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检讨与改进:来自审计失败案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09:16: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今年以来,郑百文、黎明股份、银广夏、麦科特等审计失败案接踵而至,如同美国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出现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信誉危机一样,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时期”。此时,深刻反思审计职业界面临的现状与问题,从中提炼关于生存和发展的教训与启示,既是业内人士驾驭危机和迎接挑战的艺术,也是利用“财富”和面向未来的应有态度。

一、审计技术层面

独立审计模式经历了由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到风险导向审计的三个阶段。账项基础审计以会计凭证和帐簿为起点,以详细审计为标志,以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为目标,虽然后来导入了审计抽样方法,但采用更多的是判断抽样,即主要源于注册会计师的主观判断,在企业规模较大和经济业务较复杂的情况下,很容易遗漏甚至无视交易或事项的重大错报。制度基础审计以内部控制为起点,以了解、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标志,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与范围。但随着企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增加,特别是审计证据的获取需要更多的来源,因此,制度基础审计仍可能发生较大的偏差。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的系统分析和评价为起点,以审计证据的性质和类型满足可接受风险的需要为标志,注册会计师围绕审计风险模型,做出识别、计量、化解、规避风险或终止审计的决策,以将剩余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从我国的审计实务看,总体上仍处在账项基础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过渡的阶段,理由是:

(一)我国现代审计实务生长的土壤贫瘠,缺少基于内部控制基础上的审计传统。注册会计师职业曾经被遗弃长达31年,其间连“审计”这个术语甚至都显得生疏,审计即查账的认知根深蒂固地留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加之行业恢复重建以来,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骨干多为知识老化、年龄老化、观念老化的“考核注册者”,即使有学有所长的青年才俊加入,也限于人微言轻和势单力孤而难以改变现状,最终或被同化或选择出走。

(二)首次接受委托时进行客户甄别,本来是预防审计失败的“第一道关隘”。但许多事务所抱着来者不拒的态度,希求业务多多益善,对高风险的“问题项目”试图凭借侥幸或赌博来回避失败的结局。比如对客户所在行业状况、经营活动、管理层诚信度等环境因素的了解,往往以时间或成本限制为理由,浅尝辄止。

(三)分析性程序作为对相关数据、比率和趋势进行分析和比较的程序,是搜寻异常变动信息、获得有效审计证据的重要方法之一。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性程序,可以把握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认定的总体合理性,至少不会出现某些财务指标十分荒谬的情形。但实务中有关分析性程序的运用,或者“蜻蜓点水”,或者对异常变动数据不作解释,未能充分发挥这一工具的效用。

(四)无论审计项目的大小,审计人员进入现场后,既缺少调查问卷,又没有穿行测试,直奔账簿、凭证而去,先是总账、明细账加总核对,然后抽查几笔业务,复印几份合同,最后轻易地得出结论。至于严格的统计抽样技术,几乎不被采用,如果非要归入抽样审计层面,连实施判断抽样都较少,多数仍属于任意抽样。

古井贡审计失败案

审计失败案例

审计失败分析

对审计失败的再思考论文

政府审计失败案例分析透视上海社保案

创新来自思考

论文:浅谈对社会审计失败的思考

典型审计失败案例

审计学(审计失败案例)

审计案例题

检讨与改进:来自审计失败案的思考
《检讨与改进:来自审计失败案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