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发布时间:2020-03-03 05:11: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1、根据病种不同给予不同的治疗饮食,知道热量、水分、钠、钾摄入量的范围和选择方法,管擦病人饮食是否符合要求。

2、加强药物治疗的护理,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做好相应护理。

3、向患者解释常用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4、知道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使之学会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应激情况。

5、知道患者熟悉防病治病的常识,了解定期随访意义,主动配合检查、治疗,并定期复诊。

二、检查及治疗护理常规

(一) 胰岛素治疗护理常规

1、胰岛素的保存未开启的胰岛素置于4~8℃保存,使用中的胰岛素在常温下(不超过25℃)保存不超过一个月,避免震荡、受热或阳光照射。冰冻后的胰岛素不可再用。

2、注射前向病人解释胰岛素的剂型、注射目的及方法,检查病人是否准备好食物,指导病人注射后在适当的时间进餐。

3、注射时间注射胰岛素前确保病人能准时用餐。普通短效、预混胰岛素于饭前30分钟注射;速效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饭前立即注射;中效胰岛素一般睡前注射;超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与进餐时间无关,只需每日定时注射。

4、抽药预混、中效胰岛素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如需将短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先抽短效胰岛素后再抽中效胰岛素。

5、注射部位宜选择上臂、大腿前外侧、腹部(避开脐周2cm内)及臀部等部位皮下注射,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建议每天同一时间同一部位,每周左右轮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点应与上次注射点至少相距1cm。避免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另外应根据使用的胰岛素种类选择相应的注射部位,如使用短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时,优先选择腹部;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优先选择臀部或大腿。

6、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硬结、破损,若注射部位产生硬结,局部热敷,暂不注射该处,使用75%乙醇消毒。

7、中效及预混胰岛素注射前上下摇动20次左右,呈均匀雾状,注射前排气,每次注射1~2U,至针尖处滴出1~2滴药液为止。

- 1 -

8、进针方法针头长度≤5mm可垂直进针,>5mm需捏起皮肤垂直进针,体质消瘦或针头>8mm应与皮肤成45°角进针。

9、使用胰岛素注射笔注射,推注完毕不可立即拔针,需停留10秒后在拔针。注射完毕立即取下针头,置入锐器盒,针头每次更换。

10、不良反应的观察胰岛素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其余有皮下脂肪萎缩、胰岛素过敏等。每日两次使用预混胰岛素者,早餐后5小时左右督促病人进食中餐,防止发生低血糖。

11、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重视血糖监测,教会病人低血糖的预防及自救方法。

(二)使用胰岛素泵护理常规

1、上泵前

(1)告知病人胰岛素泵治疗的原理、目的及方法。消除病人恐惧心理,取得配合。

(2)检查泵的性能,按操作程序进行胰岛素泵准备,包括装电池,检查仪器性能、抽吸胰岛素、排气,遵医嘱设置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并双人核对。

(3)做好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常选择腹部),见擦注射局部皮肤有无破损、硬结、感染。男性病人选择上腹部注射,女性病人选择下腹部注射。当腹部皮肤有瘢痕、硬结、感染或皮肤病等不宜注射者可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孕妇可选择上臂或大腿注射。

(4)选择腹部旁开4~5cm以上,避开要带周围的部位作为穿刺点,酒精消毒,顺皮纹将穿刺针插入皮下,穿刺后敷贴妥善固定,注明开始使用时间。

2、上泵中

(1)继续糖尿病饮食,嘱病人不随意加餐。

(2)每日注射三餐前大剂量,根据胰岛素种类不同决定注射与进餐之间的时间关系。应用短效胰岛素者餐前30分钟注射,应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者餐时注射。

(3)每班检查胰岛素泵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没3天更换一次注射部位及输注管路,如病人出现高热多汗、局部硬结、红肿、出血、脱出等情况应及时更换输注部位。

(4)胰岛素泵使用期间,每日监测血糖4次以上,包括夜间血糖监测,警惕低血糖发生。

(5)指导病人注射局部肌肉避免剧烈运动、受压、摩擦等,防止针头脱出。避免输注导管打折、受压,保持输注管道通畅。注意泵的保护,避免使泵受潮、撞击或损坏。警惕胰岛素泵的报警音,发现报警及时与护士联系。

(6)若病人带泵期间需洗澡,要及时将泵分离,洗澡后及时连接。做CT、MRI等检查时要将泵取下,以免影响泵的正常工作。

(7)长期待泵者,告知病人及家属常见报警原因为管路堵塞、电量不足、药量不足等,并教会

其相应的处理方法。

3、下泵后

(1)观察病人注射处皮肤,如有红肿等感染征象,以0.1%碘伏涂擦。

(2)检查泵的性能,查看有无损坏。

三、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 糖尿病护理常规

1、根据病人身高体重制定个体化糖尿病饮食、忌高脂、高糖饮食,忌油炸、油煎食物,宜用植

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籽、鱼籽等含胆固醇高食物,严格限制各种甜食,戒烟戒酒。经常检查病人饮食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

2、运动治疗的护理

(1)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及身体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2)知道做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球类活动。不宜空腹锻炼,建议餐后1小时运动30~40分钟,运动频率建议每周至少3~5次,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强度以运动中脉率=170-年龄为宜,或锻炼后有微汗、轻松愉快、食欲和睡眠良好。

(3)应穿着舒适、软且厚底的鞋子和透气的袜子运动,随身携带饼干或糖果、糖尿病急救卡。

(4)出现下列情况暂停运动:血糖>14~16mmol/L;明显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各种重要脏器严重慢性并发症。

3、口服降糖药物的护理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了解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餐前半小时服用,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还可有消化道反应、肝损害、血液系统改变、药疹。若发生低血糖反应,应及时处理,并连续观察2~3天。

