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教版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4:49: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授课班级:八(1)(2)(3)(4) 授课教师: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1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核心素养】法制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学期开篇第一课。 本册教材以宪法教育为主要内容, 故而在第一单元 中首先是针对宪法进行总体性介绍, 是宪法教育的绪论部分, 是全册教材内容体系的逻辑起 点。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中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是从为什么的角度, 讲述坚持宪法至上的 原因。 而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主要讲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 通过介绍“国家权利属于 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来说明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从而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 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并进一步完成课程标准中要求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我国的根本大法,增强宪法意识。”的要求。

【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 期” 。还有人认为八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因而在此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 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在七年级已进行过部分法律学习, 也有了一定的法制意识、法律观 念。但是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再加上年龄较小,对于宪法的认识较为有限, 对宪法规定的内 容及宪法的作用了解不多。本节课从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层面上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宪 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增强宪法意识。

【课程标准】

课程依据标准是 “法律与秩序” 中的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 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

【教学目标】

1、结合案例“小眉的周记”并列举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了解宪法规定的国家性 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2、通过探究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作用,了解宪法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保 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方面的作用。

3、结合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等相关事例,了解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与人 权的含义,区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增强公民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宪法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方面的作用。 难点:能够准确区分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与人权,及区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师:提起法律, 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刑法、民法这种大家接触比较多的法律。 但是 这些法律又是怎么制定的呢,它们依据又是什么呢? 生:刑法、民法等法律均是依据宪法所制定,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宪法、学习宪法。

任务

一、结合案例“小眉的周记”并列举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 了解宪法规定的国 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探究活动一 运用你的经验

在周记中,小眉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你对这三个问题怎么回答? ①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 ②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 ③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参考答案: (1)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外交部; 国家驻外使馆、领亦馆和其他外交代 表机构;人民大会堂;出境人境口岸的适当场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 微不仅表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威力,同时象征着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 原则。

宪法确认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宪法规定, 我国经 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成 为国家的主人。

探究活动二 上图中, 公民在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 会事务? 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任务

二、探究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作用, 了解宪法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和保 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方面的作用。

探究活动三

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 中学生扮演政协委员, 通过实地调研撰写了大量 提案。 其中 《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节俭教育的提案》 《关于完善学生社会实践体制的提案》 和 《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的提案 ) 被评为 “最佳提案” 。 在全国政协委员的指导下, 学生们继续修改和完善这些提案,最终形成能够提交政协会议的正式提案。 2016年 3月 1日, 他们将提案交到三位全国政协委员的手中, 由这些政协委员提交给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 会议。

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到国家事务中,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

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 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并且属于人民。 国家权力必须服从人民的意志,服务人民的利益; 国家权力的行使和运用,必须符合宪法。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依据

宪法第 1条第 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宪法第 2条第 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宪法中的体现

1、确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基础

3、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和方式 基本途径和方式: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大,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 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4、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措施——实现原则的重要途径判断国家机关是否 履行了自己的职责的基本标准是,宪法确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

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保障措施

任务

三、结合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等相关事例, 了解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 与人权的含义,区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

探究活动四

①以上四幅图的共同点是什么? ②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 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 也保护群体。宪法保护人权的内容也很广 泛,不仅包括个人依法享有的生命权、人身权等个体人权,也包括民族自决权、发展权、环 境权等集体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辨析: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与人权

公民权利:是由法律规范所认可的一种法律上的资格, 即法律关系主体一方要求另一方 作为或不作为的可能性。

公民基本权利:是指宪法所规定的权利,是指人作为人所应享有的固有权利。 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而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的权利。人权不仅包括个人依法享有的生命权、人身权等个体人权,也包括民族自决权、发 展权、环境权等集体人权。

人权通过法律化逐步转化为权利, 权利体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则通过宪法化表现 为基本权利。 探究活动五

2016年 9月 29日, 国务院发布 《关于加快推进 “互联网 +政务服务” 工作的指导意见》 , 要求推进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凡与企业注册登记、年度报告、变更注销、项目投资、生产 经营、商标专利、资质认定、税费办理、安全生产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以及与居民教育 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都要推行网上受 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 ”推进“互联网 +政 务服务” ,不仅可以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而且能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监督政府不 断提高服务水平。

对于这一举措,有人认为它能够让政府服务更便捷,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 (示例 ) 在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 +政务服务”将政务服务与。互联网这一载体 有机结合, 构建起一整套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创业更 顺畅, 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 能有效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 “互联网 +政务服务”能方便企业群众随时随地 通过“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提交咨询监督意见; “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是智能化、人 性化的服务创新,能让人民获得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互联网 + 政务服务”工作,有利于行 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 权。 探究活动六

