是说作者所写的文章直接或间接体现了其品味、修养、性情、爱好、思想等,问题是你能读出其中的几分。撇开中国四大文学名著思想性、艺术性不谈,读《红楼梦》,看到四大家族表面奢华风光,可结局是“家破人亡了”,有一种酸味;读《西游记》,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最终“真经取到了”,是一种甜味;读《水许传》,一百零八将个个豪气冲天,结果几乎“死的光光了”,是一种苦味;读《三国演义》,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终于盼到“国家统一了”,有一种辣味。

曹雪芹用毕生的心血浇灌而成的不朽作品《红楼梦》,先后曾增删五次,字字珠玑,句句精彩。《好了歌》、《红楼梦十二曲》等更是他奉献的精神美餐。你且品味十二曲中《飞鸟各投林》一段:“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短短的103个字,揭示了红楼梦众多女子的悲惨命运、四大家族的崩溃及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必然规律。

品读《红楼梦》,有人读出了一股男女间病态情爱的胭脂粉黛味,也有人读出了人世间的凄凉辛酸味,还有人读出了封建社会及家族的破落衰败味……《红楼梦》乃一部百科全书,不同的人,欣赏的角度不一样,味道也各不相同。有的人热衷其中的美食,有的人独爱文中的诗词,有的人欣赏精美的文字,有的人领略园林雅致,有的人钟爱书中的画石,有的人领悟了禅道、佛寺,有的人寻找到了疾病的医治,有的人看清了社会渣滓,有的人恨透了封建礼制,有的人读懂了“石头记”的虚实,有的人悟出了曹雪芹写作的旨意……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有表象,味道各异。正如作者开篇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好书不厌百回读。好作品就象用文火慢炖的大骨汤,越熬越香。读书要有选择,明朝吕坤在《呻吟语》中写道:“要体认,不须读尽古今书,只一部《千字文》,终生受用不尽。”“要体认”就是指读书要真正体会领悟其中的道理。读书主要是学习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古人提倡讲道理的书应全部读,讲事务的书应该尽量多读,文章书少读,闲杂书休读,邪淫虚妄之书可以一把火烧掉。正如英国格雷厄姆〃沃拉斯所说:“生命短暂,不读很好的书,要读最好的书”。读最好的书,自然能品尝到最真、最纯、最美的味道。

不同的时间读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味道。因为,不同的时间人们的心情、感觉不同,自然会读出不同的味道。这种味道正好与人们在不同季节的感受相适应。比如夏天,天气炎热,心情焦躁,以读清淡味的历史类书籍为主,春秋季节,气候宜人,人也能静下心来,精神舒畅,胃口较好,喜爱运动,这时适合读点国学经典或专业技能书籍;冬季,气候逐渐变冷,人们喜爱味重一点的书籍,暖暖的、甜甜的或咸咸的,这时较适合读点经典名著、文学艺术等,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当然每个人喜爱和偏好的味道不同、习惯不同、地域不同、心智不同,感觉、品味也会有所差别。

读健康理财、专业技能类书籍,有一种“财富味、教益味”,实为“金”味;读历史书籍、人物传记,有一种“故纸味、草药味、时代味”,归为“木”味;读日月风光、赏风花雪月、品香茗、看歌舞、赏美眉、惜才女,有一种“甜美味、自然味”,故为“水”味;读伦理道德,法律典制类书籍,有一种“劝告味、警示味”,是为“火”味;读文学作品、诗词歌赋、音乐绘画等,有一股浓浓的“风土人情味、诗情画意味”,乃为“土”味……

当然,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书或文章有不同的偏好,读起来味道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喜读古典味,有的人则好时尚味;有的人偏好豪放洒脱味,有的则热衷婉约忧伤调;有的人专挑“喜乐汇”,有的独选“呻吟语”;有的喜爱华丽的外表、精美的装饰,有的则看重形式和内容相统一;有的好甜酸味,有的喜麻辣烫;有的独爱浓情,有的则喜清淡;有的偏向五味俱全、兼收并蓄“大杂烩”,有的则注重专一精粹,偏爱“独一味”;高尚人总能读出书香味,庸俗之人总爱盯着“腐臭味”;有心人阅读时善于体味,读出“门道”,无心人走马观花,盲目附和,不懂品味,只看“热闹”……故天下不是没有好书、好文章,只是没有找到“对味”的读者,有的书或文章,你读不懂或你不喜欢,只是说明你还不是它的知音。正所谓:“伯牙抚琴,子期辨声,高山流水遇知音”。读书读的是修养,读的是心灵,读的是品味,读的是情趣。 读南怀瑾《历史的经验》,你会懂得“在人生中必须融入历史的智慧”;读海明威《老人与海》,你就会明白“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读美国柯维《与成功有约》,你就会践行“用心血去编写自己的生命剧本”;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你会更加坚信“人性的本质是积极的,所以有了永恒的意义”;读《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你就会“用全身心的爱迎接今天”;读美国考门夫人《荒漠甘泉》,你不得不相信“用信心能战胜整个世界”;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你就能“享受生活的盛宴”;读大卫〃梭罗《瓦尔登湖》,你一定会惊奇“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应当有一泓瓦尔登湖”;读《李嘉诚传》,他告诉人们“诚实和信用是人最好的担保”;读《拿破仑传》,你深深地感受到“梦想的高度,就是人生的高度”;读《富兰克林自传》,你就会“养成卓越的习惯”;读《居里夫人传》,你就知道“恒久的耐性决定一切”;读《贝多芬传》,你会发现“用痛苦换来的欢乐是最深刻的欢乐”;读《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自传》,你会读懂“盲人教导我们怎样看待世界”。读儒教经典,你就会学到“存心养性”,读道教精华,你就会懂得“修心炼性”,读佛教圣典,你就能做到“明心见性”……这些就是书中的一些味道。总之,读经典名著或名篇,仿佛是在聆听智者的教诲,抑或与高人交谈,读者能从中领略到贤人雅士之胸襟、智者高人之见解、古圣先哲之精神,品尝其中的各种美滋美味。