(2)双胍类: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都可以,在餐中服对胃肠道刺激小,不影响药物吸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药疹等。

(3)a-糖苷酶抑制剂: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亦可进餐前半小时服用,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与胰岛素与其他药物合用时,一旦发生低血糖,进食多糖类食物效果差,最好进食单糖类食物如蜂蜜、葡萄糖。

(4)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类:每日晨服一次,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

(5)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进餐时服药,不进餐不服药。主要反应为低血糖。

(6)二肽基肽酶-4(DDP-4)抑制剂:每日口服一次,作用不受饮食影响。

4、胰岛血糖素多肽1(GLP-1)受体激动剂,每日注射一次,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其

程度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轻。

5、使用胰岛素者,执行胰岛素治疗护理常规。

6、监测血糖水平,4~7次/天,注意高血糖症状有无改善,有无低血糖发生。

7、知道病人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烫伤碰伤,做好糖尿病足病的护理。

8、对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病人,注意安全防范,根据生活自理能力给予关心和协助。

9、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教会病人自我管理的必须技巧,如胰岛素注射技术、血糖监测技术、胰岛素泵的使用、饮食运动治疗、糖尿病日记的记录与分析等。

(二)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常规

1、卧床休息,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注意安全防范,如加床栏,使用约束带。

2、立即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1~2路,严格按医嘱调节滴速,先快后慢,如无心力衰竭一般

在前2小时内输入1000~2000ml液体,以后根据血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情况及中心静脉压调节速度,24小时输液总量约4000~5000ml。

3、严格控制胰岛素给药速度加强血糖监测,血糖下降速度以每小时3.9~6.1mmol/L为宜,

血糖下降过快或过慢均应与医生联系,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为输注5%葡萄糖溶液,按3~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计算。告之病人进餐前任需皮下注射胰岛素。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定期检测血糖、血酮、尿糖、尿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采血必须在非输液肢体侧进行。用

胰岛素治疗期间,测量血糖1~2小时一次。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每3~4小时测量一次,至基本恢复正常。

6、观察病人水电解质失衡及脱水现象,如眼球凹陷、唇裂、口腔、皮肤粘膜干燥,感觉异常、

麻痹等有无好转或加重。

7、鼓励病人大量饮水,昏迷者可鼻饲温开水,每日饮水量应达4000ml。进清淡饮食,保证主

食摄入量,暂禁脂肪类食物,直至酮症消失。

8、告知病人及家属避免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如感染、外伤、中断胰岛素治疗或应用胰岛素剂量

不足、暴饮暴食、精神过度紧张等。

(三) 糖尿病低血糖护理常规

1、糖尿病病人血糖<3.9mmol/L为低血糖。当发现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时,有条件的应立即进

行血糖监测来确认低血糖的诊断,防止病人跌倒、摔伤。

2、当发现有低血糖检测结果而缺乏低血糖症状时要重复血糖检测。

3、判断意识意识障碍者,给予50%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推注,保持气道通畅,配合医生

抢救;意识清楚者给予15g葡萄糖或其他无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2~5片的葡萄糖片(视不同商品标识而定),或100ml苹果汁、橙汁、可乐,或两大块方糖,或一大汤勺蜂蜜,或一杯玉米汁,或一杯脱脂牛奶等。

4、观察低血糖症状缓解情况,于10~15分钟后复测血糖以评估治疗效果,如果血糖值没有上升

到正常或低血糖症状持续存在,则重复以上治疗,直至病人血糖正常、症状缓解,必要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40~60ml。

5、服用阿卡波糖的病人,出现低血糖时,需要服用葡萄糖而不是糕点等其他碳水化合物纠正低

血糖。

6、低血糖症状缓解后给病人适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如一片面包或两块饼干。

7、病人病情稳定后,与病人一起分析低血糖原因并进行低血糖自我管理教育。

(四)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护理常规

1、饮食护理

(1)清淡、低碘或禁碘饮食,禁食海带、紫菜等海产品,每日热量可比正常人高50%,两餐之间,增加点心。增加黄豆、奶类、蛋类、瘦肉类等优质蛋白的摄入。

(2)每日饮水2000~3000ml,禁止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等。

(3)忌食刺激性或生冷食物,减少食物中粗纤维的摄入。

2、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病情轻者可下床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病情重、心力衰竭或合并严重感染者应卧床休息。环境宜安静舒适,温度宜稍低,避免强光刺激。

3、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者,知道按时按量规则服药,不可自行减量或停服。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一般于饭后30分钟口服。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粒细胞减少、药疹、中毒性肝炎等。

4、观察消瘦、多汗、乏力以及性格情绪的变化;注意排便次数、性状、肛周皮肤情况;观察突眼和甲状腺肿大的程度;病情严重者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计入出入量。

5、低钾性麻痹者,协助做好生活护理,观察有无呼吸肌麻痹的症状和体征。

6、突眼者,告知外出时代黑色眼镜,勿揉眼,可用5%甲基纤维素或5%氢化可的松滴眼液滴眼。眼部水肿者应高枕卧位,低盐饮食。

7、指导病人选择宽松上衣,严禁用手挤压家汉族昂西安。教会病人每日卧床时自测脉搏,每周称体重,若脉搏减慢、体重层架时治疗有效的重要标志。

8、告知病人及家属出现高热、恶心、呕吐、大汗淋漓、腹痛、腹泻、体重锐减、突眼加重等提示甲亢危象,应立即就诊。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1].5

内分泌科护理工作计划

内分泌科护理工作计划

内分泌科护理工作总结

内分泌科分级护理制度

内分泌科护理工作总结[材料]

内分泌科分级护理标准

内分泌科分级护理制度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