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发布时间:2020-03-01 23:46: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李飞鸿(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硕士,长沙师范学校教师)

曾经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叫窦文慧的女孩,自幼双目失明,9岁那年,她向父母提出要学习钢琴演奏,说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音乐家。在常人看来,窦文慧的这个梦想的确“太不着调”,因为她看不到钢琴、看不到键盘、看不到乐谱,但是妈妈尊重了女儿的选择,牵着她的手四处求学,经过无数次碰壁,终于投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一位钢琴教师门下。功夫不负苦心人,14年后的今天,取得钢琴专业十级资质的窦文慧在哈尔滨音乐厅举办了专场演奏会。当李斯特、贝多芬等音乐巨匠们的经典作品从她灵巧的指尖一曲曲被“还原”的时候,近千名听众一次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窦文慧的人生故事给了我们许多感动和鼓舞,更给了我们为人师者深沉的思索:梦想是每个孩子的权利,也是他们在心中给未来世界画的一幅画。请细心呵护和浇灌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梦想!

一、要学会倾听孩子成长的声音

成长是身心裂变的过程,成长的过程充满着困惑和疑虑。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学生慢慢学会了故作深沉,学会了将心事偷偷写进日记,学会了一个人默默承受,同时,他们也有了自己的梦想,有些人想当科学家,有些人梦想登上月球,有些想成为出色的工程师„„孩子们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往往会神采飞扬、喜不自禁,但是他们的梦想往往离现实有着很远的距离,甚至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太幼稚,对孩子的梦想不屑一顾,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作出“不可能”、“天方夜谭”的结论,给他们泼冷水。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在真诚的倾听中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抚慰成长中敏感的心灵,去感知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好奇。

上个世纪,在美国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妈妈正在厨房准备晚餐,院子里传来了蹦蹦跳跳的声音,那是她年幼的儿子在玩耍。“你在干什么?”妈妈问道。儿子回答说:“妈妈,我想跳到月亮上面去。”妈妈没有骂他玩得忘乎所以,也没有叫他回来洗手,而是冲着儿子说:“好啊,别忘了回家!”后来,这个孩子成为了地球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就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我们可以想像,

当听到“我想跳到月亮上面去”时,如果这位孩子的妈妈按照常规思维,把孩子臭骂一通或者取笑一番,那么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还会是阿姆斯特朗吗?有人说,如果孩子都是落入凡间的天使,那么梦想就是天使的翅膀,总有一天能让他们自由地飞来飞去。这句话在告诉我们:梦想是孩子们成长的声音,千万别嘲笑孩子的梦想,更不要打击孩子的梦想!我们需要给予的是更多的欣赏、倾听和理解,哪怕他们是在“做白日梦”,“异想天开”。

二、要做孩子人生的引导者而非设计者

有人感叹,现在的孩子缺乏远大理想,眼里只有考试分数和重点学校。其实,这个责任不在孩子。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缺少梦想?为什么孩子的梦想,都和考试分数有关?这一切都是因为老师和家长在不断地告诉他们现实有多残酷,他们在用分数和生存压力摧残着孩子的梦想,为了分数,孩子们不得不放弃了一切“无关的爱好和特长”。笔者曾在报上读到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新闻,题目是《我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讲的是2010年全国高中生物联赛复赛浙江省赛区第一名得主沈寒,她有一个烦恼———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沈寒说,学习,她不觉得累,但她一直有件烦心事,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在老师、同学的眼里,沈寒是个近乎完美的学生。中考时,她是杭州市第二名,平时考试,常考班里的第一名。她还有很多才艺,小学时练过电子琴、围棋、硬笔书法和国画、素描等,琴棋书画样样都会。高一进校时,她想跳舞,结果被老师委婉劝退,说还是学习重要。现在,她的琴棋书画全都放下了,一心一意搞学习。读到这则新闻,我们不难找到“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缺少梦想”的答案了。

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即生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生长,而并非其他。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谆谆教导”——“考入重点中学,你才有出息”“学好数学,将来当个科学家”,其实这些说教并非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者尤其是老师和家长的“衷心期望”。诚然,梦想千里,始于足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帮助孩子进行生涯规划,让孩子们的梦想更具有合理性、方向性和计划性。但是我们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逼迫他们按照自己预设的轨道去努力、去发展。因为“同一棵树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教育者应该顺应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尊重每个孩子的愿望和诉求,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合理规划和设计人生的蓝图。遗憾的是,现在的教

育者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替孩子设计好未来,然后要求孩子去实现。这显然是对教育本质的背离和对孩子天性的劫持。

三、要做孩子追梦路上的知心伙伴

心理学专家在总结分析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心理特点后,发现他们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1)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具有广泛而浓厚的兴趣;(2)从小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精神和不受拘束的想像力; (3)具有强烈的自我成长动机和成就动机; (4)高度的创新性、独立性和求异性;(5)具有反潮流精神,不追求物质利益; (6)刻苦、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这里面提到的“好奇心”、“想像力”、“强烈的成就动机”、“坚强的毅力”,其实都来自人们从儿时起就拥有的绚丽多彩的梦想。

梦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梦想,是一种可贵的心灵动力,它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当然,实现梦想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之路充满艰辛,为了帮助他们美梦成真,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担任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孩子追梦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们、督促他们、鼓励他们,当他们的知心伙伴,和他们携手同行,让他们少走甚至不走弯路。比如,当孩子的梦想游离不定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寻找梦想的偶像;当孩子只看到偶像身上的光环和鲜花时,我们要和他们一起讨论偶像的成长史、奋斗史、成就史,让他们知道成功必须付出辛劳和汗水;当孩子为实现梦想无从着力时,我们要帮助他们制订圆梦计划,给他们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支持;当孩子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告诉他们学会坚强和忍耐,给他们以心灵的慰藉、温暖的鼓励和坚持的信心„„

“让每个孩子都有梦想,是教育最核心的任务。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一个民族有一个梦想,这个民族才有希望。”我们不能寄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爱迪生、毕加索、阿姆斯特朗„„,但是我们可以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都能画出一幅属于自己最美的画卷。

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孩子

注重家风培养 呵护孩子梦想

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

用爱呵护每一个学生

用心呵护孩子

呵护孩子的

王雨倩读后感呵护孩子的梦想

实施梦想教育,让每一个孩子绽放童年

关爱牙齿呵护孩子

呵护孩子的心灵

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梦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