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财经消息

发布时间:2020-03-04 06:17: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如何写好写活经济类消息

消息是报纸的主角,消息活则报纸活。因此,如何写好消息,应是每一位记者都要练好的基本功。尽管如此,目前,生硬死板的消息仍大量地见诸报端。具体分析,在死板的消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济类消息,因此,研究如何写活消息,经济类消息就成了重点。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觉得,要想让经济类消息活起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从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结合点上选择新闻题材。一般来讲,经济题材的消息不易写活,而社会题材的消息相对容易写活。因为社会题材的消息涉及的是社会生活,容易写出人情味;而经济题材的消息则不同,它不太容易涉及人情味的东西。所以,要想写活经济类消息,从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结合点上选择题材,应该是一条有效途径。这可从笔者所采写的一篇消息《清明节祭奠亡灵:鲜花代替了冥钞》得到证实。这是笔者到一个农场采访时,这个农场在介绍他们植树造林护林防火的情况时,说他们农场是省护林防火先进单位。按说省级先进单位这样的题材,在报纸上发篇稿子,其分量肯定够了,写经验消息,甚至写工作通讯都够了。但是,当时笔者想这样的题材怎么写都容易干巴。可是,当介绍到这个农场为了防火,人们用敬献鲜花这种文明的方式来代替烧纸钱祭悼亡灵时,笔者为之一动,觉得把移风易俗和护林防火结合起来写,就有意思多了,也能把消息写得生动活泼些,遂进行了深入采访,写成了消息。当时恰适清明节前夕,这篇消息在报纸上发表后,报社同仁及广大读者对这篇消息评价较高,认为写得较活泼。究其原因,就得益于抓到了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结合点。

尽量多地使用能使经济消息形象生动的写作手法。根据自身实践和研究分析他人写得较活泼的经济消息,笔者觉得适当运用以下这些手法是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一、再现情景。虽然消息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叙述,但适当的白描也不可或缺。如果一味地叙述,很容易使消息陷入枯燥干巴的境地。相反,如果在恰当的地方用些白描,那将会使消息活泼起来。对于经济消息来说,更是如此。

二、运用比拟修辞方法。运用比喻、拟人、拟物等修辞方法,可以把死的东西写活,可以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生命,因此,尽量运用这些方法,对于写活经济消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写微妙的变化。微妙的变化中潜藏着有意味的动感。在经济新闻事件或新闻素材中,捕捉微妙的变化,并把它写进经济消息,无疑会使消息变得生动活泼。

四、写表情、态度和心理活动。把人物的表情、态度的变化及心理活动再现出来,是增强经济消息动感、使经济消息生动活泼的有效途径。如《经济大发展 招商胆气壮》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过去,镇里的一些干部外出招商,还没有介绍镇里的情况脸先红,因为镇的经济发展情况的数字羞于启齿。如今,镇里经济快速发展,招商环境条件优越,干部出去招商腰板开始挺起来了,介绍起镇里的情况如数家珍,充满了骄傲和自豪。”这段文字的前半部分写的是心理活动,后半部分写的是态度的变化,前后对比两重天。显然,这种心理活动和态度的变化,增加了这篇经济消息的动感。

五、善用群众语言。群众语言大都生动传神,多用可增加经济消息的生动性、大众化和亲和力。如《单县羊肉汤誉满菏泽城》中的“三天不喝一碗羊肉汤就想得流口水”;《寒冬里的暖流》中的“村里的贫困户高兴地都说这真是冬天里的暖水瓶!”都栩栩如生,增强了经济消息的生动性、大众化和亲和力。

、。

深入挖掘生动的新闻素材。新闻写作的前提是采访,采访决定写作。要写出生动活泼的经济消息,关键是要采访出生动活泼的新闻事实。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去采集生动的素材:

途径之一是深入现场,并调动眼耳鼻舌这些感官,来察觉新闻事实的变动。途径之二是深入挖掘第二手动感材料。记者不可能总那么幸运,那些动感的材料我们不可能都碰上,一旦错过机会,也不该放弃,要多采访当时在场的人,顺藤摸瓜,深入挖掘,理清动感材料的脉络。

财经新闻的制作技巧

为什么称“制作”而非“写作”呢?我认为,财经新闻的根本属性还是新闻,除了写之外,更需要采访这一环节,俗话说“三分靠写,七分靠采”,虽然不全对,可也有其道理;但财经新闻尤其是杂志所需的深度财经新闻,又不能够像消息那样简单地将5个W写完了事,它需要融入许多元素,更像是纪实作品的写作,这在大学教科书上恐怕找不到依据,是千万同行们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

下面,我就采访与写作两个核心环节谈谈自己的体会。

采访的环节我就谈这么多,写作的方面我也想谈一些,但不会谈太多。因为在座各位都是写作高手。我认为,写好财经新闻,主要把握这样三条原则:

将深奥的问题浅显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记得一位企业家朋友曾经对我说过:“什么叫教授?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的人就叫教授。比如吃饭,平民百姓就叫做‘吃饭’,可教授不一样,他会说这是一种化学反应,详细点说,就是将米粒送进嘴中,通过咀嚼产生唾液,再与米粒中的淀粉等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然后生成碳氢化合物,进入胃部,使肚子不再产生饥饿的感觉。”财经记者,千万不要像这位迂腐的教授,那样肯定会遭受读者唾弃的。只有把那些深奥的专业术语、复杂的专业知识用大众容易看懂、易于明白的语言表达出来,才是真正优秀的财经记者。