原告柯先生乘坐被告某公司的客车发生交通事故而严重受伤。 司法鉴定为二级伤残。 在 案件审理过程中, 人民法院了解到柯先生经济困难且身在边远地区、家属无力到庭等情况后, 积极与被告沟通,前往柯先生住地开庭,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被告当庭支付给柯先生 28万元赔偿款。

人民法院的做法对于保障柯先生的合法权益有何积极作用? 国家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宣传活动中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辨析: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

公民权利是由法律规范所认可的一种法律上的资格, 即法律关系主体一方要求另一方作 为或不作为的可能性。

国家权力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和巩固其统治的支配力量, 通常被称 为公权力。 拓展空间: 了解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板书设计】

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核心素养】法制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册第一课中的第二框, 本框内容与上节课内容相连接, 是从宪法对于国家权 力的角度, 帮助学生认识宪法。 本课安排一课时, 旨在让学生了解宪法组织国家机构, 授予 国家机构职权,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及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 已初步树立起法制意识。 但由于年龄较小以及受生活经 验所限,对于宪法的地位、作用等的认识仍旧匮乏。本节课将基于情境,探究问题,生成观 点。 让学生明白宪法在组织国家机构与规范权力运行方面的作用, 从而形成宪法是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的认识。 【课程标准】

课程依据标准是 “法律与秩序” 中的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 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图片及教材知识,了解国家机构的组成方式、以及国家机构的职责均由宪法规 定。

2、结合人大选举及政府向人大作报告的案例,能够准确说出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的 方式,以及人大与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

3、分析漫画“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案例“王某贪污”、“李某渎职”、“小康同学的事 例” ,了解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方式。

4、树立宪法至上的意识,认识法律的作用,能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难点:宪法核心价值在于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宪法是如何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 利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宪法。请思考一下,宪法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

任务

一、结合图片及教材知识,探究国家机构的组成方式、以及国家机构的职责。 探究活动一

PPT 展示图片“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法院” 问题:以上图片中,哪些属于国家机关?它们是由什么规定的? 例:人民法院是国家机关,宪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 家的审判机关。 ” 组织国家机构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宪法通过组织国 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 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任务

二、结合人大选举及政府向人大作报告的案例,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的方式, 以及人大与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二 出示图片

案例一:代表投票决定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 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案例二:肖扬在向人大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 贾春旺在向人大作最高人们检察院报 告。

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如何行使权力的? 参考答案: 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投票表决行使权力, 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在国家机构中处于 主导地位。

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宪法规定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 国家权利来自人民, 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 在同级国家机构中, 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 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 遵循在中央的统一 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做出决策、决定时 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任务

三、分析漫画“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案例“王某贪污”、“李某渎职”、“小康 同学的事例”,了解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方式。 探究活动三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规范 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探究活动四

王某是某市房产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他在审批办理房屋所有权权属登记过程中,索取、收受他人财物, 明知房屋权属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全, 且未足额缴纳税费, 却授意下属 违法出具审查意见, 并亲自签批办理意见, 造成严重后果。 王某最终因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 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依法追缴违法所得。 某县根据国家有关惠民政策, 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工作。 消费者将旧家电折旧出售给获准 开展这项业务的商家, 并购买新家电, 可以获得国家给予的相应补贴。 李某具体负责审查商 家的资格, 并对各家承办网点上报的补贴申报资料进行审查核对。 由于李某审核不细致, 多 家网点虚报补贴的情况未能被及时发现, 导致虚报者共骗取国家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九百 多万元。李某因玩忽职守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请谈谈这两个案例带给你的启示? 宪法对于国家权利、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约束

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 不 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 也不能滥用权力。 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对国家权力而言, 法定职责必须为。 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对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 权力就是责任, 责任就要担当, 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不得懈怠、推诿。 探究活动五 在学习“规范权力运行” 这一内容时,小康同学跟大家分享了一个真实的事例。小康爸 爸是区公安分局副局长, 最近遇到这样一个案件。 张某与涂某因琐事发生争吵并撕打, 经鉴 定,涂某为轻微伤。公安机关拟对张某作出行政拘留 7 日的处罚。张某不服,欲为自己申 辩。办案人员表示违法事实清楚,拒绝听取张某的申辩。 小康的爸爸发现这一情况后, 及时 纠正了办案人员的做法,认真听取了张某的申辩。

小玲问 :“既然已经查明了违法事实,为什么还要听取张某的申辩呢 ? ” 小康说 :“听我爸爸说,法律规定,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必须听取被处罚人的陈述和申 辩。 ”

小严问 :“那如果不听取呢 ? ”

小康说 :“那是不符合法律要求的,违反了法定的程序。 ” 小马说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程序呢 ? ” 如果你是小康,你会怎么回答? 参考答案:这样的程序来源于法律规定,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 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 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 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教师可与学生一起阅读教材第 16页的 “相关链接” , 感知刑讯逼供等非法搜集证据行为 是非法行为,从而理解宪法对权力进行规范这一知识。 拓展空间

教材 P16~17,拓展空间

请依据宪法和上面所提供的相关法律规定, 对甲市警方和乙县人大常委的上述权力运行 情况进行简要评析。

【板书设计】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在国治 家机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国 组织国家机构 宪法组织国家机构, 授 邦 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 的 宪法规定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总 权力需要制约,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章 对国家权力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 程 规范权力运行 对国家权力而言,法定职责必须为; 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3.

