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感悟海西(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8: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感悟海西发展

海西建设,十年磨一剑。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

30个年头,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思路的探索、形成和实施,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福建的实践,伴随着福建改革开放30年的宏伟历程。

海西建设是个洪亮的口号和惠民的行动。海西,在这片蓬勃发展的热土上正在上演沧海桑田的变迁。同处海西的闽浙赣粤4省20市8000多万人民,豪情满怀、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正致力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打造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

福建的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浙江的温州、丽水、衢州;江西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的梅州、潮州、汕头、揭阳,20座城市矗立于海峡西岸,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三地,纵深推进、连片发展,对外开放、服务全局。于是,一个全新的经济板块,崛起于祖国的东南沿海。

雨过天晴便是自由处,“海西建设,漳州先行。”让漳州更是整个海西脱胎换骨,变成令人向往的人间仙境。

近年来,漳州市坚持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对台优势,坚持经贸先行、文化先行、和谐先行,力争在海西建设中当好先行者,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863.73亿元,增长1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7.18亿元,增长36.6%;财政总收入83.84亿元,增长3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5.2%;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141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96元,分别增长13.1%和12.2%。”

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建设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秀的可喜局面。

20座城市,一片热土。30年来,这片热土上发生的变化,演绎着的传奇,都离不开这相连的山水,相近的文化,相亲的骨肉之情。

漳州的发展我们有目共睹,在我成长的20年间,漳州不断的改变,旧的街道翻新了,矮小破落的楼房更替成高楼耸立,俨然一座新型都市。我的家乡漳州还保留了它原有的古朴名风和古街韵味,在旗楼参差中有浓密树荫的芒果树,一条条街道被浓浓的芒果气味掩盖。那条被我们称为芒果街的香港路也经过修正变成了独具地方韵味的旅游景点。你若是从中穿越,会有种梦回古时的感受,像是与前世的自己交谈,走进前世自己的生活中,看那一草一木,在风中道来情缘。

漳州可谓占据了天时地理人和之势,紧邻厦门泉州,隔海相望便是台湾。在长期的交流合作中,更如涓涓细流,点点滴滴,长年累月,终于汇成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澎湃大潮。纵观海西建设的全景,我们更会有所感叹!

大潮所至,地理如何阻隔!

道路通,百业兴。改革开放,特别是海西战略提出以来,福建与周边三省区域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形成。比蜀道更难的闽道,渐成通衢。

很久以来,福建只有一条鹰厦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

1986年以后,福建对鹰厦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

海西战略提出以后,福建铁路建设骤然提速,近4年每年至少开建一条高等级铁路。目前,连接温州、福州的温福铁路,连接福州、厦门的福厦铁路,龙厦铁路,都在紧张建设中。西起江西向塘东至福建莆田的向莆铁路,将厦门、汕头、深圳三经济特区“串起”的厦深铁路,已于2007年底开工建设。未来4年,福建境内将新建成铁路1200公里;至2020年,将新建、改建铁路约3000公里。

与此同时,高速公路也缩短着海峡西岸城市间的距离。

2004年,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漳龙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使福建提前一年实现各设区市4小时内通达省会城市的目标。福厦漳高速公路,连接福州、泉州、厦门和漳州,正由现在的双向四车道扩大为八车道。目前,从闽浙交界处到闽粤交界区,行车时间已缩短至原来的1/3。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高速公路计划建设里程2061公里,让绝大部分县市30分钟内上高速。届时,福建将有4条高速公路大通道与江西相连,各有2条高速公路与浙江、广东相接。

交通设施的完善,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海西20城交流合作的地理限制,极大地推动了海西20城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往来。

道路这一有形关卡的畅通,促进了区域内思想观念的交流、碰撞与激荡,带来了政策层面上各种无形关卡的畅通,开辟了省际交往更为广阔的空间。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的共同诉求,也推动了区域内部大通关机制的形成和完善。福建拥有海峡西岸最多的港口。海西港口立足于成为大陆通往海峡东岸(台湾)的一个主要门户港,成为服务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今年3月19日,厦门和赣州《关于加强两地口岸合作、推进赣州无水港建设的协议》签约仪式在赣州举行。

“从2005年6月28日第一单集装箱从赣州东站发往厦门起,公司通过海铁联运的集装箱每年翻番,2005年204个标箱,2006年508个,2007年1068个,赣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内陆‘无水港’。”提起闽赣口岸“铁海联运”方式,厦门港务物流赣州分公司业务代表汤熙用数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铁海联运”是福建省发挥港口优势,为省内山区和内陆省份服务的一项具体举措。它将铁路和港口连为一体,内陆货物从铁路运输到港口后无需再办理其他运输手续,可直接装船运输。

近年来,福州、厦门海关全面加强与周边海关的区域协作,开通了厦门港与三明、江西南昌、广东梅州等地的多条“海铁联运”绿色物流通道,实现内陆省区铁路运输与海运的顺畅衔接,享受“港口就在家门口”的无水港的便利。

2007年9月,福建又出台一系列关于鼓励中西部省份从福建省港口进出口货物及投资建设码头泊位的规定。

快捷的交通网络,迅捷的通关速度,大大增强了海西20城之间的经贸互动,也进一步凝聚了海西20城齐心协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共识。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海西建设的成果。

感悟海西建设,得到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心贴心的服务。

海西教案

海西建设

海西征文

绿色海西

海西教学计划

海西家园

绿色海西

海西征文

海西征文

海西文化节

感悟海西(推荐)
《感悟海西(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感悟和分享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