人正我反,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别人都是这样谈的,我偏偏从另一角度去谈。去年7月,我与朋友张敏洁共同做了《还原问题富豪尤新存》这个选题。做之前,西安当地报纸已经对其做了一些消息类的报道,口吻如出一辙:尤新存是赌棍,骗子。我到西安之后,费尽周折,采访到了其法律顾问迟波和二弟尤铜川,了解到那些公开报道所不曾涉及的内容。又到古城三轮车厂及当地公安机关进行核实,发现事实与先前所报道的果然有很大的出入。尤新存此前还是一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在经营的过程中,因盲目投资欠下巨债,后因没有正确处理好与债主的关系,结果惹火上身,害了自己。我们将当地媒体有意无意略去的那一部分(也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部分)大写特写,刊出后反响不错。

不要偏离财经主题。最后想说的一点是:千万不要偏离财经主题,尽管财经选题与生活选题的做法多有相似之处。2004年时,曾有一位东北的作者,给我投了一篇千万富姐的稿件,内容不仅有她创业的故事,还有她与两位丈夫的情感纠葛,其中后者为主。这样的选题,也许更适合生活刊一些,财经选题尽管有情感的内容,但关于商业的东西毕竟还是主流。

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

在写作上还得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内容要新鲜,写作要快,讲究时效性 ;二是事实要准确,不能闭门造车,夸大虚空;三是要写得通俗、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四是要对语言进行反复锤炼,讲究逻辑性。下面,我们从结构和内容上来看一看怎样来写好消息。

(一)结构上:“倒金字塔”式写法

在新闻报道,尤其是消息的写作中,“倒金字塔”是传统的构成方法。新闻同小说和电影的结构完全不同,或者说正好相反。一部小说或一部电影,作家把绝大部分篇幅用于创造情节和表现人物上,而把高潮放在结尾。特别是目前风行的电视连续剧,一般要到结尾处才有结果。但是,新闻却不是这样。新闻是“倒金字塔”形的,一开头即写到要害处。

早期的新闻也不是采用“倒金字塔”写法的。记者那时是按时间顺序写消息,在报道事件时,把最新的发展写在消息的最后。但是,在美国内战时期,电报是个新发明,性能还不太可靠。消息是通过电报传回报社的,在发生故障或者电线被割裂时,记者的消息就被打断了。结果是,写在最后的最新消息往往传不到报社,于是,记者为寻求出路,开始把最新的情况写在消息的最前面。

“倒金字塔”式的新闻结构的价值已为历史所证明,也被众多的记者和编辑所接受。但是,也有不少人对它提出批评,认为这不是一种自然的叙述方法,因为一开头就出现高潮。特别是在视觉新闻媒体十分发达的今天,读者已经从广播或者电视里听到了有关新闻,因此应该更多地使用叙事体或描写式导语。尽管这些说法是有道理的,我们还可以有把握地说,“倒金字塔”的新闻结构将在“朴素地表述事实方面继续占支配地位”。我们在使用更为复杂的写作技巧之前,要很好地掌握这种方法。

(二)内容上:让消息“活”起来

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形象和生动。一篇成功的消息,必须体现这一特点。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让消息“活”起来这个话题。

1、身临其境,耳闻目睹,避免空洞的说教

有人说,在新闻写作上需要有新的突破,要善于把概念的表述诉诸于充实具体的形象,使我们报道内容可闻、可见、可触、可感。在这里,就要做到“我在现场”,这样才能将受众带到新闻现场,增强读者的阅读欲望,特别是在我们红盾信息网这样的网络媒体中,可以增强读者的浏览兴趣。目前我们大部分

人仍然采用过去那种传统的说教式的方法写消息,陷入了传统的口号化、标语化,殊不知写出来的东西必须有血有肉,忌讳过时而机械的口号。

2、采用一些散文的笔法写消息,让读者在阅读后获得审美愉悦

让新闻活起来,增强可读性,采用一些散文的笔法是十分重要的手段。曾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新闻名篇享誉全国的一代名记者穆青曾在1963年提出尝试用散文笔法写新闻的观点,即现在常说的新闻写作散文化。在新闻写作中引进散文写作手法,比如将散文以情感秩序为主的开放式结构引入新闻写作当中,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用以增强新闻作品美学价值的常用手段。尝试散文式消息的写作,也是一种有益尝试。

3、运用口语化表述写消息,增强新闻可读性

语言中最具亲和力的莫过于口语,新闻若能采取口语化表达,能极大地增强新闻传播的亲和力。首先,口语具有浓烈的人情味。口语是人们面对面沟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交流语言,若能在新闻作品中恰到好处地使用这类语言,将能营造一种接受性较强的面对面人际传播情境,使受众感受到浓烈的人情味,吸引住受众的心灵视线。其次,口语能增强作品的易读性。口语在结构上不似书面语言严谨、规范,多以短句为主,易读、易记、易懂,这种立体声语言如果运用到新闻作品中,将增强作品主体在音韵上的和谐性,使新闻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极强的语言流畅性也从一定意义上有利地拓宽新闻的传播领域。再者,口语能释缓读者的心理压力。口语多采用人们熟悉的词汇和句式结构,它的随意性能让读者能以一种较为放松的姿态融入到阅读过程中去。

四、消息写作的误区

我们写信息报道,写出来的东西要么空乏无力、没有说服力;要么无法吸引受众、致使读者阅读欲不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多读、多看、多思考,提高消息写作水平,多出精品,更重要的是彻底摒弃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写作的错误思想,变被动“要我写”为主动“我要写”,充分挖掘写作潜力,才能创作质量高、反响好的稿件。接下来,看一看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到底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

新闻学上有这样的定位: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

误区二:角度错位

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误区三:贪大求全

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

一、

二、

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消息

消息

消息

消息

述评消息

人物消息

消息文体

新闻消息

消息教案

简明新闻(消息)

财经消息
《财经消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财经网消息 消息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