1公民基本权利

【核心素养】法制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本单元逻辑架构十分明显,先讲权利后讲义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本框内容详细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以及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本框内容教学安排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知晓权利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但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课程标准】

课程依据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等案例,结合教材,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和涵义。

2、阅读教材,结合案例探究,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3、列举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感受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

难点:理解公民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容与含义,能够准确指出宪法中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涵与其他法律中的区别。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人人有权,其国必兴;人人无权,其国必废;此量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古今不易,遐迩无殊。——清·何启·胡礼垣 师:哪位同学可以来讲一下这句话的涵义?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应有的权利,不会遭到欺压,国必兴旺;人民没有权利,遭受压迫和苦难,必起反抗,国家必乱;这准侧就像日升月落,江河奔流大地,从古之近不变,(远近一样)世界各地都如此。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公民权利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究竟有哪些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

任务

一、通过探究 “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和“罗先生举报”的案例,及列举政治自由的事例,知道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了解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理解其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 探究活动一

小云爸爸妈妈的工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爷爷奶奶每月能领到养老金,妈妈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早餐后,小云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爷爷奶奶相伴去公园散步。这是他们平凡而幸福的一天。

从小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小云上学,体现她有

权。 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有 权。 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有 权。 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有

权。 ……

参考答案:受教育权、被选举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 依照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下面我们先来学习一下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探究活动二

教材P33,探究与分享(上)

公民享有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你心目中的人大代表是什么样的?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过渡:在我们了解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之后,接下来就来看一下政治自由指的是什么?它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探究活动三

讨论:政治自由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举出几个生活中的案例。

生:我们可以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的进行讨论,这就是政治自由中的言论自由。

报社、杂志社等可以发行报纸、杂志,就属于政治自由中的出版自由。 政治自由。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探究活动四

教材P33,探究与分享(下)

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监督权,在行使监督权时应注意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人身自由

任务

二、小组讨论,并探究案例“严某检举乡政府”,了解人身自由所包含的各项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理解其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 过渡:师:公民的基本权利只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吗?如果不是的话,那究竟还有什么呢?

生:还包括有人身自由。

师:人身自由是什么呢?谁可以给它下一个定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的生活(意义)。

过渡:在知道了人身自由的具体内容后,我们来通过探究案例具体的学习人身自由所包含的几个权利。 探究活动五

严某在网上发帖检举乡政府违法占用村民土地。次日一早,乡政府工作人员破门而入,将还在睡梦中的严某强行带到乡政府“教育”了一整天。 乡政府的行为是否违法?你认为严某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了侵犯? 参考答案:乡政府的行为涉嫌违法:严某的人身自由权和住宅权受到了侵犯。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住宅不受侵犯。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此处详细讲解,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住宅的范围,还要了解禁止非法搜查和非法侵入的具体内容。)

住宅是指公民生活和居住的固定场所,也是公民个人财产的主要存放场所,是公民赖以生存的主要条件。其范围包括通常所说的私人住房,还包括固定的宿舍、旅馆、办公室等场所;不仅包括建筑结构内部的居住场所,还包括建筑结构外部的得以侵犯公民私生活的场所、器具等。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包括:第一,对住宅的搜查和侵入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第二,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住宅,主要是对公共权力而言的。第三,禁止非法侵入他人住宅。主要是禁止非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未依据法律规定就擅自进入他人住宅,或者未经主人同意而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

过渡:除了案例中严某被侵犯的两个权利之外,人身自由还包括了什么? 生:还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师: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以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具体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任务

三、通过探究案例“警察征用摩托车”“国家保障孩子上学”和“国家促进科学文化发展”,了解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所包含的各项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理解其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人身自由这两方面的基本权利,那公民的基本权利只有这两个方面吗?对,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还包括了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接下来,我们来看公民在这方面又有哪些权利。 探究活动六

教材P37,探究与分享(上)

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 参考答案:财产权。

财产权。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辨析:宪法上的财产权、民法上的财产权 宪法上的财产权主要对抗国家权力侵犯,或者要求国家权力作为而保障其权利的实现,一方面国家不得随意侵犯个人财产自由,另一方面国家要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他人对个人财产自由的侵犯。

民法上的财产权是以财产利益为客体的民事权利,由民事法律加以规定,以防范其他平等私主体的侵犯。

过渡:除了财产权之外,我们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提到小云的爸爸妈妈去上面,体现他们有劳动权,小云的爷爷奶奶领养老金,体现他们有物质帮助权。这两个权利属于哪方面的权利?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劳动权。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由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物质帮助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探究活动七

教材P37~38,探究与分享。

从三名同学的对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结合这段材料,请和同学讨论:国家为什么要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受教育权。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探究活动八

播放有关于国家通过各种方式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鼓励和帮助公民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图片。

思考国家为什么要对公民的科学文化活动给予支持和帮助?

