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医妇科学

发布时间:2020-03-01 23:28: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医妇科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一章

绪言

1 中医妇科学定义:

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2 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经、带、胎、产、杂。 3 夏商周萌芽时期:主要有关于不孕不育、难产和胎教理论的记载; 《列女传》最早提出胎教理论; 4.夏春秋战国里程碑时期:

《黄帝内经》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女子胞和与之相关的子门、胞脉、胞络。《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同时记载了治疗血枯经闭的第一药方:四乌贼骨芦茹丸。

《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子宫这个脏器的名称。历史上第一首妇科方剂——四乌贼骨—芦茹丸。 5.秦汉时期:

《难经》论述了冲、任、督、带脉的循行、功能和病证。

《金匮要略》开创了妇产科辨证论治和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

6、魏晋唐时期:晋·王叔和《脉经》首见月经之名,且论述最为详尽;首次提出各种特殊的月经现象, 如: “居经” “避年” “激经”

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

咎殷·

《经效产宝》为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7、宋代: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为历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

8.明清民国时期:清·斋居士《达生篇》临产六字箴言“睡忍痛,慢临盆” 第二章

女性解剖生理特点 子宫,又名女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胞室、血室。 子宫的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出恶露)

,特点是亦藏亦泻,藏泻定时。阴道是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也是胎儿娩出的通道,故又称产道、子肠。阴户:

又称四边、产户,指女性外阴,包括阴道前庭及其两侧的大小阴唇,前面的阴蒂和后面的阴唇系带,会阴。《诸病源候论》 “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标志女性发育成熟;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每月经持续的时间称经期,正常为3~7天。

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 妊娠早期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 月经产生机理:

肾——天葵——冲任——胞宫相互调节。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

天葵源于先天之肾气,需要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当肾气盛则蓄极而生; 冲为血海,任为阴脉之海;

胞宫形态似腑,功能似脏,是藏泻功能的靶子。

天葵: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天葵

来源于先天,为先天之阴精,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泌至,此后又随肾气的 虚衰而竭止。

月经周期的四个阶段: 月经期 即行经期,

此期血海由满而溢, 血室正开,子宫泻而不藏,通过阳气的疏泄, 胞脉通达,

推陈出新,使经血从子宫下泄,故气血以下为顺;

2 经后期

即阴长期,血室已闭,子宫藏而不泄,通过神奇的封藏,蓄养阴精,使经血长,为“重阴”阶段;

3 经间期 经过经后期的蓄养,阴精充沛, 冲任气血充盛, 重阴必阳,在肾气的推动下, 阴阳转化

阴精化生阳气,出现氤氲之侯,乐育之时,的候;

4 经前期

阳长期,经前期后,阳气逐渐增长,达重阳状态,此期阴精与阳气皆充盛,子宫胞脉气

血满盈,已为孕育做好准备。若胎元已结,则肾气封藏,子宫继续藏而不泄;若未孕育, 则在阳气的鼓动下,子宫胞脉通达,泻而不藏,经血得以下泄。

带下:广义带下为泛指带脉以下的疾病,即妇女经、带、胎、产、杂病; 狭义的带下指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

生理性带下:为润泽于阴户和阴道内无色无臭、粘而不稠的液体。

受孕前提:肾气充盛,天葵成熟,冲任二脉功能协调,子宫藏泻有期,月经正常。其条件为男女

生殖之精适时结合。

试胎:月数未足,痛定如常。

弄胎: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

足月临产的特征:胎位下移,腰腹阵痛,下腹坠胀而有便意,隐刀有少量血水排出(见红)

产褥期:分娩结束后,产妇逐渐恢复到孕前的状态,此期间需要 恶露: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 正常分娩者,产后半小时即可开始哺乳。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妇科疾病的病因:淫邪因素;情志因素;生活因素;体质因素;环境因素;病理产物致病。、病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子宫、胞脉、胞络受损。

第四章妇女疾病的诊断概要 1、月经病 的辨证要点:

月经期、量、色、质的变化。 2、带下病 的辨证要点:

带下量、色、质、气味的变化结合全身症状、舌脉。

3、妊娠病 的辨证要点

:首先要辨明是胎病抑或母病;其次要辨别胎之可安与不可安;最后结合脏腑气血 进行辨证。

4、产后病“三审”

: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

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

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并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

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根据妇女血常不足、气常有余的特点, 治疗时要注意固护精血 2/4、滋肾补肾的代表方有:杞菊地黄丸、真武汤、内部丸、肾气丸。 补益气血法包括:补气固摄;养血益精。