阅读有静读,有闹读;有默读,有诵读;有慢读,有快读;有朗读,有唱读;有通读,有选读;阅读不光靠“口读”、“眼读”,更要用“耳读”、“心读”。书中的味道,不全是靠“口读、眼读”读出来的,更是靠“倾听”出来的,“悟”出来的。“倾听”就是静静地聆听作者呼吸的声音、心灵的跳跃和智慧的旋律,从而达到一种心灵默契相通,灵魂水乳交融的境界。正如精美的古董商寻找宝物,并非仅凭一双眼睛,而是靠鼻子“嗅出”古董的味道;亦如韩剧《大长今》,长今在一度失去味觉的情况下,能成为御膳房烹调第一名,其美味并非仅凭双手做出来的,更不是用舌头尝出来,而是将味道放在心里,将各种食材、环境、食者身体、口味习惯等巧妙加工组合,在大脑里勾画出美味来。正所谓“画出来的味道”,这是一种何等美丽的智慧和技巧。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是说治理国家要像做小鱼小虾一样,不能大起大落,反反复复,瞎折腾,要因势利导,慢慢来才好。仔细品读以上的道理,阅读的滋味真是无穷无尽!

读书贵在用心去体味其中的味道。不同时代的书籍、同一时代不同题材、背景的书籍、不同时代相同类别的书籍等,阅读时比较阅读,仔细揣摩,找出不同中的相同点,或者相同中的不同之处。不断积累,逐步升华。比如读四大古典名著,你会发现它们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揭示了矛盾和斗争。《红楼梦》围绕“情爱”在争斗,重点写了一个男人和一群女人的故事,但最后的残酷结局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混搭的,最后都团圆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种结局、这种矛盾正是那种罪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三国演义》围绕“政权”在争斗,写了一群男人的故事。国家由合到分,再由分到合,由三分天下到天下归晋,打来斗去,为的都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最悲惨的还是普通老百姓。《水浒传》围绕“生存”在争斗,主要写了105个男人和3女人的故事。水浒英雄、梁山好汉个个身怀绝技,但要么落草为寇,要么劫富济贫、要么逼上梁山,这又是为什么呢?“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这只是现象,根本原因还是腐朽的社会制度问题。《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主要围绕“正邪”在争斗,重点写了四个和尚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本是玄奘的化身,玄奘生活在唐太宗时代,社会清明,政权稳定,阶级矛盾不很突出。天庭、玉皇大帝等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利和统治,也隐喻为统治阶级的政权。在唐僧师徒四人一路取经的路途中,降服了各种大小不同的妖怪,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了真经。不过这些妖怪的死法有些不同:“凡是有关系、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放过了,没有后台的妖怪都被一棍子打死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呢?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人、鬼、神三界亘古不变的真理,但这种“人情风”,赏罚不公平的现状,恰恰暴露了世俗的恶习、法治的不公和社会的矛盾。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四大名著:《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揭示了“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的历史现象。《三国演义》证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社会规律。《水浒传》体现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社会现实。而《西游记》说明了“邪不胜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致胜之道。

《红楼梦》重点写了男女间的悲惨的爱情故事,告诫人们“跟谁斗,不要跟命运斗”。《三国演义》说的是战争的故事,它教导人们“跟谁斗,不要跟智勇者斗”。《水浒传》表现的是忠义的故事,它提示人们“跟谁斗,不要跟朝廷斗、跟官僚斗”。《西游记》则写的是人、妖、神的故事,它昭示人们“跟谁斗,不要跟佛祖斗、跟正义斗)”。以上看法,不免有些消极、有些表面化,但现实生活中确实如此残酷。只是我们应该积极些、自信些、变通些、努力些。

我们不仅要从读书中读出滋味,还要学会读人、读自然、读社会、读高山流水、读江河湖海,读天空大地,从中去读出另一番滋味。要学会敞开心扉,竖起耳朵去倾听:“听书、听戏、听歌声;听鸟、听禅、听鼾声;听风、听雨、听吆喝声”,正所谓:春听惊雷鸟鸣,夏听燕呢蛙声,秋听松涛阵阵,冬听雨雪虫吟。此乃“平民的圣餐”,从中阅读大自然和社会的声音,别有一番情趣。借用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无门关》里一则诗句改编一下为:“春读百花秋读月,夏读凉风冬读雪,若能读出其中味,便是人间好时节”。

饮食吃的是物质粮食,阅读补的是精神食粮。一日三餐饮食固然重要,每日也不可缺少精神给养。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有时阅读的滋味,更胜食物的美味。孔子在齐国听了一种叫《韶》的音乐,如痴如醉,竟然三个月内吃不出肉的味道,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地步”。可见,精神的食粮是多么伟大和神奇!培根《论读书》中写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格物之学使人深沉,道德哲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故写用其心,读品其味,百科全书,各有味道。

世上只要有人用心血著书立说,酿造精神佳肴,为追求美味而沉醉;他日定有痴心人,找到知音,苦苦追随,读懂其中酸甜苦辣味。

妇代会开幕词(已打)

已打近义词、反义词

诉讼法试题已打

关注:酒后驾车(已打)

经济应用文小抄已打

打阎连科阅读答案

13年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已打)

13年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已打)

名著阅读已打印

阅读已印(定稿)

阅读的滋味(已打)
《阅读的滋味(已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