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沙龙——草根论坛山东大学文化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5: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沙龙

——“草根论坛”

第1期(总第29期)

简 报

学术研究部

4月22日下午14:30,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沙龙之“草根论坛”在知心楼A座1306室启动。校学术研究部副部长魏建教授对此前由民俗学团队自发组织的28场“草根论坛”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升格为校级学术品牌的论坛寄寓厚望。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教授到场祝贺。随即,历史文化学院赵彦民、韩朝建副教授作了题为“村落行政变迁下的信仰空间——以民国时期山东省历城县冷水沟村为个案”的精彩报告。本期论坛由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张士闪教授主持,刘宗迪教授和李浩、刁统菊、王加华副教授予以评议。

首先,赵彦民副教授就此次报告的核心问题做了阐释,即通过冷水沟村的个案来反思印裔美籍学者杜赞奇对近代华北村落研究的部分结论。杜赞奇在《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一书中认为:1920年代以前的华北村落,宗族、宗教和行政合一,乡村精英即村落领袖,但1928年大乡制、邻闾制以及稍晚的保甲制推行后,乡村基层政权变得越来越正规化和官僚化,同时面临越来越重的税收和摊款压力,由此传统的乡村精英纷纷退出村落行政,营利型经纪占据主导,乡村政治也越来越脱离原本的文化网络。冷水沟就是杜赞奇书中提到的村落之一。不过有意思的是,赵彦民和韩朝建通过对冷水沟村的调查和文献梳理,发现事实并不完全像杜赞奇所描述的那样。为说明这一问题,赵彦民副教授先对本次报告所用的资料和冷水沟村的情况作了介绍。接下来,他分别从村落信仰空间的形成(明初至民国)、乡村精英与信仰活动的关系(民国时期),信仰活动(以民国时期祈雨为例)三个层面,对民国时期冷水沟村落政治与信仰活动的联动关系做了分析。可以看出,清末民国时期,该村玉皇庙和三圣堂在村落内凸显出其行政地位:玉皇庙成为全村举行祈雨仪式的场所;三圣堂则变成村公所所在地,行政机构和信仰场所共享同一空间,而且担任公职的村落精英们也一直都热衷于修庙、祈雨等活动,所以就该村来看,并非如杜赞奇所言:民国时期的乡村体制改革使得原先行政与宗教合一的村落传统渐趋分离。冷水沟的个案至少可以表明,尽管民国时期国家政权欲对乡村加以整顿,但乡村传统并没有因此而断裂。显然,中国近现代史并非是单向度地本土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或西方的冲击注入了引发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杜赞奇之失,在于低估了中国传统社会对现代化的涵化能力,比如对中国乡村信仰与世俗权力网络的复杂运作机制的认知不足。 主讲人简介:

赵彦民,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社会学、中日关系史、民俗学。博士学位论文《「満洲移民」の歴史と生活体験-長野県第七次中和鎮信濃村開拓団の事例を中心に-》,2010年。

报告人赵彦民副教授

与会嘉宾:方辉教授(左二)、魏建教授(左一)张士闪教授(左三)

论坛现场

(图/文:龙圣)

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

山东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山东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第二届理想国文化沙龙3.时代的青年还是青年的时代

台湾夏潮联合会山东教育文化参访团来山东大学访问

在中国青年文化发展论坛上的演讲---大力发展青年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中国青年文化发展论坛上的演讲---大力发展青年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沙龙——草根论坛山东大学文化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沙龙——草根论坛山东大学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文章
    主题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