文化权利。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 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拓展空间: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结合自身实际,列举你所享有的各项公民基本权利。 例:作为公民,我享有政治自由,监督权,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等。

3.

2依法行使权利

【核心素养】法制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内容,本框内容承接第一框,在学生了解了公民基本权利包括什么之后,更加急需的就是要了解行使权利的正确方法。本框通过行使权利有界限,以及维护权利守程序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公民基本权利所包含的内容之后,已初步树立起权利意识。但是,对于权利应如何行使,以及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应该如何维护自身权利仍旧不甚了解。本节课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在学习权利是有范围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一内容与上节课所学的政治自由、人身自由相冲突,教师需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课程标准】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宪法相关规定,结合“球迷过激行为”等案例,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及权利需要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

2、结合正确解决纠纷的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

3、通过了解宪法相关规定,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自觉维护宪法尊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难点: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权利的道理。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如图漫画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哪些权利?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

提示: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利等。文明养狗要注意:如养狗是不是影响邻居,狗是不是按时打防疫针,狗的居住条件,还有遛狗时是不是带了狗粪袋,是不是及时清理狗粪,是不是牵牢狗绳或把狗拴在固定的柱子上等。 过渡:通过漫画我们了解到,养狗虽然是我们的权利,但是不文明的养狗行为却侵犯了他人的权利,所以我们明白了在行使权利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界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行使权利的界限都包含了什么。 行使权利有界限

任务

一、通过探究“球迷过激行为”的案例,及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知道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权利需要依法行使权利。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探究活动一

查阅宪法,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例: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探究活动二

教材P41,探究与分享。

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提示:危害他人生命健康权,扰乱社会秩序等。

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同时,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行使权利是有范围的。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的权利总会被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侵犯。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怎样去维护自身权利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学习来探究一下吧。 维护权利守程序

任务

二、探究“小明的妈妈遇欺诈”的案例,了解公民行使权利要依照法定程序,明确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探究活动三

小明的妈妈参加某公司网上促销活动,购买了一套座椅按摩垫,却一直没有收到货。小明的妈妈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消协经调查发现该公司构成虚假宣传及欺诈。经调解,该公司向小明的妈妈返还了货款,并给予赔偿。

在消费过程中你是如何维护自己权益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公民应怎样行使权利?)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遵守正当程序的作用或意义?)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公民应怎样维护自身权益?)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过渡:我们说维护权利要按法定程序办事,但是维护权利的法定程序都有什么?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学习来了解吧。

任务

三、通过探究案例“张某的播种机”和“小强小西的故事”,结合教材知识,知道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的几种正确方式。 探究活动四

教材P42,探究与分享(下)。

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你认为哪种解决方式较为合适?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是通过协商解决的。 过渡: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刚刚我们知道了协商的含义,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调解、仲裁和诉讼。 探究活动五

教材P43,探究与分享。

请说说人民调解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具有哪些独特优势。 例:有利于纠纷双方相互体谅,便于以平缓的方式解决纠纷。

调解也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过渡:在双方相互体谅的情况下,纠纷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节的方式解决矛盾。但是,当纠纷双方不愿意协商或不满意调解结果时,就需要用到更有强制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那就是仲裁和诉讼。

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又一方式。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适用范围)时,可以申请仲裁。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相关链接:

与其他争议解决方式相比,仲裁具有以下特点。

①在仲裁中,当事人享有选定仲裁员、仲裁地、仲裁语言以及适用法律的自由,还可以协议设计符合自己特殊需要的仲裁程序。与法院严格的诉讼程序和时间相比,仲裁程序较为灵活。

②仲裁不同于法院判决,仲裁裁决不能上诉,一经作出即为终局,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③仲裁案件不公开审理,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商业信誉。 ④《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现有缔约国家和地区100多个。根据该公约,仲裁裁决可以在这些缔约的国家和地区得到承认和执行。

过渡:具有强制力的纠纷解决方式除了仲裁之外,还有一种我们更为熟悉的方式就是诉讼。

公民可以通过诉讼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教学反思:

第二学期道德与法治教案

上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上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 第二单元道德与法治教案

人教版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人教版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