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史

发布时间:2020-03-02 06:23: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我国远古居民

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已知制造工具和用火。

3、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形成早期原始社会。

用火的意义: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4、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三万年;已会磨光、钻孔技术和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爱美;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5、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二、原始农耕生活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河姆渡,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会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村,陕西西安附近,距今约五六千年;种植粟;半地穴式房屋;会制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三、华夏之祖

1、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距今约四五千年;涿鹿一战大败蚩尤;日后结成华夏族

2、黄帝——“人文初祖”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其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部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3、杰出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 推举方法:禅让制。

二、夏、商、西周、东周

一、夏、商、西周

1、夏朝(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都城:阳城,开国国君:禹)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夏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禹由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国王。

意义:①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②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继位: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

意义: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暴君夏桀,灭夏建商。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迁都:殷,故商朝又称殷朝,开国国君:汤)

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商朝立。

贤臣:伊尹。

迁都:原因:水患和政治*。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商朝又称殷朝。

灭亡: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周武王战胜暴君商纣王,灭商建西周。

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都城:镐,又称镐京,开国国君:周武王)

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周武王战胜商纣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①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封其为诸侯;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同天子作战

意义: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灭亡:西周后期,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二、青铜文明

1、青铜器工艺

青铜文明灿烂的前提: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特点: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代表: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夏、商、西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

2、农业与牧业

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三、春秋战国

1、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都城:洛,开始君主:周平王)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原因:①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②任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③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晋文公:公元前7世纪后期,城濮大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楚庄王:晋楚争霸,持续百年,后楚庄王打败晋军,成为中原霸主。

意义:①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②加开了统一的步伐。

3、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爆发长平之战,秦胜赵败。

从此,东方各国也无力抵抗秦进攻。

四、大变革的时代

1、铁农具和牛耕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意义: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意义: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

作用:①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

②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天府之国”的美誉。

3、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国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

目的: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①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

②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③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④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五、中华文化的勃兴

1、文字演变

【1】“甲骨文”,商朝龟甲或兽骨上;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也称“”铭文,商周青铜器上。

【3】“大篆”,西周晚期,统一整理而成。

2、天文、历法、医学、文学、音乐

【1】天文:春秋时期,鲁国有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2】历法:农历起源于夏朝;

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3】医学:春秋战国之际,名医扁鹊发明“望、闻、问、切”四诊法。

【4】文学: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自创楚辞,代表作《离骚》;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5】音乐: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代表乐器:编钟。

3、诸子百家

【1】儒家:

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论语》一书记载孔子言行。

思想主张:①提出“仁”的学说;

②主张“爱人”;

③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④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主张: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②注意“因材施教”;

③要求学生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影响: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后世影响很大。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主张:①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

②要求统治者“仁政”治国;

③主张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2】道家

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

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庄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3】墨家:墨子,战国时期,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韩非,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

主张: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②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赏识) 【5】兵家:孙武,春秋晚期,兵家鼻祖,大军事家。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代表作《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孙膑,战国时期,兵家代表人物,军事家。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三、秦、汉

一、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都城:咸阳,开国国君:秦始皇嬴政)

1、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巩固: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

目的: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

措施: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③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2】经济上:①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②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①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隶书);

②思想上,“焚书坑儒”(危害: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

【4】军事上:反击匈奴;修筑长城;兴修灵渠。

(1) 反击匈奴:

目的: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

成果: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2) 修筑长城:

目的:抵御匈奴。

大将:蒙恬。

范围: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评价: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3) 兴修灵渠:

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作用: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3、疆域:

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灭亡: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主力;

公元前207年,刘邦直逼咸阳,秦朝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二、秦末起义

1、起义的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暴政的表现:①徭役繁重;(危害:迫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赋税繁重;

③刑法残酷;

④秦二世更加残暴。

2、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后失败。

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失败原因:秦军的强大。

意义: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②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主力;

公元前207年,刘邦直逼咸阳,秦朝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三、西汉(公元前202——9年,都城:长安,开国国君:汉高祖刘邦)

1、建立: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繁荣:

【1】文景之治

皇帝:汉文帝、汉景帝。

原因:①吸取秦亡的教训;

②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③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鼓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④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⑤重视“以德化民”。 【2】汉武帝的大一统

皇帝:汉武帝。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①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小的侯国;

②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回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

③经济上,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由国家统一铸五铢钱;

④思想上,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意义: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3、灭亡:

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四、东汉(25年——220年,都城:洛阳,开国国君:光武帝刘秀)

1、建立:

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光武中兴: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3、灭亡: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己称帝,国号魏,东汉灭亡。

五、两汉经济

1、治理黄河

【1】西汉:汉武帝时期,治理黄河,并亲临治河工地。

【2】东汉:汉明帝命王景主修黄河,修筑了黄河大堤。

2、丝织和冶炼

【1】丝织:汉代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中原丝绸,中外叹服。

【2】冶炼: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作用:①节约了人力;

②提高了冶铁质量。

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3、经济和商业

【1】经济:汉武帝时,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由国家统一铸五铢钱。

作用:抑制了大商人谋取暴利,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商业:西汉都城长安(人口50万)、东汉都城洛阳(人口100万以上),称东西二京。

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

六、汉与匈奴的“和”“战”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匈奴的牧业发达,冶铸业也发展起来,且从汉族那里学会农耕。

原因:冒顿励精图治,严格治军。

2、“战”

西汉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和亲”。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漠北战役大败匈奴,夺回河西走廊和

河套地区。

反击的条件:国力强盛,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

漠北战役的影响: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3、“和”(昭君出塞)

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订立和好盟约并入朝求亲。

汉元帝时期,王昭君自愿前往,史称昭君出塞;此后,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

意义: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七、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西汉时期,将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时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汉武帝准备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时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意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开通了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意义:①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②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输入西域,西域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意义:加强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武帝之后,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广东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

八、秦汉文化

1、纸

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称“蔡侯纸”。

优点:①原料容易找到;②价格便宜;③质量得到了提高。

意义: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现代初中数学中的算术、

代数和几何中的大部分内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地动仪,东汉张衡发明,能测定地震方向,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3、华佗和张仲景

华佗,东汉著名医学家。

成就:①发明“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②编制了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被尊为“医圣”。

著作《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明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4、佛教传入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经典《金刚经》。

主要教义:①众生平等;

②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

③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④忍耐服从。

佛教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持,如:东汉明帝兴建白马寺。

5、道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创始人:张陵,东汉时期人。

教义:①尊老子为教主,称“太上老君”;

②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长生不老的欲望)

6、《史记》

《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生活于汉武帝时期。

内容: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评价:①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②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兵马俑

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以秦始皇兵马俑为杰出代表。

评价:形象展现了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的璀璨明珠。

四、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名词解释

中国史下册

中国史作业

北大中国史

中国史名词解释

复习题简明中国史复习题

《半小时中国史》读后感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史

中国史
《中国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