调理奇经包括:温补奇经;滋养奇经;通理奇经;镇安奇经;固摄奇经。

、周期疗法:结合月经周期在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行经期不同时期的肾阴阳转化、消长节律和气

血盈亏变化的规律,遵循滋肾养血—补肾活血—调补肾阴肾阳—活血化瘀的原则,采取周

期性用药的方法。

《金匮要略》开创了中医妇科学外因冲洗、阴道纳药外治法之先河。 月经病 月经不调: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间期、经量的病变;月经不调主要指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

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等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补肾扶脾。调经诸法,以补肾扶脾为要。 月经病的治疗大法及思路:

辨病之先后,治病求本,先病经者,当先调经;先病病者,当先治病; 辨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辨月经周期,因势利导。

一、

月经先期 定义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者,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总病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气虚证

脾气虚证

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证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固阴煎 血热证 阳盛血热

清热养阴、凉血调经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黄柏、白芍、茯苓、熟地、青蒿) 阴虚血热 滋阴清热、养血调经

两地汤(干地、阿胶、白芍、玄参、麦冬、地骨皮) 肝血热

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

治疗原则:和血行滞、温经养血,疏通经脉气机 肾虚证

补肾养血调经 当归地黄饮 血虚证

补血益气调经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黄、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灸甘草 血寒 虚寒

扶阳祛寒调经

温经汤《金匮要略》 实寒

温经散寒调经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气滞证 理气行滞调经 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定义: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7天以上,连续三个周期以上。

本病首见于唐代《备急千金药方月经不调》《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脉类》将本病分为“血虚经乱”和“肾虚经乱”《傅青主女科调经》认为经水先后无定期为肝肾之郁所致,治法主张“舒肝之郁即开肾之郁”用定经汤。 病因病机:肝肾功能失常,冲任气血失调,血海蓄溢不循常道。 治则治法:疏肝、补肾、调理。 肾虚证

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固阴煎 肝郁证

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逍遥散

四、月经过多

1、

定义:月经量较平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 (总量超 80ml )

2、

病因病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3、

治则治法:月经期重在止血固冲,平时益气、清热、养阴、化瘀。

气虚证

补气固冲、摄血调经

举元煎 (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灸甘草)

血热证

清热凉血、止调经血

保阴煎

血瘀证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失笑散加益母草、三

七、茜草

中医妇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5

九、崩漏(

月经病第二重点! ) 1、

定义:

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

,称为崩漏。

出血量多,暴下如注,不能自止,为 崩中 ;

出血量少,淋漓日久达半月以上,为 漏下 。

2、

病因病机:肾—天葵—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

3、

诊断要点:月经的周期,经期及经量发生严重紊乱。月经周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

甚或数月断续不休,或闭经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迁延日久者可见贫血症状。

4、

崩漏需做的检查:妇检;生殖内分泌; B 超;诊刮;宫腔镜;基础体温测定。

5、

崩漏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鉴别:

月经先期是周期缩短,月经过多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是行经时间延长,各自有一定的周期、经量、

经期;崩漏是周期、经量、经期严重失调。 6、

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

根据发病缓急和出血的新久,治疗崩漏尚须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

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 1 )塞流:即是止血,用于暴崩之际,急当塞流止血防脱。

( 2 )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一般用于出血减缓后的辨证论治。 ( 3 ) 复旧:

即固本善后,

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 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 治法有补肾、扶脾、舒

肝。

治崩漏三法又不可截然分割,塞流需澄源,澄源当以固本,复旧要求因。

脾虚证

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固本止崩汤

肾虚证

肾气虚

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肾阳虚

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右归丸

肾阴虚

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左归丸合二至丸 /

滋阴固气汤

血热证

虚热

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上下相资汤

实热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清热固经汤 血瘀证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通瘀止血汤 /

将军斩关汤

十、痛经(

月经病第三重点 )

1、

定义: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

原发性痛经:生殖道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

继发性痛经: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引起的痛经。

2、

痛经的治疗原则:调理子宫、冲任气血

气滞血瘀证

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膈下逐瘀汤

寒凝血瘀证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少腹逐瘀汤

/ 温经散寒汤

湿热瘀阻证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清热调经汤

气血虚弱证

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圣愈汤

肾气亏损证

益肾益精、养血止痛

益肾调经汤 /

调肝汤

中医妇科学提纲

中医妇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妇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妇科学考点复习总结

中医妇科学教案

妇科学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妇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